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斷頭皇后》:封建之哀——斷頭臺下的洛可哥

我是抱著消遣的心態去找的這部電影, 裡面華美精緻的中世紀法國宮廷風可謂是大多數女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公主夢。 但我看到了更多的是氤氳在浮華外衣下的糜爛和絕望——一個不諳世事的女孩在時代的更迭中走向斷頭臺的悲劇。 多年後茨威格也在撰寫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傳記中發出感慨:“她那時候還太年輕, 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 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能抗拒的誘惑包圍著, 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 只被鼓勵滑下去享受極樂。 當她發現被海市蜃樓愚弄時, 已經為時太晚, 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波伏娃《第二性》

吸引人的是她美麗的單純, 結束她的是她愚昧的單純。 當14歲的小公主踏上遠去凡爾賽宮的馬車, 便註定了她這輩子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方法便是身不由己。 然而不學無術的她依然活的太率性,

太自我。 其實在影片的前半段, 我很難將一個乾淨的像白紙一般的奧地利公主與耗盡國庫的赤字皇后聯繫在一起:她會因為與自己的小狗的分離而哭泣;她打破宮規為劇院裡表演的人鼓掌;她對依靠美色獲取權勢的杜芭莉夫人嗤之以鼻。 她堅持著對別人的感謝和尊重, 同時也保持著樂觀和對生活的積極。 然而單純的性格對於一個皇后, 特別是面臨著資產階級崛起的封建皇后, 無疑都是致命的。 無論是瑪麗的母親, 哥哥。 甚至是奧地利駐法蘭西的大使, 無不規勸她花時間讀書和關注時事新聞, 這些良苦用心換來的卻是她漫不經心的回答:“我不喜歡讀書, 我喜歡享受生活”。 而到了影片的後半段,
更是讓人對她的變化倒吸一口冷氣:當大臣向她通報民間物價飛漲, 百姓已經吃不起麵包時, 她淺笑著說:“讓他們吃蛋糕啊”。 十多年的後宮生活徹底把她變成了一個無知的赤字皇后, 法國版的司馬衷。

從她生活的背景來看, 似乎摻雜了太多的無奈。

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她荒唐的丈夫——路易十六。 作為法國波旁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 路易十六也具備著昏君的標配:沉迷愛好不理政事以及各路大臣當權。 而當時的法國社會, 也正面臨著封建與資本主義社會的交替時期。 瑪麗的瘋狂揮霍和路易十六對支援美國的狂熱, 空虛的凡爾賽國庫急需通過徵稅來維持運轉。 然而從電影細節來看, 似乎只有瑪麗的家人們對她的前途如履薄冰;反觀那些法蘭西貴族, 除了說風涼話便只是放縱著小皇后的放縱。 如果說時代的發展中封建社會必然被與其相比更加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取代, 那麼波旁王朝的覆滅也只是缺了“赤字皇后”這個契機罷了。 對於一個苟延殘喘的王朝來說,
“紅顏禍水”不愧為封建政治的弊端背了一個黑鍋。

瑪麗的性格似乎註定了她並不適合深宮的生活:一個單純的女孩子在這樣複雜的社會背景下顯然是註定失敗的。 作為遠嫁法蘭西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貴族們僅僅首肯於她的相貌和禮儀, 詬病與她長時間未能給王室誕下繼承人。 身邊無人鼓勵她學習和增進學識, 只有如何花錢買更好看的衣裙。 我們可以同時期的中國。 《甄嬛傳》裡有一個細節:選秀時的大家閨秀們口口聲聲回答唯讀過女則, 女訓一類的書籍, 而宮鬥時卻含沙射影, 詩詞經典信手拈來, 皇帝也對此見怪不怪, 甚至更青睞于那些文墨書香的女子。

那麼這裡出現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矛盾:嫁娶時要無才有德的女子, 生活時卻只有興趣相投的女子才能贏得男子的喜愛。無論中外,封建年代的人們似乎都有著這樣的弊病。或許是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之後的一種心裡,封建時代的男人極其忌諱身邊有權利的女人們擁有學識,於是明媒正娶的正室“無才便是德”;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通過學識來治理和統治政府運轉的男人,面對整天柴米油鹽的“賢內助”,實在沒有可聊的共同話題,因此有了官妓。然而聰明的統治者知道一旦有知識的女人獲得了權利便有了機會“大逆不道”——撼動自己的統治。於是有了權利的女人們得不到男人的喜愛,得到喜愛的女人們不會得到權利。對於瑪麗皇后,無知的單純更是應正中貴族的下懷——這無疑又是為他們操縱政治提供了便捷。不得不說,封建時代對於女性的壓迫,乃至對於人性的壓迫,都是導致王朝最終沒落的淵源。一方面人造就了那個悲哀的社會,而另一方面,殘酷的社會現實限制了人發展的極限。

瑪麗王后和丈夫的鮮血結束了封建紙醉金迷的舊夢,但對於她個人來說,也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或許她確也因為蒙昧陪葬了自己,但更多的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折損。對於身處一個偉大時代的我們,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故事,值得我們細細推敲。

生活時卻只有興趣相投的女子才能贏得男子的喜愛。無論中外,封建年代的人們似乎都有著這樣的弊病。或許是父系氏族取代了母系氏族之後的一種心裡,封建時代的男人極其忌諱身邊有權利的女人們擁有學識,於是明媒正娶的正室“無才便是德”;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通過學識來治理和統治政府運轉的男人,面對整天柴米油鹽的“賢內助”,實在沒有可聊的共同話題,因此有了官妓。然而聰明的統治者知道一旦有知識的女人獲得了權利便有了機會“大逆不道”——撼動自己的統治。於是有了權利的女人們得不到男人的喜愛,得到喜愛的女人們不會得到權利。對於瑪麗皇后,無知的單純更是應正中貴族的下懷——這無疑又是為他們操縱政治提供了便捷。不得不說,封建時代對於女性的壓迫,乃至對於人性的壓迫,都是導致王朝最終沒落的淵源。一方面人造就了那個悲哀的社會,而另一方面,殘酷的社會現實限制了人發展的極限。

瑪麗王后和丈夫的鮮血結束了封建紙醉金迷的舊夢,但對於她個人來說,也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或許她確也因為蒙昧陪葬了自己,但更多的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折損。對於身處一個偉大時代的我們,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故事,值得我們細細推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