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固態硬碟是DIY環節裡最次要的?講三點你就會覺得大錯特錯

今年的DIY市場好不熱鬧, 挖礦讓顯卡漲價了, 然後記憶體又莫名其妙的漲價了, 對此各位廠商表示天災人禍誰也沒轍。

記憶體降不降, 燕七說不好, 反觀硬碟比較靠譜, 雖然SSD比機械鍵盤貴多了, 容量也不大, 但是價格肯定要靠譜點。 作為DIY幾大件裡, 硬碟本身的影響力並不大的, 但是當SSD硬碟出來後, 它的威力才被放大。

但是話說回來, 從機械鍵盤到固態硬碟, 也是有幾年光景了, 很多人其實還並不足以瞭解固態硬碟。

目前生產固態硬碟的廠商也有近百家, 想必各位選購的時候肯定會陷入各種困窘, 燕七也看了不少老燒分享固態硬碟選購的經驗貼,

這裡就不重複, 只說一說大家不知道的或者常常誤解的固態硬碟知識。

1、固態硬碟的速度不是品牌更不是容量決定的

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常識, 相對於120G的固態硬碟容量, 240G的固態硬碟容量更能發揮固態硬碟傳送速率快的優勢。

這麼說固然不錯, 但是真正音箱固態硬碟傳送速率的其實是主控晶片, 即使有的品牌很響, 但主控晶片用的差了, 它一樣快不起來, 為何三星就牛逼, 那是三星自家就是做主控的。

目前主流主控晶片以三星、英特爾、Indilinx(東芝的子公司)、Fusion-io和STEC(西數的子公司)、LAMD(SK海力士的子公司)、SandForce(希捷的子公司)、Tidal Systems(美光的子公司)、美滿(Marvell)、慧榮(SMI)、群聯(Phison)和智微(JMicron)為主,

而這其中三星、英特爾、美滿和慧榮又格外突出。

三星沒得話說, 都是自家研發的, 但是很多固態硬碟大廠用得最多的卻是Marvell, 除了性能穩定, 它還SATA 6Gbps介面、oggle DDR/ONFI 2介面、TECC、硬體AES加密等功能, 目前威剛、浦科特、閃迪都比較傾向它家的晶片。

以威剛這款SP580為例, 除了Marvell主控晶片, 它還擁有高階LDPC除錯機制和DEVSLP技術。 這個DEVSLP技術很有趣, 它的功能就是待機休眠省電功能。

固態硬碟按道理說是比機械硬碟更省電的, 因為機身小, 沒有馬達, 功耗也會更小, 但是這點並不絕對, 尤其在滿載負荷的時候, 固態硬碟反而為了追求快而忽略功耗管理, 所以DEVSLP技術的補充是很有必要的。

2、關於3D NAND背後的一個故事

從軟碟到光碟, 再到機械硬碟, 再到今年炙手可熱的3D NAND,3D NAND來的並不那麼容易, 很多人都覺得三星才是3D NAND技術的龍頭, 實際上最開始是由東芝研發出來的, 只不過在量產上被三星搶了第一把交椅。 而且相比較韓國人, 日本人對我國更加敏感, 在前段時間東芝核算出在美國核電投資商的巨額虧損, 於是打算出售晶片業務股權來彌補虧損防止破產。

最後的結果是貝恩+海力士財團以180億美元拿下東芝49.9%的股份, 而富士康+夏普財團高達375億美元價的出價被無視, 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不過沒事,我們還有臺灣,威剛這款SU800搭載SMI慧榮晶片採用的最新的3D NAND堆疊技術以及智慧SLC緩存技術與DRAM緩存晶片配合,ATTO連續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高於東芝同價位產品。

3、關於M.2介面到底是好還是壞

M.2介面的固態硬碟在2015年後迎來爆發,這裡的原因個人覺得有兩種,但無論哪一種都是和錢相關的。

很多人對M.2介面的印象就是比SATA快,實際上並非如此。首先M.2介面是有PCI-E和SATA之分的,也就是說有的M.2介面其實還是SATA通道,只是長得和M.2 PCI通道一樣。後者在理論上的可達到10GB/S,而高於SATA通道的6Gb/s,但真的要比快,並不是通道決定的,而是主控晶片。

再者對於固態硬碟,目前使用者考慮的應該是容量和價格的平衡,你有錢誰都不攔你奢侈,在固態硬碟價格仍高居不下的時候,沒必要尋求所謂的高配置。

所以M.2介面的固態硬碟迎來高峰的第一個原因是PCIe的理論值讓廠商看到了利益所在,而第二個原因個人覺得是它體積小,更適合裝在筆記本裡。

以這款XPGS10為例,正兒八經的PICe介面,SMI主控晶片,3D TCL顆粒,利用SLC緩存技術搭載DRAM緩存晶片以及最新的最新3D NANA技術,其最大的讀取和寫入速度可達到1800/850MB/S。再加上酷炫造型的立體散熱片會和售後 5年質保,代表的是國產力量的崛起。

不過沒事,我們還有臺灣,威剛這款SU800搭載SMI慧榮晶片採用的最新的3D NAND堆疊技術以及智慧SLC緩存技術與DRAM緩存晶片配合,ATTO連續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高於東芝同價位產品。

3、關於M.2介面到底是好還是壞

M.2介面的固態硬碟在2015年後迎來爆發,這裡的原因個人覺得有兩種,但無論哪一種都是和錢相關的。

很多人對M.2介面的印象就是比SATA快,實際上並非如此。首先M.2介面是有PCI-E和SATA之分的,也就是說有的M.2介面其實還是SATA通道,只是長得和M.2 PCI通道一樣。後者在理論上的可達到10GB/S,而高於SATA通道的6Gb/s,但真的要比快,並不是通道決定的,而是主控晶片。

再者對於固態硬碟,目前使用者考慮的應該是容量和價格的平衡,你有錢誰都不攔你奢侈,在固態硬碟價格仍高居不下的時候,沒必要尋求所謂的高配置。

所以M.2介面的固態硬碟迎來高峰的第一個原因是PCIe的理論值讓廠商看到了利益所在,而第二個原因個人覺得是它體積小,更適合裝在筆記本裡。

以這款XPGS10為例,正兒八經的PICe介面,SMI主控晶片,3D TCL顆粒,利用SLC緩存技術搭載DRAM緩存晶片以及最新的最新3D NANA技術,其最大的讀取和寫入速度可達到1800/850MB/S。再加上酷炫造型的立體散熱片會和售後 5年質保,代表的是國產力量的崛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