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天才級4大神童,第4個14歲出一上聯,至今無人對出下聯

中國人都喜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所以, 如果自己的小孩從小聰明伶俐的話, 父母都高興的不得了。 那麼, 中國歷史上有神童嗎?有。 比如下麵這4個天才級的神童。

第一個:甘羅

甘羅十二為丞相

甘羅, 自幼聰明過人, 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家。 甘羅是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的孫子。

甘茂, 是秦國一位著名的人物, 曾擔任秦國的左丞相。 “將門出虎子”, 在他祖父的教導下, 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 能言善辯, 深受家人的喜愛。 後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 被迫逃離秦國, 不久就死于魏國。

甘羅12歲時, 就投奔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 任其少庶子。 之後小甘羅出使趙國, 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 甘羅因功得到秦王嬴政賜任上卿, 相當於丞相。

第二個:曹沖

曹沖稱象

曹沖是曹操最喜歡的兒子, 據說曹操當年準備把位子傳給曹沖的, 可惜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 年僅13歲。 如果曹沖不死, 歷史可能要改變。

曹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 理解能力很強, 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準。 關於曹沖最著名的故事, 就是曹沖稱象。

東吳孫權曾送給曹操一隻很大的象, 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 詢問眾部下,

結果沒有一個人能拿出辦法來。 這時曹沖上前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 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 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 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 ”曹操十分高興, 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 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據《魏書鄧哀王沖傳》上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 刑律非常嚴厲。 有一次, 放在倉庫裡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 恰好那是曹操的。 倉庫管理的士兵嚇壞了, 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 死定了。 曹沖知道以後, 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 裝成是老鼠咬破的, 一臉愁容。 曹操見到以後, 就問他怎麼了。 他回答說:“大家都說, 衣服被老鼠咬了, 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

根本不會有什麼幸與不幸的。 ”後來, 那個倉庫管理的士兵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 曹操一下明白了曹沖的用意, 笑了笑, 便沒有再追究這件事了。

第三個:司馬光

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西元1038年, 宋仁宗寶元元年,

司馬光登進士第, 累進龍圖閣直學士。 宋神宗時, 因反對王安石變法, 離開朝廷十五年, 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據說司馬光7歲時, “凜然如成人, 聞講《左氏春秋》, 即能了其大旨”, 從此, “手不釋書, 至不知饑渴寒暑”。 而關於司馬光最著名的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 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 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 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 一不小心, 掉到缸廠裡。 缸大水深, 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 嚇得邊哭邊喊, 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 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 使勁向水缸砸去, “砰!”水缸破了, 缸裡的水流了出來, 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結果,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第四個:於謙

石灰吟

于謙,明朝名臣、民族英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千錘百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就是於謙的。而於謙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17歲。其實,於謙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出眾的才華。

14歲那年,於謙到杭州應試。當時的主考官隨口說出一句對子:“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五個“無忌”,前三個指晉代大臣何無忌、戰國時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唐代元勳長孫無忌。後兩個是一語雙關。

沒想到於謙脫口而出:“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於謙的五個“相如”,前三個指漢初東陽武鄉侯張相如、戰國時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

於謙

之後,於謙反問主考官一上聯:南國北人,此小偷偷偷偷東西。結果,主考官啞口無言,無法對出。據說至今也無人對出此聯。而這句對聯出自於一個14歲小孩手裡。

有朋友試一下嗎?

結果,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第四個:於謙

石灰吟

于謙,明朝名臣、民族英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千錘百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就是於謙的。而於謙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17歲。其實,於謙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出眾的才華。

14歲那年,於謙到杭州應試。當時的主考官隨口說出一句對子:“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五個“無忌”,前三個指晉代大臣何無忌、戰國時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唐代元勳長孫無忌。後兩個是一語雙關。

沒想到於謙脫口而出:“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於謙的五個“相如”,前三個指漢初東陽武鄉侯張相如、戰國時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

於謙

之後,於謙反問主考官一上聯:南國北人,此小偷偷偷偷東西。結果,主考官啞口無言,無法對出。據說至今也無人對出此聯。而這句對聯出自於一個14歲小孩手裡。

有朋友試一下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