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氣象生活」資料告訴你:為什麼有一種感覺叫“秋燥”

資料告訴你秋燥的日子有多少

秋天不冷不熱, 是個愜意的季節, 我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的日子居多, 也有的地方“天無三日晴”,

秋雨綿綿。 不過, 秋季還有一種感覺就是乾燥:皮膚乾, 抹幾層都沒用;眼睛也幹, 看電腦時間長了就累, 更有甚者, 嘴巴還腫成了“香腸嘴”, 全身發癢撓到停不下來......中醫上也稱為秋燥。 那麼, 從氣象上來分析, 秋天是不是一年中最乾燥的季節呢?我國哪些城市的秋天最乾燥?人體為何會有秋燥的反應?且看分析。

為了統計秋季的乾燥程度, 我們把日最小相對濕度≤30%的情況, 定義為一個乾燥日, 也就是空氣中水汽含量相對較少的日子。 從氣象意義上各地入秋的具體時間和秋季長短嚴格來說是不同的, 難以直接對比。 為了方便比較, 我們按照人們比較習慣的傳統的季節劃分法, 選取了9-11月這個時間段來代表秋季。

所以, 以下的資料統計結果, 就是1981-2010年9-11月這個時段的總體乾燥狀況分析。

那麼, 在這三十年中, 9-11月各地乾燥日有多少呢?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明白了。

總體來看, 秋季我國北幹南濕的分佈十分明顯。 其中最乾燥的地區要數圖中大紅色的區域——北方西部地區和青藏高原,

比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青海、甘肅、內蒙古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區, 秋季乾燥日數達75天以上。 而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處於圖中的黃色區域, 秋季比較濕潤, 乾燥日數小於10天。 四川東南部、雲南南部以及海南等地秋季乾燥日數小於1, 也就是說, 這些地方日最小相對濕度≤30%的情況, 平均而言連一天都不到。

具體到大城市來說, 全國秋季最乾燥的省會城市是拉薩, 平均有65天, 其次是北京、西寧、呼和浩特、銀川等幾個北方的都會城市。 其中第二幹的居然是北京, 這一點小編在資料分析出來前沒有想到的, 看來北京的朋友9~11月份要多注意防燥方面的身體調養。

而全國秋季最濕潤的省會城市前三甲當數海口、重慶、成都了, 多年平均秋季乾燥日數分別為0天、1天、1天。

不是感覺燥就最燥

通過這次的資料分析, 我們還得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在我國大部分地區, 秋季並不是一年中最乾燥的季節。 如北京、石家莊等城市冬春季節都比秋季乾燥;而哈爾濱、長春、瀋陽等城市春季最乾燥,

秋季次之;昆明、西安、成都等地秋季多雨, 所以比較濕潤;烏魯木齊最特殊, 最乾燥的季節不在冬春, 也不在秋季, 竟然在夏季, 主要是因為夏季此地氣溫高, 蒸發大, 加之降水較少, 所以相對最為乾燥。

秋天為什麼人體會感覺燥?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 冬春季乾燥日數比秋季都多,但為何人們往往感覺秋季更燥?

這主要是因為在夏秋的交替季節,很多人尚未從夏季炎熱潮濕的天氣中適應過來,飲食也沒有調整過來,就很容易出現“燥”的症狀,而到冬季或者春季,人體已經適應了乾燥的環境,所以燥的感覺沒有秋季明顯。

另一方面,秋天比夏天乾燥,這在夏秋過渡時期表現得特別明顯。從氣象學的角度來分析,就算是持續晴好天氣,秋天和夏天的乾燥程度也會有區別,主要是因為影響天氣的系統不一樣:夏天,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秋天,“盤踞”上空的則是大陸高壓。夏天,降水相對充沛,盛行偏南風,偏南風將南部海域的濕空氣帶入我國,所以濕度往往較大。秋天,冷空氣活躍起來,吹的多是偏北風,從北方過來的風通常更幹,所以越吹越幹,人們會感覺燥。

秋燥是如何傷人的?

秋燥往往讓不少人出現頭痛、流淚、咽幹、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這是由於體內津液在夏季過多地發洩之後,各組織器官均處於缺水狀態,再遇涼風刺激所引起的,醫學上稱為“秋燥綜合征”。

秋燥嚴格來說不算疾病,只是人體一種不舒服的狀態。如果不加以預防,乾燥也容易進一步引起流感等疾病的多發。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曾於2007年研究發現,室內濕度高,流感病毒傳染力差。

研究人員將室內濕度控制在23%以下一個小時後,發現70%~77%的病毒顆粒都可以保持自身的傳染性,但當濕度增至43%時,僅有14%的病毒顆粒具有感染細胞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高濕度環境中,大部分病毒都會失去感染的活性,人們也更不易得病。

而當室內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誘發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秋燥多喝水就行了嗎?

有人說,秋燥無非就是缺水,多喝點水不就行了嘛。事實上,只喝白開水尚不能起到充分補水的作用。古人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僅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雖然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對秋燥的預防確有一定效果,大家不妨一試。

預防秋燥通過食療比較方便,要抓住“食機”,多吃潤燥清肺的菜:如紅棗、山藥、蓮子、梨或蘿蔔、銀耳、百合、南瓜;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蔥、生蒜、花椒等;少吃生冷的瓜果、油膩的食物。有些水果也可以潤肺清燥,如梨、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棗、荸薺,體質虛寒的人可以把水果燉熟了吃。不習慣調整飲食的朋友,還可以通過加濕器來緩解乾燥症狀。

冬春季乾燥日數比秋季都多,但為何人們往往感覺秋季更燥?

這主要是因為在夏秋的交替季節,很多人尚未從夏季炎熱潮濕的天氣中適應過來,飲食也沒有調整過來,就很容易出現“燥”的症狀,而到冬季或者春季,人體已經適應了乾燥的環境,所以燥的感覺沒有秋季明顯。

另一方面,秋天比夏天乾燥,這在夏秋過渡時期表現得特別明顯。從氣象學的角度來分析,就算是持續晴好天氣,秋天和夏天的乾燥程度也會有區別,主要是因為影響天氣的系統不一樣:夏天,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秋天,“盤踞”上空的則是大陸高壓。夏天,降水相對充沛,盛行偏南風,偏南風將南部海域的濕空氣帶入我國,所以濕度往往較大。秋天,冷空氣活躍起來,吹的多是偏北風,從北方過來的風通常更幹,所以越吹越幹,人們會感覺燥。

秋燥是如何傷人的?

秋燥往往讓不少人出現頭痛、流淚、咽幹、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這是由於體內津液在夏季過多地發洩之後,各組織器官均處於缺水狀態,再遇涼風刺激所引起的,醫學上稱為“秋燥綜合征”。

秋燥嚴格來說不算疾病,只是人體一種不舒服的狀態。如果不加以預防,乾燥也容易進一步引起流感等疾病的多發。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曾於2007年研究發現,室內濕度高,流感病毒傳染力差。

研究人員將室內濕度控制在23%以下一個小時後,發現70%~77%的病毒顆粒都可以保持自身的傳染性,但當濕度增至43%時,僅有14%的病毒顆粒具有感染細胞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高濕度環境中,大部分病毒都會失去感染的活性,人們也更不易得病。

而當室內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誘發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秋燥多喝水就行了嗎?

有人說,秋燥無非就是缺水,多喝點水不就行了嘛。事實上,只喝白開水尚不能起到充分補水的作用。古人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僅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雖然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對秋燥的預防確有一定效果,大家不妨一試。

預防秋燥通過食療比較方便,要抓住“食機”,多吃潤燥清肺的菜:如紅棗、山藥、蓮子、梨或蘿蔔、銀耳、百合、南瓜;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蔥、生蒜、花椒等;少吃生冷的瓜果、油膩的食物。有些水果也可以潤肺清燥,如梨、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棗、荸薺,體質虛寒的人可以把水果燉熟了吃。不習慣調整飲食的朋友,還可以通過加濕器來緩解乾燥症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