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刺激後的喜新厭舊

《極簡生物學》100-63 刺激也是交流

摘要

刺激有外在的, 生物應急和生物適應是內在的, 都屬於交流範疇, 是生物的本性和基本特徵;也有內在的, 比如異物入侵、器官移植、癌細胞生長……不論在生物實驗室還是自身體驗, 還是觀察的生物現象, 刺激、應激和適應的現象無所不在。

刺激有外在的, 生物應激和生物適應是內在的, 都屬於交流範疇, 是生物的本性和基本特徵, 也有內在的, 比如異物入侵、器官移植、癌細胞生長……不論在生物實驗室還是自身體驗, 還是觀察的生物現象, 刺激、應激和適應的現象無所不在。

(1)有刺激就一定有應急。 刺激有物理的, 有化學的, 但需要在生物的承受範圍。 應急是指一切生物對外界各種刺激所發生的反應。 植物的向性(水、肥、光)、動物的趨性(趨光)、高等動物和人的反射(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等。 應急包括快感和美感。

(2)有應急就一定有適應。 使生物體與外界環境協調一致, 形成了適應性。

(3)“刺激閾值總是在不斷上升”, (刺激閾值是指生物對刺激引起一個反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強度)它包括:生理, 心理, 性活動, 興奮劑, 社會, 環境……或者說, 有物理的, 有化學的;有可見的, 有看不見的。 所以, “喜新厭舊”是正常現象。 藥物、農藥、激素和毒品的量越用越大也來自《刺激律》, 俗話說“不過癮”。

各種激素(體內、外來天然的和化學合成的)會引起動物、植物、微生物。

激素的作用被廣泛地運用到人類醫療和農林牧漁業, 如人生長激素、性激素、赤黴素……自然界還存在一類“激素樣”作用的物質(不是激素但有激素作用)。

另外, 請你留心路邊的行道樹, 種在營養豐富而陽光充足的兩邊總是比中間矮點, 樹幹細點, 為什麼?我的解釋是不是中間比兩邊有更多的交流?它們交流什麼?有沒有什麼解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