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養老 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你和中年危機之間, 只差一隻保溫杯, 你和老年危機之間可能差的是一張養老院的床。 老人在農村留守、在城市“空巢”、隨子女進城就成為“老漂”, 所有的老年危機都指向一個話題——“養老”。

老人只要動動手指頭, 按一下按鈕, 服務就能送上門--修家電、請保姆、打掃家、購物, 甚至有人上門免費送餐、陪聊;帶上健康手環, 不光可以一鍵緊急呼叫, 還可以事無巨細給老人各種智慧提醒……這樣的養老生活是否符合你心中對於養老的預期?隨著老齡化社會程度的加深, 對於居家老人的照護需求越來越迫切, 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趨勢不再是拼人力的“人海戰術”,

而是日益向智慧化方向發展, 智慧養老呼之欲出。

智慧養老知多少

智慧養老是指通過物聯網等技術, 借助“養老”和“健康”綜合服務平臺, 隨時隨地全方位監控老年人的各種資訊, 將政府、醫療機構、服務商、個人、家庭連接起來, 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

2017年2月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17-2020年)》的通知。 通知要求, 充分發揮資訊技術對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提質增效支撐作用, 豐富產品供給, 創新服務模式, 堅持政企聯動、開放融合, 促進現有醫療、健康、養老資源優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 計畫到2020年, 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 建立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 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 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

深圳龍華區 開啟養老新境界

隨著傳統養老模式向智慧化升級的轉變, 深圳龍華區民政部門指導觀湖街道率先啟動智慧養老雲平臺研發,

並在深圳各區中率先上線運作。

站在一塊巨大的顯示幕前, 深圳龍華區觀湖街道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下稱“日照中心”)工作人員小馬拿起一支做工精良的拐杖, 將把手處“SOS”按鈕輕輕摁下。 隨後, 顯示幕中心部位彈出一個標注了姓名、緊急連絡人電話及詳細位址資訊的彈窗, 並伴有頻頻閃爍的光圈。 這是日照中心剛剛投入使用的智慧養老雲平臺“安全健康”模組。 “當老人遇到危險時, 智慧拐杖會向老人的子女和日照中心雲平臺輪撥求救電話, 雲平臺會立即顯示老人的資訊, 並標注出GPS定位。 ”小馬說。

據瞭解, 觀湖街道智慧養老雲平臺目前集成了4個模組:資料統計、服務資訊、物聯網及安全健康, 目前已覆蓋龍華區60歲以上戶籍老人, 精准掌握服務需求, 並廣泛引入各類服務資源對接需求。

“就像滴滴打車一樣, 平臺集納了全區戶籍老人的基礎資訊, 服務物件可以通過APP直接下單, 誰做的服務?做了什麼?只要坐在辦公室裡就可看到全過程,

並且歷史服務軌跡都可以查到”, 日照中心運營方總結說, “雲平臺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服務的便捷度與透明化程度大大提高。 ”

陝西漢中 高科技助力“夕陽紅”

“對於我們這些居家老人來說, 智慧養老就是好。 除了生活服務, 它還能提前知道病情, 及時介入治療、救護, 最大程度地避免生命危險。 ”10月24日, 在漢中智慧養老中心, 一些或在健康亭、無創心血管儀器上進行免費檢測, 或躺在按摩椅上做按摩的老人說。

現年67歲的李哲英老人,剛從該中心組織的成都四日遊回到漢中。和老伴單獨生活的她一臉滿意地說,智慧中心今年剛成立,自己就申請辦理了養老愛心卡,除了每月免費健康檢測一次,有健康資料管理,對健康指標即時監控,可提供點送餐、衛生保潔服務,享受愛心商家折扣優惠外,還會按照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將老人分組,定點定時開展書法、國畫、聲樂、舞蹈、戲曲等文化娛樂活動。

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道,中心自今年6月份成立以來,已為老人提供了18萬人次的服務。每月的定期檢查資料將永遠保存在雲平臺,長期調用,對以後的就醫提供參考。同時,可根據指標變化,預測、評估發生某種疾病的風險,從而提前預防、及早干預,最大程度保障老人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該模式除了服務于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外,最大的受益者是占比最大的居家老人。

天津 打造家門口的無邊界養老院

自2016年開始,天津市把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作為養老服務的一大特色,推出10種智慧服務模式,培養46家智慧服務企業,落地社區254個,服務47.2萬老年人,實現企業與社區、服務與需求、政策與市場3個對接,以線上線下兩種服務方式進入社區和老年人家庭。

67歲的薛阿姨老伴去世,一個人獨居。她患有高血壓,平時女兒最不放心她的身體。從去年9月開始,她所居住的河東區環秀西裡社區成立了樂聆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薛阿姨享受到了智慧養老帶來的一系列便利。她佩戴的智慧腕表,可實現撥打電話、健康管理、即時監測健康狀態和遠端定位等功能,她的女兒在手機上安裝一個APP,每天可以即時瞭解母親的健康情況。社區還建立了健康養老綜合服務平臺,為薛阿姨建立了健康檔案,如果身體狀態出現異常,服務系統就會自動預警,並啟動整體應急預案。

據樂聆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金建紅介紹,該專案是基於互聯網資訊技術的智慧健康檢測、配餐、便民超市、居家生活服務、緊急救助等智慧養老服務專案。除了動態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健康小屋裡還有體檢儀器,老人可以自助體檢;活動中心設有老年大學,可以供老人們進行各種娛樂、學習活動;休息室內,老人可以在這裡午休,享受中醫理療服務……智慧養老其實就是在大資料平臺的支援下,打造一個在老人家門口的無邊界養老院。

武漢江岸區 讓互聯網服務老人

急事難事手機找書記、各項活動網上找社區、遇到困難線上找物業、各類訴求及時找部門,在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愛社區·江岸社區管家”成為居民手機必備APP,它將社區居民各類訴求與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服務主體有效對接,通過線上線下多元合力解決居民各類訴求。

“我剛退休,請問如何加入書畫協會?”百步亭社區居民老瀟打開“愛社區·江岸社區管家”手機APP,點擊“找書記”求助。社區書記的手機立刻收到"訂單提醒",指派書畫協會的負責人與老瀟聯繫。“真是方便啊,我們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技術帶來的便利了。”老瀟感慨地說。

據瞭解,“愛社區·江岸社區管家”自2017年6月上線以來,目前已覆蓋全區114個社區,其中各社區通過資訊發佈平臺共發佈資訊346條,“找書記”“找社區”共處理居民訴求129條,“找物業”處理居民訴求580條,成居民辦事的好幫手。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百步亭集團董事局主席茅永紅表示,要讓互聯網服務老人,而不是強迫老人像年輕人一樣用互聯網,老人真正想要的居家養老,就是坐在家裡通過幾個簡單的操作就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結語:

銀髮浪潮的洶湧而至,破解“養老難”問題迫在眉睫,智慧養老借助資訊技術極大地拓展了需求回應的範圍,豐富了服務廣度和深度,為整個養老產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通過政府、社會、家庭的多方合力,從根本上提升養老服務水準,讓“養老”真正變為“享老”。

(中國社區網 王曉雅 綜合整理)

現年67歲的李哲英老人,剛從該中心組織的成都四日遊回到漢中。和老伴單獨生活的她一臉滿意地說,智慧中心今年剛成立,自己就申請辦理了養老愛心卡,除了每月免費健康檢測一次,有健康資料管理,對健康指標即時監控,可提供點送餐、衛生保潔服務,享受愛心商家折扣優惠外,還會按照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將老人分組,定點定時開展書法、國畫、聲樂、舞蹈、戲曲等文化娛樂活動。

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道,中心自今年6月份成立以來,已為老人提供了18萬人次的服務。每月的定期檢查資料將永遠保存在雲平臺,長期調用,對以後的就醫提供參考。同時,可根據指標變化,預測、評估發生某種疾病的風險,從而提前預防、及早干預,最大程度保障老人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該模式除了服務于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外,最大的受益者是占比最大的居家老人。

天津 打造家門口的無邊界養老院

自2016年開始,天津市把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作為養老服務的一大特色,推出10種智慧服務模式,培養46家智慧服務企業,落地社區254個,服務47.2萬老年人,實現企業與社區、服務與需求、政策與市場3個對接,以線上線下兩種服務方式進入社區和老年人家庭。

67歲的薛阿姨老伴去世,一個人獨居。她患有高血壓,平時女兒最不放心她的身體。從去年9月開始,她所居住的河東區環秀西裡社區成立了樂聆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薛阿姨享受到了智慧養老帶來的一系列便利。她佩戴的智慧腕表,可實現撥打電話、健康管理、即時監測健康狀態和遠端定位等功能,她的女兒在手機上安裝一個APP,每天可以即時瞭解母親的健康情況。社區還建立了健康養老綜合服務平臺,為薛阿姨建立了健康檔案,如果身體狀態出現異常,服務系統就會自動預警,並啟動整體應急預案。

據樂聆智慧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金建紅介紹,該專案是基於互聯網資訊技術的智慧健康檢測、配餐、便民超市、居家生活服務、緊急救助等智慧養老服務專案。除了動態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健康小屋裡還有體檢儀器,老人可以自助體檢;活動中心設有老年大學,可以供老人們進行各種娛樂、學習活動;休息室內,老人可以在這裡午休,享受中醫理療服務……智慧養老其實就是在大資料平臺的支援下,打造一個在老人家門口的無邊界養老院。

武漢江岸區 讓互聯網服務老人

急事難事手機找書記、各項活動網上找社區、遇到困難線上找物業、各類訴求及時找部門,在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愛社區·江岸社區管家”成為居民手機必備APP,它將社區居民各類訴求與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服務主體有效對接,通過線上線下多元合力解決居民各類訴求。

“我剛退休,請問如何加入書畫協會?”百步亭社區居民老瀟打開“愛社區·江岸社區管家”手機APP,點擊“找書記”求助。社區書記的手機立刻收到"訂單提醒",指派書畫協會的負責人與老瀟聯繫。“真是方便啊,我們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技術帶來的便利了。”老瀟感慨地說。

據瞭解,“愛社區·江岸社區管家”自2017年6月上線以來,目前已覆蓋全區114個社區,其中各社區通過資訊發佈平臺共發佈資訊346條,“找書記”“找社區”共處理居民訴求129條,“找物業”處理居民訴求580條,成居民辦事的好幫手。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百步亭集團董事局主席茅永紅表示,要讓互聯網服務老人,而不是強迫老人像年輕人一樣用互聯網,老人真正想要的居家養老,就是坐在家裡通過幾個簡單的操作就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結語:

銀髮浪潮的洶湧而至,破解“養老難”問題迫在眉睫,智慧養老借助資訊技術極大地拓展了需求回應的範圍,豐富了服務廣度和深度,為整個養老產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通過政府、社會、家庭的多方合力,從根本上提升養老服務水準,讓“養老”真正變為“享老”。

(中國社區網 王曉雅 綜合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