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她是中國最小背包客,5歲完成滇藏線的徒搭旅行

如果你有一個孩子, 你希望他能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讀萬卷書or行萬里路?

要像我們小時候把讀書、考上名牌大學作為6歲到18歲的唯一奮鬥目標,

還是讓他能夠從小盡可能多擁抱身邊這個可愛美麗的世界, 接觸足夠多的人和事, 拓寬自己的視野, 成為一個擁有有趣靈魂的人?

相信現在很多年輕的粑粑麻麻都會選擇後者, 因為小的時候未被發掘出來的許多潛能, 比如對味道的感知、對音樂的感受、對美景的感動等等,

長大成人以後, 可能就會喪失了這方面的能力, 變得對什麼都麻木了(有沒有戳中你的內心?)。

與絕大多數人選擇給孩子報不同的興趣班培養能力不同, 來自江西上饒的潘土豐, 為自己的女兒雯雯, 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成長之路,

徒步旅行。

對偶然間愛上徒步的潘土豐來說, 背著背包去不同的地方, 接觸到不同的人, 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乃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樂事。

10 月 26 日早上 10 點左右, 拉薩的氣溫7攝氏度。

在柳梧立交橋附近的一家青年旅舍裡, 小雯雯僅穿了件T恤,

和兩個哥哥正嬉戲打鬧。

網路上, 雯雯被大家稱為“中國最小背包客”, 因為她從1歲3個月開始便跟著父母徒步, 現已走了大半個中國。 和去年走川藏線時相比, 雯雯雖然皮膚還是黑黑的, 但頭髮長了, 紮了個小辮子, 樣子變得“淑女”了。 媽媽袁端說, 女兒越大, 就越知道美了。 而今年, 雯雯一家四口和表哥一起, 剛剛完成了滇藏線的徒搭旅行。

早在2012年4月, 從女兒出生的第七天開始, 潘土豐就開始為強健雯雯的體魄作了第一個努力, 將她抱進一個裝滿水的盆子, 希望她離開母體後繼續熟悉水性。 小小的人兒, 一直在冷水中練習游水到7個月大。

在雯雯還不會走路只能抱著時, 潘土豐也會給女兒背上一個小背包。 他的目的不言而喻, 希望孩子從小就能當一個背包客, 跟他一起完成環遊世界的夢。

2013年7月,在雯雯只有一歲三個月,走路還不利索的時候,就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徒步旅行,目的地是雲南普洱。

彼時尚年幼的雯雯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時地向爸爸媽媽索抱。好不容易走到了寨子裡,孩子竟發起燒來,還好在服用了哈尼族寨主給他們抓的一副草藥後雯雯就康復了。

雖然第一次出行不是那麼順利,但是一路上看到孩子興奮的眼神,潘土豐還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之所以有這樣的決心,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雯雯的哥哥。哥哥從小身體不太好,有時候在幼稚園吃了顆糖果,回來就會咳嗽不停,只能去醫院輸液。看著被帶得過於嬌嫩的兒子,潘土豐決心改變這種情況。後來,哥哥也一起加入了徒步旅行。

▲雯雯與哥哥

在短短的幾年中,他們就陸陸續續去了廣西、北京、上海、山東等地,一年中大半的時間都在路上,吃野菜、睡帳篷,以徒步+徒搭的方式,一直行走在路上。

而在去年6月13日,雯雯和父親背著一大一小兩個背包,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川藏線徒步之旅。

川藏線之旅有多艱辛,去過的人想必都深有感觸。泥石流、塌方、暴雨、冰雹、長時間的行走,對大人來說都是極其嚴峻的考驗,更何況是一個四歲多的孩子。雯雯稚嫩的小腳磨得起了泡,兩個膝蓋不小心跌傷都是常事!

很多的人會質疑潘土豐的育兒方式,認為這樣的徒步旅程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未免太過殘酷!然而,看著曬得黑黑的女兒結實又勇敢,獨立又堅強,潘土豐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在芒康與媽媽、哥哥匯合後,一家四口提前半個月完成了川藏線之旅。到達拉薩後,見兩個孩子玩得很盡興,夫妻倆又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去尼泊爾徒步。

這種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於雯雯來說再熟悉不過。在尼泊爾博克拉,雯雯與哥哥一起坐了滑翔傘,半個小時的滑翔過程,最高處距地面高達1600米,這對於4歲的小雯雯來說,是旅程中最難忘的一個經歷!

最大的困難是邁出第一步

雯雯一家來自江西上饒,爸爸潘土豐只有高中文化,以前靠做實體店生意賺錢養家,一次偶然的機會,潘土豐與一位“驢友”踏上了徒搭滇藏線的旅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那時候他開始反思過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對子女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角色很多時候是缺失的,孩子們也因此受到影響,一代又一代,幾乎沒什麼改變。”潘土豐想改變,他在女兒雯雯出生僅7天開始,就讓她在自建的小泳池裡游泳,一直到雯雯學會走路可以帶她“走出去”了,潘土豐便帶著雯雯到處跑,而且專門找偏僻的地方。讓她感受淳樸的民風和艱苦的環境,鍛煉她的意志和體能。

去年雯雯徒步川藏線的事情被媒體報導後,杭州一位元父親劉先生通過媒體聯繫上潘土豐。他的女兒和雯雯年齡相仿,希望能夠帶孩子出去體驗體驗。兩人約好在昆明會合,之後去南亞,最終沒有成行。

對於這位父親的決定,潘土豐表示理解,“他們考慮得比較多,每個人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嘛。”對潘土豐來說,他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在家裡一張中國地圖上,畫了不少小紅旗,這是他們徒步過的地方,位於新疆東南部的羅布泊,卻畫著個圈。“我們離開拉薩的下一站就是去那裡。”羅布泊,被稱為“死亡之海”,一個充滿著未知和兇險的戈壁無人區。這一次,潘土豐的計畫,又遭到親朋好友的極力反對。“高原也去了,海邊也去了,沙漠地帶還沒去過,想讓他們去看看,適應沙漠的氣候環境,也讓他們感受水資源的匱乏,懂得節約用水。”潘土豐卻很堅定,“我們會做充分的攻略,不會拿孩子的生命開玩笑。”

潘土豐說:“我們想通過我們一家人的這種行動去影響更多的家庭。不是讓所有家庭跟我們一樣,但是我們這樣做,至少可以讓別的做父母的去思考,是否需要讓自己改變一些,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孩子也自立一些,比如自己吃飯、穿衣等。”

“生活中的困難不是沒錢、沒時間,其實最大的困難是邁出第一步,有得必有失,腳步慢一些,我們的內心才足夠強大,這時候你會發現,最容易解決的就是吃飯問題。”此次旅行,潘土豐還把自己12歲的外甥帶了出來,以前在家養尊處優,出來後學會了很多,“這一趟下來,我覺得學習是最輕鬆的事情了。”孩子如是說。

我們能給孩子的 什麼才是最好

以前做生意,潘土豐就一心想著給孩子創造優越的條件,現在他想的更多的是——什麼才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潘土豐夫妻給記者的答案是:一顆感恩的心;適應環境、接受新事物、做事的能力和信心;還有我們在社會中應當遵循的規則。

“很多人都說,孩子還那麼小,以後都不會記得去哪裡了。我卻覺得,那些美好的風景,可以被他們感知到,旅途的勞累,可以鍛煉他們的適應能力。”說到這兒,潘土豐笑了。

袁端也在觀察孩子們的變化,“身體越來越好了,遇到困難不會哭哭啼啼,會主動做家務,還會主動將路上的垃圾放進垃圾箱裡,遇到路邊有螞蟻還會提醒路人別踩到了。在路上會和哥哥一起去清理路面的落石,會主動尋求幫助。女兒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很快,打羽毛球、做飯,她就在旁邊觀察,很快就會了,學游泳也是四五天,四歲時學跳繩,第一天能跳10個,第三天的時候就能跳30個了。”

今年4月,在老撾,一家人在一個偏遠的縣城裡,遇到了獨自求學的兄弟三人,除上學外,10歲的哥哥洗衣做飯照顧著兩個弟弟的生活起居,“房子是木頭的,沒有電,他們自己做飯、上學,很厲害。他們說什麼我根本聽不懂,但是我們一起玩得很開心啊,我們在一起有七八天,我們還去了他們農村的家,摩托車開了好長時間。”8歲的柏如向記者形容。這一次滇藏線之行,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在當地藏族同胞家裡借宿、路上搭車司機專程送一程、吃飯時老闆多送一個菜……上三年級的柏如在日記裡寫道:“我以後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兩年,出行請假的時候多了,請假過後的上學考試,柏如從來沒怕過:“上學期我回去上了幾天的課就參加單元考試,數學考了99分,語文考了89分。”“前面半個學期沒上課,後面的內容能聽懂嗎?”“我很快就把前面的課學會了。”孩子的自信和感恩發自內心,堅定而真誠。

為何有這樣的自信?潘土豐說,玩可以盡情玩,讀書要認真讀。潘土豐感受到孩子們學東西的效率很高;而且書本的東西都是來自生活和大自然的,“他們通過眼睛和親身感受來學習,效果肯定也不一樣。”今年7月,一家人在央視錄製《開門大吉》節目時,主持人問雯雯:“你走那麼多地方,難道不想家嗎?”雯雯回答:“走到哪兒哪兒就是家。”這讓夫妻倆十分驚訝,5歲的孩子能說出這麼有哲理的話。

在日常生活中,潘土豐夫婦會注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比如過馬路不闖紅燈、上公交要排隊、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定等。潘土豐夫婦相信孩子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會很強。

名利?拒絕贊助商但不排斥媒體

一直以來,潘土豐夫婦的“虎爸虎媽式教育”帶來不少爭議。潘土豐曾帶著雯雯到北京、長沙錄製過電視節目,有人開始質疑,他是用這樣“極端”的教育方式來讓自己出名。潘土豐並不避諱雯雯“中國最小背包客”這一稱號給他帶來的圈粉效應,“生意是火了一些。”

一年的時間裡,至少有半年是“在路上”,每個月的花費7000元到10000元,目前,一家人經營著一家網店,售賣蜂蜜。“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可以供我們出來徒步了。”潘土豐還給記者算了筆賬,“我的兒子還有10年成年,女兒還有13年,我相信他們成年之後,所能帶給自己的積累原比我們能留給他們的多得多。所以我只需要管前面這10年、13年的開支,我們每一年還在賺錢,我把城區的房子賣了作為後盾,一家人在老宅可以落腳就足夠了。”

雯雯成名後,有贊助商聯繫過他們,“戶外運動的、教育機構的都有,但我都推掉了。”潘土豐認為,雖然徒步需要經費支援,但一旦有了贊助商,“會限制很多東西,可能就不能像這樣,想帶著他們去哪就去哪。我們這麼多年接受的第一筆‘贊助’是此次滇藏行,一位60多歲的藏族爺爺看到雯雯,硬是塞了5塊錢給她。我們也聽不懂老人家說什麼,但能看到他的真誠。”

不過,潘土豐並不排斥媒體的採訪,他還常常會在朋友圈轉發關於雯雯的報導或者評論。“其實到現在,我們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很多時候,不是小孩子不能,而是大人不給他們機會。”

在此,我只想說:“在教育上並沒有一套最好的教程,不一定別人的生活方式就適合於你。但只要是按照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快樂地生活就好!

我想:“走過萬里路的雯雯將來在看到書中描繪的世界時,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受”。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2013年7月,在雯雯只有一歲三個月,走路還不利索的時候,就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徒步旅行,目的地是雲南普洱。

彼時尚年幼的雯雯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時地向爸爸媽媽索抱。好不容易走到了寨子裡,孩子竟發起燒來,還好在服用了哈尼族寨主給他們抓的一副草藥後雯雯就康復了。

雖然第一次出行不是那麼順利,但是一路上看到孩子興奮的眼神,潘土豐還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之所以有這樣的決心,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雯雯的哥哥。哥哥從小身體不太好,有時候在幼稚園吃了顆糖果,回來就會咳嗽不停,只能去醫院輸液。看著被帶得過於嬌嫩的兒子,潘土豐決心改變這種情況。後來,哥哥也一起加入了徒步旅行。

▲雯雯與哥哥

在短短的幾年中,他們就陸陸續續去了廣西、北京、上海、山東等地,一年中大半的時間都在路上,吃野菜、睡帳篷,以徒步+徒搭的方式,一直行走在路上。

而在去年6月13日,雯雯和父親背著一大一小兩個背包,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川藏線徒步之旅。

川藏線之旅有多艱辛,去過的人想必都深有感觸。泥石流、塌方、暴雨、冰雹、長時間的行走,對大人來說都是極其嚴峻的考驗,更何況是一個四歲多的孩子。雯雯稚嫩的小腳磨得起了泡,兩個膝蓋不小心跌傷都是常事!

很多的人會質疑潘土豐的育兒方式,認為這樣的徒步旅程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未免太過殘酷!然而,看著曬得黑黑的女兒結實又勇敢,獨立又堅強,潘土豐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在芒康與媽媽、哥哥匯合後,一家四口提前半個月完成了川藏線之旅。到達拉薩後,見兩個孩子玩得很盡興,夫妻倆又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去尼泊爾徒步。

這種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於雯雯來說再熟悉不過。在尼泊爾博克拉,雯雯與哥哥一起坐了滑翔傘,半個小時的滑翔過程,最高處距地面高達1600米,這對於4歲的小雯雯來說,是旅程中最難忘的一個經歷!

最大的困難是邁出第一步

雯雯一家來自江西上饒,爸爸潘土豐只有高中文化,以前靠做實體店生意賺錢養家,一次偶然的機會,潘土豐與一位“驢友”踏上了徒搭滇藏線的旅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那時候他開始反思過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對子女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角色很多時候是缺失的,孩子們也因此受到影響,一代又一代,幾乎沒什麼改變。”潘土豐想改變,他在女兒雯雯出生僅7天開始,就讓她在自建的小泳池裡游泳,一直到雯雯學會走路可以帶她“走出去”了,潘土豐便帶著雯雯到處跑,而且專門找偏僻的地方。讓她感受淳樸的民風和艱苦的環境,鍛煉她的意志和體能。

去年雯雯徒步川藏線的事情被媒體報導後,杭州一位元父親劉先生通過媒體聯繫上潘土豐。他的女兒和雯雯年齡相仿,希望能夠帶孩子出去體驗體驗。兩人約好在昆明會合,之後去南亞,最終沒有成行。

對於這位父親的決定,潘土豐表示理解,“他們考慮得比較多,每個人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嘛。”對潘土豐來說,他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在家裡一張中國地圖上,畫了不少小紅旗,這是他們徒步過的地方,位於新疆東南部的羅布泊,卻畫著個圈。“我們離開拉薩的下一站就是去那裡。”羅布泊,被稱為“死亡之海”,一個充滿著未知和兇險的戈壁無人區。這一次,潘土豐的計畫,又遭到親朋好友的極力反對。“高原也去了,海邊也去了,沙漠地帶還沒去過,想讓他們去看看,適應沙漠的氣候環境,也讓他們感受水資源的匱乏,懂得節約用水。”潘土豐卻很堅定,“我們會做充分的攻略,不會拿孩子的生命開玩笑。”

潘土豐說:“我們想通過我們一家人的這種行動去影響更多的家庭。不是讓所有家庭跟我們一樣,但是我們這樣做,至少可以讓別的做父母的去思考,是否需要讓自己改變一些,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孩子也自立一些,比如自己吃飯、穿衣等。”

“生活中的困難不是沒錢、沒時間,其實最大的困難是邁出第一步,有得必有失,腳步慢一些,我們的內心才足夠強大,這時候你會發現,最容易解決的就是吃飯問題。”此次旅行,潘土豐還把自己12歲的外甥帶了出來,以前在家養尊處優,出來後學會了很多,“這一趟下來,我覺得學習是最輕鬆的事情了。”孩子如是說。

我們能給孩子的 什麼才是最好

以前做生意,潘土豐就一心想著給孩子創造優越的條件,現在他想的更多的是——什麼才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潘土豐夫妻給記者的答案是:一顆感恩的心;適應環境、接受新事物、做事的能力和信心;還有我們在社會中應當遵循的規則。

“很多人都說,孩子還那麼小,以後都不會記得去哪裡了。我卻覺得,那些美好的風景,可以被他們感知到,旅途的勞累,可以鍛煉他們的適應能力。”說到這兒,潘土豐笑了。

袁端也在觀察孩子們的變化,“身體越來越好了,遇到困難不會哭哭啼啼,會主動做家務,還會主動將路上的垃圾放進垃圾箱裡,遇到路邊有螞蟻還會提醒路人別踩到了。在路上會和哥哥一起去清理路面的落石,會主動尋求幫助。女兒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很快,打羽毛球、做飯,她就在旁邊觀察,很快就會了,學游泳也是四五天,四歲時學跳繩,第一天能跳10個,第三天的時候就能跳30個了。”

今年4月,在老撾,一家人在一個偏遠的縣城裡,遇到了獨自求學的兄弟三人,除上學外,10歲的哥哥洗衣做飯照顧著兩個弟弟的生活起居,“房子是木頭的,沒有電,他們自己做飯、上學,很厲害。他們說什麼我根本聽不懂,但是我們一起玩得很開心啊,我們在一起有七八天,我們還去了他們農村的家,摩托車開了好長時間。”8歲的柏如向記者形容。這一次滇藏線之行,他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在當地藏族同胞家裡借宿、路上搭車司機專程送一程、吃飯時老闆多送一個菜……上三年級的柏如在日記裡寫道:“我以後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兩年,出行請假的時候多了,請假過後的上學考試,柏如從來沒怕過:“上學期我回去上了幾天的課就參加單元考試,數學考了99分,語文考了89分。”“前面半個學期沒上課,後面的內容能聽懂嗎?”“我很快就把前面的課學會了。”孩子的自信和感恩發自內心,堅定而真誠。

為何有這樣的自信?潘土豐說,玩可以盡情玩,讀書要認真讀。潘土豐感受到孩子們學東西的效率很高;而且書本的東西都是來自生活和大自然的,“他們通過眼睛和親身感受來學習,效果肯定也不一樣。”今年7月,一家人在央視錄製《開門大吉》節目時,主持人問雯雯:“你走那麼多地方,難道不想家嗎?”雯雯回答:“走到哪兒哪兒就是家。”這讓夫妻倆十分驚訝,5歲的孩子能說出這麼有哲理的話。

在日常生活中,潘土豐夫婦會注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比如過馬路不闖紅燈、上公交要排隊、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定等。潘土豐夫婦相信孩子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會很強。

名利?拒絕贊助商但不排斥媒體

一直以來,潘土豐夫婦的“虎爸虎媽式教育”帶來不少爭議。潘土豐曾帶著雯雯到北京、長沙錄製過電視節目,有人開始質疑,他是用這樣“極端”的教育方式來讓自己出名。潘土豐並不避諱雯雯“中國最小背包客”這一稱號給他帶來的圈粉效應,“生意是火了一些。”

一年的時間裡,至少有半年是“在路上”,每個月的花費7000元到10000元,目前,一家人經營著一家網店,售賣蜂蜜。“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可以供我們出來徒步了。”潘土豐還給記者算了筆賬,“我的兒子還有10年成年,女兒還有13年,我相信他們成年之後,所能帶給自己的積累原比我們能留給他們的多得多。所以我只需要管前面這10年、13年的開支,我們每一年還在賺錢,我把城區的房子賣了作為後盾,一家人在老宅可以落腳就足夠了。”

雯雯成名後,有贊助商聯繫過他們,“戶外運動的、教育機構的都有,但我都推掉了。”潘土豐認為,雖然徒步需要經費支援,但一旦有了贊助商,“會限制很多東西,可能就不能像這樣,想帶著他們去哪就去哪。我們這麼多年接受的第一筆‘贊助’是此次滇藏行,一位60多歲的藏族爺爺看到雯雯,硬是塞了5塊錢給她。我們也聽不懂老人家說什麼,但能看到他的真誠。”

不過,潘土豐並不排斥媒體的採訪,他還常常會在朋友圈轉發關於雯雯的報導或者評論。“其實到現在,我們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很多時候,不是小孩子不能,而是大人不給他們機會。”

在此,我只想說:“在教育上並沒有一套最好的教程,不一定別人的生活方式就適合於你。但只要是按照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快樂地生活就好!

我想:“走過萬里路的雯雯將來在看到書中描繪的世界時,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受”。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