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神宗”這個廟號,是神經病的意思嗎?

廟號一般是指古代皇帝死後, 由後世新君和朝臣們在總結其一生的及出生而用一個字來概括其功過, 廟號只有一個字, 比如文、武、高、仁、宣、孝、哀等等。

而“神”字一般很少會出現在廟號諡號之中, 因為畢竟古代人對於”神“是有信仰的。 人們相信天下之中會有鬼神存在, 是不能褻瀆的, 所以“神”字一般很少出現在個人的字型大小中。 但是, 歷史上北宋皇帝趙頊和明朝皇帝朱翊鈞兩個人的廟號都叫“神宗”, 哈哈, 可以肯定不是神經病的意思。

據史籍記載, 對於宋神宗趙頊的廟號, 當時的官員解釋道:”粵廟號之建久矣, 其間聖賢之君作, 而應天下之治者多矣, 然未有以神為號者。 抑神也者, 妙萬物以為言而難其稱歟。 可見是因為無法評價皇帝的一生功過, 所以才用了“神”這個廟號。 又有人說, “神”這個廟號是明褒暗貶的意思, 是後世對其統治政策不滿, 但也不好加以惡評,

所以用“神”作為廟號。 那麼“神”這個廟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 就對比一下兩位神宗的事蹟, 來解讀一下“神”這個廟號的意思。

俗話說, 新朝新氣象。 宋神宗趙頊和明神宗朱翊鈞兩個人即位後, 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宋神宗即位後, 為了使越發疲弱的宋朝能煥發出新的生機,

於是重用宣導改革的王安石, 讓其全權負責變法事宜, 從社會國家的各個方面尋求 突破, 提高大宋國力, 改變如今積弊的格局, 但變法在守舊派的抵制下, 很快就以失敗告終。 隨即宋神宗又進行了專門針對政治官僚的變革, 史稱“元豐改制”, 目的是解決冗員的問題, 提高辦事效率, 緩解財政入不敷出的問題, 這次宋神宗親自主導的改制, 倒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軍事上, 宋神宗一改以往“花錢買天平”的妥協態度, 親自主持進攻西夏, 雖然在初期得到了成果, 但到了後期卻有了極大的慘敗, 不僅沒有提升國家實力而且兵連禍結, 成了宋朝統治的一大隱患。 此後宋神宗再也無心對外作戰,
老老實實的進奉歲貢。

而明神宗朱翊鈞在位前期, 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 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 國力得到恢復, 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明神宗親政後, 勵精圖治、生活節儉, 有勤勉明君之風範, 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分別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 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 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 鞏固了明王朝疆土。 但是執政後期卻荒於政事, 因為立太子的問題和群臣造成隔閡, 從此不上朝, 國家運轉幾乎停擺, 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總之, 從以上兩位神宗的事蹟來看, 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即位初期進行改革以圖富強, 然而因為各種原因功敗垂成, 並且後世之人將王朝覆滅的源頭都指向了他們的統治政策。 有宋亡于王安石(趙頊), 明亡于萬曆的說法。 可見, 用“神”來當廟號, 是說皇帝本人“功業不足、半道而廢”的意思。 這樣的解釋,你們認同嗎?

這樣的解釋,你們認同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