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蘇省的這幾個村莊,居然在安徽省內!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省曾長期是一家——

唐朝時他們同屬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東道;元朝時則同屬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明太祖時期連同上海屬於直隸地區, 成祖以後為南直隸, 滿清入關後則改成為江南行省。

南直隸

直到1667年, 康熙帝鑒於明朝發家于江南且明朝遺民曾在江南豎起過抗清大旗, 為了加強對江南行省的控制, 更防止再有協力廠商勢力利用富裕的江南行省做大做強威脅滿清的統治。

於是將江南省一拆為二, 分為江蘇省, 省會駐蘇州;安徽省, 省會駐南京。 直到乾隆二十五年的1760年, 安徽省的省會才由南京遷往安慶。

江南行省

從上述歷史來看, 安徽省和江蘇省的確曾是一對親兄弟, 從1667年分家到現在也才350年。

安徽省行政區劃的變遷

其實這350年來, 兩兄弟的土地也是經常有所互換, 1955年3月, 為加強洪澤湖管理, 安徽省泗洪、盱眙縣與江蘇省蕭縣、碭山交換。

其實你知道嗎?除了這兩個縣的互換, 江蘇省還有兩處村莊在安徽省境內。

石橋鎮和石楊鎮飛地情況

一處是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石村的4個村民組——老薑組、泉水組、茆(máo)村組、新建組, 他們行政上隸屬江蘇省, 但是地理位置卻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石楊鎮內。 而安徽省有一塊飛地大包村在江蘇南京市浦口區的石橋鎮, 而大包村就是隸屬于石楊鎮。 這真是奇特的地理現象, 從鎮名來看石橋、石楊倒也挺像是親兄弟的。

西莊村飛地

另一處則是南京市溧水區明覺鎮西莊村(又名張家), 在馬鞍山市博望區博望鎮境內, 這是溧水區在外省的一塊飛地, 據說溧水區在高淳區椏溪鎮境內還有一塊飛地叫雲鶴鎮山下村(又名孔家)。

那麼怎麼會出現這些飛地呢?

最主流的說法就是“土改時期遺留下來問題”, 看誰的手快, 誰率先登記了就屬於誰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土改時, 為了做生意方便, 雙方商人在兩省境內分別買了塊地, 行政上則與人一起同歸屬原省管轄, 幾十年過去了就演變成了“飛地”。  

還有一種說法更為奇妙, 說民國時期, 蘇皖劃分地界時, 當時的政府為了兩個省能緊緊連在一起, 故意造成這種“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格局, 這樣國家才不會分裂, “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也反映了民國政府對國家統一信心不足”。

其實丸子我覺得對於這中情況的出現則是由於當初江浦縣(現併入浦口區)在1949年~1953年曾劃歸安徽省管轄的原因。

攜手並進

不管怎麼樣飛地作為特殊的人文地理位置,卻將不同地域的人融合在了一起,安徽省和江蘇省互有飛地在彼此的省內,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攜手並進

不管怎麼樣飛地作為特殊的人文地理位置,卻將不同地域的人融合在了一起,安徽省和江蘇省互有飛地在彼此的省內,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