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做出北京城裡最好吃的燒鴨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全聚德創始人楊全仁

今天又來了全聚德, 對於烤鴨, 朱起鵬有無窮無盡的話要說。 願大家生命不息, 烤鴨不止。

話說呀, 自從便宜坊把烤鴨這一美食帶進了北京, 一火就火了幾百年。 直到1834年的某個夏日, 一個衣著寒酸的15歲少年, 路過了米市胡同燈火通明的便宜坊飯館。 裡邊食客如織, 窗口掛著紅亮的烤鴨。

這個少年扶了扶手邊的雞鴨簍子, 暗下決心:有一天我也要開一個像便宜坊一樣紅火的烤鴨店, 做出北京城裡最好吃的燒鴨子。

當然, 此時的他還只是個從河北逃難過來的破落少年, 靠賣雞賣鴨維生。 但誰也沒想到,

就在30年後, 不惑之年的他把這個願望實現了。

這個他, 就是大名鼎鼎的“全聚德”創始人——楊全仁。

一個普普通通的鴨販, 究竟如何搖身一變, 成為了北京城首屈一指的烤鴨店創始人?全聚德的烤鴨又是怎樣一步一步登峰造極, 走向全世界?

1. 全聚德以前叫“德聚全”

就在現在前門大街的東邊, 當年有條肉市街, 那裡買賣林立, 非常繁華, 北京最知名的戲院廣和樓就在街邊上, 45歲的楊全仁盤下了街邊一家主賣乾果的小店, 名叫德聚全。

楊全仁不僅看上了這家店的地理位置、風水, 甚至覺得這店名也挺好聽, 他想以這裡為基地, 經營一個賣燒鴨子的飯館。

別看眼小, 但他眼神兒好啊。

但是風水先生給他出主意, 說:“老楊, 你把這店改行賣燒鴨子沒問題, 但這名字對你不利。 若將‘德聚全’的舊字型大小倒過來, 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 ”

一席話說得楊全仁眉開眼笑。 “全聚德”這個名稱甚合他的心意, 一來名字中佔有一個“全”字, 二來“聚德”就是聚攏德行, 可以標榜自己做買賣誠實守信。 於是他將店名號定為“全聚德”。

改定乾坤!

別看老楊讀書不多, 但他深知, 要想在名店林立的北京餐飲業站住腳跟, 一定得有自己的特色。

現在這便宜坊憑藉它的燜爐烤鴨早已名滿天下了。 他要想也做燒鴨子, 必須打出差異化, 得做不一樣的東西。

為此他遍訪京城, 想找個匠心獨具的好廚子。 結果還真叫他尋著了, 正好坊間傳聞宮裡邊出了一位孫師傅, 原來專門在包哈局任職。

什麼叫包哈局?包哈是滿語, 意思就是燒烤。

另有葷局、素局、點心局和飯局, 世界真奇妙哈。

我們知道滿洲人原先主事狩獵採集, 比起漢人更喜歡燒烤。 什麼烤全羊、烤乳豬、烤鴿子, 天上飛的, 路上跑的都抓來烤一烤, 其中也包括烤鴨子。 不過烤制的方法不是燜爐了, 人家用果木為燃料, 將鴨子掛起來用明火直接烤, 就是後來說的“掛爐燒烤”。

掛烤吊燒。

我們說過燜爐的弊端,明火明爐的烤,最大好處是,隨時能夠看到燒烤的東西,燒烤師傅能通過不斷調整火候和鴨子的位置,控制鴨子烤熟的過程。

而且因為是掛爐燒烤,水分收得更快,鴨子的外皮更容易酥脆。

接著說全聚德新任CEO楊全仁,既然這孫師傅原先在宮裡包哈局,肯定是有一點脾氣的。所以第一次去拜訪,人家也不太愛搭理,說:“我這包哈局出身,我跑你這一間屋子半間炕的小店裡貓著烤鴨子去,那不合適。”

不過老楊也有辦法,今天送點禮物,明天帶著聽聽戲,後天拉拉感情,一來二去,孫師傅也被感動了,“行,既然您這麼抬愛,咱哥倆就膘起膀子幹。”

想必猴哥也是被某位心誠之人打動了。

也正因為孫師傅的“下海”,宮廷的包哈技術才傳入了民間。我們今天所吃到的掛爐烤鴨模式,就在清同治年間基本奠定下來。

這宮廷烤鴨法,具體如何操作呢?

2. 吹牛是為了撐面子,吹鴨……

是為了晾鴨胚子

新款北京烤鴨一方面繼承了原來便宜坊的老傳統,選優良的鴨胚和北京填鴨,同時對於鴨子的宰殺放血也非常講究。

為了使烤鴨的鴨形完整,不把鴨子大開膛,而是在鴨子的翅膀下面開一個洞,通過這個洞把鴨子的內臟掏出來。然後把洞再紮起來,用吹針往鴨的皮肉間吹氣,吹氣的過程需要非常的小心謹慎,保證吹的均勻、全面。

吹鴨子比吹牛辛苦,口活兒一定得好。

這樣一來,鴨皮跟鴨肉會進一步分離。當鴨胚被吹成小氣球後,再往上面灌澆麥芽糖糖漿。

糖漿起什麼作用?主要是讓鴨皮在燒烤中更加酥脆。有時候為了讓鴨色紅亮,還會增加一些浙醋。

當用熱糖漿灌澆鴨皮時,裡邊的空氣膨脹,鴨胚越鼓越大,皮肉間的空氣層會充脹得更加飽滿。這一步完成後,一個個吹滿氣的鴨氣球就掛到晾架之上,這叫晾鴨胚。

你說,我戳一下會漏氣麼?

晾鴨胚,是為了讓它充分陰乾,同時讓鴨肉跟鴨皮間的空氣層固化。這樣一來,一方面能進一步強化鴨皮的酥脆,也能散一散鴨胚的腥氣。

燒烤的過程中,還講究要把鴨子的肛門部位塞住,然後往裡邊灌湯。這樣一來,雖然燒烤方式是明爐,但外烤內煮,鴨肉不會過分失水更加軟嫩。

當然了,這裡面每一個環節都考究異常,複雜異常。稍微某環節出了偏差,就會造成鴨肉腥氣,或者鴨皮濕軟。

總之,經過一次次改良,掛爐烤鴨風靡京城,在勢頭上甚至壓過了便宜坊。商業的成功也讓楊全仁有點頭腦發熱,在當時整個北京城絕大多數還都是平房的情況下,人家非要蓋個樓。但為了蓋這個樓,老楊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都說土木之工不可擅動,蓋房子是非常花錢的,這房子才蓋了不到一層,錢就基本花盡了,還欠了很多的外債。在債臺高築的情況下, 1890年,楊全仁過世了,給後來的繼任者留下個爛攤子。

燒錢欠債哪家強,盡在全聚德大烤爐~

好在,全聚德的繼任掌櫃雖是外聘,也不如老楊那麼精通鴨子,但他的出現,卻讓全聚德全盤扭虧為盈,一步步起死回生,走向人生巔峰。

他是一個傑出的運營高手,他叫李子明。

以下,子明運營課堂開班了!

3. 子明運營第一課:

發行“鴨票子”,設立資金池

李子明是山東人,長期從事餐飲業,因為精明強幹,被楊全仁看中。李子明剛一接手的時候,全聚德欠了巨額外債,每逢年節,必然債主迎門,一開始還能用小聰明,搪塞一二。

但長此以往,肯定不是辦法,畢竟全聚德這招牌做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社會美譽度來之不易,因欠帳砸了牌子可得不償失。

李子明就開動腦筋,解決棘手的資金問題。

現在想想李掌櫃頗具有現代的經濟頭腦,尤其是金融學思維。他幹了一件事——

發行鴨票子。

什麼叫鴨票子?就是您先給我筆錢,當然不白給,我給您一張鴨票子。鴨票就如下圖這樣,長方形,上邊切去兩角,抬頭印有“全聚德老爐鋪鴨票”八字,票據內容為:取大燒鴨子兩隻,已付銀若干,落款處簽有全聚德的鮮紅大印。

看出來了吧,這就相當於一提貨單,用現在的話講叫購物卡,或者說是禮品卡。

這麼一來,有幾個好處:

一來,把烤鴨子由一個油乎乎、需要現烤現吃的局限性商品變成流通標的物。試想一下,逢年過節正是人情往來的高峰,經常遇到沒時間請人吃飯,或者關係上不便同桌吃飯的情況。但禮數總還需要表達。這時,一張小巧整潔的鴨票子便顯得非常得體。比拎著兩隻油乎乎的烤鴨方便多了。

二來呢,很多人雖然有鴨票子,但不一定用啊。比如說慶親王,領了幾十張鴨票子,老爺子本來就膽固醇高,哪有嘴天天吃烤鴨?幾十張鴨票子就這麼放那兒了,一直到過期也沒人搭理。但錢全聚德拿到了,鴨子也沒有付出。

總而言之,鴨票子一下風靡北京城,全城餐飲業的經營狀況也隨著這個特殊的發明而面目一新,很多鋪戶都在效仿。最關鍵,通過鴨票子一項,全聚德扭虧為盈,不僅原來蓋房子的賬還上了,還蓋出了兩層高的新樓。

這座建築,如今還能看到一部分,在現在全聚德老鋪前門店,前面還有近幾年複建的立面,是按照當年的老鋪還原的。門店後面還有些傳統的設施,包括當年的櫃檯,烤鴨子的爐灶,都模擬了一部分,從那裡還能依稀感受到李子明經營的全聚德的面貌。

4. 子明運營第二課:

挖人+管人+服人=建立高凝聚力服務團隊

這個李子明,不但通過發行鴨票子,以金融學的辦法解決了財政的危機,同時,他也大肆改革了全聚德的服務。

要想改服務,就得先改人。

李子明是個非常優秀的獵頭,到北京各大飯館吃飯,眼珠子都不在菜上,全盯著人。這個夥計聰明,那個夥計記性好,看好了私底下就開始挖人,“兄弟,加入全聚德,要多少錢開個價吧”。

這樣一來,全聚德幾乎薈萃了當時北京餐飲業的全部精英。

人找好了,就該立規矩了。

他規定,全聚德的夥計早晨6點鐘必須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

無論行動、坐臥、待人接物、說話,包括穿戴、個人衛生情況,都有嚴格的要求,有些夥計僅僅就因為到天橋聽了一段不可描述的小戲,就給裁撤出門。

至於那些吸毒、抽白麵的夥計就更不用提了,當場開除。

感覺吸毒隊受到了一萬點暴擊傷害。

一方面嚴如冰霜,另一方面又暖如春風,有的夥計家裡遇到困難,他時常接濟。夥計結婚,李子明作為掌櫃的,無論走再遠,都會親自到場,並送上厚厚的紅包。

這樣一來,整個全聚德從上到下,從後廚到前臺,團結一心,蒸蒸日上。

5.子明運營第三課:

危機=轉機,合理把握,一鳴驚人

好景不長,到了1922年的1月,找麻煩的來了。時逢直奉戰爭,吳佩孚大獲全勝,於是半刁難,半找事,找全聚德訂200桌宴席,要求每桌都得有只烤鴨。

但全聚德畢竟只是個中型飯館,根本沒這麼大的接待能力。可是,如果不承應這個需求,就等於側面得罪軍方。

你看吳佩孚這樣的,好惹麼?

李子明當機立斷,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生意。在他看來,這反倒是全聚德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機。

接下來就是緊急的籌備,一方面積極地選料、備料,集中最優質的鴨子到全聚德。另一方面,外聘廚師、添置爐灶,租借各式炊具,全力衝刺,應對這次大考。

果然,到了當天,宴席豐盛,菜品出色,軍方非常滿意,於是乎,全聚德一炮而紅。也借此機會,跟政府和軍方層面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鴨社交”?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勞永逸,特別在北洋時期,各種軍閥大帥輪流坐莊,除此之外,還要面對同行之間激烈的競爭。李子明在其中絞盡腦汁、縱橫捭闔,可算是保了命,還揚名立萬了。

直到30年代,全聚德才真正意義上,無論菜品品質還是企業規模,都超越了原來幾百年的老店便宜坊,成為京城之冠。

以後它也是只有頭有臉的吉祥物了。

6. 子明運營最後一課:

和大boss搞好關係,and潔身自好

有人可能就會說了,這下李子明可發達了。然鵝並沒有。

其實李子明在全聚德並沒有股份,他的東家依然是楊家,用現在的話說,他就相當於一職業經理人,企業CEO。

李子明的優秀事蹟,在北京商界傳為美談,廣為傳誦。現在在北京人藝還有一出北京題材的壓軸大戲,叫做《天下第一樓》,就是以李子明當年的事蹟改編的。

《天下第一樓》話劇現場劇照。

只可惜,李子明的晚年不算順遂,雖然他掙了很多錢,也寄回山東老家光耀門庭了,但因為跟東家的關係比較錯綜複雜,他並沒有在全聚德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他本人,也染上了一些吸毒的毛病,最後抑鬱回到老家,不幾年就過世了。

可以說,全聚德的興衰就是整個北京從北洋時期直到日偽時期的興衰過程。

進入到日偽時期之後,百業凋零,全聚德也不例外,直到解放初期,全聚德才重新煥發了生機,也一步步登上了國際舞臺。後來美國總統老布希辦金婚典禮,也指著它當主菜。

還沒完,忍一忍哈喇子,明天還有後半場。

掛烤吊燒。

我們說過燜爐的弊端,明火明爐的烤,最大好處是,隨時能夠看到燒烤的東西,燒烤師傅能通過不斷調整火候和鴨子的位置,控制鴨子烤熟的過程。

而且因為是掛爐燒烤,水分收得更快,鴨子的外皮更容易酥脆。

接著說全聚德新任CEO楊全仁,既然這孫師傅原先在宮裡包哈局,肯定是有一點脾氣的。所以第一次去拜訪,人家也不太愛搭理,說:“我這包哈局出身,我跑你這一間屋子半間炕的小店裡貓著烤鴨子去,那不合適。”

不過老楊也有辦法,今天送點禮物,明天帶著聽聽戲,後天拉拉感情,一來二去,孫師傅也被感動了,“行,既然您這麼抬愛,咱哥倆就膘起膀子幹。”

想必猴哥也是被某位心誠之人打動了。

也正因為孫師傅的“下海”,宮廷的包哈技術才傳入了民間。我們今天所吃到的掛爐烤鴨模式,就在清同治年間基本奠定下來。

這宮廷烤鴨法,具體如何操作呢?

2. 吹牛是為了撐面子,吹鴨……

是為了晾鴨胚子

新款北京烤鴨一方面繼承了原來便宜坊的老傳統,選優良的鴨胚和北京填鴨,同時對於鴨子的宰殺放血也非常講究。

為了使烤鴨的鴨形完整,不把鴨子大開膛,而是在鴨子的翅膀下面開一個洞,通過這個洞把鴨子的內臟掏出來。然後把洞再紮起來,用吹針往鴨的皮肉間吹氣,吹氣的過程需要非常的小心謹慎,保證吹的均勻、全面。

吹鴨子比吹牛辛苦,口活兒一定得好。

這樣一來,鴨皮跟鴨肉會進一步分離。當鴨胚被吹成小氣球後,再往上面灌澆麥芽糖糖漿。

糖漿起什麼作用?主要是讓鴨皮在燒烤中更加酥脆。有時候為了讓鴨色紅亮,還會增加一些浙醋。

當用熱糖漿灌澆鴨皮時,裡邊的空氣膨脹,鴨胚越鼓越大,皮肉間的空氣層會充脹得更加飽滿。這一步完成後,一個個吹滿氣的鴨氣球就掛到晾架之上,這叫晾鴨胚。

你說,我戳一下會漏氣麼?

晾鴨胚,是為了讓它充分陰乾,同時讓鴨肉跟鴨皮間的空氣層固化。這樣一來,一方面能進一步強化鴨皮的酥脆,也能散一散鴨胚的腥氣。

燒烤的過程中,還講究要把鴨子的肛門部位塞住,然後往裡邊灌湯。這樣一來,雖然燒烤方式是明爐,但外烤內煮,鴨肉不會過分失水更加軟嫩。

當然了,這裡面每一個環節都考究異常,複雜異常。稍微某環節出了偏差,就會造成鴨肉腥氣,或者鴨皮濕軟。

總之,經過一次次改良,掛爐烤鴨風靡京城,在勢頭上甚至壓過了便宜坊。商業的成功也讓楊全仁有點頭腦發熱,在當時整個北京城絕大多數還都是平房的情況下,人家非要蓋個樓。但為了蓋這個樓,老楊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都說土木之工不可擅動,蓋房子是非常花錢的,這房子才蓋了不到一層,錢就基本花盡了,還欠了很多的外債。在債臺高築的情況下, 1890年,楊全仁過世了,給後來的繼任者留下個爛攤子。

燒錢欠債哪家強,盡在全聚德大烤爐~

好在,全聚德的繼任掌櫃雖是外聘,也不如老楊那麼精通鴨子,但他的出現,卻讓全聚德全盤扭虧為盈,一步步起死回生,走向人生巔峰。

他是一個傑出的運營高手,他叫李子明。

以下,子明運營課堂開班了!

3. 子明運營第一課:

發行“鴨票子”,設立資金池

李子明是山東人,長期從事餐飲業,因為精明強幹,被楊全仁看中。李子明剛一接手的時候,全聚德欠了巨額外債,每逢年節,必然債主迎門,一開始還能用小聰明,搪塞一二。

但長此以往,肯定不是辦法,畢竟全聚德這招牌做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社會美譽度來之不易,因欠帳砸了牌子可得不償失。

李子明就開動腦筋,解決棘手的資金問題。

現在想想李掌櫃頗具有現代的經濟頭腦,尤其是金融學思維。他幹了一件事——

發行鴨票子。

什麼叫鴨票子?就是您先給我筆錢,當然不白給,我給您一張鴨票子。鴨票就如下圖這樣,長方形,上邊切去兩角,抬頭印有“全聚德老爐鋪鴨票”八字,票據內容為:取大燒鴨子兩隻,已付銀若干,落款處簽有全聚德的鮮紅大印。

看出來了吧,這就相當於一提貨單,用現在的話講叫購物卡,或者說是禮品卡。

這麼一來,有幾個好處:

一來,把烤鴨子由一個油乎乎、需要現烤現吃的局限性商品變成流通標的物。試想一下,逢年過節正是人情往來的高峰,經常遇到沒時間請人吃飯,或者關係上不便同桌吃飯的情況。但禮數總還需要表達。這時,一張小巧整潔的鴨票子便顯得非常得體。比拎著兩隻油乎乎的烤鴨方便多了。

二來呢,很多人雖然有鴨票子,但不一定用啊。比如說慶親王,領了幾十張鴨票子,老爺子本來就膽固醇高,哪有嘴天天吃烤鴨?幾十張鴨票子就這麼放那兒了,一直到過期也沒人搭理。但錢全聚德拿到了,鴨子也沒有付出。

總而言之,鴨票子一下風靡北京城,全城餐飲業的經營狀況也隨著這個特殊的發明而面目一新,很多鋪戶都在效仿。最關鍵,通過鴨票子一項,全聚德扭虧為盈,不僅原來蓋房子的賬還上了,還蓋出了兩層高的新樓。

這座建築,如今還能看到一部分,在現在全聚德老鋪前門店,前面還有近幾年複建的立面,是按照當年的老鋪還原的。門店後面還有些傳統的設施,包括當年的櫃檯,烤鴨子的爐灶,都模擬了一部分,從那裡還能依稀感受到李子明經營的全聚德的面貌。

4. 子明運營第二課:

挖人+管人+服人=建立高凝聚力服務團隊

這個李子明,不但通過發行鴨票子,以金融學的辦法解決了財政的危機,同時,他也大肆改革了全聚德的服務。

要想改服務,就得先改人。

李子明是個非常優秀的獵頭,到北京各大飯館吃飯,眼珠子都不在菜上,全盯著人。這個夥計聰明,那個夥計記性好,看好了私底下就開始挖人,“兄弟,加入全聚德,要多少錢開個價吧”。

這樣一來,全聚德幾乎薈萃了當時北京餐飲業的全部精英。

人找好了,就該立規矩了。

他規定,全聚德的夥計早晨6點鐘必須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

無論行動、坐臥、待人接物、說話,包括穿戴、個人衛生情況,都有嚴格的要求,有些夥計僅僅就因為到天橋聽了一段不可描述的小戲,就給裁撤出門。

至於那些吸毒、抽白麵的夥計就更不用提了,當場開除。

感覺吸毒隊受到了一萬點暴擊傷害。

一方面嚴如冰霜,另一方面又暖如春風,有的夥計家裡遇到困難,他時常接濟。夥計結婚,李子明作為掌櫃的,無論走再遠,都會親自到場,並送上厚厚的紅包。

這樣一來,整個全聚德從上到下,從後廚到前臺,團結一心,蒸蒸日上。

5.子明運營第三課:

危機=轉機,合理把握,一鳴驚人

好景不長,到了1922年的1月,找麻煩的來了。時逢直奉戰爭,吳佩孚大獲全勝,於是半刁難,半找事,找全聚德訂200桌宴席,要求每桌都得有只烤鴨。

但全聚德畢竟只是個中型飯館,根本沒這麼大的接待能力。可是,如果不承應這個需求,就等於側面得罪軍方。

你看吳佩孚這樣的,好惹麼?

李子明當機立斷,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生意。在他看來,這反倒是全聚德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機。

接下來就是緊急的籌備,一方面積極地選料、備料,集中最優質的鴨子到全聚德。另一方面,外聘廚師、添置爐灶,租借各式炊具,全力衝刺,應對這次大考。

果然,到了當天,宴席豐盛,菜品出色,軍方非常滿意,於是乎,全聚德一炮而紅。也借此機會,跟政府和軍方層面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鴨社交”?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勞永逸,特別在北洋時期,各種軍閥大帥輪流坐莊,除此之外,還要面對同行之間激烈的競爭。李子明在其中絞盡腦汁、縱橫捭闔,可算是保了命,還揚名立萬了。

直到30年代,全聚德才真正意義上,無論菜品品質還是企業規模,都超越了原來幾百年的老店便宜坊,成為京城之冠。

以後它也是只有頭有臉的吉祥物了。

6. 子明運營最後一課:

和大boss搞好關係,and潔身自好

有人可能就會說了,這下李子明可發達了。然鵝並沒有。

其實李子明在全聚德並沒有股份,他的東家依然是楊家,用現在的話說,他就相當於一職業經理人,企業CEO。

李子明的優秀事蹟,在北京商界傳為美談,廣為傳誦。現在在北京人藝還有一出北京題材的壓軸大戲,叫做《天下第一樓》,就是以李子明當年的事蹟改編的。

《天下第一樓》話劇現場劇照。

只可惜,李子明的晚年不算順遂,雖然他掙了很多錢,也寄回山東老家光耀門庭了,但因為跟東家的關係比較錯綜複雜,他並沒有在全聚德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他本人,也染上了一些吸毒的毛病,最後抑鬱回到老家,不幾年就過世了。

可以說,全聚德的興衰就是整個北京從北洋時期直到日偽時期的興衰過程。

進入到日偽時期之後,百業凋零,全聚德也不例外,直到解放初期,全聚德才重新煥發了生機,也一步步登上了國際舞臺。後來美國總統老布希辦金婚典禮,也指著它當主菜。

還沒完,忍一忍哈喇子,明天還有後半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