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知足常樂,助人為樂

《極簡生物學》100-65 宗教是生物科學一個分支+小貼士

摘要

生物學關注人體健康。 人體健康包括了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 兩者決定健康的比例在變化著。

各種宗教的要義如:儒教強調“克己復禮”, 伊斯蘭教拜神, 吟誦《古蘭經》, 道教信仰“道法自然”, 佛教遵循“諸惡莫做、從善奉行、自淨其意”, 基督教鼓勵“贖罪和行善”……都是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益, 幫助信徒“正確對待”喜怒哀樂, 做到“樂在其中”, 所以, 宗教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內容——心理健康的內容。

生物學關注人體健康。 人體健康包括了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 兩者決定健康的比例在變化著。

這個命題不會有異議。

各種宗教的要義如:儒教強調“克己復禮”, 伊斯蘭教拜神, 吟誦《古蘭經》, 道教信仰“道法自然”、“與天爭命”, 佛教遵循“諸惡莫做、從善奉行、自淨其意”, 基督教鼓勵“贖罪和行善”……是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益, 幫助信徒“正確對待”喜怒哀樂, 做到“樂在其中”, 都有利於心理健康, 他們還回避“浮躁”, 製造“安寧”環境, 所以, 宗教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內容——心理健康的內容。

人的一生總是和喜怒哀樂相伴, 需要心理醫生, 各種宗教的要義起到心理醫生的作用。

俗話說, “要想身心松, 三樂在其中:知足常樂, 自得其樂, 助人為樂”。

除外, 他們還設定“目標”。 人生要有目標, 老人要找事做, 始終要有人生的目標;有人概括了幾句話:學會快樂,

學會看淡得失, 學會解壓……也是中醫“養心”的辦法。

宗教的“瑜伽”、“磕大頭”、“聚會”……都有利於養生。

有人說, 科學(以醫學為例)本質是質疑, 宗教的本質是相信, 不管是質疑還是相信, 兩者的共同點是有人接受的、代代相傳的自圓其說。 文學家錢鐘書在《圍城》中說得透徹:“醫學要人活, 救人的肉體;宗教救人的靈魂, 要人不怕死。 ”兩者都需要。

每種宗教都是有幾千年的歷史, 總是帶有時代文化印跡, 也應該與科學一樣, “揚長避短”、“與時俱進”, 不斷“自圓其說”。

有人建議把“社會適應能力、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從“生理和心理健康”內涵中“獨立”出來, 成了五個方面健康內容。 值得商討!因為生理健康包括了很多內容, 生殖健康只是其中的一個內容,

而社會適應能力也只是心理健康一部分;“道德健康”有時代性, 就生物學來說, 在《極簡生物學》100-71“動物和人的區別”中介紹。

小貼士1

72年前, 我出生時, “難產”, 三天生不出, 祖母請了中西醫師、佛教和道教信徒幫忙, 最後, 我爸爸請了基督教“祈禱”, 生下來了。 從此, 祖父、祖母和媽媽都開始信仰基督教, 72年了。 爸爸本來就信仰基督教, 爺爺卻說:“天上掉下了月亮”。

小貼士2

一天, 一個信仰佛教的朋友知道我是學生物的, 她脫口而出:我們佛教也是生命科學, 我很震驚說:讓我想想!而後的一天, 碰到一位佛學院院長, 問:信佛教的壽命是不是比平均壽命長?他答:好像偏低。 我看到信基督教的人好像比平均壽命長。 為什麼?雖然所有的宗教與身心健康有關,

所以, 可以說研究和實施身心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都是生命科學範疇, 兩者同樣重要, 但缺一不可, 針對“營養不全”, 我設計一個《五行陰陽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