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孤身面對“全世界”的人

文稿約1700字, 閱讀用時8分鐘。

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 除了“模範執行儒家價值觀”的,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君子。 還有一類特立獨行的人, 在當年他們被視作狂人怪人, 但在逐漸寬容的今天我們認為他們是有獨立精神的人。 在當時那樣一種群體和個人關係的局面下,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的呢?

堅持“獨立的尊嚴、獨立的原則、獨立的道德”才能堅守獨立的精神。 獨立的尊嚴也就是對自己獨立精神的尊重, 表現出來就是願意為之做出什麼樣的犧牲。

在古時候很可能是生命代價,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 他是中國歷史上獨立精神的典範,

但也是追求獨立精神的典型悲劇。

嵇康文學成就最高, 也最有哲學家氣質。 後人說他憤世嫉俗, 其實他是不在意世俗, 所求的不過是在混亂時局中:“我不惹你們, 你們也別管我”。 但他娶了曹操的曾孫女, 在司馬氏掌權時期, 這是個嚴重的政治錯誤。 他自知危險, 已經儘量小心了, 有人說他20年來沒怎麼見過他喜怒形於色。 但個性高傲, 還是時不時要小小發作一下。 面且為了個性的自由, 他在投靠司馬氏這事上不肯作絲毫讓步, 最後被殺, 也可以說是“求仁得仁”。 在當時 , 想追求思想和人格獨立, 需要極大的道德勇氣。

來看第二個堅持獨立的原則, 這方面最典型一位是戰國的思想家楊朱。 楊朱將人的生命看得最重,

主張人的生命屬於自己且只屬於一次。 無論是財富、權利乃至整個天下都不值得拿來交換。 他既不許別人輕奪自己, 也絕不輕薄他人。

他在當時影響巨大, 佔據的理論界的半壁江山。 但他的著作沒有被流傳下來, 後人知道的一些片段, 還是因為被他的對手引用才得以保存下來。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拔一毛以利天下, 而不為”。 即是說就算拔我一根毛, 就能換天下人的利益我也不幹, 這算是標準的個人主義。

法家說:“你給君主出力, 君主給你好處, 他也不肯拔自己這根毛”。

儒家說:“你歸仁就能攤上一個好皇帝, 生活既高尚又幸福, 他也搖頭”。

他的理論自然不能成為社會理想, 但他強調生命屬於自己該由自己做決定的這條,

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又是在其後的中國歷史上最容易被忘掉的。 他為什麼堅持一根毛都不肯拔呢, 因為很少有人是只拔你一根毛的, 拔了一根總要有下一根直到拔得你光溜溜為止。

獨立的道德指的是一個人對道德有自己的獨立判斷, 他所奉行的價值觀不一定是被主流道德認可的價值觀。 比如許多背負歷史駡名的人物, 細分析起來, 他們並不是真正的惡人, 只是價值觀和行為在當時顯得有些獨特。

曹操是古代亂臣賊子的代表人物, 從三國時期一直被罵到近現代。 在這幾十年, 世人才逐漸承認, 曹操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和推動作用。 也接受了在道德領域為曹操翻案, 說曹操是一個複雜度密集的人並不是臉譜式的大奸大惡。

在五代十國有個人叫馮道, 在四朝為官, 不拿喪君亡國當回事, 常被後世忠臣孝子辱駡。 其實沒做什麼壞事, 私德方面的比某些忠臣孝子也並不差。 他的心胸開闊能容人, 得罪他的人乃至當面朝罵的, 他得勢時也不報復。 還勸過異族皇帝不要殺掠, 救下過因為違反買賣牛禁令20條人命。 武將搶來送她的民女, 他都送回家去。 遇到被遼兵俘虜的仕女她掏錢贖出送歸鄉里。

但這些慈悲為懷的善舉, 在這些忠字當頭的史學家眼裡, 都是小節, 掩蓋不了他的所謂大節有虧。 所以中國歷史上的名人, 不是大凶大惡, 就是大仁大善。

很多所謂大仁之人, 喜歡逼別人做常人做不到的犧牲, 但實際上,

孔子主張道德上的自主。 孟子也講過:“大臣對君主的態度首先取決於君主怎麼對待臣下和人民”。 當到了宋朝則取消了君主的義務, 再也容不下馮道這種普通的好人。 馮道能很好的活下來, 大概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道德有獨立判斷, 是不太在意外人議論的明白人。

獨立的尊嚴是, 既然樹立了堅持自我的信念便勇往直前。 獨立的原則是, 從理性上珍惜自己存在的獨特價值。 獨立的道德是不盲從, 不以環境為藉口堅持奉行內心的善良。 這3條任何時候想做到都不容易, 何況是幾乎沒有個人空間的古代, 所以上面這些人物, 顯得既可敬佩, 更可同情。

說破一句

尋求精神獨立的人, 更需要有對他人精神獨立的寬容。 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權利, 但未必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能力。在群體裡生活久了,就會希望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乃至恨那些:特立獨行者。

撰稿:參考自《舊山河》

但未必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能力。在群體裡生活久了,就會希望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乃至恨那些:特立獨行者。

撰稿:參考自《舊山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