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茅臺暴漲背後的思考——陽光下的挾持?

自打茅臺突破600元之後, 網上就多了很過關於茅臺的梗:

“所謂TMT真諦就是——Tencent & Mao Tai (騰訊+茅臺)”;

“我們早就到了“茅房時代”, 要麼把錢換成磚頭、要麼換成茅臺”

在此基礎上, 又衍生出了“買房不如買茅臺”

都說北上廣房價會永無止境的漲, 畢竟大城市的吸虹效應下, 還是有些可信的, 那茅臺會一直漲麼?

今天閑著, 諜爺我就從投資的角度扒一扒茅臺的上車值不值。

圖有點大, 大家辛苦點看哈, 這張圖就是茅臺從2001年8月至今的月K線走勢。 看圖可知, 茅臺的股價漲幅高峰是從2014年開始的, 而2014年1月出現階段性新低後開始一路高歌猛進!除去一部分我國特色因素外, 茅臺上漲更大的原因應該歸結於———— 消費升級!+ 銀根投放!

經常看新聞的各位一定有這個印象: 速食麵越賣越少、礦泉水越賣越貴。

這就是消費升級的體現之一。 至於銀根問題, 就更不用細說了, 百姓“富裕”自然想買更好的。 就連諜爺我身邊朋友大都三年前想買捷達、今年要換三叉戟了。

當然, 今年茅臺暴漲的另一個原因, 是受益于“國酒”兩個字的品牌力量的!

至打上一輪暴跌之後, 之前市場上帶血的玩法曝光, 監管層下大力度整治!什麼敢死隊、溫州幫、炒殼、炒重組、炒次新, 通通打趴下!這個情況下, 市場資金要賺錢, 怎麼辦?前有監管整治、各路私募大V層出不窮, 後有ICO吸籌、互聯網金融虎視眈眈。 出路在哪裡?

這個時候價值投資四個字就尤為刺目了, 但問題是怎麼選?這時候創業板第一龍頭樂視負面不斷, 讓整個創業板、中小板直接PASS掉,

但傳統的產業升級還沒有結束, 去產能、L形風險落地還沒有結束, 這時候選什麼?

答案呼之欲出———— 白馬股+消費+稀缺。

那入選的就是喝酒吃藥+製造業龍頭。 畢竟價值投資要凸出其“價值”二字, 而這時候, 茅臺的稀缺性使大眾的天平傾向了他!

PS:我其實更細化五糧液, 畢竟喝了不上頭。

說清了選股邏輯, 難免落下事後諸葛亮的可能。

但上漲的邏輯決定上漲的終點在哪!

接下來上財報:

這是2017年Q3季度財報, 茅臺Q3每股淨資產已經到了67元的高度!每股現金流到了18元的高度, 如果單純從環比上看淨利潤, Q3漲幅就倆字——恐怖!

這似乎也從側面佐證了茅臺上漲的原因?

這一圖表則是從三季度角度對比來看各年度下的季度財報, 近兩年的每股收益趨勢是Q1〈Q2〈Q3 , 而毛利率則不想收益那麼光鮮, 營業收入更是不像往年增長, 那麼問題來了, 持續走高的每股收益在哪來的呢? 難道是內部管理升級?技術升級?還是因為每瓶單價上漲?還是單純的資本結餘?

這是茅臺的股東密集度,當然,無論是6.4萬股東還是8.7萬股東,作為市值8000億的大公司來說,都相當集中,注意人均持股金額!已經過千萬了。這是什麼概念? 每一個股東在上海都有兩套房!!!

這可能麼?必然不可能,那能解釋的只有一個,籌碼相對的更集中在機構手中,那籌碼到底在什麼樣機構手裡呢?

這是Q3公佈的十大股東,雖然時間滯後2個月之久,但仍能從側面說明問題,前十大已經減持!!

那剩下的是哪些機構?

哪些機構風格激進?

又是哪些機構喜歡炒高位股呢?

回想下當初的次新股!

這下,你該懂了吧?

那最後的問題就是——這場挾持抵達終點的時候,誰會接盤?

這是茅臺的股東密集度,當然,無論是6.4萬股東還是8.7萬股東,作為市值8000億的大公司來說,都相當集中,注意人均持股金額!已經過千萬了。這是什麼概念? 每一個股東在上海都有兩套房!!!

這可能麼?必然不可能,那能解釋的只有一個,籌碼相對的更集中在機構手中,那籌碼到底在什麼樣機構手裡呢?

這是Q3公佈的十大股東,雖然時間滯後2個月之久,但仍能從側面說明問題,前十大已經減持!!

那剩下的是哪些機構?

哪些機構風格激進?

又是哪些機構喜歡炒高位股呢?

回想下當初的次新股!

這下,你該懂了吧?

那最後的問題就是——這場挾持抵達終點的時候,誰會接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