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是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大詩人杜甫歷經安史之亂後,

居住成都時, 在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中, 為天下無房居住的寒士也包括他自己, 而發出的無奈感歎。 可令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 就在他身後的幾百年中, 還真有皇帝為窮人蓋起了遮雨禦寒的安居房子。

先來看看宋朝皇帝是怎樣為窮人蓋房子的吧!

北宋政府在首都開封設了四家“福田院”, 每家福田院都有幾百間住房, 凡是逃荒入京的流民, 赤貧破家的市民, 無人奉養的老人, 都有資格在裡面居住, 不管住多長時間都免費。 不光住免費, 吃也免費, 政府供應一日三餐。 不光吃住免費, 就連看病也免費, 太醫院的御醫定期給窮人做身體檢查。

有人會說, 這個福田院不就跟時下的救助站差不多嘛!那可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我沒去過救助站,

不敢亂說。 不過, 各位仔細品品就知道了。

到了南宋, 福田院沒有了。 政府開設了分工更明確、服務更周到的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院, 其中安濟坊的功能是慈善醫療;漏澤院的功能是安葬無人認領的屍體;居養院的功能是讓遭了天災的居民和無家可歸的乞丐得到住房保障。 這個措施一直延續到南宋中期。

住房保障做得最好, 甚至有些理想主義的朝代是明朝。 確切地說, 是明朝初年。 眾所周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窮苦人出身, 知道窮人沒飯吃、沒房住的滋味。 所以, 他做了皇帝後, 就要求手下官員, 一定要讓全國所有沒飯吃的人都能填飽自己的肚子, 沒房住的人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七年八月(西元1375年), 朱元璋給首都南京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 讓他們找一塊空閒土地, 蓋二百六十間瓦房, 供沒有住房的南京人住。 一個月後, 他又給上海(當時叫華亭縣)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 讓他們對宋朝留下來的居養院進行翻修, 修好後, 給沒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 這兩道聖旨下發後, 南京和上海的地方官雷厲風行, 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朱元璋很高興, 認為試點成功, 想在全國推廣。 在當年年底, 就給中央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令天下郡縣訪窮民, 無告者, 月給以衣食, 無依者, 給以屋舍。 ”這就是說, 命令天下的市縣領導, 都要去訪貧問苦, 對無依無靠的窮人, 每月都要給飯吃, 給衣穿, 沒有房子住的, 國家要給房子,

而且全國都要這麼做。

中央的官員一想, 這辦不到啊!於是就找朱元璋陳述困難, 朱元璋說:“爾等為輔相, 當體朕懷, 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獲也。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 你們在我手下做官, 是我的輔佐, 應當體會我的心情, 我可不想讓我的百姓沒有飯吃, 沒有衣穿, 沒有房住, 哪怕只有一個也不行!

也許朱元璋的要求有點高, 當時大明剛從戰亂中建立起來, 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去給全國每一個無房者提供免費住房。 他手下的官員, 在執行他的旨意時, 肯定是陽奉陰違的。 不過, 不管最終執行得如何, 朱元璋的出發點和理想是好的。 中國有那麼多皇帝, 他是第一個逼著官員在全國範圍內給窮人蓋房子的皇帝。

寫到這裡, 我不禁想到, 在古今的很多演義和文章中, 都把朱元璋描述成了一個使用嚴刑酷法, 殺戮功臣的殘暴皇帝, 本人也寫過類似的文章。 細細想來, 朱元璋還真不是一個可以用簡單的臉譜化語言來描述的皇帝。 他使用刑法嚴峻不假;他濫殺功臣也不假;他嚴懲貪官污吏, 把貪官剝皮實草(把人皮剝下後, 塞進乾草, 還原成人形後立於公堂), 以儆效尤更不假。 而他減輕徭賦, 休養生息, 使明朝的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也是真的;他關心百姓疾苦, 為了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 逼著官員給天下窮人蓋房子就更是真的了。 如果杜工部地下有知, 看到朱皇帝為天下寒士蓋房子, 不知會不會從地下爬起來, 山呼萬歲呢?!

(全文完)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