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拿到iPhone X的第一刻我笑噴了!

今天是星期五, 秋日的陽光懶散, 加上iPhone X首日開賣, 真是讓人興奮的一天啊。 我們雖然沒有一大早就拿到機器, 但還是可以在上午就看到順豐小哥一手拿著一個牛皮盒子, 送來兩台iPhone X。 開箱文應該大家看得太多了, 所以還是讓我們各位編輯們說說各自對新上手iPhone X的感受吧。

我們今天共收到三台iPhone X, 有兩台64GB版的深空灰色, 來自蘋果天貓, 售價8388元, 還有一台256GB版的深空灰色, 來自聯通合約機, 售價9699元。 這次我們都覺得挺好買的, 也難怪這次首日的黃牛並沒有開出很高的回收價和賣價。

潘靖江(原來的Blade大哥, 一加手機3用戶):Face ID不算快

蘋果iPhone X到手當然是要玩一下的,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是Android手機用戶, 而且目前還在堅持用一加手機3, 主要是因為這台機無論從性能還是容量上都依然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而且解鎖速度至今仍然位於前列。 那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呢?那就是因為這次我主要的就是體驗iPhone X的FaceID解鎖速度, 然後發現它的表現跟我們期望的還是有點差距。

在我們的反復試驗下發現, FaceID的解鎖速度大概是1秒左右, 這個速度放在面部識別領域或許是領先級的, 但是在手機解鎖上確實不算快, 例如我自用的一加手機3,

解鎖速度不過是0.2秒左右, 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在習慣了一加手機3解鎖速度的前提下, FaceID對我的吸引力也就只有面部識別這點了。

當然我目前的體驗時間還比較有限, 按照蘋果的說法FaceID會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收集資料的方式進行自我改進, 解鎖速度會越來越快,

準確度也越來越高。 當然這需要時間來驗證, 我們也無法馬上下定論, 或許在一周甚至更久之後, 我們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也說不定。

至於其它方面, 帶劉海的全面屏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醜, 但是我比較擔心應用的適配, 畢竟要完美適配的話, 這可不是簡單的解析度縮放就能解決的。 另外手機本身還是會偏重一點, 不過重心位置還好, 不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而取消HOME鍵給我帶來的影響不是很大, 畢竟我本來就不是特別熟悉iOS系統, 本身就是需要學習的, 學習成本沒什麼變化。 但是對於已經習慣了iOS操作的用戶來說, 這次iPhone X的改變就等於重新學習iOS系統的使用, 多少增加了使用成本, 不過以這些用戶對iOS瞭解,

我們相信要上手應該不是很困難。

陳明賓(榮耀8用戶):值得入手

說實話, 剛上手iPhone X的時候, 並沒有想像中震撼, 視覺震撼感甚至要弱于三星S8。 對於一款智慧手機而言, 小編個人比較關注的點是螢幕和拍照, 下面將就這兩點和其他一些方面談談小編的上手初體驗。

首先是螢幕。 毫無疑問, 與三星旗艦手機一樣, 這是一塊頂級的AMOLED螢幕;而不同于三星的是, iPhone X上這一塊色彩相對素雅一點, 幾乎與採用LCD螢幕的iPhone 8相似。 至於OLED螢幕常出現的屏閃問題, 小編在iPhone X上並未發現。 然而, 這也並不意味著這是一塊完美的AMOLED屏, 小編簡單上手後發現在正常直視角度下, 這塊螢幕的色溫總體偏暖, 而當角度稍微有些偏斜時, 色溫會逐漸變冷, 到接近平面視角時出現了偏綠的情況。 當然,這是OLED螢幕的通病,在iPhone X上出現也是十分正常的,而一直使用LCD螢幕手機的強迫症問題就需要關注一下這個問題了。

其次是拍照。在簡單拍攝了幾張照片後,小編發現其成像風格基本與iPhone 8 Plus相似,依舊走色彩豔麗風,動態範圍依舊十分出色。相較於iPhone 8 Plus而言,iPhone X相機上最大的提升就在於長焦副攝像頭也加入了OIS光學防抖,本以為蘋果這次終於會暗光環境下啟動長焦進行拍攝了,但是在簡單的測試後,小編發現在室內光線環境下,打開兩倍後,依舊是廣角主鏡頭參與成像,長焦副攝像頭依舊處於圍觀狀態(攤手)。可見,雖然長焦副攝加入OIS光學防抖,但仍然不會參與弱光下日常兩倍放大成像。小編猜測,長焦副攝OIS光學防抖主要提升點在於人像模式。

最後,談談大家關心的Face ID和首批次品控問題。關於iPhone X上Face ID,小編的感覺就是解鎖成功率高,但速度慢。對於小編這種手汗體質的人來說,Face ID的解鎖成功率甚至高於電容式指紋識別。而至於首批次的品控問題,小編感覺還OK,手上這台iPhone X唯一的問題來自於SIM卡槽,稍微有點突出於邊框。

在等待iPhone X到來的那段時間,編輯部在“iPhone X的邊框算不算寬”這個問題上產生了一點點小分歧:有編輯認為這兩側邊框簡直就不是一部2017年的旗艦手機,也有編輯認為這個寬度可以接受。對此,小編本人的關注點則在於iPhone X的下巴:目前只有蘋果做出了這麼窄的下巴。得益於如此之窄下巴,iPhone X上的手勢操作竟然十分流暢,用上滑代替Home鍵功能,上滑懸停則是多工,這兩種手勢操作都比較容易上手。不過,以前上滑呼出控制中心的操作則被取消了,改成右上角下滑呼出,學習成本稍微有點高。

儘管優缺點共存,小編還是認為iPhone X是一部值得入手的手機,如果你預算充足的話。

Origin(三星S7用戶):對劉海審美不能

蘋果在最新一代的iPhone中走上了兩條極端的道路:iPhone 8繼續沿用iPhone 6時代遺留下來的外觀設計語言,而iPhone X則使用全新的全面屏設計,伴隨著超高屏占比螢幕的還有那個不協調,不美觀的額頭。這個額頭集成了聽筒,前置攝像頭和各種感測器,為“面容ID”提供了基礎的硬體支援,但缺點是:它喪失了約伯斯時代在外觀和內部設計追求完美的態度。

由於採用全面屏,系統層面也經過了重新設計,因此需要使用者重新適應操作,其次高屏占比帶來了非同凡響的視覺衝擊,但妥協的額頭極其礙眼,正面遠遠說不上好看,我想這次國產廠商也不會選擇去無腦跟風,畢竟有消費者接受度和成本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

深入都使用體驗方面,在使用網頁播放視頻時,橫向放置時會左右兩邊會有明顯的空白區域(有待將來通過優化解決),異形屏真說不上好,標新立異、特立獨行並不能說明你是對的。

或者將來有一天我的審美觀發生改變,變得能接受這種設計,估計等到那天蘋果都發新品了。

Axe斧娃(一加3T用戶):螢幕很好,Face ID錄入較快

說來慚愧,因為在之前的發佈中睡過頭,所以有些精彩的部分是錯過的,對於這款首部全面屏的紀念版iPhone X,雖然知道有很多聽上去很威武的Feature,比如Face ID,比如Animoji,但是整體還是有些平淡,既不像大家那麼在乎劉海,也沒有太因為全面屏而興奮。

上手後其實整體來說還是比小編要想像地更加經驗、雖然有指紋收集器的可能,但是看上去很不錯,有些流光溢彩的感覺,算是那種和渲染圖非常一致的設備,重量和寬度都很適合小編的單手操作,小編也很有信心不會手滑跌落,就是長度還是有些長,所以要點擊左上角的返回就有些勉強。

iPhone X的螢幕讓我感覺不錯,整體觀感很精細、很舒服,而且其實小編在使用中其實並不會特別留意劉海那想像中的顏值黑洞,至少小編在使用時是沒有特別注意到,還是後面在同事的提醒中特意留意,嗯,確實有些不習慣,好像視野中的一部分不見了,但是相信用戶可以很快適應。

關於Face ID的解鎖,用戶在錄入面部的時候其實不需要特別的看螢幕,或是瞪著哪一點,只要慢慢轉動頭部即可,錄入過程中還有綠色的類似於指南針的刻度來顯示面部錄入的進程,這一點要比單調的百分數要更加生動,雖然需要錄入兩次,但是每次的錄入時間還是比較快的,相比之下,小編曾經的Lumia 950的虹膜需要很認證的瞪著看。

不過雖然錄入的過程非常簡單、輕鬆,但是實際需要解鎖的時候,其實有點笨,因為在點亮螢幕後,你並不能搶先進入桌面,而是先進入鎖屏頁面,可能蘋果想讓你先看到天氣、通知或者其他資訊吧?總之你需要再從螢幕的底部向上滑動後才能進入桌面,這就需要額外的步驟,其實是很麻煩的,和小編目前使用的一加手機3T相比,真的有點需要適應。

但是有一點很快就讓小編感受到的Sweet Spot,就是振動的手感真的很舒服,Taptic Engine真的太舒服了。

alexallen(黑莓KEYone用戶):哦,這是一台iPhone。

他們都說我是果粉,但小編真的不是果粉,儘管是用過幾乎每一款iPhone,也不排除在拿到iPhone X之前有點小興奮。但真正拿到上手後,感覺:哦,這是一台iPhone。

全面屏由於我一開始就沒有介意那個劉海設計,但到手發現螢幕太滿了,無下巴在視覺上很古怪。Face ID其他人會講到初上臉的感受,我也認為它的解鎖速度不快,而且還要再滑動一下,也顯得多餘。

由於這是本人自己的機器,很多地方還是要深入體驗後,才好作個更準確的評價,所以感興趣的話,還是看之後的評測吧。

Mily(超能小蜜,iPhone SE用戶):貴,Face ID開鎖不快

我是超能小蜜,剛拿到iPhone X的那一刻好激動啊,最期待的就是它的Face ID了,誰知搞笑的一幕開始了,錄Face ID的同事的動作太!搞!笑!啦!庫克叔叔是段子手上身了嗎,為什麼把錄Face ID的動作設計得如此搞笑啊哈哈~

鑒於我是果粉小妹妹一枚,但我是公正公開公平地說出這iPhone X的使用體驗哦,第一點體驗是貴!小蜜準備等X二代出來再入手啦;第二點是錄Face ID方式有些逗比哈哈,像吃了**一樣;第三點就是它的開鎖速度貌似不快哦,但側臉和嘟嘴都可以解鎖誒,這個點贊;第四點就是它的手感嘛,嗯,自我感覺真的沒有三星S8舒服呢,S8的手感是很柔軟順滑噠~

想要小蜜更深入的使用體驗,不妨看下哪位網友能夠傾情相助一台iPhone X給小蜜用幾天哈哈。

當然,這是OLED螢幕的通病,在iPhone X上出現也是十分正常的,而一直使用LCD螢幕手機的強迫症問題就需要關注一下這個問題了。

其次是拍照。在簡單拍攝了幾張照片後,小編發現其成像風格基本與iPhone 8 Plus相似,依舊走色彩豔麗風,動態範圍依舊十分出色。相較於iPhone 8 Plus而言,iPhone X相機上最大的提升就在於長焦副攝像頭也加入了OIS光學防抖,本以為蘋果這次終於會暗光環境下啟動長焦進行拍攝了,但是在簡單的測試後,小編發現在室內光線環境下,打開兩倍後,依舊是廣角主鏡頭參與成像,長焦副攝像頭依舊處於圍觀狀態(攤手)。可見,雖然長焦副攝加入OIS光學防抖,但仍然不會參與弱光下日常兩倍放大成像。小編猜測,長焦副攝OIS光學防抖主要提升點在於人像模式。

最後,談談大家關心的Face ID和首批次品控問題。關於iPhone X上Face ID,小編的感覺就是解鎖成功率高,但速度慢。對於小編這種手汗體質的人來說,Face ID的解鎖成功率甚至高於電容式指紋識別。而至於首批次的品控問題,小編感覺還OK,手上這台iPhone X唯一的問題來自於SIM卡槽,稍微有點突出於邊框。

在等待iPhone X到來的那段時間,編輯部在“iPhone X的邊框算不算寬”這個問題上產生了一點點小分歧:有編輯認為這兩側邊框簡直就不是一部2017年的旗艦手機,也有編輯認為這個寬度可以接受。對此,小編本人的關注點則在於iPhone X的下巴:目前只有蘋果做出了這麼窄的下巴。得益於如此之窄下巴,iPhone X上的手勢操作竟然十分流暢,用上滑代替Home鍵功能,上滑懸停則是多工,這兩種手勢操作都比較容易上手。不過,以前上滑呼出控制中心的操作則被取消了,改成右上角下滑呼出,學習成本稍微有點高。

儘管優缺點共存,小編還是認為iPhone X是一部值得入手的手機,如果你預算充足的話。

Origin(三星S7用戶):對劉海審美不能

蘋果在最新一代的iPhone中走上了兩條極端的道路:iPhone 8繼續沿用iPhone 6時代遺留下來的外觀設計語言,而iPhone X則使用全新的全面屏設計,伴隨著超高屏占比螢幕的還有那個不協調,不美觀的額頭。這個額頭集成了聽筒,前置攝像頭和各種感測器,為“面容ID”提供了基礎的硬體支援,但缺點是:它喪失了約伯斯時代在外觀和內部設計追求完美的態度。

由於採用全面屏,系統層面也經過了重新設計,因此需要使用者重新適應操作,其次高屏占比帶來了非同凡響的視覺衝擊,但妥協的額頭極其礙眼,正面遠遠說不上好看,我想這次國產廠商也不會選擇去無腦跟風,畢竟有消費者接受度和成本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

深入都使用體驗方面,在使用網頁播放視頻時,橫向放置時會左右兩邊會有明顯的空白區域(有待將來通過優化解決),異形屏真說不上好,標新立異、特立獨行並不能說明你是對的。

或者將來有一天我的審美觀發生改變,變得能接受這種設計,估計等到那天蘋果都發新品了。

Axe斧娃(一加3T用戶):螢幕很好,Face ID錄入較快

說來慚愧,因為在之前的發佈中睡過頭,所以有些精彩的部分是錯過的,對於這款首部全面屏的紀念版iPhone X,雖然知道有很多聽上去很威武的Feature,比如Face ID,比如Animoji,但是整體還是有些平淡,既不像大家那麼在乎劉海,也沒有太因為全面屏而興奮。

上手後其實整體來說還是比小編要想像地更加經驗、雖然有指紋收集器的可能,但是看上去很不錯,有些流光溢彩的感覺,算是那種和渲染圖非常一致的設備,重量和寬度都很適合小編的單手操作,小編也很有信心不會手滑跌落,就是長度還是有些長,所以要點擊左上角的返回就有些勉強。

iPhone X的螢幕讓我感覺不錯,整體觀感很精細、很舒服,而且其實小編在使用中其實並不會特別留意劉海那想像中的顏值黑洞,至少小編在使用時是沒有特別注意到,還是後面在同事的提醒中特意留意,嗯,確實有些不習慣,好像視野中的一部分不見了,但是相信用戶可以很快適應。

關於Face ID的解鎖,用戶在錄入面部的時候其實不需要特別的看螢幕,或是瞪著哪一點,只要慢慢轉動頭部即可,錄入過程中還有綠色的類似於指南針的刻度來顯示面部錄入的進程,這一點要比單調的百分數要更加生動,雖然需要錄入兩次,但是每次的錄入時間還是比較快的,相比之下,小編曾經的Lumia 950的虹膜需要很認證的瞪著看。

不過雖然錄入的過程非常簡單、輕鬆,但是實際需要解鎖的時候,其實有點笨,因為在點亮螢幕後,你並不能搶先進入桌面,而是先進入鎖屏頁面,可能蘋果想讓你先看到天氣、通知或者其他資訊吧?總之你需要再從螢幕的底部向上滑動後才能進入桌面,這就需要額外的步驟,其實是很麻煩的,和小編目前使用的一加手機3T相比,真的有點需要適應。

但是有一點很快就讓小編感受到的Sweet Spot,就是振動的手感真的很舒服,Taptic Engine真的太舒服了。

alexallen(黑莓KEYone用戶):哦,這是一台iPhone。

他們都說我是果粉,但小編真的不是果粉,儘管是用過幾乎每一款iPhone,也不排除在拿到iPhone X之前有點小興奮。但真正拿到上手後,感覺:哦,這是一台iPhone。

全面屏由於我一開始就沒有介意那個劉海設計,但到手發現螢幕太滿了,無下巴在視覺上很古怪。Face ID其他人會講到初上臉的感受,我也認為它的解鎖速度不快,而且還要再滑動一下,也顯得多餘。

由於這是本人自己的機器,很多地方還是要深入體驗後,才好作個更準確的評價,所以感興趣的話,還是看之後的評測吧。

Mily(超能小蜜,iPhone SE用戶):貴,Face ID開鎖不快

我是超能小蜜,剛拿到iPhone X的那一刻好激動啊,最期待的就是它的Face ID了,誰知搞笑的一幕開始了,錄Face ID的同事的動作太!搞!笑!啦!庫克叔叔是段子手上身了嗎,為什麼把錄Face ID的動作設計得如此搞笑啊哈哈~

鑒於我是果粉小妹妹一枚,但我是公正公開公平地說出這iPhone X的使用體驗哦,第一點體驗是貴!小蜜準備等X二代出來再入手啦;第二點是錄Face ID方式有些逗比哈哈,像吃了**一樣;第三點就是它的開鎖速度貌似不快哦,但側臉和嘟嘴都可以解鎖誒,這個點贊;第四點就是它的手感嘛,嗯,自我感覺真的沒有三星S8舒服呢,S8的手感是很柔軟順滑噠~

想要小蜜更深入的使用體驗,不妨看下哪位網友能夠傾情相助一台iPhone X給小蜜用幾天哈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