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中,太平洋戰區活躍著一支“原始人軍隊”,視美軍為神明

太平洋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在太平洋戰場上, 作為主要參戰方的美軍與日軍, 各自投入了數百萬兵力與成千上百艘艦艇, 彼此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太平洋戰爭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 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 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 歷時三年零八個月, 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受戰火的波及, 許多居住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土著也捲入了戰爭之中。

太平洋島嶼上的土著, 主要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人、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西尼亞人、波利尼西亞人等。 各支土著居住在與世隔絕的海島之上, 缺乏與文明地區的交流, 故而他們社會發展水準落後, 有的甚至還處於氏族社會階段, 以石器為工具, 以狩獵採集為生。 在二戰這樣的現代化戰爭中, 這批石器時代的土著似乎沒有用武之地。

不過, 講究功利實用的美國人非常懂得“變通利用”這個道理。 美國大兵深知, 土著人雖然落後, 但熟悉當地地形, 故而仍有著利用價值;同時美軍發現, 這裡的土著思想天真、淳樸, 只要給他們吃的東西(畢竟對於原始社會的族群, 填飽肚子是第一位的), 他們就會積極赴湯蹈火。 在知彼知己後, 美國人想出了拉攏土著的辦法。

美國軍隊向來以充足的後勤補給而著稱, 美軍補給品自己人吃綽綽有餘, 完全可以拿出多餘的一部分送給當地人。 對於當地土著來說, 美軍帶來的午餐肉、巧克力、可樂等琳琅滿目的食品, 無異於“神明的恩賜”。 於是乎, 美軍靠工業文明的豐富產品“征服”了當地土著;而當地土著也將美軍抬上了“神壇”,

心甘情願為美軍服務, 畢竟“跟著美軍有好吃的”。 甚至有許多土著以美軍飛機為範本, 築造了本部族的“神物”。

太平洋島嶼多熱帶山巒叢林, 蚊蟲眾多, 瘴氣彌漫。 現代化的車輛在這裡通行不便,

而土著人常年居住在島嶼的深山密林之中, 身手矯健, 熟悉環境。 所以在車輛機械行走不便的地方, 土著人扛起了盟軍後勤運輸的重任。 在太平洋島嶼之上, 土著人的原始運輸往往比美軍的機械運輸更有效率。

不少熱帶叢林地區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現代工具、現代器材往往不如原始工具更有用。 在叢林間的河流之上,美軍的運輸船往往不方便部署,而土著的木制雙體船便在此時發揮了作用。即便是遇到山溪河流,土著人仍可以駕駛古老的雙體船,將美軍的戰鬥物資運過河流。

此外,土著人擁有熟悉地形的優勢。在激烈的戰鬥中,不少美軍士兵因負傷、失散而無法回歸大部隊。據不完全統計,在太平洋戰場上,共有約9000名美軍因不熟悉環境而失蹤。此時的土著人便借助對地理環境的深入瞭解,幫助美軍運送傷患,盡力尋找走散的美軍士兵,在土著的努力下,許多失散與負傷的美軍安全回到了部隊。

當然,也有不少土著承擔了准戰鬥任務,比如維持治安、望風盯梢、巡邏警戒等等,土著人固然對現代戰爭缺乏瞭解,但是進行基本的輔助任務還是遊刃有餘的。還有許多土著幫助美軍修路、挖掘戰鬥工事,有的資料認為,山本五十六的飛機殘骸最先就是被一群土著修路工人所發現。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死亡150萬以上,而美軍僅死亡12萬人,傷亡43萬。美軍以較小代價取得勝利的原因,固然有美軍的武器裝備優勢在其中,但是也離不開太平洋各支土著的幫助。土著人在獲得了美軍的饋贈後,尊美軍為“神明”;而美軍在得到了土著的幫助後,也親切的稱他們為“毛茸茸的可愛天使”。

在叢林間的河流之上,美軍的運輸船往往不方便部署,而土著的木制雙體船便在此時發揮了作用。即便是遇到山溪河流,土著人仍可以駕駛古老的雙體船,將美軍的戰鬥物資運過河流。

此外,土著人擁有熟悉地形的優勢。在激烈的戰鬥中,不少美軍士兵因負傷、失散而無法回歸大部隊。據不完全統計,在太平洋戰場上,共有約9000名美軍因不熟悉環境而失蹤。此時的土著人便借助對地理環境的深入瞭解,幫助美軍運送傷患,盡力尋找走散的美軍士兵,在土著的努力下,許多失散與負傷的美軍安全回到了部隊。

當然,也有不少土著承擔了准戰鬥任務,比如維持治安、望風盯梢、巡邏警戒等等,土著人固然對現代戰爭缺乏瞭解,但是進行基本的輔助任務還是遊刃有餘的。還有許多土著幫助美軍修路、挖掘戰鬥工事,有的資料認為,山本五十六的飛機殘骸最先就是被一群土著修路工人所發現。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死亡150萬以上,而美軍僅死亡12萬人,傷亡43萬。美軍以較小代價取得勝利的原因,固然有美軍的武器裝備優勢在其中,但是也離不開太平洋各支土著的幫助。土著人在獲得了美軍的饋贈後,尊美軍為“神明”;而美軍在得到了土著的幫助後,也親切的稱他們為“毛茸茸的可愛天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