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齊魯孝鄉博山

齊魯孝鄉博山

散文

作者/ 馬萬里

一條流淌千年的孝婦河, 孕育著一代代勤勞智慧的博山人。 千餘年來, 在孝婦河畔成長的人們, 以各種方式講述著孝婦河的故事, 傳承著顏文薑的精神。

淄博市博山區, 這是個出名的“孝鄉”,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聽說過一個傳說。 雖然傳說中的人物已無處考證, 甚至充滿著神話色彩, 但其傳說背後所體現的“大孝之道”卻一直影響著博山人, 成為了當地人共同的信仰。

我的家鄉就在淄博市博山區, 從小聽著顏文薑故事長大的我, 深深被顏文薑的故事打動。 每年最高興的事, 就是去看只有我們當地才會有的廟會——文薑廟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對文薑廟會從單純的湊熱鬧逐步有了更高的認識。

今年暑假, 我組織了一個團隊, 來到家鄉拍攝紀錄片《文薑廟會》, 在這個過程中, 我深挖了顏文薑的故事, 廣泛瞭解了當地人對文薑的認識,

感受到了區域文化的巨大影響力。

兩個月間, 我走訪多地, 聽老人們講述顏文薑的傳說。 原來, 這個在當地廣為流傳的說法遠遠不只是傳說那麼簡單, 它影響了一代代博山人, 塑造了博山人的品格:相傳在北周時期, 八陡鎮顏家有位姑娘被嫁到了離家幾公里外的郭家。 本是件大喜的事情, 可嫁過來才知道, 原來是為了沖喜。 結婚當天, 丈夫病重, 文薑只能與大公雞拜堂成親, 本以為沖喜會把丈夫的病沖走, 誰料“寅時娶進顏家女, 卯時死了郭家郎”, 悲痛欲絕的婆婆把兒子的死全怪罪在了剛過門的文薑身上。

隨後幾年, 婆婆對其百般折磨刁難, 刻意製作尖底水桶, 讓其去離家十幾公里的石馬汲水泉挑水。

路遠又難走, 尖底水桶使文姜根本無法休息, 儘管這樣, 文姜卻依然把公公婆婆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供養、孝敬, 毫無怨言。

天長日久, 這樣的孝行傳遍了鄉里, 也感動了神靈。 事情驚動了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幻化為老人, 在文姜打水回來的途中巧遇。 為了考驗她, 老人請求文姜把挑來的水給馬喝, 文薑沒有拒絕, 老人給了她一支神鞭, 囑咐文薑把鞭子放進自家水翁中, 只要輕輕一提, 便有甘甜的泉水從翁中湧出, 事情雖好, 但不可讓人知曉。

說完, 老人化作一縷青煙, 消失了, 文姜頓悟原來是有神仙相助。 文薑回到家中一試, 果然靈驗, 便有些日子不再出去挑水。 婆婆發現異常, 讓文薑回一趟娘家, 這可讓平時回不了家的文姜高興壞了,

匆匆收拾後便回娘家了, 婆婆與小姑來到甕邊, 打開一看, 竟有根髒兮兮的馬鞭搭在甕沿, 婆婆一怒之下將馬鞭拔出來扔在了地上。

霎時間, 風雲突變, 一股大水從翁中漫了出來。 剛走出去不遠的文薑見狀匆匆跑回家中, 一手拉著公公, 一手拉著婆婆, 用腳挑起小姑, 自己堵在泉眼上, 把大水壓住。 天晴了, 一股清泉從文姜家中流了出來, 文薑卻死了。 人們被文薑的孝行感動, 傳化成神, 在其居住的地方建起廟宇, 殿下有靈泉流出, 流淌千年, 成為了今天的孝婦河。

經過考證, 我瞭解到關於文薑的傳說還有很多版本, 一說賜給文薑神鞭的是東海龍王, 並且收文薑做了海神公主。 一說賜給文姜的是牛鞭而不是馬鞭, 牛踩出的兩個洞正好讓文薑將尖底水桶放上休息, 現在還有兩個坑在石馬鎮的北山上呢。 還有說文姜本來就是齊國的公主, 修殿為的就是為了紀念公主。 還一說文薑本來就不姓顏……眾多說法彙聚, 不管怎樣, 孝婦河流淌千年, 文姜祠依然屹立在那裡, 顏文薑的故事在博山區這片土地上依然感染著每一個人。

人們來到博山區,都會被顏文薑塑像和背後佔據半座山的廟宇所吸引,這是淄博市最大是古建築群,是山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的大殿足以讓來參觀的遊客們所震撼,大殿精巧的建築,讓人歎為觀止的繪畫碑刻都帶著文化的色彩。

關於大殿的由來又是一段傳說:唐太宗東征路過顏神鎮(博山區舊稱),天氣炎熱,幾萬大軍沒有水喝,顏文薑顯靈變做老婦給唐太宗送水送食,多人吃飯喝水,可送來的飯水卻不見少,老婦消失唐太宗知道是遇到了神仙,便打聽當地有什麼神仙,他來到文薑小祠前感謝並許諾要給文姜修九十九間大殿。

後來東征勝利,唐王便將此事忘記了,文姜施了法術用馬蜂圍住了唐王大軍,這才想起當初的承諾。可是當地山地居多,九十九間大殿無法建造,便修了三間無梁大殿,成了現在文薑祠的主要建築。

傳說歸傳說,無梁大殿這樣的國寶級建築裡供奉的就是顏文薑,這位受當地人尊重千年的“孝神”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張名片。

這樣的故事流傳千年,經過當地人的一代代更替,一種只有博山區才會有的廟會形式誕生了。每年農曆五月的最後一天,八陡鎮十幾個村子裡的村民都會從各村出發,敲鑼打鼓,簇擁著轎攆來到顏文薑祠,把顏文薑接回娘家省親,滿一月後再將顏文姜送回顏文薑祠。

這樣的形式可謂獨有,人們把文薑當做人,而不是是單純的當做神,這種人化的形式為當地所獨有,八陡鎮各村村民都把文薑當做自己的親人,在省親這段日子裡,文薑(畫像或排位)會被安置在村裡一所房子裡。每天都以一群老婆婆在房子裡值班,做飯、折元寶、打掃衛生,像對待真人一樣“伺候”著文薑,這樣的事讓外地人無法理解,但當地人就是這樣去做,特別是老一輩的人。

我曾採訪過一位老婆婆,她在村中從事這項工作已經幾十年了。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她回答我:“顏奶奶是咱們這裡的神,是咱們這裡最大的神,我們好好伺候她,她能保佑咱們一方平安。

我也知道這樣說是迷信,但顏奶奶以前受太多罪了,她婆婆那麼壞,她還去好好孝敬公婆,最後還去救公公婆婆,這就是咱得學習的東西,就是孝順。”通過與老婆婆的對話,我發現顏文薑故事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傳說流傳千年變成了今天的文薑廟會,可以說有點變質,但其實質性內涵依然不變。“孝”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傳承下去,內化於人們心中,外化於人們行動,孝鄉的稱號就這樣來了。

在今天的博山,人們可以看到流淌不息的孝婦河、屹立在廣場的顏文薑塑像、佔據半座山頭的顏文薑祠、隨處可見的“文薑”元素。只願,文薑的孝行影響更多的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文章作者

馬萬里

職業: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四班 學生

顏文薑的故事在博山區這片土地上依然感染著每一個人。

人們來到博山區,都會被顏文薑塑像和背後佔據半座山的廟宇所吸引,這是淄博市最大是古建築群,是山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的大殿足以讓來參觀的遊客們所震撼,大殿精巧的建築,讓人歎為觀止的繪畫碑刻都帶著文化的色彩。

關於大殿的由來又是一段傳說:唐太宗東征路過顏神鎮(博山區舊稱),天氣炎熱,幾萬大軍沒有水喝,顏文薑顯靈變做老婦給唐太宗送水送食,多人吃飯喝水,可送來的飯水卻不見少,老婦消失唐太宗知道是遇到了神仙,便打聽當地有什麼神仙,他來到文薑小祠前感謝並許諾要給文姜修九十九間大殿。

後來東征勝利,唐王便將此事忘記了,文姜施了法術用馬蜂圍住了唐王大軍,這才想起當初的承諾。可是當地山地居多,九十九間大殿無法建造,便修了三間無梁大殿,成了現在文薑祠的主要建築。

傳說歸傳說,無梁大殿這樣的國寶級建築裡供奉的就是顏文薑,這位受當地人尊重千年的“孝神”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張名片。

這樣的故事流傳千年,經過當地人的一代代更替,一種只有博山區才會有的廟會形式誕生了。每年農曆五月的最後一天,八陡鎮十幾個村子裡的村民都會從各村出發,敲鑼打鼓,簇擁著轎攆來到顏文薑祠,把顏文薑接回娘家省親,滿一月後再將顏文姜送回顏文薑祠。

這樣的形式可謂獨有,人們把文薑當做人,而不是是單純的當做神,這種人化的形式為當地所獨有,八陡鎮各村村民都把文薑當做自己的親人,在省親這段日子裡,文薑(畫像或排位)會被安置在村裡一所房子裡。每天都以一群老婆婆在房子裡值班,做飯、折元寶、打掃衛生,像對待真人一樣“伺候”著文薑,這樣的事讓外地人無法理解,但當地人就是這樣去做,特別是老一輩的人。

我曾採訪過一位老婆婆,她在村中從事這項工作已經幾十年了。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她回答我:“顏奶奶是咱們這裡的神,是咱們這裡最大的神,我們好好伺候她,她能保佑咱們一方平安。

我也知道這樣說是迷信,但顏奶奶以前受太多罪了,她婆婆那麼壞,她還去好好孝敬公婆,最後還去救公公婆婆,這就是咱得學習的東西,就是孝順。”通過與老婆婆的對話,我發現顏文薑故事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雖然傳說流傳千年變成了今天的文薑廟會,可以說有點變質,但其實質性內涵依然不變。“孝”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傳承下去,內化於人們心中,外化於人們行動,孝鄉的稱號就這樣來了。

在今天的博山,人們可以看到流淌不息的孝婦河、屹立在廣場的顏文薑塑像、佔據半座山頭的顏文薑祠、隨處可見的“文薑”元素。只願,文薑的孝行影響更多的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文章作者

馬萬里

職業: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四班 學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