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戰國孫臏:經歷過挖骨 刺面 裝瘋的軍事家

孫臏的真實名字今已不可知, 因為他曾遭受過臏刑(被去掉膝蓋骨), 所以後人就稱他為孫臏。 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 孫臏是孫子的後代, 孫子死後一百多年而有孫臏。

孫臏在青年時期, 曾和魏人龐涓一起拜鬼穀子為師, 學習兵法。 鬼穀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隱士, 有通天徹地之才。 他精通數學, 日星象緯, 占往察來, 言無不驗;又廣記多聞, 明理審勢, 出詞吐辯, 莫口難當;還精通出世學, 修真養性, 服食導引, 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學, 六韜三略, 變化無窮, 佈陣列兵, 鬼神莫測。 據說, 他的弟子眾多, 戰國時代著名兵家尉繚和縱橫家蘇秦、張儀等,

都出於他的門下。 孫臏為人淳樸厚道, 謙虛謹慎, 加上學習勤奮刻苦, 頗得鬼穀子的器重。 一天, 鬼穀子對眾弟子說:“我夜間討厭聽到老鼠的聲音, 你們輪流值宿, 替我驅鼠。 ”這天夜裡, 輪到孫臏值宿, 鬼穀子將孫臏叫到跟前, 從枕下取出一卷文書, 對他說:“這是你的祖先孫子留下的《孫子兵法》13篇。 當年你的祖先曾將它獻給吳王闔閭, 闔閭用其策, 大破楚軍。 後闔閭惜此書, 不欲廣傳於人, 乃置於鐵櫃, 藏于姑蘇台屋楹之內。 自越兵焚台, 此書不傳。 吾向與汝祖有交, 求得此書, 親為注解;行兵秘密, 盡在其中, 未嘗輕授一人。 今見子心術忠厚, 特以付子。 ”並告誡道, “得此書者, 善用之為天下利, 不善用之為天下害。 ”於是,
孫臏攜歸臥室, 晝夜研習。 三日之後即能背誦無誤, 對答如流。 鬼穀子逐篇盤問, 孫臏對答如流, 一字不遺, 並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發揮。 鬼穀子很是驚訝, 高興地說:“你能如此用心, 你的祖先孫武先生後繼有人了。 ”

誰知, 此事後為龐涓所知, 龐涓對孫臏頓生嫉恨之心。

此人本來就生性奸詐, 嫉賢妒能, 怎能容忍孫臏超過自己。 然而, 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 曾與孫臏結為兄弟。 一天, 弟子們下山汲水, 聽到路人傳說魏國厚幣招賢, 訪求將相, 龐涓心動, 欲往魏國應聘。 鬼穀子見貌察情, 早知其意, 便放龐涓下山去了。 龐涓下山前與孫臏相約, 此行倘有進身之階, 必當舉薦孫臏, 同立功業, 如若食言, 當死于萬箭之下。 孫臏感佩莫名, 揮淚與其告別。

時值戰國中期, 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爭立, 都想依靠武力一統天下。 當時戰國七雄裡頭要數魏國最強。 魏惠王聽說有個自稱鬼穀子的弟子前來應聘, 便欣然接見了他。 龐涓拜見魏惠王, 指畫敷陳, 傾倒平生所學, 唯恐不盡。 魏惠王問道:“我們的東邊有齊國,

西邊有秦國, 南邊有楚國, 北邊有韓國、趙國、燕國。 周邊都是大國, 我們怎麼能在列國之中站穩腳跟呢?”龐涓大誇海口:“大王要是讓我做將軍的話, 我敢說, 就是把他們滅了都不難, 還用得著怕他們嗎?要是辦不到, 我情願受罰。 ”魏惠王很高興, 便拜龐涓為大將, 另兼軍師之職。 他的兒子龐英、侄兒龐蔥、龐茅都當上了將軍。 這一批“龐家將”整日操練兵馬, 雄心勃勃。 不久, 他便率軍進攻較弱的衛、宋等國, 屢屢獲勝, 還擊退了前來進犯的齊國。 一時間, 龐涓名聲大噪, 魏惠王也更加信任龐涓了。

龐涓在魏國受到重用後, 並沒有實現邀請孫臏下山的諾言。 後來魏惠王聽說孫臏很有才能, 就讓龐涓寫信邀請, 龐涓只得照辦。 孫臏接到龐涓的信後,

感念龐涓的舉薦之恩, 立即打點行裝奔赴魏國。 龐涓見到孫臏後, 假意歡迎, 並盛情款待。 然而不久, 龐涓便偽造書信, 設計陷害孫臏, 在魏惠王面前詆毀孫臏, 說其私通齊國。 惠王一氣之下, 要處死孫臏。 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 又假惺惺地以同學的面孔向魏王求情, 把死刑變成了臏刑, 結果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蓋骨, 又用針刺面, 然後以墨塗之。 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 天天依靠著龐涓過日子, 老覺得對不起人家。 為了報答龐涓的恩情, 他答應把《孫子兵法》13篇背誦下來寫在竹箋上。

孫臏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寫。 在一旁侍奉他的童僕實在看不下去, 便把實情告訴了孫臏。 直到此時, 孫臏才恍然大悟, 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 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淒慘!但孫臏是個意志非凡的人,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裡。他一方面與龐涓巧妙周旋,一方面在努力尋找時機,儘早擺脫龐涓的監視,心想有朝一日馳騁縱橫,報仇雪恥。他開始裝瘋,把剛寫成的幾篇兵書一片一片地燒毀,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做出各種傻相:不是唾沫橫流,就是張目亂叫不絕。來人驚恐萬狀,急忙將此事告知龐涓。

龐涓親自察看,只見孫臏痰涎滿面,時而伏地哈哈大笑,時而又號啕大哭起來。龐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將他拖入豬圈中,孫臏披髮露面,倒身臥於糞穢之中。龐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則較從前大為鬆懈了。孫臏整日狂言誕語,或哭或笑,白日混跡於市井之間,晚間仍歸豬圈之內。數日後,龐涓始信其瘋。後來,齊威王派辯士淳于髡到魏國去拜訪魏惠王。孫臏乘人不備,秘見齊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陳詞,打動了齊使。於是,淳於髡偷偷將孫臏帶離魏國,回到了齊國臨淄。

齊使把孫臏帶到齊國後,把他推薦給將軍田忌。田忌很欣賞孫臏的才能,也很同情孫臏的不幸遭遇,招他為賓客,以上禮待之,言聽計從。當時,在齊國的王室貴族之中,流行一種賽馬遊戲。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時勝少負多。孫臏在場觀察了多次,發現雙方出場的馬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種水準,每一種水準的馬力相仿,於是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我可以使將軍獲勝,賭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興,和齊威王賽馬“逐射千金”。比賽當天,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讓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最後再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恍然大悟,依計而行,結果,田忌兩勝一負,贏得了千金的賭注。這就是“田忌賽馬”的故事。這個小故事揭示軍事上一條很重要的規律,就是在戰爭中要從全域著眼,善於統籌,為了總體的勝利,可以犧牲局部利益。正確地運用這一規律,就可以從全域上看處於劣勢的一方,採取出奇制勝的戰術,做出某種讓步,而最終取得全面的勝利。

以弱勝強的預期目的。正因為“田忌賽馬”這個小故事裡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一直傳為佳話,流傳深遠。另外,孫臏在“田忌賽馬”中所採用的方法,也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其實,對孫臏來說,幫助田忌在賽馬中獲勝不過是略施小計,田忌卻由此對孫臏更加折服,並把他正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和他交談兵書戰策,孫臏盡吐平生所學,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齊威王認為孫臏是個難得的軍事天才,真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立即拜孫臏為軍師。這樣,通過這次賽馬談兵,孫臏一鳴驚人,由一個“刑餘之人”一躍而成為統帥齊國大軍的首領,在戰國群雄角逐這個動盪的大舞臺上,開始嶄露頭角,大顯身手。

戰國中期,魏國已發展成為中原大國,國勢日強,曾先後攻佔過秦、楚、齊等國的大片土地,對趙國更是覬覦已久,早有獨霸之野心。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統兵8萬、戰車500乘大舉進攻趙國。魏軍長驅直入,很快就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企圖一舉滅趙。邯鄲守將連戰連敗,情勢萬分危急,趙成侯急忙派人火速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自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答應救趙,擬拜孫臏為大將。孫臏辭謝道:“臣乃刑餘之人,而使主兵,顯齊國別無人才,為敵所笑,請以田忌為將。”齊威王於是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居於輜車之中,出謀劃策,率領8萬齊軍大舉攻魏。

出兵前,田忌與孫臏一起研究作戰方針。田忌認為應該率軍北上直趨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以解趙圍。孫臏不贊成這種打法,他審時度勢,提出了一個“圍魏求趙”的作戰策略。他對田忌說:“目前的形勢猶如絲線夾纏成一堆,如要解開,萬萬不能使力亂扯。人家打架,你想拔刀相助,但不能不弄清情勢就揮拳加入毆鬥。如今魏國把整個戰鬥力全部投入了這場戰爭,國內只留下了一些不堪一擊的老弱病殘之兵。如果我國趁虛率兵攻向魏都大樑,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後方,那麼魏軍主力必然要放棄攻打邯鄲而回師自救。這樣,既可解邯鄲之圍,達到救趙的目的,又可在魏軍長途跋涉、疲於奔命之際,抓住時機,狠狠打擊魏軍,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田忌聽罷,心中大喜,立即採納了孫臏的計謀。

為了迷惑龐涓,使其無法把握齊軍的真正意圖,孫臏又對田忌說:“請將軍先向南進攻魏國的平陵。平陵這地方,城邑雖小,但管轄的範圍卻很大,人口眾多,兵強馬壯,是東陽這個地區的戰略重鎮,很難攻取。我準備用假像來迷惑敵人。我們去進攻平陵,途中必經魏國的市丘,我軍的糧食補給道路肯定會被魏軍輕易切斷。我們進攻平陵就是為了向敵人顯示我們不懂軍機的假像。”於是,田忌率齊軍拔營,以急行軍的速度直趨平陵。大軍快到平陵時,田忌把孫臏請來問道:“現在該怎麼辦?”孫臏說:“你看軍中諸大夫中誰是不通曉軍機的一勇之夫?”

田忌不知其意,隨口答道:“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可以。”孫臏說:“請命令你所選的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各率所屬部隊在平陵城邑的週邊進行包圍封鎖,隱蔽地從四面繞過環塗,列好進攻平陵的陣勢,並把陣勢的薄弱易攻的部位暴露給環塗的魏軍。”田忌更是不解,孫臏望著田忌困惑的神情,進一步解釋道,“環塗是魏軍的駐紮地,我軍的前鋒要猛烈進攻平陵,後續部隊亦不斷增援;駐在環塗的魏軍,一定會攻擊我軍陣勢後背的薄弱之處,這樣,兩位大夫便可以被魏軍擊敗了。”田忌聽完孫臏解釋,如墮五里霧中,疑惑地問道:“我們此次出兵援救,應力克平陵守敵,以壯軍

威,為什麼反而故意敗給魏軍,示弱於敵呢?”孫臏笑而未答,只是頗有些神秘地說了句:“將軍依計而行就是了。”田忌心中雖然不甚明瞭孫臏的意圖,但深知孫臏的智謀,也不追問,下去佈置去了。於是,田忌將齊城、高唐的部隊分為兩路,直奔平陵。齊軍將士們像螞蟻一樣,攀登雲梯攻打守城魏軍。挾茁和環塗兩地的魏軍,果然從背後來夾擊齊軍,齊城和高唐兩位大夫在城邑的大道上大敗而歸。其後,將軍田忌又把孫臏請來,問他說:“我軍進攻平陵沒有取勝卻損失了齊城、高唐兩位大夫的部隊,在城邑的大道上吃了大敗仗,下一步該怎麼辦?”孫臏說:“請將軍再派遣出遊用的輕車向西直奔魏都大樑城郊,以此激怒敵人。只派少數部隊跟隨在車後,以顯示我軍力量單薄。”田忌依計而行。

再說龐涓見齊軍攻打平陵連遭敗績,認為齊兵並無多強的戰鬥力,根本沒把齊軍放在眼裡,於是集中兵力進一步猛攻邯鄲,想一舉攻下邯鄲。在激烈的鏖戰中,魏軍損失慘重。龐涓竭盡全力,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終於于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攻克了趙國都城邯鄲。就在龐涓陶醉于勝利之時,魏惠王派人告急,說齊軍以輕銳之師進逼大樑,命龐涓火速班師自救。大樑乃魏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關乎魏之存亡。龐涓剛剛拿下邯鄲正在得意忘形,忽聞齊軍兵臨大樑,真是又氣又急,顧不得休整軍隊,更顧不得將士們的疲憊和損傷,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樑。

龐涓放棄了隨軍輜重,晝夜不停地急行軍,趕來與齊軍決戰。但他萬萬沒有料到,攻擊大樑的齊軍僅僅是齊軍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埋伏妥當,以逸待勞,只等魏軍鑽進口袋。當龐涓匆匆渡過黃河,剛剛走到桂陵時,戰鬥力相當旺盛的齊軍潮水般地從四面湧過來,直殺得魏軍丟盔卸甲,四處逃散,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只帶了少數殘兵敗將逃出重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這次戰爭的勝利,充分顯示了孫臏出色的軍事智謀和才幹。孫臏所制定的圍魏救趙的戰略,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個著名的戰例。“桂陵之戰”後,魏惠王被迫講和,把邯鄲歸還趙國,趙國也因齊軍的援救而複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淒慘!但孫臏是個意志非凡的人,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裡。他一方面與龐涓巧妙周旋,一方面在努力尋找時機,儘早擺脫龐涓的監視,心想有朝一日馳騁縱橫,報仇雪恥。他開始裝瘋,把剛寫成的幾篇兵書一片一片地燒毀,一會兒大哭,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做出各種傻相:不是唾沫橫流,就是張目亂叫不絕。來人驚恐萬狀,急忙將此事告知龐涓。

龐涓親自察看,只見孫臏痰涎滿面,時而伏地哈哈大笑,時而又號啕大哭起來。龐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將他拖入豬圈中,孫臏披髮露面,倒身臥於糞穢之中。龐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則較從前大為鬆懈了。孫臏整日狂言誕語,或哭或笑,白日混跡於市井之間,晚間仍歸豬圈之內。數日後,龐涓始信其瘋。後來,齊威王派辯士淳于髡到魏國去拜訪魏惠王。孫臏乘人不備,秘見齊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陳詞,打動了齊使。於是,淳於髡偷偷將孫臏帶離魏國,回到了齊國臨淄。

齊使把孫臏帶到齊國後,把他推薦給將軍田忌。田忌很欣賞孫臏的才能,也很同情孫臏的不幸遭遇,招他為賓客,以上禮待之,言聽計從。當時,在齊國的王室貴族之中,流行一種賽馬遊戲。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時勝少負多。孫臏在場觀察了多次,發現雙方出場的馬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種水準,每一種水準的馬力相仿,於是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我可以使將軍獲勝,賭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興,和齊威王賽馬“逐射千金”。比賽當天,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讓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最後再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恍然大悟,依計而行,結果,田忌兩勝一負,贏得了千金的賭注。這就是“田忌賽馬”的故事。這個小故事揭示軍事上一條很重要的規律,就是在戰爭中要從全域著眼,善於統籌,為了總體的勝利,可以犧牲局部利益。正確地運用這一規律,就可以從全域上看處於劣勢的一方,採取出奇制勝的戰術,做出某種讓步,而最終取得全面的勝利。

以弱勝強的預期目的。正因為“田忌賽馬”這個小故事裡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一直傳為佳話,流傳深遠。另外,孫臏在“田忌賽馬”中所採用的方法,也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其實,對孫臏來說,幫助田忌在賽馬中獲勝不過是略施小計,田忌卻由此對孫臏更加折服,並把他正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和他交談兵書戰策,孫臏盡吐平生所學,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齊威王認為孫臏是個難得的軍事天才,真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立即拜孫臏為軍師。這樣,通過這次賽馬談兵,孫臏一鳴驚人,由一個“刑餘之人”一躍而成為統帥齊國大軍的首領,在戰國群雄角逐這個動盪的大舞臺上,開始嶄露頭角,大顯身手。

戰國中期,魏國已發展成為中原大國,國勢日強,曾先後攻佔過秦、楚、齊等國的大片土地,對趙國更是覬覦已久,早有獨霸之野心。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統兵8萬、戰車500乘大舉進攻趙國。魏軍長驅直入,很快就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企圖一舉滅趙。邯鄲守將連戰連敗,情勢萬分危急,趙成侯急忙派人火速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自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答應救趙,擬拜孫臏為大將。孫臏辭謝道:“臣乃刑餘之人,而使主兵,顯齊國別無人才,為敵所笑,請以田忌為將。”齊威王於是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居於輜車之中,出謀劃策,率領8萬齊軍大舉攻魏。

出兵前,田忌與孫臏一起研究作戰方針。田忌認為應該率軍北上直趨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以解趙圍。孫臏不贊成這種打法,他審時度勢,提出了一個“圍魏求趙”的作戰策略。他對田忌說:“目前的形勢猶如絲線夾纏成一堆,如要解開,萬萬不能使力亂扯。人家打架,你想拔刀相助,但不能不弄清情勢就揮拳加入毆鬥。如今魏國把整個戰鬥力全部投入了這場戰爭,國內只留下了一些不堪一擊的老弱病殘之兵。如果我國趁虛率兵攻向魏都大樑,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後方,那麼魏軍主力必然要放棄攻打邯鄲而回師自救。這樣,既可解邯鄲之圍,達到救趙的目的,又可在魏軍長途跋涉、疲於奔命之際,抓住時機,狠狠打擊魏軍,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田忌聽罷,心中大喜,立即採納了孫臏的計謀。

為了迷惑龐涓,使其無法把握齊軍的真正意圖,孫臏又對田忌說:“請將軍先向南進攻魏國的平陵。平陵這地方,城邑雖小,但管轄的範圍卻很大,人口眾多,兵強馬壯,是東陽這個地區的戰略重鎮,很難攻取。我準備用假像來迷惑敵人。我們去進攻平陵,途中必經魏國的市丘,我軍的糧食補給道路肯定會被魏軍輕易切斷。我們進攻平陵就是為了向敵人顯示我們不懂軍機的假像。”於是,田忌率齊軍拔營,以急行軍的速度直趨平陵。大軍快到平陵時,田忌把孫臏請來問道:“現在該怎麼辦?”孫臏說:“你看軍中諸大夫中誰是不通曉軍機的一勇之夫?”

田忌不知其意,隨口答道:“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可以。”孫臏說:“請命令你所選的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各率所屬部隊在平陵城邑的週邊進行包圍封鎖,隱蔽地從四面繞過環塗,列好進攻平陵的陣勢,並把陣勢的薄弱易攻的部位暴露給環塗的魏軍。”田忌更是不解,孫臏望著田忌困惑的神情,進一步解釋道,“環塗是魏軍的駐紮地,我軍的前鋒要猛烈進攻平陵,後續部隊亦不斷增援;駐在環塗的魏軍,一定會攻擊我軍陣勢後背的薄弱之處,這樣,兩位大夫便可以被魏軍擊敗了。”田忌聽完孫臏解釋,如墮五里霧中,疑惑地問道:“我們此次出兵援救,應力克平陵守敵,以壯軍

威,為什麼反而故意敗給魏軍,示弱於敵呢?”孫臏笑而未答,只是頗有些神秘地說了句:“將軍依計而行就是了。”田忌心中雖然不甚明瞭孫臏的意圖,但深知孫臏的智謀,也不追問,下去佈置去了。於是,田忌將齊城、高唐的部隊分為兩路,直奔平陵。齊軍將士們像螞蟻一樣,攀登雲梯攻打守城魏軍。挾茁和環塗兩地的魏軍,果然從背後來夾擊齊軍,齊城和高唐兩位大夫在城邑的大道上大敗而歸。其後,將軍田忌又把孫臏請來,問他說:“我軍進攻平陵沒有取勝卻損失了齊城、高唐兩位大夫的部隊,在城邑的大道上吃了大敗仗,下一步該怎麼辦?”孫臏說:“請將軍再派遣出遊用的輕車向西直奔魏都大樑城郊,以此激怒敵人。只派少數部隊跟隨在車後,以顯示我軍力量單薄。”田忌依計而行。

再說龐涓見齊軍攻打平陵連遭敗績,認為齊兵並無多強的戰鬥力,根本沒把齊軍放在眼裡,於是集中兵力進一步猛攻邯鄲,想一舉攻下邯鄲。在激烈的鏖戰中,魏軍損失慘重。龐涓竭盡全力,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終於于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攻克了趙國都城邯鄲。就在龐涓陶醉于勝利之時,魏惠王派人告急,說齊軍以輕銳之師進逼大樑,命龐涓火速班師自救。大樑乃魏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關乎魏之存亡。龐涓剛剛拿下邯鄲正在得意忘形,忽聞齊軍兵臨大樑,真是又氣又急,顧不得休整軍隊,更顧不得將士們的疲憊和損傷,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樑。

龐涓放棄了隨軍輜重,晝夜不停地急行軍,趕來與齊軍決戰。但他萬萬沒有料到,攻擊大樑的齊軍僅僅是齊軍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埋伏妥當,以逸待勞,只等魏軍鑽進口袋。當龐涓匆匆渡過黃河,剛剛走到桂陵時,戰鬥力相當旺盛的齊軍潮水般地從四面湧過來,直殺得魏軍丟盔卸甲,四處逃散,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只帶了少數殘兵敗將逃出重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這次戰爭的勝利,充分顯示了孫臏出色的軍事智謀和才幹。孫臏所制定的圍魏救趙的戰略,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個著名的戰例。“桂陵之戰”後,魏惠王被迫講和,把邯鄲歸還趙國,趙國也因齊軍的援救而複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