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只要你過的比我好……

預備, 唱:只要你過的比我好, 過的比我好……下一句是什麼?不要百度, 你能想起來那句歌詞嗎?也許你跟我一樣, 隨口而出的, 最押韻合轍的是這麼唱的:只要你過的比我好,

我就受不了, 就是受不了, 受不了啊。

這看上去是一個大大的玩笑, 但卻透出了實實在在的人性, 兩個字“妒忌”, 妒忌源於比較。

一個人一旦吃飽了沒事幹, 最大的樂趣就是跟人比跟人鬥, 在比較中收穫優勢, 在勝利中收穫滿足感, 所以在古代鬥蛐蛐的, 都雞的, 都獸的, 這些都是達官貴人的娛樂項目, 甚至我們現在熟悉的奧林匹克, 這些競技體育都是有錢人的遊戲, 窮人連飯都吃不飽, 哪有時間搞這些。

所以, 喜歡攀比是人骨子裡的東西, 是隱藏在人性深處的東西。 心理學有個很著名的分錢實驗, 更能說明這一點。

分錢實驗:有100塊錢兩個人分, 甲負責分配, 而乙負責決策, 乙只有兩個決策方案可選,

方案一, 同意, 兩人各自拿錢走人;方案二, 不同意, 錢放下, 兩個人走人。

理性甲是這麼想的, 認為乙也是理性的, 畢竟錢是白拿的, 那麼只要有錢拿, 乙就應該同意, 所以決定自己留99塊, 給乙1塊。

而現實往往不是這樣, 乙不會那麼理性, 面對甲的不公平, 大多數乙會選擇不同意, 寧可最後兩人空手而歸, 所以, 甲如果想順利拿到錢,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一人50。

比較是可以讓人失去理性的, 深刻瞭解了比較的人性, 那麼可以回到自己的身邊看一看, 我們都在幹什麼。

首先, 今天, 吃飽穿暖基本都可以做到了, 據統計, 在當今世界死於營養過剩或者肥胖的是死於營養不良的好多好多倍, 人不僅吃飽了, 而且還有人因為吃的太飽而掛掉了。

在過去, 衣食無憂的人還很有限, 所以比較還很小眾, 在當前, 有數十億人加入到了這個遊戲中, 技術的發展又讓比較更直接, 更顯性, 更即時。

全世界的人進入了一場軍備競賽,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周圍尋找比較優勢, 在比較中尋找滿足感, 比的東西可就多了, 比學歷、比工作、比財富、比房子、比車子、比孩子、比衣服、比包包、比城市、比國家, 總之, 與自己相關的哪怕有一丁點聯繫的東西, 都可以拿來比, 這似乎成了很多人幸福的密碼。

當一個人在比較中得到幸福的時候, 那個被比較的物件就註定了不幸。 而那個不幸的人, 經常都是我們自己。

美好的生活在哪裡?當然是在朋友圈裡, 美人、美景、美食、美元, 每個人都把最美好的一面曬出來給其他人看,

別人的美好生活看多了, 難免心生沮喪;別人都買學區房了, 難免心生焦慮;別人都當了某總了, 難免心裡失衡, 原來最苦逼的只有自己。

一個人在心裡失衡的時候, 總愛一邊哭一邊說這三個字“憑什麼”, 他憑什麼能當我領導, 他憑什麼管我, 他憑什麼比我工資高, 憑什麼他的孩子就可以出國留學, 最後還要總結一句, 老天啊, 你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 下次在遇到這樣的人, 可以讓他問問自己, 憑什麼可以坐在辦公室裡吹空調, 憑什麼住有花園的社區裡, 憑什麼對著搬運工指手畫腳, 想清楚了自己憑什麼也就明白別人憑什麼了。

比較是一把雙刃劍, 它是人進步的動力, 有時還能給人帶來滿足感,

但是攀比也有巨大的危害, 惡性競爭、資源浪費、過度消費、心理疾病。

好了, 我的建議是尊重人性, 尊重比較, 多跟自己比, 每天進步一點點, 這也許既能滿足人對比較的心理需求, 又能減少比較帶來的負面影響, 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這兩字上——成長。

默默地成長, 不急功近利也不傷害別人, 至於成功, 那只不過是成長路上的副產品。 世界很大, 每個人都可以過的很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