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劃重點,新生寶寶不同時期的聽力表現

先列一組簡單的資料,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殘疾性聽力損失已達世界人口的5.3%(3.6億), 其中9%(3200萬)為兒童。 每年, 約6.5萬孩子出生時有嚴重的聽力障礙。 而在中國, 每年出生新生兒1600萬左右, 年新增先天性聽損嬰兒1.6萬-4.8萬, 中國兒童聽力障礙康復面臨巨大挑戰。

而0-3歲是兒童聆聽的重要階段, 也是言語發展最初且最重要的階段, 孩子不容易聽見、聽清, 也就更不可能準確發音。

聽力障礙是影響寶寶一輩子的事情, 越早發現聽力功能不足, 才能跟上聽力理解的認知水準, 對智力的影響越少, 新生兒父母應該懂得對其聽覺反應進行觀察。

新生兒父母, 該怎樣鑒別寶寶聽力障礙呢?

微媽按年齡, 對0-6個月的寶寶聽覺認知能力, 進行了觀察整理。 新生兒父母可以針對自家寶寶所處的年齡段, 觀察以下現象, 辨別寶寶是否存在聽力障礙。

——未滿月嬰兒:突然給予聲音刺激會出現驚跳反射、眨眼反射、覺醒反射、吸吮反射。

——生後1個月:哭泣或手腳舞動時, 寶寶聽到聲音會停止當前的行為。 在近耳處搖動聲響玩具時, 寶寶偶爾會慢慢地轉臉。

——生後2個月:睡眠中受到較大的聲音刺激, 可出現驚跳、睜眼、手足抖動。 面對小兒說話, 他可以發出“啊 噢”等母音。

——生後3個月:睡眠中聽到聲音, 可出現眼瞼閉緊、手指緊握等動作。 收錄機或電視機的聲音可使小兒轉頭或轉動眼球。 聽到吵架聲會出現不安, 聽到哄逗聲、音樂聲會有喜悅的表情。

——生後4個月:呼喚名字會轉動頭部尋找, 對媽媽的聲音很敏感, 對自己熟悉的聲音例如玩具聲、電視聲、開門、關門聲表示關注。

——生後5個月:能轉頭尋找耳邊的鬧鐘聲, 能區別父母的聲音、熟人的聲音和自己聲音的錄音, 但對突然出現的人的聲音刺激產生恐懼。

——生後6個月:對他說話或唱歌, 他會用眼睛看著你, 可跟蹤聲源, 能敏捷地尋找到發聲的地方。

若聽力正常, 等到了一周歲時, 就應該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 例如來來、抱抱、再見等。

再大一些就會模仿大人說出一些簡單的話語;到了一歲半時, 就會按照語言指令, 正確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如果到了兩歲, 還不能說含有一定意義的語言或聽不懂簡單的語言, 就應該高度懷疑有聽力障礙, 並及時到醫院或康復機構去進行聽力檢查。

現在, 雖然新生兒聽力障礙康復面臨巨大挑戰, 但治癒率卻有提升。 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 大約只有20%-25%的聽障人群能夠通過言語康復開口說話, 而今天, 80%以上的孩子都可以通過科技手段重返有聲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