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光砸缸真相:流傳千年的典故竟然是瞎編的?

司馬光砸缸的典故在中國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 有許多人並不知道司馬光編了一部曠世巨著《資治通鑒》, 卻一定知道他小時候砸過一口缸。

但是前不久, 收藏家馬未都在一個電視節目中, 對這個典故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進一步提出歷史沒有真相的道理。 因為馬先生是器物學專家, 他明確地告訴觀眾, 以北宋的工藝水準, 燒制不出來大到足以容下一個孩子的水缸。

其實在這之前早有人也提出了懷疑, 因為以缸的堅硬程度, 不是一個小孩子的力量就能砸破的。

那麼, 《宋史》中是怎麼記載的呢?“群兒戲於庭, 一兒登甕, 足跌沒水中, 眾皆棄去, 光持石擊甕破之, 水迸, 兒得活”。 可見, 司馬光砸的不是缸, 而是甕。

缸的體型較大, 壁呈坡形, 底部到口逐漸張開。 由於應力向外, 所以很難燒制。 而甕是大肚子, 底部和口部都向內收縮, 燒制時應力向內, 沒有後來的缸堅固。 這說明了司馬光當年砸的是甕, 而由於後世缸甕不分和順口的關係, 說成了司馬光砸“缸”。

但是, 《宋史》說的話就一定真實嗎?司馬光出生於北宋1019年, 《宋史》成書於元末1345年。 相隔三百多年, 就像我們現在再去編纂康熙年間的歷史, 能保證它有幾分的真實性?尤其是這種人家小時候一些細枝末節的事。 因為從甕的形狀來看, 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掉進去的, 甕的用途也不是裝水。 對史書始終持以懷疑精神, 是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

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們知道的都是古人告訴我們的歷史,

永遠不可能知道真正的歷史。 而所謂歷史的真相, 就是一條條規律, 一個個道理。

司馬光砸缸背後的道理, 就是告訴人們遇事要冷靜, 要善於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而沒有必要去研究它的真實性, 當然這也研究不出來。

史書告訴我們的,

都是歷史大的脈絡走向, 而細枝末節的事誰也保證不了它的真實性。 就像《三國志》和《三國演義》, 陳壽和羅貫中所描繪的三國時代大致的走向都是相同的, 但在細節上卻有很大的差異。 《三國演義》許多精彩情節都確定是虛構的, 但誰又敢說《三國志》的細節都確定是真實的?

最後要說的是, 司馬光對後人最大的貢獻是《資治通鑒》, 而並不是砸破了一口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