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幼兒急疹全攻略,人手一份,新手媽媽必學!(收藏)

孩子在2歲以內, 尤以1歲以內最多突然起病, 病初即有高熱, 體溫達39~40, 持續3~5天而驟降, 熱退後疹出, 這就是幼兒急疹。

在發熱期由於孩子全身症狀輕微與高熱表現不一致, 所以很多媽媽誤以為是普通的發燒, 乾著急之餘不知道該怎麼辦。 別急別急, 小編這就幫你一起掃盲, 瞭解幼兒急疹的病因, 症狀, 護理等常識。

什麼是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 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小兒, 尤以1周歲以下嬰兒更多見。 冬春季最常見, 本病傳染性不大。

嬰幼兒被病毒感染後, 經過1~2周的潛伏期, 大多數起病很急, 患兒突然高燒達39℃以上, 但精神狀態良好, 多伴有輕微的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噁心、嘔吐等消化道感染的症狀, 高燒持續3~5天, 多數為3天, 體溫自然驟降, 其他症狀隨體溫下降而好轉, 在開始退燒或體溫下降後出現皮疹, 皮疹最先見於頸部和軀幹部位,

很快波及全身, 腰部和臀部較多, 面部和膝以下皮疹較少, 這是以中心多周邊少的向心性皮疹為主要特點。

經過1~2天就可以完全消退, 疹退後不留色素沉著, 皮疹不脫屑, 不留痕跡。 病程中有耳後及枕後的淋巴結腫大, 退熱後的幾周內便消退。

幼兒急疹在皮疹出現以前, 診斷較為困難, 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不良, 當熱退疹出後, 診斷明確, 病即將痊癒, 家長無需再帶嬰幼兒到醫院看皮疹, 因不需特殊治療。

幼兒急疹的患兒一般很少有併發症, 高燒時可服退燒藥, 以防發生驚厥、嘔吐、咽部充血時可給予對症治療, 注意多飲水和休息, 不需特殊治療。

幼兒急疹的發熱有什麼特點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 主要見於2歲以內嬰幼兒, 尤其以一周歲以內嬰兒患病多。

本病的臨床特點是以突然高熱起病, 體溫在數小時內可上升到40℃或更高, 持續高熱3~4天后體溫驟然下降, 在體溫下降的同時或稍後皮膚迅速出現淡紅色斑丘疹, 皮疹大多為分散性, 全身各處均可見到, 但面部及四肢遠端皮疹較少。 皮疹發出後1~2天便迅速消退, 不留色素沉著, 亦不脫屑。

幼兒急疹時發熱雖然較高, 但患兒精神狀態好, 全身症狀輕, 僅有輕度咽紅, 有時伴輕微咳嗽, 無其他明顯體征。 但在突然高熱時可能會發生驚厥, 應該予以注意。 在高熱時可適當應用退熱劑, 並且要多飲水。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無併發症者不必用抗菌素。

幼兒急疹的症狀

“幼兒急疹在臨床上很常見,發病率在90%以上,6~12個月的嬰兒最常見。”翟文生說,雖然這種病沒啥危害,自己就會好,但它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而且會傳染,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患病了,必須避免和其他小朋友接觸。

幼兒急疹一般有以下8個典型特症:

1.往往是突然高燒,體溫迅速上升至39℃到40℃,而且會持續發燒三四天。

2.用退燒藥後燒退,藥效一過又燒。

3.相對感冒高燒的孩子,患兒的精神、食欲狀況比較好。

4.高燒時,多數會腹瀉,大便糖稀,而很少流鼻涕、咳嗽,或症狀輕微。

5.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降低、淋巴細胞明顯升高。

6.耳後、枕後能摸到黃豆、花生米大小的腫塊。

7.熱退時出現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於軀幹,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2天消退,沒有色素沉著或脫屑。

8.患兒多在6~12個月大,50%~60%的患兒都在8~10個月大時發病。

與感冒、麻疹、風疹的鑒別

與感冒鑒別:感冒患兒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也可能會高,但流鼻涕、咳嗽等症狀比較明顯。

與麻疹鑒別:麻疹患兒也會燒3~4天,也會出疹子,但不同的是,燒一陣出一陣疹子,出疹子時發燒達到最高。此外,患兒伴有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明顯症狀。尤其眼睛症狀突出,如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等。患兒大多精神不振、食欲不佳。

與風疹鑒別:患兒也會有耳後或淋巴結腫大,但發熱比較輕(37℃~38℃),發燒半天或一天就出疹子了,皮疹細小如沙。

幼兒急疹的護理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發疹性熱病。它的特徵是發燒3-5日,熱退後周身出現紅疹,並很快消退。由於皮疹出現之前高燒不退,燒退才見疹,所以初期診斷有困難。此病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好發於6-18個月的寶寶,是一種常見的發疹性疾病,尤其以1歲之內的寶寶多見。

1. 幼兒急疹初期,寶寶體溫超過38.5℃時,可為寶寶物理降溫或服用少量退燒藥,以防發生高熱驚厥。

2. 一定要讓發熱的寶寶多飲水,以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同時也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泄,促進身體有效出汗,幫助降低體溫。

3. 不要給患幼兒急疹的寶寶亂服藥,以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4. 當寶寶出現幼兒急疹症狀時,父母不要著急帶寶寶去醫院,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5. 寶寶出現幼兒急疹症狀後應多臥床休息,儘量少去戶外活動,同時注意隔離。

6. 患幼兒急疹的寶寶飲食要清淡,如果寶寶食欲不佳不要過分勉強。同時,寶寶的衣服和被褥不要過多過厚,以保證皮膚能夠有效地出汗和散熱。寶寶出汗後要及時調換衣褥的薄厚,避免身體受涼。

7.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流通,室溫不要太高。

媽媽錦囊

物理降溫法

* 冷敷法:在冷水中浸濕毛巾,擰成半幹放在寶寶的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幾塊毛巾交替使用。

* 溫水浴法:採用低於體溫2℃的水進行洗浴。

專家特別提示:

1、家長不要著急:

一般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首次發熱,而且藥物無效,寶寶又連續數日發熱,所以家長往往急得幾天內跑多家醫院又沒有效果,所以家長是急上又急。

2、醫生特點:

很多醫生可能內心有懷疑幼兒急診的傾向,但是又不敢下這個診斷,因為很多時候幼兒急疹不需藥物治療,醫生肯定不敢讓寶寶和家長去"扛"的,所以多數診斷為感冒、咽炎甚至胃腸感冒等。

3、專家經歷:

有幾位媽媽諮詢寶寶疾病問題,我懷疑是幼兒急疹,故提出護理建議,但是壓力很大,有時候晚上還在想那個寶寶怎麼樣了,所以經常是追著家長打電話問寶寶情況,直到媽媽說寶寶好了。

4、勇氣與心理安慰:

下這個診斷需要"勇氣",當然媽媽們如果決定不服藥也需要"勇氣",此時我認為藥物,其實都是"安慰劑"。

幼兒急疹的注意事項

(一)幼兒急疹發病時最讓媽咪擔心的就是高燒不退,即使服用退熱藥,也要不了多久體溫就會又升高。但媽咪應該注意到,寶貝雖然熱度很高,但精神狀態並不是太壞,基本不影響玩耍和飲食。這一點是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的。幼兒急疹患病後,患兒可以獲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發病。

(二)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

(三)如果是還在哺乳期間的寶貝,媽媽則需要增加液體補充量,孩子生病時都比較依賴媽媽的哺乳,儘量的多餵奶。媽媽注意飲食中要杜絕雞蛋、魚類、蝦類、蒜、韭菜等食物,生冷或辛辣食物也不要碰。

幼兒急疹治療

本病屬於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療即可痊癒);無特效藥物;正確護理的意義大於藥物治療。

(1)大部分書籍認為不需治療。個人建議:如果其他症狀不明顯,起碼要進行物理降溫。

(2)對症處理:服用退熱藥物(物理降溫;小兒美林、泰諾、百服寧等藥物降溫),抗病毒藥物(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小兒清解液等)

(3)溫度太高希望家長就診處理,防治寶寶發生高熱驚厥(提示:高熱驚厥一般沒有後遺症,不會給寶寶造成什麼根本性損傷,也不會給寶寶燒"傻"或者抽搐等其他問題,但是媽媽們肯定會為此嚇一跳,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就診會讓媽媽們更放心些)。驚厥用藥不適合家庭使用,所以不多介紹。

(4)特別提示:幼兒急疹不需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無效。相反使用抗生素倒可能引起其他疾病。

如果確定是幼兒急診,請相信是完全可以靠物理方法降溫,打針吃藥都只是一個表像降溫它只會阻礙整個病程,讓寶寶喪失一次自我修復的機會,並且讓寶寶在身體已經不舒服的狀態下還要再次遭受打針吃藥的心理恐懼。

幼兒急疹的症狀

“幼兒急疹在臨床上很常見,發病率在90%以上,6~12個月的嬰兒最常見。”翟文生說,雖然這種病沒啥危害,自己就會好,但它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而且會傳染,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患病了,必須避免和其他小朋友接觸。

幼兒急疹一般有以下8個典型特症:

1.往往是突然高燒,體溫迅速上升至39℃到40℃,而且會持續發燒三四天。

2.用退燒藥後燒退,藥效一過又燒。

3.相對感冒高燒的孩子,患兒的精神、食欲狀況比較好。

4.高燒時,多數會腹瀉,大便糖稀,而很少流鼻涕、咳嗽,或症狀輕微。

5.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降低、淋巴細胞明顯升高。

6.耳後、枕後能摸到黃豆、花生米大小的腫塊。

7.熱退時出現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於軀幹,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2天消退,沒有色素沉著或脫屑。

8.患兒多在6~12個月大,50%~60%的患兒都在8~10個月大時發病。

與感冒、麻疹、風疹的鑒別

與感冒鑒別:感冒患兒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也可能會高,但流鼻涕、咳嗽等症狀比較明顯。

與麻疹鑒別:麻疹患兒也會燒3~4天,也會出疹子,但不同的是,燒一陣出一陣疹子,出疹子時發燒達到最高。此外,患兒伴有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明顯症狀。尤其眼睛症狀突出,如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等。患兒大多精神不振、食欲不佳。

與風疹鑒別:患兒也會有耳後或淋巴結腫大,但發熱比較輕(37℃~38℃),發燒半天或一天就出疹子了,皮疹細小如沙。

幼兒急疹的護理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發疹性熱病。它的特徵是發燒3-5日,熱退後周身出現紅疹,並很快消退。由於皮疹出現之前高燒不退,燒退才見疹,所以初期診斷有困難。此病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好發於6-18個月的寶寶,是一種常見的發疹性疾病,尤其以1歲之內的寶寶多見。

1. 幼兒急疹初期,寶寶體溫超過38.5℃時,可為寶寶物理降溫或服用少量退燒藥,以防發生高熱驚厥。

2. 一定要讓發熱的寶寶多飲水,以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同時也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泄,促進身體有效出汗,幫助降低體溫。

3. 不要給患幼兒急疹的寶寶亂服藥,以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4. 當寶寶出現幼兒急疹症狀時,父母不要著急帶寶寶去醫院,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5. 寶寶出現幼兒急疹症狀後應多臥床休息,儘量少去戶外活動,同時注意隔離。

6. 患幼兒急疹的寶寶飲食要清淡,如果寶寶食欲不佳不要過分勉強。同時,寶寶的衣服和被褥不要過多過厚,以保證皮膚能夠有效地出汗和散熱。寶寶出汗後要及時調換衣褥的薄厚,避免身體受涼。

7.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流通,室溫不要太高。

媽媽錦囊

物理降溫法

* 冷敷法:在冷水中浸濕毛巾,擰成半幹放在寶寶的額部、頸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幾塊毛巾交替使用。

* 溫水浴法:採用低於體溫2℃的水進行洗浴。

專家特別提示:

1、家長不要著急:

一般這種情況可能是寶寶首次發熱,而且藥物無效,寶寶又連續數日發熱,所以家長往往急得幾天內跑多家醫院又沒有效果,所以家長是急上又急。

2、醫生特點:

很多醫生可能內心有懷疑幼兒急診的傾向,但是又不敢下這個診斷,因為很多時候幼兒急疹不需藥物治療,醫生肯定不敢讓寶寶和家長去"扛"的,所以多數診斷為感冒、咽炎甚至胃腸感冒等。

3、專家經歷:

有幾位媽媽諮詢寶寶疾病問題,我懷疑是幼兒急疹,故提出護理建議,但是壓力很大,有時候晚上還在想那個寶寶怎麼樣了,所以經常是追著家長打電話問寶寶情況,直到媽媽說寶寶好了。

4、勇氣與心理安慰:

下這個診斷需要"勇氣",當然媽媽們如果決定不服藥也需要"勇氣",此時我認為藥物,其實都是"安慰劑"。

幼兒急疹的注意事項

(一)幼兒急疹發病時最讓媽咪擔心的就是高燒不退,即使服用退熱藥,也要不了多久體溫就會又升高。但媽咪應該注意到,寶貝雖然熱度很高,但精神狀態並不是太壞,基本不影響玩耍和飲食。這一點是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的。幼兒急疹患病後,患兒可以獲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發病。

(二)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

(三)如果是還在哺乳期間的寶貝,媽媽則需要增加液體補充量,孩子生病時都比較依賴媽媽的哺乳,儘量的多餵奶。媽媽注意飲食中要杜絕雞蛋、魚類、蝦類、蒜、韭菜等食物,生冷或辛辣食物也不要碰。

幼兒急疹治療

本病屬於自限性疾病(不用治療即可痊癒);無特效藥物;正確護理的意義大於藥物治療。

(1)大部分書籍認為不需治療。個人建議:如果其他症狀不明顯,起碼要進行物理降溫。

(2)對症處理:服用退熱藥物(物理降溫;小兒美林、泰諾、百服寧等藥物降溫),抗病毒藥物(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小兒清解液等)

(3)溫度太高希望家長就診處理,防治寶寶發生高熱驚厥(提示:高熱驚厥一般沒有後遺症,不會給寶寶造成什麼根本性損傷,也不會給寶寶燒"傻"或者抽搐等其他問題,但是媽媽們肯定會為此嚇一跳,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就診會讓媽媽們更放心些)。驚厥用藥不適合家庭使用,所以不多介紹。

(4)特別提示:幼兒急疹不需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無效。相反使用抗生素倒可能引起其他疾病。

如果確定是幼兒急診,請相信是完全可以靠物理方法降溫,打針吃藥都只是一個表像降溫它只會阻礙整個病程,讓寶寶喪失一次自我修復的機會,並且讓寶寶在身體已經不舒服的狀態下還要再次遭受打針吃藥的心理恐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