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省長發話了!廣東目前最緊要的是做好這件事!

全國兩會進行時!

3月12日,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接受人民網以“更大力度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為主題的訪談時表示:

推動粵東西北地方和農村加快發展, 已經成為我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廣東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要求, 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 切實解決好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知多D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互聯網資訊辦公室聯合人民網舉辦“全面深化改革·廣東路徑”系列訪談活動,

邀請省政府主要領導, 以及廣東團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地方領導、企業代表、知名專家等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圍繞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話題, 暢談廣東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和成效, 展望廣東“十三五”美好發展前景。

為了全面深化改革, 破解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難題,

廣東作出了哪些努力和探索?

取得了哪些成績?

接下來省政府還會採取哪些舉措?

小夥伴們將能收到哪些民生“紅包”?

快來聽聽馬省長怎麼說

↓↓

如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主持人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優化區域發展格局”。 我們注意到, 您在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

要“更大力度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廣東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 更好地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

繼續突出交通、產業、中心城區“三大抓手”和全面對口幫扶

下一步, 我們將按照中央關於協調發展的部署要求, 繼續突出交通、產業、中心城區“三大抓手”和全面對口幫扶,

深入推進珠三角與粵東西北一體化發展, 進一步提升粵東西北地方經濟實力和整體競爭力。

重點將抓好四個方面:

▼上下滑動可查看完整內容哦~

(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是大力推進粵東西北地方內連外通高速公路和鐵路建設, 加快推進潮汕環線、河惠莞贛深客專、廣汕客專

統籌推進粵東、粵西港口群建設, 加快汕頭港、湛江港和西江、北江航道湛江機場遷建、梅縣機場遷建、韶關機場改擴建

(二)突出抓好產業建設

抓好園區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 加快推動珠三角優勢產業、優質企業向粵東西北地方拓展轉移。

到2020年, 粵東西北每個市形成1-2個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

粵東、粵西地區擁有3600公里海岸線和湛江港、汕頭港、茂名港

支持粵東西北地方發展生態旅遊、特色農業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 推動縣域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 對各縣的特色支柱產業, 省相關專項資金將給予傾斜支持。

(三)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今後三年我省各級財政將投入460億元, 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和服務能力建設, 努力早日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

(四)以強市放權激發各地發展活力

尤其對汕頭、湛江、韶關等有條件的市, 省裡將進一步加大放權支持力度, 幫助解決好制約發展的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問題。 支援汕頭、湛江、韶關建設成為粵東、粵西、粵北區域中心城市, 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加快形成以珠三角為龍頭、粵東西北多點支撐、全省一體化發展的經濟格局。

如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主持人

您擔任省長以來, 多次指出要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發展滯後的問題, 加快改善農村面貌。 廣東在這方面將有哪些新的舉措?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努力提高“三農”發展水準

“三農”發展滯後,是我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面對和攻克的難題。我們將切實把中央重農強農的戰略部署領會好、貫徹好,把“三農”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著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努力提高“三農”發展水準。

重點將抓好五個方面:

▼上下滑動可查看完整內容哦~

(一)加快改善村容村貌

深入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整縣、整市推進鄉村規劃和建設,2018年底前完成80%以上的村莊規劃編制

統籌推進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儘快完成中心村、小城鎮新一輪電網改造升級。

切實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到2018年粵東西北地方完成80%、珠三角地區基本完成全部自然村環境綜合整治。

加快農村危房改造,今年年底前全面消滅人居泥磚房。

(二)建設高水準農業供給體系

以科技創新培育壯大農業發展新動能,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安全水準。

要加快培育壯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新型職業農民,多路徑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注重發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目前全省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633家、農民合作社達4.03萬家

(三)創新農村投入機制

我們將進一步統籌好、使用好涉農資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充分發揮涉農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等的作用,引導更多資金投入農業農村領域,加快形成多元、穩定、可持續的“三農”投入機制。

目前,我省正與有關政策性銀行研究探索聯合設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基金,以吸引更多資金參與農村建設,儘快扭轉農村建設滯後的局面。

(四)深化農村改革

突出抓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細化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管理體系。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力爭今年底確權登記頒證率達到70%,明年底達到90%以上。

(五)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將政府兜底保障與扶貧開發政策結合起來,今年再完成60萬相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從省情來看,我省相對貧困人口主要分散在貧困村外,分散貧困人口占比近70%,脫貧難度較大。針對這一難題,我們將認真落實精准要求,做到一戶多策、一人一策

同時,我省已決定將2277條相對貧困村納入新農村建設範圍

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績

主持人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2016年全省區域發展差異係數調整為0.628

歷屆廣東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明確把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作為全省重大發展戰略來抓,深入推進珠三角與粵東西北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省區域發展差異係數由2012年的0.635調整為2016年的0.628,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主要取得以下成績:

▼上下滑動可查看完整內容哦~

(一)著力強化交通、產業、中心城區三大抓手,大大改善粵東西北發展條件。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3年以來,粵東西北地方新增高速公路1364公里、鐵路830公里、萬噸以上深水泊位75個,實現“縣縣通高速”,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達21個、鐵路出省通道達13個,預計“十三五”期末可實現“市市通高鐵”。

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方面,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42億元、帶動各方面投入1300多億元加強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省共設立產業轉移園和產業集聚地83個,基本實現粵東西北縣域全覆蓋。

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方面,堅持產城融合,積極推進城市更新,扎實推進新區起步區建設,擴展優化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粵東西北地方城市要素集聚功能和承載能力。

(二)著力發揮珠三角幫扶帶動作用,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近年來,珠三角六市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89億元,帶動社會資本、金融資金加大投入,共幫助粵東西北地方引進產業項目2062個4204億元

探索出總部和研發環節在珠三角、生產環節在粵東西北,龍頭產品在珠三角、配套企業在粵東西北,科技孵化在珠三角、產業化在粵東西北等有效模式

(三)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水準,不斷改善村容村貌。

針對農村發展短板,持續加大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去年啟動的總投資2.25萬億元的18項補短板重大工程中,近一半專案與農業農村直接相關。

去年啟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同時深入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全面推進粵東西北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狠抓面源污染、畜禽污染治理,目前已基本建立起“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

在前幾年完成兩輪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任務的基礎上,去年正式啟動新時期精准脫貧攻堅戰,按年人均收入低於4000元的省定標準,全省共有相對貧困人口176.5萬。去年共投入資金143.2億元,啟動實施各類幫扶專案5.47萬個,57.6萬相對貧困人口順利脫貧。

(四)著力抓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大力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向常住人口覆蓋,啟動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城鄉一體化試點,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和孤兒生活保障等底線民生保障水準進入全國前列,

公共就業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四年累計新增就業62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創建基本完成,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實現全覆蓋。

公立醫院改革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深化,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下沉,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準提高。

看完馬省長交出的“廣東答卷”,

廣仔覺得對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

機智的小夥伴是不是也從中看到了

我省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

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有力舉措,

正促使廣東區域城鄉發展

從“一馬當先”向“你追我趕”的格局演變!

真是讓人備受鼓舞~

全面深化改革,一起期待“粵來粵好”吧!

策劃:廣東發佈

編輯:孫黎明、何然

“三農”發展滯後,是我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面對和攻克的難題。我們將切實把中央重農強農的戰略部署領會好、貫徹好,把“三農”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著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努力提高“三農”發展水準。

重點將抓好五個方面:

▼上下滑動可查看完整內容哦~

(一)加快改善村容村貌

深入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整縣、整市推進鄉村規劃和建設,2018年底前完成80%以上的村莊規劃編制

統籌推進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儘快完成中心村、小城鎮新一輪電網改造升級。

切實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到2018年粵東西北地方完成80%、珠三角地區基本完成全部自然村環境綜合整治。

加快農村危房改造,今年年底前全面消滅人居泥磚房。

(二)建設高水準農業供給體系

以科技創新培育壯大農業發展新動能,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安全水準。

要加快培育壯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新型職業農民,多路徑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注重發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目前全省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633家、農民合作社達4.03萬家

(三)創新農村投入機制

我們將進一步統籌好、使用好涉農資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充分發揮涉農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等的作用,引導更多資金投入農業農村領域,加快形成多元、穩定、可持續的“三農”投入機制。

目前,我省正與有關政策性銀行研究探索聯合設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基金,以吸引更多資金參與農村建設,儘快扭轉農村建設滯後的局面。

(四)深化農村改革

突出抓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細化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管理體系。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力爭今年底確權登記頒證率達到70%,明年底達到90%以上。

(五)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將政府兜底保障與扶貧開發政策結合起來,今年再完成60萬相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從省情來看,我省相對貧困人口主要分散在貧困村外,分散貧困人口占比近70%,脫貧難度較大。針對這一難題,我們將認真落實精准要求,做到一戶多策、一人一策

同時,我省已決定將2277條相對貧困村納入新農村建設範圍

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績

主持人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2016年全省區域發展差異係數調整為0.628

歷屆廣東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明確把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作為全省重大發展戰略來抓,深入推進珠三角與粵東西北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省區域發展差異係數由2012年的0.635調整為2016年的0.628,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主要取得以下成績:

▼上下滑動可查看完整內容哦~

(一)著力強化交通、產業、中心城區三大抓手,大大改善粵東西北發展條件。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3年以來,粵東西北地方新增高速公路1364公里、鐵路830公里、萬噸以上深水泊位75個,實現“縣縣通高速”,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達21個、鐵路出省通道達13個,預計“十三五”期末可實現“市市通高鐵”。

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方面,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42億元、帶動各方面投入1300多億元加強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省共設立產業轉移園和產業集聚地83個,基本實現粵東西北縣域全覆蓋。

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方面,堅持產城融合,積極推進城市更新,扎實推進新區起步區建設,擴展優化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粵東西北地方城市要素集聚功能和承載能力。

(二)著力發揮珠三角幫扶帶動作用,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近年來,珠三角六市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89億元,帶動社會資本、金融資金加大投入,共幫助粵東西北地方引進產業項目2062個4204億元

探索出總部和研發環節在珠三角、生產環節在粵東西北,龍頭產品在珠三角、配套企業在粵東西北,科技孵化在珠三角、產業化在粵東西北等有效模式

(三)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發展水準,不斷改善村容村貌。

針對農村發展短板,持續加大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去年啟動的總投資2.25萬億元的18項補短板重大工程中,近一半專案與農業農村直接相關。

去年啟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同時深入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全面推進粵東西北新一輪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狠抓面源污染、畜禽污染治理,目前已基本建立起“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

在前幾年完成兩輪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任務的基礎上,去年正式啟動新時期精准脫貧攻堅戰,按年人均收入低於4000元的省定標準,全省共有相對貧困人口176.5萬。去年共投入資金143.2億元,啟動實施各類幫扶專案5.47萬個,57.6萬相對貧困人口順利脫貧。

(四)著力抓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大力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向常住人口覆蓋,啟動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城鄉一體化試點,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和孤兒生活保障等底線民生保障水準進入全國前列,

公共就業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四年累計新增就業62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創建基本完成,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實現全覆蓋。

公立醫院改革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深化,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下沉,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準提高。

看完馬省長交出的“廣東答卷”,

廣仔覺得對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

機智的小夥伴是不是也從中看到了

我省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

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有力舉措,

正促使廣東區域城鄉發展

從“一馬當先”向“你追我趕”的格局演變!

真是讓人備受鼓舞~

全面深化改革,一起期待“粵來粵好”吧!

策劃:廣東發佈

編輯:孫黎明、何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