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學故事之恕:孔子不怨恨晏嬰

孔子是春秋末期, 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 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

他一生提倡盅恕之道, 用這個道德標準, 對學生諄諄教導。 他不但在周遊列國之時, 勸告各國諸侯實行恕道, 而且自己也在實踐中身體力行。

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 魯國三家最有勢力的貴族, 把國君趕跑了。 魯國沒有了君主, 國內一片混亂。 孔子看到這裡的局勢不安定, 書也難教下去, 就決定到齊國去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齊景公早就聽說孔子是個大學問家。 所以, 孔子一到齊國, 齊景公就接見了他, 向他請教治國之道。

孔子說:“要治理好國家, 重要的是推行恕道, 君王要像個君王的樣子, 臣子要像個臣子的樣子, 父親要像個父親的樣子, 兒子要像個兒子的樣子。 果然能如此, 社會自然會安定, 國家上下一心, 堅如磐石了。 現在天下無道, 臣弑君, 子弑父, 這都是道德衰敗的表現啊。

齊景公聽得津津有味, 就又問:“先生, 你看齊國還應該注意些什麼?”

孔子毫不客氣地說:“貴國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官員、富戶奢侈成風, 鋪張浪費。 他們居華屋, 享美味。 您知道挨餓受凍的滋味不好受, 就要想法讓百姓吃得飽、穿得暖。 ‘富與貴, 這是人人都盼望的;不用正當的手段取得,

君子是不會接受的。 貧與賤, 這是人人都厭惡的;不用正當的手段拋棄它, 君子是不會擺脫的。 君子拋棄了仁, 如何能成就聲名呢?君子沒有吃完一頓飯的時間就離開仁, 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和仁同在。 ”接著他又詳細講述了各種具體的禮節, 齊景公對孔子的觀點非常欣賞, 準備重用他, 還打算把尼谿之地封給他。

齊國的相國晏嬰聽說了這件事, 急忙勸阻齊景公說:“孔丘這幫讀書人, 到處誇誇其談。 他的那套主張, 根本不切實際。 尤其是那些繁文縟節, 很難貫徹執行。 他的話您聽聽也就罷了。 ”

齊景公覺得晏嬰聽說了這件事, 急忙勸阻齊景公說:“孔丘這幫讀書人, 到處誇誇其談。 他的那套主張, 根本不切實際。 尤其是那些繁文縟節, 很難貫徹執行。 他的話您聽聽也就罷了。 ”

齊景公覺得晏嬰的話有道理, 就放棄了重用孔子的想法。 這時有人告訴孔子說:“我們國君本來想重用您, 可他又是個極沒主見的人。 他聽了晏嬰說你的壞話,

就打消了用你的念頭。 你說這人……”

孔子沒等他說完, 就調轉話鋒, 說:“雖然晏嬰和我的主張不同, 但是我認為他是個好人。 你們齊國奢侈成風, 可他身為相國, 一件皮袍穿了三十年, 還坐著那輛老馬車。 國君要給他換一輛華貴的馬車, 他堅決拒絕了。 我聽說, 他很愛結交朋友, 並且對朋友很有禮貌。 這些正是幹大事業的人的風度啊!儘管晏嬰背後說我的話, 我不贊同, 但是我並不因此怨恨他。 ”

對說過自己壞話的人, 不但不嫉恨, 反而能實事求是的評價, 孔子的這種精神使人們更加敬重他了。 孔子在齊國閒居了兩年多, 就又回到擼國去了。

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魯定公聘請,現實擔任中都宰(都城行政長官),後又擔任司空,不久改任司寇。

孔子從政以後,和同僚、鄉鄰百姓都和睦相處。他對上司,恭敬有禮,他對部下,說話溫和,自己能做的事,從不讓屬下代勞。

在路上遇見百姓辦喪事,他總要停車行禮,表示哀悼;宴席結束時,總是讓老年人先走。朋友去世了,家裡沒有子嗣,他就主動地幫助辦喪禮,安葬亡者。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臺。

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魯定公聘請,現實擔任中都宰(都城行政長官),後又擔任司空,不久改任司寇。

孔子從政以後,和同僚、鄉鄰百姓都和睦相處。他對上司,恭敬有禮,他對部下,說話溫和,自己能做的事,從不讓屬下代勞。

在路上遇見百姓辦喪事,他總要停車行禮,表示哀悼;宴席結束時,總是讓老年人先走。朋友去世了,家裡沒有子嗣,他就主動地幫助辦喪禮,安葬亡者。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