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丹:農村電商成為農民脫貧“新利器”

甘肅張掖網山丹訊 “有了電商交易平臺, 我不用再冒著嚴寒出去賣土豆了, 坐在暖和的家裡就能跟馬可波羅電子商務公司做生意了, 而且還是上門收購。 ”位奇鎮東灣村黑土豆種植戶劉芳高興地說到。

今年, 為使山丹農副特色產品走出去, 該縣借力新媒體網貨供應、銷售平臺, 積極引導電商企業與精准扶貧村簽訂農產品供銷協定, 形成了“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扶貧發展模式, 在鄉村兩級的組織對接下, 黑土豆種植戶劉芳與山丹縣馬可波羅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簽訂了源產地商戶合作協定。

“通過電商平臺, 我們把農戶種植的特色農產品收購回來, 再經過篩選和包裝在互聯網進行銷售, 種植戶不用積壓農產品。 ” 山丹縣馬可波羅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總經理李澤宇說道, 通過上線聯動, 線下行動, 種植戶的農產品不僅賣的快價格賣得也更高。 目前, 向這種電商產業鏈, 在全縣8個鄉鎮都已形成。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成為熱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宣導的“調結構、去產能”為解決農村電商當下困境、推動電商平臺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徑。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推進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農產品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陳戶鎮陳戶村,

村民邵鵬最近經常往農村淘寶服務站的快遞點跑。 “我自己將養雞場的一些圖片發到微信朋友圈, 誰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多在外地工作的鄉里鄉親就要從我這裡買土雞蛋, 說是就喜歡這種家鄉味, 你看, 昨天又接了一個大單。 ” 邵鵬喜不自勝。

陳戶鎮現有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1家, 村級電商服務店3家, 主要以銷售本鄉土特產品為主, 還説明貧困戶代銷土特產品。 目前, 打造本地特色農產品已成為該鎮推動電商扶貧快速發展的重要環節。 通過銷售土特產品, 也帶動了貧困戶增收。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党的莊嚴承諾。 其中, 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理念。

今年, 該縣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整合現有培訓資源, 形成了由人社、商務、扶貧、協力廠商培訓機構及電商龍頭企業為主體的電商人才培訓體系, 為有發展電商的貧困戶和一般群眾舉辦66期電子商務培訓班, 其中貧困村參與培訓人數達590多人次。 通過電商平培訓, 扶起了貧困戶的精氣神, 貧困戶幹事創業的信心也更加十足。

因為突發事故, 位奇鎮孫家營村村民王波落下了肢體殘疾, 行動不便。 在鎮上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班上, 他積極報名參加學習, 希望能找到脫貧的路子。 王波說道:“脫貧不能只靠鎮上和村裡, 我才47歲, 雖然腿腳不好, 可是現在給貧困戶的政策又多又好, 我更希望通過自己雙手來脫貧致富。

今年, 該縣把進村入戶普及電商知識、幫助引導貧困戶開辦網店、扶持農戶開發網貨產品確定為重點幫扶內容, 至目前, 全縣已建成8個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 13個貧困村電子商務點, 前三季度, 貧困村電商交易額達到37.2萬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