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你會用多少天的工資來買一台手機?

現在智慧手機的價格線越拉越長, 便宜者低至99元, 貴者高達萬元(不包括Vertu以及各品牌的特別版、鑽石版等), 價格差達上百倍。 不久前iPhone X開放預定, 僅首日當天, 中國地區的預訂量就高達450萬, 而到今天為止, iPhone X的預訂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 單單中國市場就已經超過了650萬, 中國人買走超過一半的iPhone X!一台近萬元的手機在國內的銷量竟如此驚人。

按照這樣的資料, 中國人哪怕不吃不喝也需要4個月才能攢夠錢買一台iPhone X, 而如果正常吃喝消費的話, 買完一台iPhone X以後, 需要200個月(16年)才能更換新的手機。 從資料的對比上看, 有很多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方,

為客觀瞭解用戶在手機上的消費情況, 我在網上開展了一個調研。

調研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部分是使用者資訊, 包含5個問題:職業/收入/年齡/性別/當前手機品牌;另一部分是此次調查的主體內容, 包括5個問題:1、多久更換新手機;2、更換手機的動機;3、更換手機的花費, 占月收入的比例;4、換什麼品牌的手機(考量品牌忠誠度);5、舊機的去向。

一共有864人參與了此次調查, 由於沒有經過嚴格的抽樣過程, 且樣本量不大, 所以不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僅作為用戶消費態度的參考。

1、多久更換新的手機

選項:6個月以內;6-12個月;12-18個月;18-24個月;24-36個月;36個月以上

排名第二的是“18-24個月”, 緊接著是“6-12個月”、“24-36個月”和“6個月以內”, 這說明部分使用者在手機終端上的消費還是相對理性;

排名最後的“36個月以上”, 占比3%, 這說明擁有大螢幕的智慧手機在充滿“摔碎”“被偷”“進水”“充電不當”“被偷”“電池衰竭”等危險的日常使用過程中實在難以堅持3年以上。

如果結合年齡、性別、職業、收入、當前手機品牌等維度考慮的話,

我們會發現, 年齡越小的使用者更換手機的頻率最高, 然後隨年齡增長直線下降;IT男最熱衷更換手機, 然後是男同學;iPhone使用者的更換頻率平均最低, 然後是oppo、vivo, 然後是小米華為, 更換頻次最高的竟然是三星!轉念想想, 三星的產品線很長, 其低端機型充斥在低價市場, 這部分使用者是最容易換機的。 收入與換機頻率呈現U型走向, 收入低和收入高的使用者群體換機頻率更高, 中間收入者的換機頻率相對較低。

2、更換手機的動機

標準選項:被新款手機吸引;螢幕問題;性能問題;電池問題;存儲空間問題;實體按鍵問題;丟失問題;

排名第一的是“螢幕問題”, 占比36%, 這證明螢幕作為易碎品, 是大屏智能手機的最短板;

排名第二的是“性能問題”,

看來android手機使用時間越長就越卡這個終極難題還沒解決;

排名第三的是“被新款手機吸引”, 難怪小米、錘子、華為等廠商都把年度產品發佈會當作是全年最盛大的節日, 這是誘發換機最容易的時期;

排名第四是電池問題, 電池問題是制約當前手機、汽車甚至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旦華為等企業等電池技術取得突破, 產業格局將徹底被打破。

由於是開放式的問題, 有幾個用戶自行填寫的回答非常有意思:手機被女友扔河裡了(為什麼你選擇換手機而不是換女友呢);單位強行發新手機(單位名稱清私信我);單位不讓用外國手機(呃, 請問你上班地點是在長安街上嗎?);有錢的時候, 看著不新鮮了就換, 沒錢的時候,

實在不能用了就換(就這麼隨性)。

結合當前手機品牌因素考慮, iPhone用戶更換手機動機最高的前三甲是“被新款手機吸引”、“螢幕問題”和“實體按鍵問題”, what?最後一個什麼鬼?iPhone的實體按鍵很容易壞嗎?而華為、小米、三星等android系的用戶換機動機前三甲分別是“螢幕問題”“性能問題”和“被新款手機吸引”, 所以手機越用越卡是個大家普遍面臨的問題, 怪google咯?

3、更換手機的花費,占月收入比例

選項:1000以下,1000-1800,1800-2600,2600-3400,3400-4200,4200以上

排序是這樣的:“1800-2600”>“2600-3400”>“4200以上”>“1000-1800”>“1000以下”>“3400-4200”。話說“3400-4200”不正是華為、三星主力機型的價格區間嗎?三星、華為不是出貨量長期佔據世界第一和第三的嗎?難道,它們的出貨量都是靠低端機堆上來的?(我是不是說得有點多了)

iPhone用戶的超過80%的人選了“4200以上”,這說明他們哪怕換機,目標應該還是iPhone;其他品牌的選擇就比較多樣化了,畢竟它們產品線比較多,價格區間覆蓋了從1000到5000。另外,我發現,大家計畫更換手機的花費一般比其當前手機的價格要更高,這意味著手機用戶普遍有升級更換的願望。舉個例子,參與調查的iPhone用戶占比僅12%,而“4200以上”這個很具蘋果屬性的價格選項卻超過20%。

結合使用者的月收入情況,我做了一下比對,發現情況不如想像中惡劣,換機費用占月收入比例普遍在0.3-0.6之間,折換成天數的話大概10到18天左右,只有不到10%的用戶選擇用1-2個月(30-60天)的收入去更換新的手機。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大家的收入水準在不斷提升,二是智能手機已經陷入了同質化的價格競爭,廠商嘗嘗更看重出貨量,而非利潤。

4、換什麼品牌的手機(考量品牌忠誠度)

用戶在選擇更換什麼品牌的手機排序是這樣的:華為>蘋果>小米>OV>三星>其他(聯想、中興、金立、天語等),華為不愧是中國驕傲,人心所向啊。而iPhone一直代表的是一種追求高品質的美好願望。

而結合用戶當前手機品牌來分析,選擇更換相同品牌手機的用戶比例排序是這樣的:蘋果>小米>華為>三星>OV>其他。這是不是也正好說明,蘋果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最高、小米次之、華為跟隨其後,而OV銷量已經儼然是新的巨頭,但在用戶忠誠度上還得要多花點功夫。

5、舊機的去向

排序是這樣的:抽屜>閑魚>二手機販子>垃圾桶>以舊換新

這樣看來“以舊換新”的政策是不是破產了?隨著大家更換手機的頻次加快,如何解決淘汰下來的老機子將是一個值得業界思考的問題,如果有新的思路解決這個問題,這可能是一門很大的生意。

Btw:智慧手機是不是能實現徹底的模組化,廠商每次針對單獨的一個或幾個模組進行更新,同樣使用者也可以跟隨著更新相應的模組,如螢幕碎了可以很方便地自行更換螢幕,電池、晶片、基帶等都可以自行更換,這樣就有效解決了淘汰手機都去向問題,不像現在,換個機子,我聯手機殼都得換了。

3、更換手機的花費,占月收入比例

選項:1000以下,1000-1800,1800-2600,2600-3400,3400-4200,4200以上

排序是這樣的:“1800-2600”>“2600-3400”>“4200以上”>“1000-1800”>“1000以下”>“3400-4200”。話說“3400-4200”不正是華為、三星主力機型的價格區間嗎?三星、華為不是出貨量長期佔據世界第一和第三的嗎?難道,它們的出貨量都是靠低端機堆上來的?(我是不是說得有點多了)

iPhone用戶的超過80%的人選了“4200以上”,這說明他們哪怕換機,目標應該還是iPhone;其他品牌的選擇就比較多樣化了,畢竟它們產品線比較多,價格區間覆蓋了從1000到5000。另外,我發現,大家計畫更換手機的花費一般比其當前手機的價格要更高,這意味著手機用戶普遍有升級更換的願望。舉個例子,參與調查的iPhone用戶占比僅12%,而“4200以上”這個很具蘋果屬性的價格選項卻超過20%。

結合使用者的月收入情況,我做了一下比對,發現情況不如想像中惡劣,換機費用占月收入比例普遍在0.3-0.6之間,折換成天數的話大概10到18天左右,只有不到10%的用戶選擇用1-2個月(30-60天)的收入去更換新的手機。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大家的收入水準在不斷提升,二是智能手機已經陷入了同質化的價格競爭,廠商嘗嘗更看重出貨量,而非利潤。

4、換什麼品牌的手機(考量品牌忠誠度)

用戶在選擇更換什麼品牌的手機排序是這樣的:華為>蘋果>小米>OV>三星>其他(聯想、中興、金立、天語等),華為不愧是中國驕傲,人心所向啊。而iPhone一直代表的是一種追求高品質的美好願望。

而結合用戶當前手機品牌來分析,選擇更換相同品牌手機的用戶比例排序是這樣的:蘋果>小米>華為>三星>OV>其他。這是不是也正好說明,蘋果用戶的品牌忠誠度最高、小米次之、華為跟隨其後,而OV銷量已經儼然是新的巨頭,但在用戶忠誠度上還得要多花點功夫。

5、舊機的去向

排序是這樣的:抽屜>閑魚>二手機販子>垃圾桶>以舊換新

這樣看來“以舊換新”的政策是不是破產了?隨著大家更換手機的頻次加快,如何解決淘汰下來的老機子將是一個值得業界思考的問題,如果有新的思路解決這個問題,這可能是一門很大的生意。

Btw:智慧手機是不是能實現徹底的模組化,廠商每次針對單獨的一個或幾個模組進行更新,同樣使用者也可以跟隨著更新相應的模組,如螢幕碎了可以很方便地自行更換螢幕,電池、晶片、基帶等都可以自行更換,這樣就有效解決了淘汰手機都去向問題,不像現在,換個機子,我聯手機殼都得換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