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和孩子分離的後果居然這麼嚴重,家長們必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出門工作, 把孩子留給老人, 殊不知孩子和父母分離時間太長, 會對孩子的成長特別不利, 今天哈佛理念美藤教育創始人鄭托尼老師給大家介紹。

我們都知道兒童和世界的第一個聯結通道是由母親建立的。 母乳餵養、肌膚相親、一言一語、一歌一笑, 等等, 都是在打通和拓寬這個通道。 親密母子關係是親密父子關係的前提, 孩子與父母間親子關係的品質, 又決定了孩子未來和整個世界的相處品質。

一、母子相處價值被很多人低估!

母親是孩子早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生命最初的幾年, 是人生的黃金期, 而這個時期奠定了孩子一生發展的基礎。

但現實不幸的是, 很多媽媽在現代生活中慢慢失去了應有的天性, 特別是一些學歷高或事業心強的女性, 她們注重自我價值和事業心, 嚴重低估了母子間的相處價值。

不能合理地協調自己的自然角色和社會角色, 經常會因為利益放棄一個媽媽應有的義務和責任。

幼小的孩子不能缺失這兩樣珍貴的東西:豐富的語言交流和母愛的溫暖, 正常的生命潛能就有可能無法被啟動。

鄭托尼曾認識的一位元媽媽, 在坐月子期間奶水很充足, 結果過了三個月產假, 為了上班就給孩子斷了奶, 並把孩子交給婆婆帶。 雖然老人和她住在一個城市, 但離得較遠, 她只有週末時間去看孩子, 看完後就走了。

婆婆平時話不多, 也少帶孩子出去玩, 經常讓孩子自己玩, 加上自身有潔癖, 怕孩子弄髒房子, 只讓孩子在專門的兒童房裡玩, 不允許到其它房間, 邁出“兒童房”的活動基本上只限於坐在客廳看電視。

直到孩子三歲上了幼稚園, 才發現孩子不對勁, 孩子的語言有嚴重障礙, 基本不和別的小朋友交流。 性格十分膽小、懦弱。 一點點聲音都會把孩子嚇得躲在奶奶身後, 對媽媽幾乎沒有感情, 很少對媽媽有留戀和親情, 非常情緒化, 經常對大人大吼或者大哭水止。 最後媽媽把他帶到心理診所去諮詢。 醫生告訴媽媽孩子有嚴重的“自閉症”。

鄭托尼老師告訴家長:現在患有自閉症、多動症等神經官能症的孩子越來越多, 就診的孩子往往有較為典型的成長經歷。 如90%以上在幼年早期和母親有較長時間的分離, 由老人或保姆帶大。

而負責照看孩子的老人或保姆如果對孩子管得太嚴, 包辦太多, 或經常把孩子交給電視機, 不注意和孩子的互動交流,

幾種原因加起來, 很容易造成這些孩子的心智無法正常發育。 年齡越小、和父母相處時間越短, 孩子的症狀越嚴重。

二、失去媽媽, 就是失去整個世界

鄭托尼老師也表示:媽媽的技巧, 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 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無法用教條來傳授的。 每天都會產生新的情境, 其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應用她對孩子的領悟和瞭解。 她只有真正對孩子有興趣, 而且一心一意要贏取他的情感, 並保護他的利益時, 才會有這種技巧。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只有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孩子, 才會和父母親”。 然而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血緣固然是一條紐帶, 但僅靠血緣溝通親情, 恐怕不夠。 如果和孩子早期相處不足, 彼此間的情感聯結就會比較稀疏, 而這種聯結是有時間段的, 錯過了就很難再建立新的聯結。 這一點也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所發現和證實。

“甯死當官的爹, 不死討飯的娘” , 一個孩子失去父親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 而要失去母親, 則是失去了整個世界。

三、工作忙不是藉口

又一位家長向鄭托尼老師表示:在孩子三歲時,我不顧所有人反對,堅持自己帶孩子,上班把孩子送到附近的鄰居家,下班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飯。搞得自己形象很難堪。雖然過得很辛苦,但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有許多快樂,所以我當時並不覺得有多苦。也哭過兩次,總體感覺一直充實而幸福,孩子也用她日後的良好表現回報了我。

可見,人在感情上很少能愈挫愈勇,越是感情不滿足的人,越是變得敏感、斤斤計較。孩子的思念沒人理解,而且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化解痛苦。情感上的欠缺必定會在生命中留下一些無法痊癒的內傷,即使不出現品行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活品質。

現在年輕人在戀愛或結婚後,不會和伴侶相處,要麼過分依賴,要麼過分苛刻,總扮演情感的傷害者和被傷害者角色,也有人心底自卑,外表傲慢,身上有種說不出的彆扭,難以和他人合作相處。這些成年後的問題,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童年時期在情感和安全感方面的欠缺。

所以鄭托尼老師告訴廣大家長:“母愛不應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認識上,應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對父母來說,在一切養兒育女的目的中,沒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一切因出於功利的或“教育”的目標犧牲和孩子相處的行為都是得不償失的。

則是失去了整個世界。

三、工作忙不是藉口

又一位家長向鄭托尼老師表示:在孩子三歲時,我不顧所有人反對,堅持自己帶孩子,上班把孩子送到附近的鄰居家,下班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飯。搞得自己形象很難堪。雖然過得很辛苦,但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有許多快樂,所以我當時並不覺得有多苦。也哭過兩次,總體感覺一直充實而幸福,孩子也用她日後的良好表現回報了我。

可見,人在感情上很少能愈挫愈勇,越是感情不滿足的人,越是變得敏感、斤斤計較。孩子的思念沒人理解,而且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化解痛苦。情感上的欠缺必定會在生命中留下一些無法痊癒的內傷,即使不出現品行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到未來的生活品質。

現在年輕人在戀愛或結婚後,不會和伴侶相處,要麼過分依賴,要麼過分苛刻,總扮演情感的傷害者和被傷害者角色,也有人心底自卑,外表傲慢,身上有種說不出的彆扭,難以和他人合作相處。這些成年後的問題,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童年時期在情感和安全感方面的欠缺。

所以鄭托尼老師告訴廣大家長:“母愛不應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認識上,應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對父母來說,在一切養兒育女的目的中,沒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一切因出於功利的或“教育”的目標犧牲和孩子相處的行為都是得不償失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