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因為一隻雞引發的家庭糾紛,論婆媳育兒觀的差異……

婆媳關係, 婆媳矛盾, 婆媳話題。

只要有婆媳這個關係的存在, 那麼各種爭論的話題也就會經久不衰。 甚至每一則婆媳刷出來的新聞, 都讓人歎為觀止。

就好比最近看到的一則婆媳矛盾新聞。

因孩子在家把雞趕的到處亂飛, 母親拿著棍子責駡孩子。 婆婆看不慣兒媳教育孫子的方式, 吵著吵著就打起來, 丈夫看母親打不過媳婦, 就把媳婦給打了。 經民警調解, 四方都認識到錯誤, 互相諒解。

你瞧, 為何一隻雞就能將一個家鬧的雞飛狗跳?

首先, 我想任何一個媳婦兒,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都不會去想有婆婆干涉。 孩子頑劣, 做母親的自然會去教育一番。 如果婆婆換位思考一下, 你教育你兒子的時候, 你會覺著孩子奶奶能教的好嗎?隔代教育真的可以很成功嗎?

並且兒媳的教育方式也不值得推薦, 棍子下面當真能出真理嗎?想起我們小時候挨打後, 成長中何嘗不是沒有陰影?孩子成長中自然希望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

有自己的尊嚴, 你的責打辱駡只會讓孩子恐懼, 讓孩子內心的支柱一點點垮掉。

即便孩子當時妥協聽了話, 順了你的心意, 但當真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他只知道自己挨了打,

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 下次再出現他依舊會犯同樣的錯誤, 再繼續挨揍。 久而久之, 孩子頑劣不聽話的性格就真的被你教育出來了。 他會覺得反正怎麼做怎麼錯, 索性就隨性而為。 變成你們家長眼中的叛逆孩子。

就好比新聞中的孩子, 他去追著雞跑, 看著雞被嚇得撲騰撲騰地亂飛, 聽著雞狼狽的聲音。 他會好奇, 原來雞飛起來的樣子是這樣的?聲音是這樣子?原來雞會害怕他的追趕?……

帶著各種探索的心理, 他好奇地探究, 但他並不知道自己的探索, 在家長眼中是頑劣。 雞好好地呆在那裡, 你偏偏追的它到處跑, 害得家裡到處落了些雞毛, 弄得四處亂糟糟的。

家長看著自然冒火, 因為從她視覺來看, 就是孩子頑皮搗蛋, 才讓家裡亂成一團。

家長並不會去問孩子為何要樂不彼此的追著雞到處跑?也不會耐煩的去聽孩子的理由, 她還有忙不完的家務。 還有各種心煩的事兒。 她最省心的方法就是, 強勢的讓孩子停止這種行為!這種方法可能是打, 讓孩子害怕的不敢去繼續,

可能是罵, 讓孩子在想追雞的時候心裡忌憚, 從而不敢再去追著雞玩。

而孩子的奶奶, 有這麼一個孫寶寶, 含在嘴裡怕化了, 捧在手心怕冷了, 她疼在心窩裡的寶貝孫子, 莫說追個雞, 即便拿著刀殺了雞, 只要刀不傷著孩子, 她亦不會多說一句。 而兒媳, 卻當著她的面, 想責罰, 責駡她疼在心窩裡孫子, 作為奶奶, 自然是不答應的。 那麼問題的根源就來了, 一個想教育孩子, 一個捨不得孩子。

爭論自然是不止的,婆婆氣急動手,自然也不是因為這單單一個原因,許是平日裡相處就積攢了一些矛盾,今日全部爆發了。兒媳也是怒火攻心,誰曾經不是家裡的掌心寶,如今嫁到這陌生的地方,管教孩子還要被婆婆打?她定然也是不甘心的。

年邁的婆婆不是兒媳的對手,見此,丈夫出手了。幫著老母親打了媳婦。想來也是搞笑,作為一個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人,不但旁觀任由母親與媳婦動手。見母親打不過媳婦兒竟然幫忙動手打了媳婦!

這種男人,他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男人。媳婦跟母親爭吵。只要聰明點的男人肯定不會讓這個架繼續吵下去,亦不可能做出幫著母親打媳婦兒之舉。

他可以在媳婦打孩子的時候,看到婆媳爭吵的時候,就自己出手教育孩子。在示弱哄哄媳婦,哄哄母親。這個架是無論如何也打不起來的,母親心疼孫子自然也疼兒子。兒子教育孫子,在她眼裡是手心打手背,怎麼打都是自己的。最多不滿地說幾句兒子。

而對她來說兒媳可就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外人。

所以一個家庭關係的紐帶關鍵,就是這個婆媳都最親近的人的態度,婆婆的兒子,兒媳的丈夫。家庭是否和諧共處,婆媳關係是否融洽,皆在於這個至關重要的男人如何處理。為何婆媳皆有錯,我卻固執的認為丈夫才是最錯之人?因為我覺得,如若兩個皆是他所愛之人,他自然是捨不得任何一個受委屈,也不會去任由兩人爭吵不休甚至打起來,以及幫著母親打媳婦兒的這種愚昧之舉……

當然,這場鬧劇歸根結底,起因皆是因為婆婆看不慣兒媳的教育方式,從而引起的矛盾。

那麼孩子究竟要如何教育,怎麼教育?籠統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為何有些孩子不適用?很多方法並不是讓你直接套用在你的孩子身上,而是讓你靈活運用。鐵棍下出真理的育兒理念已經被無數人抵觸推翻。因為自己挨過打,才知道挨打過後孩子心裡所承受的傷害。

如若孩子不能打?要如何以理服人?

舉個小例子:

孩子每次玩玩具之後不會去收納,任由其亂糟糟的。這時候家長責駡,只會讓孩子抵觸。倘若我們換個方式。每次玩完玩具,家長去將玩具分類整理。

“小豬佩奇的家是在這裡啊,噢?豬媽媽也在這裡,可是喬治找不到家了,喬治的家在哪兒呢?”

喬治的家孩子自然知道,也會被你吸引過來,去把喬治放回去。然後也可以再與孩子將其他玩具找家。

久而久之,他自然知道玩具也要回家的。

另外一個例子:

倘若孩子玩手機,半夜都不肯睡去怎麼辦?這個時候你若是吼罵,讓孩子去睡,即便最後手機關掉,孩子也睡不著,還會覺著媽媽太壞了,他看在興頭上。

倘若,此刻家長說:“寶貝,你看外面現在天已經黑了,佩奇還有十分鐘也要睡了噢。你現在只能看十分鐘,十分鐘我們必須去睡了。”

孩子會應允,因為對她來說,10個小時和十分鐘是差不多的。等十分鐘一到,家長可以給孩子看表,說十分鐘到了。第一次孩子或許還有些懵懂,但也知道10分鐘的概念了。

下次或者下下次的時候,就會很自覺的關掉手機,乖乖睡覺。

所以有些時候,家長不要將教育孩子的方法籠統地套用在孩子身上,而是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家寶寶的方法。

爭論自然是不止的,婆婆氣急動手,自然也不是因為這單單一個原因,許是平日裡相處就積攢了一些矛盾,今日全部爆發了。兒媳也是怒火攻心,誰曾經不是家裡的掌心寶,如今嫁到這陌生的地方,管教孩子還要被婆婆打?她定然也是不甘心的。

年邁的婆婆不是兒媳的對手,見此,丈夫出手了。幫著老母親打了媳婦。想來也是搞笑,作為一個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人,不但旁觀任由母親與媳婦動手。見母親打不過媳婦兒竟然幫忙動手打了媳婦!

這種男人,他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男人。媳婦跟母親爭吵。只要聰明點的男人肯定不會讓這個架繼續吵下去,亦不可能做出幫著母親打媳婦兒之舉。

他可以在媳婦打孩子的時候,看到婆媳爭吵的時候,就自己出手教育孩子。在示弱哄哄媳婦,哄哄母親。這個架是無論如何也打不起來的,母親心疼孫子自然也疼兒子。兒子教育孫子,在她眼裡是手心打手背,怎麼打都是自己的。最多不滿地說幾句兒子。

而對她來說兒媳可就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外人。

所以一個家庭關係的紐帶關鍵,就是這個婆媳都最親近的人的態度,婆婆的兒子,兒媳的丈夫。家庭是否和諧共處,婆媳關係是否融洽,皆在於這個至關重要的男人如何處理。為何婆媳皆有錯,我卻固執的認為丈夫才是最錯之人?因為我覺得,如若兩個皆是他所愛之人,他自然是捨不得任何一個受委屈,也不會去任由兩人爭吵不休甚至打起來,以及幫著母親打媳婦兒的這種愚昧之舉……

當然,這場鬧劇歸根結底,起因皆是因為婆婆看不慣兒媳的教育方式,從而引起的矛盾。

那麼孩子究竟要如何教育,怎麼教育?籠統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為何有些孩子不適用?很多方法並不是讓你直接套用在你的孩子身上,而是讓你靈活運用。鐵棍下出真理的育兒理念已經被無數人抵觸推翻。因為自己挨過打,才知道挨打過後孩子心裡所承受的傷害。

如若孩子不能打?要如何以理服人?

舉個小例子:

孩子每次玩玩具之後不會去收納,任由其亂糟糟的。這時候家長責駡,只會讓孩子抵觸。倘若我們換個方式。每次玩完玩具,家長去將玩具分類整理。

“小豬佩奇的家是在這裡啊,噢?豬媽媽也在這裡,可是喬治找不到家了,喬治的家在哪兒呢?”

喬治的家孩子自然知道,也會被你吸引過來,去把喬治放回去。然後也可以再與孩子將其他玩具找家。

久而久之,他自然知道玩具也要回家的。

另外一個例子:

倘若孩子玩手機,半夜都不肯睡去怎麼辦?這個時候你若是吼罵,讓孩子去睡,即便最後手機關掉,孩子也睡不著,還會覺著媽媽太壞了,他看在興頭上。

倘若,此刻家長說:“寶貝,你看外面現在天已經黑了,佩奇還有十分鐘也要睡了噢。你現在只能看十分鐘,十分鐘我們必須去睡了。”

孩子會應允,因為對她來說,10個小時和十分鐘是差不多的。等十分鐘一到,家長可以給孩子看表,說十分鐘到了。第一次孩子或許還有些懵懂,但也知道10分鐘的概念了。

下次或者下下次的時候,就會很自覺的關掉手機,乖乖睡覺。

所以有些時候,家長不要將教育孩子的方法籠統地套用在孩子身上,而是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家寶寶的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