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傳承豫菜文化 河南將打造豫菜博物館

“豫菜博物館”展臺吸引領導和嘉賓駐足觀看

味道名家掌門人展義德

核心提示|到重慶旅遊, 必吃渝菜, 順便逛逛渝菜博物館成為一種“食尚”;到杭州, 不僅要品嘗杭幫菜, 還要參觀杭幫菜博物館;到山東, 除了品嘗魯菜之外, 魯菜文化博物館也是必到之處……而在人口大省的河南, 餐飲行業總體規模全國排名第四, 但是至今沒有一家豫菜博物館, 這對餐飲行業來說, 可謂是傷痛之處。

或許, 這種傷痛很快可以癒合。 記者從昨日舉行的首屆中原餐飲博覽會獲悉, 河南豫菜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中, 未來河南餐飲文化傳承將有載體, 這對振興豫菜將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其實, 餐飲文化是歷史的傳承, 人們通過餐飲用品、歷史資料等, 可以領略到豐厚的文化底蘊。 而豫菜博物館, 將承擔傳承豫菜文化重任。

現場

豫菜博物館受到領導和嘉賓的關注

昨日上午10時, 首屆中原餐飲博覽會盛大開幕, 河南省相關領導出席會議,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張景富等也從北京趕來, 共同見證首屆中原餐飲博覽會的開幕。

開幕式結束後, 領導和嘉賓參觀各個展區, 在豫菜品牌展示區,

由河南味道名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帶來的“豫菜博物館”, 展出河南十大傳統名菜, 器皿漂亮, 菜品顏色誘人, 刀工精細, 做工講究, 吸引了領導和嘉賓。 一條1.5米長紅燒大鯉魚的菜模;直徑約1米的河南燴面大碗, 一雙2米長大筷子挑起燴面;由雕刻師傅在7個大西瓜上雕刻的“中國豫菜博物館”字樣;巨碗上面“中國豫菜”四個大字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省政協原常務副主席郭國三看到大鯉魚的菜模很感興趣, 拿出手機拍照。 陪同郭國三的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副會長姚炎立解釋:“豫菜博物館是味道名家少文(展義德)籌建的, 就是為了弘揚豫菜品牌, 傳承豫菜文化。 ”郭國三不住地點頭說:“這個做法好。 ”

初心

文化積澱+一次刺激,

使他萌發念頭

打造豫菜博物館是展義德發起的。 他的名號來頭可不小: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書畫院特邀書畫家, 河南省美協理事。 而他的老本行卻是一名廚師。

“過去當學徒的時候, 受多少苦也不覺得苦, 再大的傷口都是用布包住繼續切菜。 ”回顧往昔, 看著自己滿手的刀痕, 展義德說。 如今, 展義德已是滿漢全席宮廷禦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人、中國註冊烹飪大師、中華金廚獎獲得者、河南烹飪大師, 味道名家的創始人, 中央電視臺“滿漢全席”三連冠擂主, 曾赴多個國家進行美食交流和絕活表演。

為什麼會想到打造豫菜文化博物館?展義德給記者講起了故事。

2016年, 一位杭州的朋友來到鄭州,

展義德請朋友吃飯, 為盡地主之誼, 他提出要請朋友吃地道的豫菜。 “豫菜?難道河南菜還是一個菜系?”朋友感到很震驚。 這樣的震驚深深刺痛了展義德,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 河南的餐飲文化同樣底蘊厚重, 怎麼不能成為一個菜系?”展義德這樣問朋友, 也是在問自己。

隨後, 在與朋友的交流中, 展義德發現朋友質疑豫菜的重要原因——缺乏宣傳。 據朋友介紹, 杭州有一個杭幫菜博物館, 館內綜合文字、實物、模型、雕像、場景等多元要素, 展示了各個時期杭州人的日常飲食, 活脫脫一部杭幫菜史, 外地人到了這裡, 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 一站式瞭解杭幫菜文化。

“河南餐飲文化歷史悠久, 能不能也建一個豫菜文化博物館, 讓更多的人瞭解豫菜、愛上豫菜?”展義德開始思考。他說,雖然宣傳的方式有很多,但他最終選擇博物館這一形式,“博物館的展示有深度、有廣度,優勢明顯。”

左手飯店,右手博物館,傳統觀念裡,飯店老闆是“商人”,本應“在商言商”的展義德為何跨界操心文化圈的事,中間有著怎樣的脈絡淵源?

記者瞭解到,展義德不僅是餐飲界的大咖,在文化界同樣頗有建樹。他自幼酷愛書畫,常年不輟,刻苦臨習。他是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河南省書法院特邀書法家,河南省書畫院特邀書畫家。

文化融於血液,擔當源於行業,一個厚積薄發的原動力與現實擦出火花,展義德的決心無比堅定——填補空白,打造豫菜文化博物館,發揚豫菜文化!

規劃

展示、體驗、品味,博物館內應有盡有

為了汲取他人所長,展義德四處參觀學習,前前後後去過重慶渝菜博物館、揚州淮揚菜博物館、山東魯菜文化博物館。經過走訪,展義德才瞭解到,原來這麼多菜系都有自己的博物館,他更加堅定了打造豫菜文化博物館的決心。與此同時,展義德一邊行走一邊思考,在他的心中,豫菜文化博物館已初具模樣。

展義德計畫將現有的味道名家文博路店的一樓打造成博物館,向河南本地人和遊客免費開放。按照規劃,博物館占地面積400餘平方米。依據功能,大致分為三個區:展示區、體驗區、品味區。展示區內,既有關於豫菜起源、發展的歷史介紹,也有生動形象的菜模,令人一目了然;體驗區內,將定期邀請餐飲大師傳經授業,一方面讓老百姓零距離瞭解豫菜烹飪的神奇、有趣。另一方面,也讓新生代廚師感受豫菜烹飪的博大精深,體會工匠精神,起到“名師帶徒弟”的榜樣傳承作用;品味區內,食客可品嘗經典豫菜,用舌尖真切感受豫菜魅力。

“希望這個博物館是屬於我們每個河南人的,希望它是有深度、有廣度、有趣味的。”展義德說,他將從根上挖掘豫菜文化,用簡單有趣的方式表達文化,使厚重的底蘊易於傳播。其次,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氣兒,在展示經典豫菜的同時,還將挖掘即將被遺忘或消亡的地方小吃;此外,注重關聯性,稀有食材、名貴肉石、古代器皿、器具等也將被列入展示範圍。

意義

展示、傳承、宣傳、發展豫菜文化

打造豫菜文化博物館,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國烹飪大師、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副會長、頤順軒二合館董事長李志順用三個詞概括:展示、宣傳、發展。

首先,李志順大師從豫菜的歷史和地位講起。他說,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它孕育了文化,當然也包括飲食文化。後來,許多南方菜系的繁榮都與河南有著莫大的聯繫。李志順大師舉例說,北宋時期的開封灌湯包來到南宋時期的杭州演變為小籠包,這便是例證之一,“可以說,豫菜是中國多個菜系的重要源頭之一”。

不過,李志順也提到,雖然豫菜有著深厚的歷史根基,但因為政治、經濟以及缺乏宣傳等多種原因,後來的豫菜在人們的眼

中反而落後了,豫菜文化博物館的落成,有望重現豫菜深厚的文化底蘊,拯救失傳、斷代的豫菜烹飪技藝,讓更多人瞭解豫菜的同時,也將促進豫菜的再次繁榮。

對於李志順大師“豫菜是中國多個菜系的重要源頭之一”的觀點,魯班張餐飲出品總監陳偉表示認同。同時,他也給予豫菜高度評價。他說,豫菜的特點是五味調和、質味適中,從文化上來說,尚中庸;從口味來說,不刺激;從營養來說,夠均衡。

同時,對於正在建設中的豫菜文化博物館,陳偉也十分期待。他表示,好東西也需要有平臺去展示,豫菜文化博物館對豫菜文化、內涵、淵源的展示,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豫菜,對傳承、宣傳、發展豫菜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說法

豫菜博物館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對於正在籌建的豫菜博物館,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接受大河報獨家採訪時表示,建立豫菜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舉措,河南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豫菜博物館可以將豫菜的悠久歷史挖掘、展示出來。同時,這對豫菜當前的烹飪事業、餐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表現和展示的平臺。

薑俊賢說,比如這次濟源成功舉辦首屆中原餐飲博覽會,規模巨大,品種繁多,有效帶動當地餐飲業發展。豫菜博物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將豫菜餐飲行業的千秋大業通過博物館展示出來,那將是一件好事。餐飲文化是歷史的傳承,人們通過餐飲用品、歷史資料等,可以領略到豐厚的文化底蘊。而豫菜博物館,正是承擔豫菜文化的有效載體。

“就以往的經驗來看,創辦豫菜博物館以後,如何運營並使之常態化同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需要各方的支援。”薑俊賢說。

讓更多的人瞭解豫菜、愛上豫菜?”展義德開始思考。他說,雖然宣傳的方式有很多,但他最終選擇博物館這一形式,“博物館的展示有深度、有廣度,優勢明顯。”

左手飯店,右手博物館,傳統觀念裡,飯店老闆是“商人”,本應“在商言商”的展義德為何跨界操心文化圈的事,中間有著怎樣的脈絡淵源?

記者瞭解到,展義德不僅是餐飲界的大咖,在文化界同樣頗有建樹。他自幼酷愛書畫,常年不輟,刻苦臨習。他是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河南省書法院特邀書法家,河南省書畫院特邀書畫家。

文化融於血液,擔當源於行業,一個厚積薄發的原動力與現實擦出火花,展義德的決心無比堅定——填補空白,打造豫菜文化博物館,發揚豫菜文化!

規劃

展示、體驗、品味,博物館內應有盡有

為了汲取他人所長,展義德四處參觀學習,前前後後去過重慶渝菜博物館、揚州淮揚菜博物館、山東魯菜文化博物館。經過走訪,展義德才瞭解到,原來這麼多菜系都有自己的博物館,他更加堅定了打造豫菜文化博物館的決心。與此同時,展義德一邊行走一邊思考,在他的心中,豫菜文化博物館已初具模樣。

展義德計畫將現有的味道名家文博路店的一樓打造成博物館,向河南本地人和遊客免費開放。按照規劃,博物館占地面積400餘平方米。依據功能,大致分為三個區:展示區、體驗區、品味區。展示區內,既有關於豫菜起源、發展的歷史介紹,也有生動形象的菜模,令人一目了然;體驗區內,將定期邀請餐飲大師傳經授業,一方面讓老百姓零距離瞭解豫菜烹飪的神奇、有趣。另一方面,也讓新生代廚師感受豫菜烹飪的博大精深,體會工匠精神,起到“名師帶徒弟”的榜樣傳承作用;品味區內,食客可品嘗經典豫菜,用舌尖真切感受豫菜魅力。

“希望這個博物館是屬於我們每個河南人的,希望它是有深度、有廣度、有趣味的。”展義德說,他將從根上挖掘豫菜文化,用簡單有趣的方式表達文化,使厚重的底蘊易於傳播。其次,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氣兒,在展示經典豫菜的同時,還將挖掘即將被遺忘或消亡的地方小吃;此外,注重關聯性,稀有食材、名貴肉石、古代器皿、器具等也將被列入展示範圍。

意義

展示、傳承、宣傳、發展豫菜文化

打造豫菜文化博物館,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國烹飪大師、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副會長、頤順軒二合館董事長李志順用三個詞概括:展示、宣傳、發展。

首先,李志順大師從豫菜的歷史和地位講起。他說,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它孕育了文化,當然也包括飲食文化。後來,許多南方菜系的繁榮都與河南有著莫大的聯繫。李志順大師舉例說,北宋時期的開封灌湯包來到南宋時期的杭州演變為小籠包,這便是例證之一,“可以說,豫菜是中國多個菜系的重要源頭之一”。

不過,李志順也提到,雖然豫菜有著深厚的歷史根基,但因為政治、經濟以及缺乏宣傳等多種原因,後來的豫菜在人們的眼

中反而落後了,豫菜文化博物館的落成,有望重現豫菜深厚的文化底蘊,拯救失傳、斷代的豫菜烹飪技藝,讓更多人瞭解豫菜的同時,也將促進豫菜的再次繁榮。

對於李志順大師“豫菜是中國多個菜系的重要源頭之一”的觀點,魯班張餐飲出品總監陳偉表示認同。同時,他也給予豫菜高度評價。他說,豫菜的特點是五味調和、質味適中,從文化上來說,尚中庸;從口味來說,不刺激;從營養來說,夠均衡。

同時,對於正在建設中的豫菜文化博物館,陳偉也十分期待。他表示,好東西也需要有平臺去展示,豫菜文化博物館對豫菜文化、內涵、淵源的展示,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豫菜,對傳承、宣傳、發展豫菜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說法

豫菜博物館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對於正在籌建的豫菜博物館,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接受大河報獨家採訪時表示,建立豫菜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舉措,河南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豫菜博物館可以將豫菜的悠久歷史挖掘、展示出來。同時,這對豫菜當前的烹飪事業、餐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表現和展示的平臺。

薑俊賢說,比如這次濟源成功舉辦首屆中原餐飲博覽會,規模巨大,品種繁多,有效帶動當地餐飲業發展。豫菜博物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將豫菜餐飲行業的千秋大業通過博物館展示出來,那將是一件好事。餐飲文化是歷史的傳承,人們通過餐飲用品、歷史資料等,可以領略到豐厚的文化底蘊。而豫菜博物館,正是承擔豫菜文化的有效載體。

“就以往的經驗來看,創辦豫菜博物館以後,如何運營並使之常態化同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需要各方的支援。”薑俊賢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