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棉花生產和加工環節影響棉花品質因素分析

一、品種影響

品種是影響棉花品質的主要內在因素。 我國的棉花品種繁多但優良性狀突出的比較少, 加之近年來供種管道不斷增加, 品種更新換代加速, 種植品種混亂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棉花的品質。 由於近年來棉種行業嚴重虧損, 棉種市場秩序較混亂, 假冒偽劣種子充斥市場, 難以形成主打的品種和品牌。 但隨著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不斷深化, 棉花市場化進程不斷得到推進, 已有部分棉農注意到紡織企業配棉的需求, 認識到不同棉花品種的內在纖維品質有很大區別, 不再片面追求單產高、衣分高、抗病蟲、色澤好的品種,

開始注重棉花內在品質, 棉花一致性不斷得到加強。 同時, 新疆機采棉均是將原有的手摘方式的棉花按照機采的要求進行種植, 始果始節位低、株型鬆散、成熟期較鬆散、纖維短、品質較差, 不是機采棉的最佳選擇品種, 加工出的皮棉不盡如人意, 在品種選擇與新品種選育上有很大提升空間。

二、栽培管理與交售流通環節

棉花栽培管理過程中, 棉農盲目追求高密度、田間施肥種類單一, 棉田殘膜回收量甚少, 或基本上不回收, 導致殘膜逐年增加, 宜棉區耕地有限, 棉田只能向非宜棉區擴張, 加之勞力不足, 管理粗放, 並且我國多數區域棉田分散, 規模化種植條件差, 客觀上導致品質指標的不一致。 在交售流通環節上, 棉花採摘、運輸過程中使用塑膠編織袋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根治。 此外, 棉農在戶外攤曬籽棉時, 受環境條件影響, 極易造成動物毛髮及雜物混入, 形成異性纖維。 由於擔心綜合指標低的棉花賣不出去, 棉農有意識的將優等棉花和低等棉花摻混在一起優劣混賣。

形成資源浪費, 造成棉花品質普遍中等偏下, 高品質棉花匱乏。

三、採摘方式的影響

我國大部分棉區採用的還是傳統的手摘方式。 棉農採摘棉花時較為粗放, 按數量採摘、分級存放意識差, 採集方式隨意性大。

部分棉農習慣揪桃剝棉, 個別地區甚至還有拔杆剝桃的現象;近年來隨著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 棉花採摘雇工困難, 棉花早采現象嚴重, 少數地區一次性採摘, 未成熟的棉桃被采, 造成棉花品質下降。 同時, 機采棉的快速發展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但也帶來含雜多、“三絲”多、長度短等品質問題。 由於機采棉在採收過程中, 缺少對採收物件的選擇性, 極易將地膜殘片等異性纖維一同收集, 造成異性纖維增多、雜質偏大等問題。 再加上後續加工中, 為了除雜乾淨, 過度烘乾開清, 造成了對棉花強力、長度等內在指標的損害, 增加了短纖率,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機采棉花的市場競爭力。

四、棉花加工的影響

一方面由於棉企加工利潤越來越小, 出現勞動用工減少, 品質管制不到位現象。 一些企業加工過程中未正確處理好產量和品質的關係, 軋工速度控制不當、排雜不徹底或不排, 導致棉花長度嚴重損傷、短纖含量增加, 同時含雜較高, 棉結、索絲較多。 另一方面隨著棉花加工資格認定的取消, 各類小包棉等無證企業有捲土重來之勢,其品質意識淡薄,生產的小包棉多是白板包,一旦出現品質問題,不利於紡企維護權益,也不利於打擊和追責。

節選於中國纖維檢驗《2016/2017年度中國棉花品質分析報告》,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注明出處!

各類小包棉等無證企業有捲土重來之勢,其品質意識淡薄,生產的小包棉多是白板包,一旦出現品質問題,不利於紡企維護權益,也不利於打擊和追責。

節選於中國纖維檢驗《2016/2017年度中國棉花品質分析報告》,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