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離完美還是差了一口氣,別克GL6試駕報告

MPV可以算得上是國內汽車市場中最為神奇的一種車型, 因為其銷量的兩極分化情況可謂是特別嚴重。

或許正是因為GL8的大獲成功, 才使得別克對於國內的MPV市場充滿了信心, 即便是面對早些年福特S-MAX和馬自達5的失敗、隱退, 亦或是大眾途安L月均2000台的平淡銷量, 別克還是堅定不移地推出了面向家庭市場的全新GL6。

GL6一共分為三款車型, 官方指導價從14.49萬到16.69萬元不等。 雖說這樣的定價確實低於人們的預期, 但除了價格之外, 產品力也是能否說服消費者買單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GL6這款車擁有哪些獨特之處, 又是否存在著個別瑕疵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加分項

先來說說別克GL6身上的閃光點, 也就是加分項。

首先就是外觀。 相信你看過不少的評測文章, 作者往往會說“哎呀對於外觀這種主觀的專案我就不過多發表言論啦, 大家自己看圖吧”。 那麼請相信我, 作者這麼寫的主要原因無非就是那款車實在太醜,

但是又不好直接打臉, 所以只能放幾張圖來交差了事。

而對於GL6來說, 外觀無疑是它的賣點之一。

雖然車身尺寸的差距有些巨大, 但是把GL6和GL8放一塊, 應該沒人會懷疑它倆的“兄弟關係”。 與大多數別克車型一樣, GL6也採用了飛翼式鍍鉻進氣格柵, 且logo兩側的鍍鉻條一直延伸進入兩側的大燈組, 使得GL6的前臉看起來還是非常漂亮的。

GL6也採用了雙腰線的設計, 但和GL8營造出的豪華感不同, GL6的雙腰線帶來的更多是輕鬆愉快的靈動感。 另外, 設計師將B柱、C柱和D柱都做了隱藏式的處理, 從而製造出懸浮車頂的效果, 這也最近一段時間比較流行的設計手法。

其實GL6在外觀方面最值得稱道的是它的尾部造型, 曲線加曲面的組合使得整個車尾非常圓潤。 而在諸如尾燈這樣的細節方面, GL6處理的同樣到位, 內部造型立體感十足, 且點亮時的視覺效果也令人滿意。

再來聊聊GL6的第二個加分項:動力系統。

GL6全系搭載的都是一套1.3T加6AT的動力組合,其中1.3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163馬力,峰值扭矩230牛·米。單看資料其實沒什麼問題,但偏偏這是一台三缸發動機,這可給不少“鍵盤車神”留下了把柄,不信你去看看他們的鍵盤,“D”、“O”、“U”這三個鍵磨損的肯定特別嚴重。

而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這台發動機的表現完全有能力讓鍵盤俠們閉嘴。首先是抖動被控制的微乎其微,尤其是在三缸機抖動最為明顯的1500-2000rpm區間內,轉速攀升地非常迅速,不會留給你太多時間來感受發動機的抖動;其次是渦輪介入的過程非常平順,如果不是刻意盯著轉速表或者特別留意整車在加速時的G值變化,真的很難察覺到渦輪的介入。

另外,這台1.3T發動機還採用了先進的雙噴射技術。各位定期得去“挖煤”的直噴發動機車主是不是都後悔買車買早了?

傳動系統,GL6沒能用上通用最新的9AT是個小小的遺憾,但好在這台6AT的表現也不會令人失望。其實從最新一代的GL8開始,通用的AT變速箱就不再是短板了,雖說整體表現和寶馬用的那台“封神”的ZF 8AT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但在同級別車型中位列中上還是毫無爭議的。

正常發揮項

再來看看GL6正常發揮的部分有哪些。

先從內飾說起吧。就算把車內所有的別克logo都給遮住,相信能一眼認出這是一台別克車型的人還是不在少數。的確,熟悉的中控台造型、熟悉的車機UI、熟悉的方向盤、熟悉的儀錶盤,都透露出這是一台典型的別克車型。好處是這樣的設計已經經過大量車型的長期驗證,不會出錯,但相對應的也少了一絲驚喜。

不過在一些細節處,設計師顯然還是下了功夫的。比如副駕駛面前的中控臺上就使用了軟質的蒙皮材質,不但有細膩的紋理,而且採用了真的縫線進行接合。

多功能方向盤被列為了全系標配,但真皮包裹只有中配和高配車型才有。手感不過不失,握起來不會讓你難受,亦不會勾起你的駕駛欲望。不過這也是設計師的初衷,既然選擇了MPV,那就別整天想著走線了。

但有一點真的難以理解,那就是GL6全系的方向盤都只支持上下調節。作為一個成本增加非常有限、但對駕駛感受影響巨大的配置,居然在一款15萬+的車型上缺席,這多少還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指標加液晶屏的儀錶盤也是這個價位的主流配置。轉速表和車速表雖然沒有太大亮點,但好在清晰易讀,從功能性上來說已經足以。中間的液晶屏則能顯示行車電腦的相關資訊,可讀性也不存在任何問題,也算是很好完成了任務。

雖然聽起來有些意外,但是GL6的前排的確是三排座椅中最為舒適的,無論是座椅的柔軟度還是包裹度都非常出色。

相比之下,雖然第二排也是獨立座椅,但是包裹性和柔軟度相比於前排座椅都要遜色不少。另外,第二排中間預留的中央通道寬度有限,成年人想通過這裡進入第三排還是非常費力的。

當然,第二排座椅舒適度一般的結論是建立在和前排座椅對比的基礎上,倘若將第三排座椅加入對比,那第二排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了。主要原因在於第三排的地板較高,留給腿部和頭部的垂直空間都比較有限;再加上座椅比第二排更薄,造成舒適度又進一步下降。

在上文中曾經提到,GL6的前排座椅要比後兩排舒適不少,其實除了座椅舒適度的差別外,還跟前後懸架的調教有關。GL6採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懸架,在這個價位中算是正常水準。而在調教上,前懸明顯要比後懸調的更一些。

在駕駛GL6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整台車的操控感受還是偏向于舒適調教的,尤其前懸對於震動的過濾還是相對到位的;但是坐在第二排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來自後懸對於彈跳的抑制有些乏力,說直白些就是感覺後懸架偏“硬”,不如前懸來的那麼舒適。也許工程師的初衷更多是考慮滿載時的實用情況,但受制於試駕條件,我們以上的體驗都是基於4名乘客的載客量進行的。

減分項

GL6的車身長度為4692mm,想要在這樣的車身長度裡佈置三排座椅,那必然會有所取捨,而GL6選擇犧牲的就是行李箱空間。

在6座模式下,GL6的行李箱空間確實比較有限,且不說滿足6人出遊的行李,單是6人隨身攜帶的包包就基本能填滿整個行李箱。另外,由於第三排座椅的靠背是有一個傾斜角度的,這就進一步影響到了GL6的裝載能力。

好在GL6的第三排座椅能夠以50:50的比例純平放倒,而此時的行李箱空間就顯得非常霸道了。但GL6的車主估計經常會面臨一道選擇題:如果只坐四個人,那行李箱空間的確非常充裕;但如果要坐六個人,那行李箱塞幾個隨身的包包基本就滿了;而如果坐五個人又恰巧有些行李,那坐在第三排的哥們只能扶著身旁的行李箱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GL6能推出2+3的5座版本,在實用性上反倒有可能會優於目前的2+2+2佈局,至少不用在乘客和行李之間做出艱難的取捨了。

AL頻道小結

總得來說,GL6是一台優點和瑕疵都相對明顯的車型:高顏值絕對讓外貌黨們過目不忘、1.3T發動機對於抖動和平順性的控制可以媲美自吸,而在輸出上更是甩了自吸一截;中控、座椅、操控等方面算是正常發揮,不算特別突出但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至於空間,受制於定位和車身尺寸,其實也很難再多要求些什麼,畢竟同價位的競品多多少少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綜上,如果你對空間有著極度“變態”的剛需,那麼聽我一句勸,不妨去看看GL8吧,它絕對能滿足你對空間的任何需求;而如果你的預算不足20萬,又想要一台合資品牌的MPV車型,那GL6也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了。

GL6全系搭載的都是一套1.3T加6AT的動力組合,其中1.3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163馬力,峰值扭矩230牛·米。單看資料其實沒什麼問題,但偏偏這是一台三缸發動機,這可給不少“鍵盤車神”留下了把柄,不信你去看看他們的鍵盤,“D”、“O”、“U”這三個鍵磨損的肯定特別嚴重。

而在實際的駕駛過程中,這台發動機的表現完全有能力讓鍵盤俠們閉嘴。首先是抖動被控制的微乎其微,尤其是在三缸機抖動最為明顯的1500-2000rpm區間內,轉速攀升地非常迅速,不會留給你太多時間來感受發動機的抖動;其次是渦輪介入的過程非常平順,如果不是刻意盯著轉速表或者特別留意整車在加速時的G值變化,真的很難察覺到渦輪的介入。

另外,這台1.3T發動機還採用了先進的雙噴射技術。各位定期得去“挖煤”的直噴發動機車主是不是都後悔買車買早了?

傳動系統,GL6沒能用上通用最新的9AT是個小小的遺憾,但好在這台6AT的表現也不會令人失望。其實從最新一代的GL8開始,通用的AT變速箱就不再是短板了,雖說整體表現和寶馬用的那台“封神”的ZF 8AT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但在同級別車型中位列中上還是毫無爭議的。

正常發揮項

再來看看GL6正常發揮的部分有哪些。

先從內飾說起吧。就算把車內所有的別克logo都給遮住,相信能一眼認出這是一台別克車型的人還是不在少數。的確,熟悉的中控台造型、熟悉的車機UI、熟悉的方向盤、熟悉的儀錶盤,都透露出這是一台典型的別克車型。好處是這樣的設計已經經過大量車型的長期驗證,不會出錯,但相對應的也少了一絲驚喜。

不過在一些細節處,設計師顯然還是下了功夫的。比如副駕駛面前的中控臺上就使用了軟質的蒙皮材質,不但有細膩的紋理,而且採用了真的縫線進行接合。

多功能方向盤被列為了全系標配,但真皮包裹只有中配和高配車型才有。手感不過不失,握起來不會讓你難受,亦不會勾起你的駕駛欲望。不過這也是設計師的初衷,既然選擇了MPV,那就別整天想著走線了。

但有一點真的難以理解,那就是GL6全系的方向盤都只支持上下調節。作為一個成本增加非常有限、但對駕駛感受影響巨大的配置,居然在一款15萬+的車型上缺席,這多少還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指標加液晶屏的儀錶盤也是這個價位的主流配置。轉速表和車速表雖然沒有太大亮點,但好在清晰易讀,從功能性上來說已經足以。中間的液晶屏則能顯示行車電腦的相關資訊,可讀性也不存在任何問題,也算是很好完成了任務。

雖然聽起來有些意外,但是GL6的前排的確是三排座椅中最為舒適的,無論是座椅的柔軟度還是包裹度都非常出色。

相比之下,雖然第二排也是獨立座椅,但是包裹性和柔軟度相比於前排座椅都要遜色不少。另外,第二排中間預留的中央通道寬度有限,成年人想通過這裡進入第三排還是非常費力的。

當然,第二排座椅舒適度一般的結論是建立在和前排座椅對比的基礎上,倘若將第三排座椅加入對比,那第二排其實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了。主要原因在於第三排的地板較高,留給腿部和頭部的垂直空間都比較有限;再加上座椅比第二排更薄,造成舒適度又進一步下降。

在上文中曾經提到,GL6的前排座椅要比後兩排舒適不少,其實除了座椅舒適度的差別外,還跟前後懸架的調教有關。GL6採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杆懸架,在這個價位中算是正常水準。而在調教上,前懸明顯要比後懸調的更一些。

在駕駛GL6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整台車的操控感受還是偏向于舒適調教的,尤其前懸對於震動的過濾還是相對到位的;但是坐在第二排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來自後懸對於彈跳的抑制有些乏力,說直白些就是感覺後懸架偏“硬”,不如前懸來的那麼舒適。也許工程師的初衷更多是考慮滿載時的實用情況,但受制於試駕條件,我們以上的體驗都是基於4名乘客的載客量進行的。

減分項

GL6的車身長度為4692mm,想要在這樣的車身長度裡佈置三排座椅,那必然會有所取捨,而GL6選擇犧牲的就是行李箱空間。

在6座模式下,GL6的行李箱空間確實比較有限,且不說滿足6人出遊的行李,單是6人隨身攜帶的包包就基本能填滿整個行李箱。另外,由於第三排座椅的靠背是有一個傾斜角度的,這就進一步影響到了GL6的裝載能力。

好在GL6的第三排座椅能夠以50:50的比例純平放倒,而此時的行李箱空間就顯得非常霸道了。但GL6的車主估計經常會面臨一道選擇題:如果只坐四個人,那行李箱空間的確非常充裕;但如果要坐六個人,那行李箱塞幾個隨身的包包基本就滿了;而如果坐五個人又恰巧有些行李,那坐在第三排的哥們只能扶著身旁的行李箱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GL6能推出2+3的5座版本,在實用性上反倒有可能會優於目前的2+2+2佈局,至少不用在乘客和行李之間做出艱難的取捨了。

AL頻道小結

總得來說,GL6是一台優點和瑕疵都相對明顯的車型:高顏值絕對讓外貌黨們過目不忘、1.3T發動機對於抖動和平順性的控制可以媲美自吸,而在輸出上更是甩了自吸一截;中控、座椅、操控等方面算是正常發揮,不算特別突出但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至於空間,受制於定位和車身尺寸,其實也很難再多要求些什麼,畢竟同價位的競品多多少少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綜上,如果你對空間有著極度“變態”的剛需,那麼聽我一句勸,不妨去看看GL8吧,它絕對能滿足你對空間的任何需求;而如果你的預算不足20萬,又想要一台合資品牌的MPV車型,那GL6也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