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羽一生的光輝事蹟!

少年英雄

西元前224年, 秦將王翦大破楚軍。 次年, 秦軍攻到蘄南(今安徽宿州市), 項羽的祖父項燕兵敗被殺(一說自殺)。

楚國滅亡之後,

項羽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蘇州)。 羽年少時, 項梁曾教他讀書, 項羽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樑又教他武藝, 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讀書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 學武不過能敵得過一人, 籍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便教授他兵法。 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 梁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 項羽力能扛鼎, 氣壓萬夫, 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時, 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 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 ”西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 揭竿而起, 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回應, 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 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
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男兒反秦起義軍, 登上了歷史舞臺。

鴻門擺宴

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後, 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 不料, 劉邦軍已經捷足先登, 進入咸陽了。 原來, 當項羽在巨鹿與秦軍主力鏖戰時, 劉邦率領另一路義軍利用秦軍主力膠著于巨鹿之機,

過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南), 克宛城(今河南南陽), 入武關, 順利地進軍霸上(今西安市東南), 迫秦王子嬰投降, 搶先佔領了咸陽。 劉邦佔據關中後, 派兵閉關據守, 阻止項羽入關。 項羽見狀, 一氣之下, 破關而入, 進駐鴻門, (今陝西臨潼東北)。 劉、項兩軍劍拔弩張, 矛盾迅速激化。

當時, 項羽擁軍四十余萬, 劉邦則不足十萬。 項羽有心以優勢兵力, 消滅劉邦軍隊, 以獨佔關中。 謀士范增也勸他“急擊勿失。 ”就在項羽準備採取行動的時候, 他的叔父卻把行動企圖洩露給劉邦。 劉邦自知不敵, 便一面拉攏項伯, 請為調解, 一面親赴鴻門表示誠意。 項羽是個缺乏戰略頭腦的人, 經不住劉邦幾句好話, 便改變了滅劉的打算。 在招待劉邦的宴會上,

不管範增怎樣暗示, 項羽始終下不了擒殺劉邦的決心。 範增深知放虎歸山, 後果嚴重, 便又召來項莊, 讓他借舞劍助興, 刺殺劉邦。 劉邦發覺後藉故逃脫。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上放走劉邦, 無疑是項羽的失策, 至於有人說 “無心殺季真仁度, 並力誅秦是本謀”, 不過是迂闊之見。

項羽進入咸陽後, 自恃功高, 不可一世。 在咸陽縱兵燒殺, 掠取財寶; 大搞割地封王(在全國範圍封了十八個諸侯王), 自封西楚霸王, 建都彭城(今徐州)。 項羽的這種作法, 違背了當時人民要求安定統一的願望, 失去了民心。 各諸侯也因分封不均而對項羽不滿。 當然, 對項羽恨之入骨的是劉邦。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 脅迫他離開關中, 遷駐漢中(今陝西秦嶺以南),

並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王, 三分關中, 目的是困鎖劉邦, 使其不能東進。 這一養虎遺患的錯誤, 導致了劉邦後來的捲土重來。

雍丘之戰

秦二世二年六月, 項梁採納范增之計, 立楚懷王之孫羋心, 仍稱楚懷王。 項梁自號武信君。 之後, 項梁率義軍大破秦軍于東阿、定陶。 項羽和劉邦也率軍攻佔城陽, 略地至雍丘(今河南杞縣), 與秦三川郡(今洛陽市)守李由激戰, 項羽以一人之力于萬軍之中斬殺李由, 秦軍大敗。

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3)定陶(今山東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被秦軍圍困于巨鹿(今河北平鄉縣城西南的平鄉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山東東平附近),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楚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一劍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命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後渡過一條通往趙國的漳河,但由於寡不敵眾,士氣低落,項羽遂命令軍士鑿沉渡江用的船隻,打破吃飯用的鐵鍋,身上只帶三天乾糧,軍士們個個以命相抵,士氣大振,大破秦軍(破釜沉舟一詞的由來)。說起秦朝,人們總是先想到大秦雄師,其氣吞如虎,橫掃六合的氣概讓千年來無數風流志士遐想、謳歌。秦之興起,無疑其內在戰爭機器的瘋狂開動,外在百萬鐵軍的征討四方,拓開前所未有的疆域。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於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秦朝大廈倒塌之快,其內在外在有各種問題,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一擊,使強悍的大秦再無能力開動其戰爭機器,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雲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難于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後的命運!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三勝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可謂是戰績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軍威,重鑄大秦之軍魂!此時關外之地:黃河之南佈滿秦軍勢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殘餘勢力。王離帶領著邊防軍進攻河北之地趙國,更北邊盤踞著勢力弱小的燕國。田榮因為剛為秦軍所敗,又怨恨楚趙不殺田假田角,所以龜縮齊地,擁兵自保。當時的秦朝廷正為權利鬥爭而生死相搏,滅諸侯義軍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統帥章邯的身上,章邯再擊敗楚軍殺掉項梁作了一個大的戰略決定,北上匯合王離軍,拿下整個趙國。這個戰略計畫卻遭到後世的唾棄,多數學者認為他應該趁機進攻彭城。但從當時的情況看卻是個可圈可點的戰略計畫。王離軍進攻趙國,一直未果!彭城遠離關中,而北方西邊並不安定!章邯攻彭城短時間如未攻下,糧食必然吃緊,孤軍深入,糧道必為所擾!而王離軍繼續攻趙,分兵不如合,分則容易被各個擊破。而王離放棄趙國一起來攻彭城,後方則為趙國斷。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勢必全軍覆沒!而此時有個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王離軍對趙國實行拉攏政策,詐為二世書以招趙將李良。李良因為趙王的姐姐對其無禮,殺掉趙王的姐姐,投靠秦軍,擊殺趙王。後來為張耳陳餘擊敗,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這個機會出兵,擊敗趙軍,王離軍趁機包圍趙王于巨鹿。章邯軍紮住其南部,邊為王離軍護送糧草,邊虎視眈眈的守護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

趙王被困于巨鹿時,趙相張耳充分發揮其外交特長,遊說其各地諸侯前來救趙,並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諸侯紛紛帶大軍而來。首先趕到的是趙大將軍陳余,將其數萬兵力紮住巨鹿之北。張耳的兒子張敖也收代兵萬餘人而來。南方的楚派其北徵集團,北方的燕派將軍臧荼南下。田榮因為個人恩怨不願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田榮帶兵前來。史記載:“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張耳千盼萬盼等來的救軍,見了秦軍陣容後各個都成了江湖街頭藝人,光擺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絕對支持趙軍,行動上就是不敢和秦軍動真格的。張耳急得沒有辦法,派使者張黶、陳澤質問陳餘。陳餘逼得沒辦法,給張黶、陳澤五千兵力讓他們找秦軍練練去。秦軍哪把這五千人放在眼裡,片刻就把五千人殺個精光。張耳由於毫不知情,以致後來誤會陳余殺其使者。看到這種情況,諸侯哪敢再行動,大家全都作起壁上觀來了。

楚國派的北徵集團,在最危機的時刻終於到達。章邯在9月圍巨鹿,楚軍10月至11月之間就派出北徵集團。為何到12月才達到?原來楚國中間發生了權利鬥爭,本來為傀儡的楚懷王趁項梁戰死之機,奪項羽軍權。派自己親信宋義為統帥,項羽范增為次,率領大軍救趙。但因畏懼秦軍強大和想解除項氏政治威脅,欲在半路殺項羽與結盟齊國。史記載“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在權利鬥爭中項羽獲得勝利,成功殺掉主將宋義。懷王無奈,只好“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不過其他的軍隊將不屬於北征軍,而且也將在沒有任何的援軍支援。考證當時在彭城彙集的人馬,劉邦軍本是北征軍的一隻,因為懷王和項家的權利鬥爭則沒有隨項羽參加巨鹿大戰。番君吳芮軍、共敖軍一個是進關才隨項羽,一個是攻南郡未隨項羽,都沒有參與巨鹿大戰。龍且本是項梁先鋒,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從前後的地位應該龍且軍沒有參與巨鹿之戰。唯一有疑問的是呂臣軍,是合併和被項羽全部帶到巨鹿還是部分或則全部留在彭城不清楚,估計是部分被項羽帶走參與巨鹿戰。獲得懷王的授權後,項羽立刻帶領大軍渡河救趙,渡河後齊王建孫田安帶著一支小軍隊,投靠項羽。

項羽到巨鹿後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盡墨,身死當場;而贏則大秦的天下……面臨在自己面前的是種種不利,似乎是一場有敗無勝毫無懸念的賭局。天才不愧是天才,項羽立刻就發現秦軍的弱點——秦軍佈局是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紮住其南邊,一邊築甬道輸之粟一邊隨時對救助巨鹿的援軍打擊,這只軍隊像兩隻虎鉗,牢牢的盯死獵物。而弱點就在兩鉗之間的心臟。項羽要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略,只有切斷兩隻虎鉗的聯繫,集中力量攻其一只才可以有希望獲勝。為了得到更多的情報,讓秦軍露出破綻。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帶上自己的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甬道。英布,蒲將軍不負所望,戰鬥擊敗看守甬道的秦軍。從這場小勝利,項羽看到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虛弱,而章邯軍疲憊不堪,決定抓住時機全軍進攻秦軍,這個時候陳餘又派人向項羽請戰,項羽同意了。正好讓陳余做出救趙的姿態吸引王離軍的注意。

項羽帶著剩餘的主力部隊,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後,項羽發表即興煽動演講鼓舞士氣,隨後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乾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的大無畏精神。這裡充分體現了項羽的戰略眼光和權謀手段以及大無畏的決斷力,首先項羽帶著一隻雜牌軍,軍隊派系多,戰鬥力參差不齊,而項羽又是第一次指揮他們,很難指揮的得心應手。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充分運用了“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把一隻向心力不足的軍隊栓成一根繩,只有一起向前沖打敗秦軍才有活路。在項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戰欲望高漲!後世研究者僅僅看到破釜沉舟後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視了前者的重大意義。項羽還命人打破作飯的鍋,每人只帶三天乾糧。項羽不但要以劣勢兵力擊敗秦軍,還要用三天時間擊敗秦軍!如果三天之內不能滅掉秦軍奪取糧草,就算擊敗秦軍還是一個死字!項羽莫非瘋了?

項羽主力開始進攻,項羽把主力匯合在一起,直接進攻甬道,斷王離軍的糧草。章邯聽到消息後,立刻帶軍援救甬道,正中項羽之計,項羽以逸待勞,大攻章邯。章邯沒有料到項羽孤注一擲,把所有籌碼都壓了上去,由於英布軍前期的騷擾戰的迷惑,章邯還以為項羽又在玩斷糧遊戲,搞搞破壞然後跑人,連陣型都沒有佈置好就帶軍救援。這次項羽玩真格的,有心算無心,決戰對救援,勝負可想而知!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王離正是當年覆滅六國、橫掃華夏的秦朝神將王翦的孫子,項羽的祖父項燕便是死于王翦之手,不知是否上天註定,多年之後項羽擊敗王離,也算是為自己的祖父報仇。

滅掉王離軍,救趙成功後,戰爭並沒有結束,章邯軍還有20多萬人退居棘原,此時懷王命項羽回師。但是項羽另有大志!項羽要擺脫懷王滅秦稱霸天下,此時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項羽開始使用政治手段,首先要收服諸侯聯軍,再要收服章邯!

做好這些項羽煞費心機,項羽先把章邯軍牢牢壓制在自己手中卻不強攻,利用章邯的威脅一面統帥整合諸侯,一面用裂土分封收買諸侯,恩威並用,雙管齊下,把諸侯聯軍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章邯在王離兵敗後,受到極大的壓力,一直求戰,希望用勝利來回應秦庭。但是局勢的主動權掌握在項羽的手中,項羽此時表現耐性十足,屢屢擊敗章邯卻不決戰,只是一點點磨,而章邯此時戰不勝退不得。這樣對峙6個月,已經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秦二世屢屢派人責問章邯,章邯派親信司馬欣到咸陽打探消息。趙高派人捉拿司馬欣,司馬欣從小路逃回。此時陳余給章邯寫信講明利害,讓章邯投降項羽!章邯有些意動,卻不甘心,一面派人談約,一面準備在戰。但是章邯的小動作都被項羽看在眼中,為了徹底收服章邯,項羽決定打怕他!項羽命蒲將軍迅速到漳南擊破章邯軍,自己帶大軍再敗章邯軍。章邯無計可使,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後一隻軍隊宣告覆滅。項羽雖然痛恨秦五朝的暴政但他自己的殺戮之心同樣太重,章邯投降於他的幾十萬大軍,最後竟被他全部殺死。

彭城之戰

秦朝末年,綱絕維弛,群雄並起,其間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而滅秦的另一主角劉邦卻被封在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漢二年,劉邦因不滿漢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東向伐楚,而此時,項羽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之亂,後方空虛。劉邦抓住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鋒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史記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很多人質疑56萬人這個數位,其實這個數位是可信的,劉邦當年在關中的時候統兵10萬,經過漢中整頓,收其巴人等當地民族為軍,後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時劉邦“劫持”五個諸侯一起進攻項羽,而此時東進劉邦傾巢而出,手下重要將領和謀士幾乎全到,彭城兵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關於劉邦進攻彭城的部署,後世有很多誤解,這裡簡要說明劉邦東進的部署,漢元八月,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漢二年三月漢王從臨晉渡”東進。大概劉邦分三路行軍,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帥,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盧綰,夏侯嬰以及五諸侯軍,是從洛陽直接向東,直取彭城。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率領匯合陳餘軍從粱魯,與中路軍會攻彭城。南路軍由薛歐、王吸(或有王陵軍)自關中出武關走南陽,攻陽夏,向東進攻彭城。此時關中並不安穩,章邯等勢力還在負隅頑抗。劉邦留下蕭何守關中,周勃圍廢丘,樊噲酈商轉戰關中各地,而立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

這裡有疑問的是關於韓信的行蹤。很多人認為韓信此時在關中圍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甚至認為是把韓王信當成韓信。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首先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行蹤確定。韓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淮陰侯列傳》敘述此段時,只說漢王而未提韓信,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在韓信的列傳中敘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蹤。考證韓信生平我們知道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什麼舉動,太史公自然忽略過去。而後來彭城之敗後,韓信收殘兵敗將在滎陽和劉邦會合更有利的證明其人當時亦在彭城!漢二年四月,北路軍破龍且于定陶,南下碭和劉邦中路軍會師,接著攻下項羽都城彭城,劉邦似乎已經完勝。

早在劉邦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就預感劉邦會東進,不過時他帶兵進攻自己後翼的齊國。而對劉邦的攻勢,項羽一面派鄭昌為韓王,前往韓地抵抗劉邦東進。派陳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層防禦線。派龍且抵擋北路軍,又派兵距陽夏阻攔南路軍。除了南路軍史書未明外,其餘各路均告失敗。而項羽寄以厚望的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劉邦軍浩浩蕩蕩,56萬大軍數月就盡占楚地。此時,項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1、面臨兩線作戰。齊國尚未平定,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

2、兵力的極大懸殊。劉邦諸侯聯軍56萬人,規模空前宏大。項羽此時全部兵力不詳,但是必然遠少於56萬。

3、後方淪陷,孤軍深入。此時項羽楚地盡失,沒有根基的孤軍只能速戰速決。

4、遠離戰場,長途奔波。敵人則以逸待勞,利用防禦工事抵抗回師楚軍。

5、盟友背叛,政治大環境陷入極度孤立的狀況。

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軍事環境,項羽一個大膽的戰略計畫出籠: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自帶領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盡滅劉邦軍。 項羽的作戰計畫出來,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萬盡殲對方56萬,還要長途奔波,設局偷襲!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瘋狂計畫!彭城之戰,關於項羽的行蹤由於歷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認為是劉邦攻下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輕敵而致。實際上劉邦雖然得意忘形卻是並未放鬆警惕,謀臣大將皆在左右,未見有其疑義。關鍵是項羽在劉邦未下彭城之際,已經回師彭城西邊,斷其後路,忽然出現在劉邦諸侯聯軍的後方。關於這一點甚少有人注意,但是這確是彭城之戰勝利之關鍵。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現在項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給予致命一刀了,不過項羽已經準備好秘密武器了。

騎兵是冷兵器時期世界戰爭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卻是個逐漸發展的時期。在馬鐙沒有出現的前騎兵時代,騎兵的發展和應用是緩慢的。我國中原地區早在春秋之際已經有騎兵,但是此時騎兵是小規模的,主要用於載人,並沒有史料證明有騎兵作戰的記錄。中原地區真正大規模把騎兵用於軍事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從此騎兵作為輔助性兵種走向戰場。戰國時期由於秦趙臨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騎兵。但是此時不論是秦還是趙,騎兵都是作為輔助兵種,騎兵放在兩翼後方,配備弓弩。用於偵察,騷擾,偷襲,斷後,追擊等。真正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把騎兵當成主力並用於衝鋒大多以為是在西漢時期的反擊匈奴。這個論述實際上忽略了項羽在中國騎兵史上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戰是中國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但是史料卻沒有清楚記載,史記僅記載項羽自以精兵三萬人,是不是都是騎兵而無史載。這裡我們要從頭來分析,項羽在彭城戰前捨棄大軍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運用了機動能力,用騎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戰後,項羽偷襲劉邦運用騎兵的衝擊力沖散大軍又採用驅趕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騎兵追逐包圍劉邦,這裡都可以看到戰術上運用騎兵的影子。彭城之戰後,史記灌嬰列傳記載:“楚騎來眾,”而後劉邦招攬舊秦騎兵組成獨立騎兵軍團,任命灌嬰指揮。從這裡我們看出項羽騎兵的威脅促使劉邦大力發展騎兵(後期招攬大量胡人,樓煩人為其騎兵)。 劉邦曾在滅秦時多次和秦軍作戰,卻一直沒有發展騎兵,一個側面可以證明項羽之騎兵有和秦騎兵不同的用途和編制。戰國時期,騎兵用於輔助沒有獨立作戰及用騎兵衝鋒的戰例(主要是沒有馬鐙,騎兵缺乏衝擊力及長途奔波的持續力)。到了彭城之戰,由於是偷襲戰,主要用於騎兵踏營,沖散,驅趕造成敵人混亂而使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獨立衝鋒作戰。顯然戰果是輝煌的,給中國騎兵史大大寫下一筆。關於項羽的騎兵,應該是在巨鹿之戰後(巨鹿戰項羽用的是步兵,無騎兵的痕跡)收編秦與趙的騎兵組成了騎兵軍團。項羽自殺時說得到自己的坐騎烏騅馬有5年,按此推斷得烏騅正是在巨鹿大戰左右。

項羽把大部隊留在齊國迷惑劉邦,自己運用騎兵的機動性,繞道彭城西南的蕭縣。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入彭城,混亂不堪,而且大將忙著部署北邊建立防禦,劉邦等主帥鬆懈的最佳時機。開始西出蕭,向東進攻彭城。項羽選擇的是早晨發動偷襲。選擇早晨看得出項羽對時機把握的老辣,早晨敵人尚在睡夢中,正處於最疲憊的時候,突然遭遇大規模偷襲,其慌亂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瞭敵方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戰術最大消滅敵人。很多偷襲喜歡放在夜裡,這樣有利掩藏行蹤。但是項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敵方混亂,更要全殲敵軍。

項羽在戰術的選擇上直接攻擊劉邦指揮中樞,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這樣聯軍就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然後項羽死死咬住劉邦的主力進行攻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而且利用驅趕的方法把他們逼到河流邊上,使他們因為擁擠掉進河中淹死或自相殘殺!而劉邦聯軍猶如從雲霧端落入無底的深淵,昨天還意興盎然,大勝在握;今天就兵從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實情的聯軍又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此時正中項羽之計。由於兵力上的極大懸殊,如果硬拼無論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盡。這裡項羽用騎兵驅趕引誘把聯軍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項羽展開攻擊,殺聯軍十余萬人。聯軍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靈壁東睢水上,這樣聯軍自相殘殺,被擠落水10多萬。彭城之戰終成了一面倒的局勢,剩下就是追擊殘兵敗將,擴大戰果,收拾殘局的事了。可惜由於項羽的兵力單薄,追擊戰並未產生多大效果,劉邦諸將收拾殘兵彙聚滎陽,頂住了楚兵的追擊。

霸王別姬

項羽戰敗回營,漢軍圍困數重,到了晚上,聞漢軍四面大營皆有楚歌聲,項羽大驚:“難道漢軍已占了楚地麼?為何楚人這麼多呢?”滿懷愁緒之下,他起身在帳中飲酒。項羽有位很寵愛的妃子,叫虞姬,經常跟著他;有一匹駿馬,名字叫烏騅,經常騎乘。酒過三巡,項羽感慨良多,作歌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我的氣概能壓倒當世,時勢不利啊,烏騅也不再飛馳,烏騅不再飛馳啊!我該拿它怎麼辦?虞姬啊虞姬啊,我該拿你怎麼辦?!)歌唱了數闋。虞姬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漢兵已經得到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聲,大王的意氣已經盡了,我靠什麼活在世上呢?這首詩出自《楚漢春秋》不過後人多有懷疑,認為楚漢時期不會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歌罷,虞姬淒然自刎(也有人說是項羽殺死了虞姬),項羽也流下熱淚,左右都不敢抬頭看他,這就是歷史上的“霸王別姬”(四面楚歌這個計策,成功的擾亂了項羽的心,使他做出了突圍的決定)。

烏江自刎

項羽在東城的戰鬥,重新鼓起他生存的希望,於是他想東渡烏江(烏江在今安徽南部和縣烏江鎮),烏江的亭長停船岸邊,對項羽說:“江東雖小,方圓也有千里,百姓數十萬,也足以稱王。現在僅臣有船,願大王儘快渡江,若漢軍追來,則無法走脫。”項羽聽到這話,才知道西楚並沒有失陷,巨大的內疚和對過去殺戮的懺悔之心,還有為了捍衛“霸王”的榮譽,他最終選擇了戰死沙場,而非過江,於是他說:“蒼天要亡我,我為什麼要渡江呢?想當年我與江東八千子弟渡江向西,今無一人生還,縱然江東父老可憐我而尊我為王,難道我就不覺得愧疚麼?”想到此,他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長者,我騎這馬五年了,所當無敵,曾一日行千里,我不忍殺它,現在賜給您”。於是他命令騎兵全部下馬以劍迎敵,最後僅項羽一人就殺了數百人,自己也負傷十餘處。這時,他看到漢軍中有他過去的部下呂馬童,就對他說:“你不是我的故人麼?”呂馬童一看,馬上對漢將王翳說:“這是項王!”項羽說:“聽聞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首級,今日我便為你們做件好事吧!”於是項羽自刎而死,時年30歲。項羽死後,王翳取了他的首級,其餘漢軍為了爭奪項羽的遺體,自相殘殺,死數十人,最後五個漢將分了項羽的遺體,都被封侯。至此,漢王劉邦統一天下的腳步再也無人能夠阻擋,而一代西楚霸王,也在此結束了他輝煌壯烈的一生!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

巨鹿之戰(3)定陶(今山東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被秦軍圍困于巨鹿(今河北平鄉縣城西南的平鄉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山東東平附近),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楚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一劍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命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後渡過一條通往趙國的漳河,但由於寡不敵眾,士氣低落,項羽遂命令軍士鑿沉渡江用的船隻,打破吃飯用的鐵鍋,身上只帶三天乾糧,軍士們個個以命相抵,士氣大振,大破秦軍(破釜沉舟一詞的由來)。說起秦朝,人們總是先想到大秦雄師,其氣吞如虎,橫掃六合的氣概讓千年來無數風流志士遐想、謳歌。秦之興起,無疑其內在戰爭機器的瘋狂開動,外在百萬鐵軍的征討四方,拓開前所未有的疆域。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於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秦朝大廈倒塌之快,其內在外在有各種問題,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一擊,使強悍的大秦再無能力開動其戰爭機器,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出身于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雲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難于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後的命運!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三勝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可謂是戰績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軍威,重鑄大秦之軍魂!此時關外之地:黃河之南佈滿秦軍勢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殘餘勢力。王離帶領著邊防軍進攻河北之地趙國,更北邊盤踞著勢力弱小的燕國。田榮因為剛為秦軍所敗,又怨恨楚趙不殺田假田角,所以龜縮齊地,擁兵自保。當時的秦朝廷正為權利鬥爭而生死相搏,滅諸侯義軍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統帥章邯的身上,章邯再擊敗楚軍殺掉項梁作了一個大的戰略決定,北上匯合王離軍,拿下整個趙國。這個戰略計畫卻遭到後世的唾棄,多數學者認為他應該趁機進攻彭城。但從當時的情況看卻是個可圈可點的戰略計畫。王離軍進攻趙國,一直未果!彭城遠離關中,而北方西邊並不安定!章邯攻彭城短時間如未攻下,糧食必然吃緊,孤軍深入,糧道必為所擾!而王離軍繼續攻趙,分兵不如合,分則容易被各個擊破。而王離放棄趙國一起來攻彭城,後方則為趙國斷。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勢必全軍覆沒!而此時有個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王離軍對趙國實行拉攏政策,詐為二世書以招趙將李良。李良因為趙王的姐姐對其無禮,殺掉趙王的姐姐,投靠秦軍,擊殺趙王。後來為張耳陳餘擊敗,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這個機會出兵,擊敗趙軍,王離軍趁機包圍趙王于巨鹿。章邯軍紮住其南部,邊為王離軍護送糧草,邊虎視眈眈的守護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

趙王被困于巨鹿時,趙相張耳充分發揮其外交特長,遊說其各地諸侯前來救趙,並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諸侯紛紛帶大軍而來。首先趕到的是趙大將軍陳余,將其數萬兵力紮住巨鹿之北。張耳的兒子張敖也收代兵萬餘人而來。南方的楚派其北徵集團,北方的燕派將軍臧荼南下。田榮因為個人恩怨不願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田榮帶兵前來。史記載:“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張耳千盼萬盼等來的救軍,見了秦軍陣容後各個都成了江湖街頭藝人,光擺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絕對支持趙軍,行動上就是不敢和秦軍動真格的。張耳急得沒有辦法,派使者張黶、陳澤質問陳餘。陳餘逼得沒辦法,給張黶、陳澤五千兵力讓他們找秦軍練練去。秦軍哪把這五千人放在眼裡,片刻就把五千人殺個精光。張耳由於毫不知情,以致後來誤會陳余殺其使者。看到這種情況,諸侯哪敢再行動,大家全都作起壁上觀來了。

楚國派的北徵集團,在最危機的時刻終於到達。章邯在9月圍巨鹿,楚軍10月至11月之間就派出北徵集團。為何到12月才達到?原來楚國中間發生了權利鬥爭,本來為傀儡的楚懷王趁項梁戰死之機,奪項羽軍權。派自己親信宋義為統帥,項羽范增為次,率領大軍救趙。但因畏懼秦軍強大和想解除項氏政治威脅,欲在半路殺項羽與結盟齊國。史記載“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在權利鬥爭中項羽獲得勝利,成功殺掉主將宋義。懷王無奈,只好“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不過其他的軍隊將不屬於北征軍,而且也將在沒有任何的援軍支援。考證當時在彭城彙集的人馬,劉邦軍本是北征軍的一隻,因為懷王和項家的權利鬥爭則沒有隨項羽參加巨鹿大戰。番君吳芮軍、共敖軍一個是進關才隨項羽,一個是攻南郡未隨項羽,都沒有參與巨鹿大戰。龍且本是項梁先鋒,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從前後的地位應該龍且軍沒有參與巨鹿之戰。唯一有疑問的是呂臣軍,是合併和被項羽全部帶到巨鹿還是部分或則全部留在彭城不清楚,估計是部分被項羽帶走參與巨鹿戰。獲得懷王的授權後,項羽立刻帶領大軍渡河救趙,渡河後齊王建孫田安帶著一支小軍隊,投靠項羽。

項羽到巨鹿後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盡墨,身死當場;而贏則大秦的天下……面臨在自己面前的是種種不利,似乎是一場有敗無勝毫無懸念的賭局。天才不愧是天才,項羽立刻就發現秦軍的弱點——秦軍佈局是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紮住其南邊,一邊築甬道輸之粟一邊隨時對救助巨鹿的援軍打擊,這只軍隊像兩隻虎鉗,牢牢的盯死獵物。而弱點就在兩鉗之間的心臟。項羽要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略,只有切斷兩隻虎鉗的聯繫,集中力量攻其一只才可以有希望獲勝。為了得到更多的情報,讓秦軍露出破綻。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帶上自己的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甬道。英布,蒲將軍不負所望,戰鬥擊敗看守甬道的秦軍。從這場小勝利,項羽看到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虛弱,而章邯軍疲憊不堪,決定抓住時機全軍進攻秦軍,這個時候陳餘又派人向項羽請戰,項羽同意了。正好讓陳余做出救趙的姿態吸引王離軍的注意。

項羽帶著剩餘的主力部隊,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後,項羽發表即興煽動演講鼓舞士氣,隨後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乾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的大無畏精神。這裡充分體現了項羽的戰略眼光和權謀手段以及大無畏的決斷力,首先項羽帶著一隻雜牌軍,軍隊派系多,戰鬥力參差不齊,而項羽又是第一次指揮他們,很難指揮的得心應手。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充分運用了“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把一隻向心力不足的軍隊栓成一根繩,只有一起向前沖打敗秦軍才有活路。在項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戰欲望高漲!後世研究者僅僅看到破釜沉舟後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視了前者的重大意義。項羽還命人打破作飯的鍋,每人只帶三天乾糧。項羽不但要以劣勢兵力擊敗秦軍,還要用三天時間擊敗秦軍!如果三天之內不能滅掉秦軍奪取糧草,就算擊敗秦軍還是一個死字!項羽莫非瘋了?

項羽主力開始進攻,項羽把主力匯合在一起,直接進攻甬道,斷王離軍的糧草。章邯聽到消息後,立刻帶軍援救甬道,正中項羽之計,項羽以逸待勞,大攻章邯。章邯沒有料到項羽孤注一擲,把所有籌碼都壓了上去,由於英布軍前期的騷擾戰的迷惑,章邯還以為項羽又在玩斷糧遊戲,搞搞破壞然後跑人,連陣型都沒有佈置好就帶軍救援。這次項羽玩真格的,有心算無心,決戰對救援,勝負可想而知!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王離正是當年覆滅六國、橫掃華夏的秦朝神將王翦的孫子,項羽的祖父項燕便是死于王翦之手,不知是否上天註定,多年之後項羽擊敗王離,也算是為自己的祖父報仇。

滅掉王離軍,救趙成功後,戰爭並沒有結束,章邯軍還有20多萬人退居棘原,此時懷王命項羽回師。但是項羽另有大志!項羽要擺脫懷王滅秦稱霸天下,此時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項羽開始使用政治手段,首先要收服諸侯聯軍,再要收服章邯!

做好這些項羽煞費心機,項羽先把章邯軍牢牢壓制在自己手中卻不強攻,利用章邯的威脅一面統帥整合諸侯,一面用裂土分封收買諸侯,恩威並用,雙管齊下,把諸侯聯軍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章邯在王離兵敗後,受到極大的壓力,一直求戰,希望用勝利來回應秦庭。但是局勢的主動權掌握在項羽的手中,項羽此時表現耐性十足,屢屢擊敗章邯卻不決戰,只是一點點磨,而章邯此時戰不勝退不得。這樣對峙6個月,已經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秦二世屢屢派人責問章邯,章邯派親信司馬欣到咸陽打探消息。趙高派人捉拿司馬欣,司馬欣從小路逃回。此時陳余給章邯寫信講明利害,讓章邯投降項羽!章邯有些意動,卻不甘心,一面派人談約,一面準備在戰。但是章邯的小動作都被項羽看在眼中,為了徹底收服章邯,項羽決定打怕他!項羽命蒲將軍迅速到漳南擊破章邯軍,自己帶大軍再敗章邯軍。章邯無計可使,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後一隻軍隊宣告覆滅。項羽雖然痛恨秦五朝的暴政但他自己的殺戮之心同樣太重,章邯投降於他的幾十萬大軍,最後竟被他全部殺死。

彭城之戰

秦朝末年,綱絕維弛,群雄並起,其間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而滅秦的另一主角劉邦卻被封在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漢二年,劉邦因不滿漢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東向伐楚,而此時,項羽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之亂,後方空虛。劉邦抓住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鋒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史記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很多人質疑56萬人這個數位,其實這個數位是可信的,劉邦當年在關中的時候統兵10萬,經過漢中整頓,收其巴人等當地民族為軍,後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時劉邦“劫持”五個諸侯一起進攻項羽,而此時東進劉邦傾巢而出,手下重要將領和謀士幾乎全到,彭城兵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關於劉邦進攻彭城的部署,後世有很多誤解,這裡簡要說明劉邦東進的部署,漢元八月,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漢二年三月漢王從臨晉渡”東進。大概劉邦分三路行軍,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帥,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盧綰,夏侯嬰以及五諸侯軍,是從洛陽直接向東,直取彭城。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率領匯合陳餘軍從粱魯,與中路軍會攻彭城。南路軍由薛歐、王吸(或有王陵軍)自關中出武關走南陽,攻陽夏,向東進攻彭城。此時關中並不安穩,章邯等勢力還在負隅頑抗。劉邦留下蕭何守關中,周勃圍廢丘,樊噲酈商轉戰關中各地,而立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

這裡有疑問的是關於韓信的行蹤。很多人認為韓信此時在關中圍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甚至認為是把韓王信當成韓信。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首先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行蹤確定。韓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淮陰侯列傳》敘述此段時,只說漢王而未提韓信,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在韓信的列傳中敘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蹤。考證韓信生平我們知道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什麼舉動,太史公自然忽略過去。而後來彭城之敗後,韓信收殘兵敗將在滎陽和劉邦會合更有利的證明其人當時亦在彭城!漢二年四月,北路軍破龍且于定陶,南下碭和劉邦中路軍會師,接著攻下項羽都城彭城,劉邦似乎已經完勝。

早在劉邦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就預感劉邦會東進,不過時他帶兵進攻自己後翼的齊國。而對劉邦的攻勢,項羽一面派鄭昌為韓王,前往韓地抵抗劉邦東進。派陳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層防禦線。派龍且抵擋北路軍,又派兵距陽夏阻攔南路軍。除了南路軍史書未明外,其餘各路均告失敗。而項羽寄以厚望的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劉邦軍浩浩蕩蕩,56萬大軍數月就盡占楚地。此時,項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1、面臨兩線作戰。齊國尚未平定,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

2、兵力的極大懸殊。劉邦諸侯聯軍56萬人,規模空前宏大。項羽此時全部兵力不詳,但是必然遠少於56萬。

3、後方淪陷,孤軍深入。此時項羽楚地盡失,沒有根基的孤軍只能速戰速決。

4、遠離戰場,長途奔波。敵人則以逸待勞,利用防禦工事抵抗回師楚軍。

5、盟友背叛,政治大環境陷入極度孤立的狀況。

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軍事環境,項羽一個大膽的戰略計畫出籠: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自帶領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盡滅劉邦軍。 項羽的作戰計畫出來,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萬盡殲對方56萬,還要長途奔波,設局偷襲!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瘋狂計畫!彭城之戰,關於項羽的行蹤由於歷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認為是劉邦攻下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輕敵而致。實際上劉邦雖然得意忘形卻是並未放鬆警惕,謀臣大將皆在左右,未見有其疑義。關鍵是項羽在劉邦未下彭城之際,已經回師彭城西邊,斷其後路,忽然出現在劉邦諸侯聯軍的後方。關於這一點甚少有人注意,但是這確是彭城之戰勝利之關鍵。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現在項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給予致命一刀了,不過項羽已經準備好秘密武器了。

騎兵是冷兵器時期世界戰爭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卻是個逐漸發展的時期。在馬鐙沒有出現的前騎兵時代,騎兵的發展和應用是緩慢的。我國中原地區早在春秋之際已經有騎兵,但是此時騎兵是小規模的,主要用於載人,並沒有史料證明有騎兵作戰的記錄。中原地區真正大規模把騎兵用於軍事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從此騎兵作為輔助性兵種走向戰場。戰國時期由於秦趙臨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騎兵。但是此時不論是秦還是趙,騎兵都是作為輔助兵種,騎兵放在兩翼後方,配備弓弩。用於偵察,騷擾,偷襲,斷後,追擊等。真正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把騎兵當成主力並用於衝鋒大多以為是在西漢時期的反擊匈奴。這個論述實際上忽略了項羽在中國騎兵史上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戰是中國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但是史料卻沒有清楚記載,史記僅記載項羽自以精兵三萬人,是不是都是騎兵而無史載。這裡我們要從頭來分析,項羽在彭城戰前捨棄大軍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運用了機動能力,用騎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戰後,項羽偷襲劉邦運用騎兵的衝擊力沖散大軍又採用驅趕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騎兵追逐包圍劉邦,這裡都可以看到戰術上運用騎兵的影子。彭城之戰後,史記灌嬰列傳記載:“楚騎來眾,”而後劉邦招攬舊秦騎兵組成獨立騎兵軍團,任命灌嬰指揮。從這裡我們看出項羽騎兵的威脅促使劉邦大力發展騎兵(後期招攬大量胡人,樓煩人為其騎兵)。 劉邦曾在滅秦時多次和秦軍作戰,卻一直沒有發展騎兵,一個側面可以證明項羽之騎兵有和秦騎兵不同的用途和編制。戰國時期,騎兵用於輔助沒有獨立作戰及用騎兵衝鋒的戰例(主要是沒有馬鐙,騎兵缺乏衝擊力及長途奔波的持續力)。到了彭城之戰,由於是偷襲戰,主要用於騎兵踏營,沖散,驅趕造成敵人混亂而使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獨立衝鋒作戰。顯然戰果是輝煌的,給中國騎兵史大大寫下一筆。關於項羽的騎兵,應該是在巨鹿之戰後(巨鹿戰項羽用的是步兵,無騎兵的痕跡)收編秦與趙的騎兵組成了騎兵軍團。項羽自殺時說得到自己的坐騎烏騅馬有5年,按此推斷得烏騅正是在巨鹿大戰左右。

項羽把大部隊留在齊國迷惑劉邦,自己運用騎兵的機動性,繞道彭城西南的蕭縣。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入彭城,混亂不堪,而且大將忙著部署北邊建立防禦,劉邦等主帥鬆懈的最佳時機。開始西出蕭,向東進攻彭城。項羽選擇的是早晨發動偷襲。選擇早晨看得出項羽對時機把握的老辣,早晨敵人尚在睡夢中,正處於最疲憊的時候,突然遭遇大規模偷襲,其慌亂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瞭敵方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戰術最大消滅敵人。很多偷襲喜歡放在夜裡,這樣有利掩藏行蹤。但是項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敵方混亂,更要全殲敵軍。

項羽在戰術的選擇上直接攻擊劉邦指揮中樞,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這樣聯軍就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然後項羽死死咬住劉邦的主力進行攻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而且利用驅趕的方法把他們逼到河流邊上,使他們因為擁擠掉進河中淹死或自相殘殺!而劉邦聯軍猶如從雲霧端落入無底的深淵,昨天還意興盎然,大勝在握;今天就兵從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實情的聯軍又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此時正中項羽之計。由於兵力上的極大懸殊,如果硬拼無論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盡。這裡項羽用騎兵驅趕引誘把聯軍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項羽展開攻擊,殺聯軍十余萬人。聯軍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靈壁東睢水上,這樣聯軍自相殘殺,被擠落水10多萬。彭城之戰終成了一面倒的局勢,剩下就是追擊殘兵敗將,擴大戰果,收拾殘局的事了。可惜由於項羽的兵力單薄,追擊戰並未產生多大效果,劉邦諸將收拾殘兵彙聚滎陽,頂住了楚兵的追擊。

霸王別姬

項羽戰敗回營,漢軍圍困數重,到了晚上,聞漢軍四面大營皆有楚歌聲,項羽大驚:“難道漢軍已占了楚地麼?為何楚人這麼多呢?”滿懷愁緒之下,他起身在帳中飲酒。項羽有位很寵愛的妃子,叫虞姬,經常跟著他;有一匹駿馬,名字叫烏騅,經常騎乘。酒過三巡,項羽感慨良多,作歌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我的氣概能壓倒當世,時勢不利啊,烏騅也不再飛馳,烏騅不再飛馳啊!我該拿它怎麼辦?虞姬啊虞姬啊,我該拿你怎麼辦?!)歌唱了數闋。虞姬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漢兵已經得到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聲,大王的意氣已經盡了,我靠什麼活在世上呢?這首詩出自《楚漢春秋》不過後人多有懷疑,認為楚漢時期不會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歌罷,虞姬淒然自刎(也有人說是項羽殺死了虞姬),項羽也流下熱淚,左右都不敢抬頭看他,這就是歷史上的“霸王別姬”(四面楚歌這個計策,成功的擾亂了項羽的心,使他做出了突圍的決定)。

烏江自刎

項羽在東城的戰鬥,重新鼓起他生存的希望,於是他想東渡烏江(烏江在今安徽南部和縣烏江鎮),烏江的亭長停船岸邊,對項羽說:“江東雖小,方圓也有千里,百姓數十萬,也足以稱王。現在僅臣有船,願大王儘快渡江,若漢軍追來,則無法走脫。”項羽聽到這話,才知道西楚並沒有失陷,巨大的內疚和對過去殺戮的懺悔之心,還有為了捍衛“霸王”的榮譽,他最終選擇了戰死沙場,而非過江,於是他說:“蒼天要亡我,我為什麼要渡江呢?想當年我與江東八千子弟渡江向西,今無一人生還,縱然江東父老可憐我而尊我為王,難道我就不覺得愧疚麼?”想到此,他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長者,我騎這馬五年了,所當無敵,曾一日行千里,我不忍殺它,現在賜給您”。於是他命令騎兵全部下馬以劍迎敵,最後僅項羽一人就殺了數百人,自己也負傷十餘處。這時,他看到漢軍中有他過去的部下呂馬童,就對他說:“你不是我的故人麼?”呂馬童一看,馬上對漢將王翳說:“這是項王!”項羽說:“聽聞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首級,今日我便為你們做件好事吧!”於是項羽自刎而死,時年30歲。項羽死後,王翳取了他的首級,其餘漢軍為了爭奪項羽的遺體,自相殘殺,死數十人,最後五個漢將分了項羽的遺體,都被封侯。至此,漢王劉邦統一天下的腳步再也無人能夠阻擋,而一代西楚霸王,也在此結束了他輝煌壯烈的一生!

以上圖片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