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說起老字型大小,你會想起什麼?

說起老字型大小, 你會想起什麼?

有人說, 一瓶致美齋醬油、

一袋皇上皇臘腸、一塊黃但記鮮花月餅,

再加上一包嶺南穗糧大米,

是廣府人生活必備的元素。

但如果有人問你, “什麼是老字型大小?”

你又會怎麼回答呢?

你心中的老字型大小是什麼模樣?

在官方定義中, 中華老字型大小是指歷史悠久, 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 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取得社會廣泛認同, 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

當我問起身邊的朋友“什麼是老字型大小”時, 他們對於這個詞的概念雖然很模糊, 但描述的印象卻十分細膩。

小寶:老字型大小就是一間有著一群光顧了幾十年街坊的老店。

小雲:老字型大小就是從小到大的正宗味道, 是你在別處買不到的東西。

小溫:老字型大小是那種無論你什麼時候來, 都能吃到的味道, 都能見到的老面孔,

都能回味的地方。

小元:老字型大小就是當你站在貨櫃前面不知道該選什麼時, 會下意識地選擇它的那個……

老字型大小就像璀璨不朽的“超級明星”一樣,

在歲月流轉中默默培養了一批

對它情有獨鍾的“骨灰級粉絲”。

你既可以在當地品嘗, 也可以打包帶走;

既可以參與現場製作體驗,

也可以當成紀念品收藏……

形形色色的老字型大小其實遍佈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正是因為過於稀鬆平常, 反而無需刻意提起,

它總是在那裡, 不離不棄。

廣州老字型大小的多種打開方式

把老廣的生活帶回家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 大眾對於老字型大小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印象, 大約就是日常的吃食了。 在廣東,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 又或者平日裡的禮尚往來, 都十分流行拎著手信上門的做法, 這也是廣東人濃濃的人情味的體現。

若你來廣州, 除了穿街走巷, 在點都德、陶陶居等老店裡探尋美食真味, 還可以將當地人吃的、用的最地道的物品帶走, 把老廣的生活帶回家去。

致美齋

一瓶醬油,

調出人生滋味

“未至其門, 先聞其香”, 這是老廣對致美齋的普遍印象。 作為老廣州著名的“商業地標”, 這家巋然屹立於城隍廟前的致美齋, 今年已經406歲。 它不但被評為“中華老字型大小”、“中國馳名商標”, 更是全國同行業中第一個獲得ISO認證的企業。 過去前店後工廠的作坊, 也早已成長為大規模現代化生產的“調味品王國”。

正所謂“醬者, 百味之將帥, 帥百味而行”, 看似不露聲色的小小醬料, 往往是美味佳餚的“靈魂”所在。 而致美齋的出品之所以醇香, 這背後的工序可以說是相當“折騰”。

製作工序

“用水致純, 選糧致精, 工藝致正, 醬品致香, 待客致誠, 味道致美”, 這24字箴言, 是醬園裡代代相傳的古訓, 也是致美齋名字的由來。

小磨麻油要用飽滿純正的芝麻,添丁甜醋要用立秋前的嫩姜作薑膽,嘉味油欖要用增城烏欖,而醬油一定要選用肥壯的東北大豆……僅僅是選料,就有說不完的講究。

而在製作工藝上,浙醋、南乳、腐乳都要釀造或發酵三個月以上,天頂頭抽更要曬制270個晴天,不到日子絕不能出售;粘稠、厚重的醬料,需要人力定時地上下翻動,這更是考驗耐心的細活。

一提起致美齋,熟悉的老街坊們總愛談起那段打醬油的時光,特別是一些白髮老者們,致美齋在他們的童年時光裡佔據著很深的記憶。

過去,致美齋老鋪門前總是擺著一個盛滿麻油的大鐵鑊,工人在鑊中反復攪拌,裡面小磨麻油香味就跑出來了,讓人神魂顛倒。長輩們時常使喚家裡的“小饞蟲”們出來買醬料,無論是爺爺愛的“重口味”老抽、爸爸愛的濃香麻油,還是媽媽愛的鮮香耗油,一瓶致美齋醬油已足以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就像歌詞中所唱的那樣:“柴鹽油米醬醋茶,一點一滴,都是幸福在發芽……”

蓮香樓

一塊喜餅,走進千家萬戶

“有了蓮香樓的蓮蓉,才有蓮蓉月餅。”創始于1889年的廣州蓮香樓,被譽為“蓮蓉第一家”。這是一家有著128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它從一家小小的酥糕館發展成為盛名遠播的“百年餅家”,歷經滄桑,人事沉浮,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深深地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背景來歷

蓮香樓的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廣州城西一個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原名連香樓。宣統二年,一位名叫陳如岳的翰林學士品嘗了連香樓的食品後,大贊其蓮蓉做得出色,提議給連香樓的“連”字加上草頭,自此易名為蓮香樓並沿用至今。現在廣州蓮香樓門前金漆牌匾上的“蓮香樓”三個大字,便是翰林學士陳如岳的手跡。

作為廣式月餅的始祖,蓮香樓的月餅目前已有40多個品種,以蓮蓉為主料的月餅品種就有20多個。“皮薄餡靚”的蓮蓉月餅是令許多嶺南籍海外華人魂牽夢縈的口味。

而除了月餅之外,蓮香樓在過年時還有油角、年糕等各色年貨,平時男女嫁娶時用作禮品的嫁女餅更是深入人心。按照廣州的風俗,嫁女兒娶媳婦都要送禮餅,一方面渲染喜慶,另一方面也借此宣佈喜訊。時至今日,廣州人結婚,在婚禮前送上嫁女餅仍然不可或缺。

如今的蓮香樓,已發展為集餐飲、餅食、貿易、蓉餡生產於一體的連鎖型企業,你既可以約上家人好友,坐在茶樓裡歎一盅兩件的廣式早茶,也可以在有意無意間路過時,將新鮮出爐的糕點帶回家。

紀念收藏,讓手藝在歲月裡熠熠生輝

旅行時,總喜歡帶點當地的小玩意回家。但買什麼好呢?買一件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精品作收藏,抑或作為禮品表達質樸心意,也許會是不錯的選擇。

它或許訴說著某段歷史,或許雕刻著某個地方的生活痕跡,又或者塗抹了手藝人在某個瞬間的靈光亮色,總之,當傳統手工藝與某種靈感或理念相互碰撞時,你會發現那小小的藝術精品有著非同尋常的魅力。

天程銅藝

打銅聲依舊,新玩法逆襲

在當今日常生活中,塑膠製品以質地輕巧、價格低廉的優勢早已取代了舊時的金屬手工製品,使得時下難覓銅制用品的蹤跡。但在廣州西關恩甯路,卻有一位無人不知曉的打銅師傅——天程銅藝的前任大掌櫃——蘇廣偉,在十年虧本經營下仍舊堅持敲打銅器,其兒子蘇仔(蘇英敏)採用全新的經營理念,使銅器重新進入公眾視野並迅速走紅。

△天程銅藝蘇廣偉(右)和兒子蘇仔蘇英敏(左)

走在西關恩甯路的騎樓下,遠遠便能聽見“叮叮噹當”的打銅聲。打銅師傅蹲坐在小板凳上,手拿扁錘,不緊不慢地重複敲打著木樁上的銅片。循著打銅人的身影往後望,便能看見店裡的銅鍋、銅碗、銅葫蘆等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平滑均勻的質地與精緻的金屬光澤,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遊人駐足觀賞。

創業故事

將一塊銅片敲成一口小鍋,究竟需要多少次錘打?也許難以精確計算,但可想而知,製作這樣一件精巧的銅製品要耗費多大的人力。如果仍按傳統將其定位為“物美價廉”,必定難以為繼。於是蘇仔搭建網店,做起了電子商務。

他聘請專業攝影師,利用銅器當道具、父子親自上陣當模特,拍攝宣傳大片;還與說唱組合講者、MC仁跨界合作創作《銅匠的復活》MV;並推出銅麻將等符合年輕市場的產品,還參加奢侈品展,與名車名表同台亮相……蘇仔嘗試用年輕人的視覺,將又苦又累的傳統銅器行業變成了光鮮時髦的文創產業,取得了顛覆性的成功。

銅壺、銅元寶、銅風車、銅葫蘆、銅風鈴、銅算盤……如今在網店上可以看到,天程銅藝的創意產品設計精美、種類多樣,而且每個子品牌各有特色。

嶺南灰塑特色文化禮品

從屋頂走下來的工藝品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也是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工藝精細,立體感強、色彩豐富,題材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人物、花鳥、蟲魚、瑞獸、山水及書法等,陳家祠屋頂的裝飾就是灰塑的代表作品之一。

色彩斑斕、精美逼真的灰塑,具有耐酸、耐鹼、耐溫等特點,能夠在室外歷經近百年風雨而依然保存完好。其藝術形式有半浮雕、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通雕,充分展現了嶺南民間的智慧和文化特色。

目前,灰塑產品已經被省、市、區政府和企業及個人作為會議禮品和紀念品,並作為區域特色文化帶往世界各地,也成為收藏家們的心頭好。

親臨現場,體驗“不倒翁”的魅力

說起工業旅遊,你會想到什麼?是那機械化的流水生產線,還是那高高聳立的排煙囪?實際上,工業旅遊景點指的是那些具有觀賞、研學、展示、休閒、康養、購物等功能,能夠提供相應的旅遊設施與服務的場所,比如工業企業的開房工廠、博物館、科技觀光園、工業歷史遺跡等。

陳李濟

“最長壽”藥廠的養生之道

作為全國首先打出中醫藥養生旅遊品牌的省份,廣東向來擁有著豐富的中醫藥養生旅遊資源,廣東的涼茶、藥膳、湯以及中醫推拿等南藥文化在國內外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享有“全球最長壽藥廠”美譽的陳李濟,便是廣東盡人皆知的中藥老字型大小。

1600年自明萬曆二十七年(西元1600年)創立至今,陳李濟已有417年的歷史,比北京的同仁堂還早69年,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製藥企業,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全球最長壽藥廠”。

2008年“陳李濟傳統中藥文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陳李濟入選中國郵政總公司發行的《中醫藥堂》特種郵票,登上國家名片。

康熙年間,“陳李濟”首創蠟殼藥丸劑型,那時候,蠟殼藥丸是貴重藥品的代名詞,它的問世,引發了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藥製造中心中藥包裝的革命,一直到後來為全國製藥業廣泛應用。

△陳李濟中藥博物館裡展示了蠟殼包裝工藝

自2015年起,陳李濟又大力發展以百年陳皮文化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運用陳皮藥食同源的特性,相繼研發推出了陳皮山楂條、柑普茶、陳皮紅棗阿膠糕、陳皮茶萃、陳皮月餅等一系列休閒食品與陳皮養生茶飲,成為都市人時尚便捷的養生之選。在今年旅博會上,陳李濟還特設陳皮茶道和一系列陳皮養生佳品,攜最新的陳皮養生月餅亮相。

此外,陳李濟興建的華南地區首家中藥行業博物館——陳李濟中藥博物館早在2004年便對外開館,現已成為廣東省工業旅遊示範景點。館內以珍貴的歷史資料,通過文字圖片、模型臘像等寫實手法,敘述了陳李濟藥廠創立和發展的史實,展現中藥歷史、中藥工藝,詮釋了這一老字型大小四百多年的崎嶇與輝煌歷史,散發著濃濃的嶺南味道。

文章轉載自《優遊時光》雜誌

文丨吳丹

圖丨CFP、羊城晚報、天程銅藝等

小磨麻油要用飽滿純正的芝麻,添丁甜醋要用立秋前的嫩姜作薑膽,嘉味油欖要用增城烏欖,而醬油一定要選用肥壯的東北大豆……僅僅是選料,就有說不完的講究。

而在製作工藝上,浙醋、南乳、腐乳都要釀造或發酵三個月以上,天頂頭抽更要曬制270個晴天,不到日子絕不能出售;粘稠、厚重的醬料,需要人力定時地上下翻動,這更是考驗耐心的細活。

一提起致美齋,熟悉的老街坊們總愛談起那段打醬油的時光,特別是一些白髮老者們,致美齋在他們的童年時光裡佔據著很深的記憶。

過去,致美齋老鋪門前總是擺著一個盛滿麻油的大鐵鑊,工人在鑊中反復攪拌,裡面小磨麻油香味就跑出來了,讓人神魂顛倒。長輩們時常使喚家裡的“小饞蟲”們出來買醬料,無論是爺爺愛的“重口味”老抽、爸爸愛的濃香麻油,還是媽媽愛的鮮香耗油,一瓶致美齋醬油已足以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就像歌詞中所唱的那樣:“柴鹽油米醬醋茶,一點一滴,都是幸福在發芽……”

蓮香樓

一塊喜餅,走進千家萬戶

“有了蓮香樓的蓮蓉,才有蓮蓉月餅。”創始于1889年的廣州蓮香樓,被譽為“蓮蓉第一家”。這是一家有著128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它從一家小小的酥糕館發展成為盛名遠播的“百年餅家”,歷經滄桑,人事沉浮,卻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深深地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背景來歷

蓮香樓的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廣州城西一個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原名連香樓。宣統二年,一位名叫陳如岳的翰林學士品嘗了連香樓的食品後,大贊其蓮蓉做得出色,提議給連香樓的“連”字加上草頭,自此易名為蓮香樓並沿用至今。現在廣州蓮香樓門前金漆牌匾上的“蓮香樓”三個大字,便是翰林學士陳如岳的手跡。

作為廣式月餅的始祖,蓮香樓的月餅目前已有40多個品種,以蓮蓉為主料的月餅品種就有20多個。“皮薄餡靚”的蓮蓉月餅是令許多嶺南籍海外華人魂牽夢縈的口味。

而除了月餅之外,蓮香樓在過年時還有油角、年糕等各色年貨,平時男女嫁娶時用作禮品的嫁女餅更是深入人心。按照廣州的風俗,嫁女兒娶媳婦都要送禮餅,一方面渲染喜慶,另一方面也借此宣佈喜訊。時至今日,廣州人結婚,在婚禮前送上嫁女餅仍然不可或缺。

如今的蓮香樓,已發展為集餐飲、餅食、貿易、蓉餡生產於一體的連鎖型企業,你既可以約上家人好友,坐在茶樓裡歎一盅兩件的廣式早茶,也可以在有意無意間路過時,將新鮮出爐的糕點帶回家。

紀念收藏,讓手藝在歲月裡熠熠生輝

旅行時,總喜歡帶點當地的小玩意回家。但買什麼好呢?買一件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精品作收藏,抑或作為禮品表達質樸心意,也許會是不錯的選擇。

它或許訴說著某段歷史,或許雕刻著某個地方的生活痕跡,又或者塗抹了手藝人在某個瞬間的靈光亮色,總之,當傳統手工藝與某種靈感或理念相互碰撞時,你會發現那小小的藝術精品有著非同尋常的魅力。

天程銅藝

打銅聲依舊,新玩法逆襲

在當今日常生活中,塑膠製品以質地輕巧、價格低廉的優勢早已取代了舊時的金屬手工製品,使得時下難覓銅制用品的蹤跡。但在廣州西關恩甯路,卻有一位無人不知曉的打銅師傅——天程銅藝的前任大掌櫃——蘇廣偉,在十年虧本經營下仍舊堅持敲打銅器,其兒子蘇仔(蘇英敏)採用全新的經營理念,使銅器重新進入公眾視野並迅速走紅。

△天程銅藝蘇廣偉(右)和兒子蘇仔蘇英敏(左)

走在西關恩甯路的騎樓下,遠遠便能聽見“叮叮噹當”的打銅聲。打銅師傅蹲坐在小板凳上,手拿扁錘,不緊不慢地重複敲打著木樁上的銅片。循著打銅人的身影往後望,便能看見店裡的銅鍋、銅碗、銅葫蘆等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平滑均勻的質地與精緻的金屬光澤,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遊人駐足觀賞。

創業故事

將一塊銅片敲成一口小鍋,究竟需要多少次錘打?也許難以精確計算,但可想而知,製作這樣一件精巧的銅製品要耗費多大的人力。如果仍按傳統將其定位為“物美價廉”,必定難以為繼。於是蘇仔搭建網店,做起了電子商務。

他聘請專業攝影師,利用銅器當道具、父子親自上陣當模特,拍攝宣傳大片;還與說唱組合講者、MC仁跨界合作創作《銅匠的復活》MV;並推出銅麻將等符合年輕市場的產品,還參加奢侈品展,與名車名表同台亮相……蘇仔嘗試用年輕人的視覺,將又苦又累的傳統銅器行業變成了光鮮時髦的文創產業,取得了顛覆性的成功。

銅壺、銅元寶、銅風車、銅葫蘆、銅風鈴、銅算盤……如今在網店上可以看到,天程銅藝的創意產品設計精美、種類多樣,而且每個子品牌各有特色。

嶺南灰塑特色文化禮品

從屋頂走下來的工藝品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也是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工藝精細,立體感強、色彩豐富,題材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人物、花鳥、蟲魚、瑞獸、山水及書法等,陳家祠屋頂的裝飾就是灰塑的代表作品之一。

色彩斑斕、精美逼真的灰塑,具有耐酸、耐鹼、耐溫等特點,能夠在室外歷經近百年風雨而依然保存完好。其藝術形式有半浮雕、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通雕,充分展現了嶺南民間的智慧和文化特色。

目前,灰塑產品已經被省、市、區政府和企業及個人作為會議禮品和紀念品,並作為區域特色文化帶往世界各地,也成為收藏家們的心頭好。

親臨現場,體驗“不倒翁”的魅力

說起工業旅遊,你會想到什麼?是那機械化的流水生產線,還是那高高聳立的排煙囪?實際上,工業旅遊景點指的是那些具有觀賞、研學、展示、休閒、康養、購物等功能,能夠提供相應的旅遊設施與服務的場所,比如工業企業的開房工廠、博物館、科技觀光園、工業歷史遺跡等。

陳李濟

“最長壽”藥廠的養生之道

作為全國首先打出中醫藥養生旅遊品牌的省份,廣東向來擁有著豐富的中醫藥養生旅遊資源,廣東的涼茶、藥膳、湯以及中醫推拿等南藥文化在國內外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享有“全球最長壽藥廠”美譽的陳李濟,便是廣東盡人皆知的中藥老字型大小。

1600年自明萬曆二十七年(西元1600年)創立至今,陳李濟已有417年的歷史,比北京的同仁堂還早69年,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製藥企業,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全球最長壽藥廠”。

2008年“陳李濟傳統中藥文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陳李濟入選中國郵政總公司發行的《中醫藥堂》特種郵票,登上國家名片。

康熙年間,“陳李濟”首創蠟殼藥丸劑型,那時候,蠟殼藥丸是貴重藥品的代名詞,它的問世,引發了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藥製造中心中藥包裝的革命,一直到後來為全國製藥業廣泛應用。

△陳李濟中藥博物館裡展示了蠟殼包裝工藝

自2015年起,陳李濟又大力發展以百年陳皮文化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運用陳皮藥食同源的特性,相繼研發推出了陳皮山楂條、柑普茶、陳皮紅棗阿膠糕、陳皮茶萃、陳皮月餅等一系列休閒食品與陳皮養生茶飲,成為都市人時尚便捷的養生之選。在今年旅博會上,陳李濟還特設陳皮茶道和一系列陳皮養生佳品,攜最新的陳皮養生月餅亮相。

此外,陳李濟興建的華南地區首家中藥行業博物館——陳李濟中藥博物館早在2004年便對外開館,現已成為廣東省工業旅遊示範景點。館內以珍貴的歷史資料,通過文字圖片、模型臘像等寫實手法,敘述了陳李濟藥廠創立和發展的史實,展現中藥歷史、中藥工藝,詮釋了這一老字型大小四百多年的崎嶇與輝煌歷史,散發著濃濃的嶺南味道。

文章轉載自《優遊時光》雜誌

文丨吳丹

圖丨CFP、羊城晚報、天程銅藝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