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教孩子學會分享,其實是對他的另一種搶奪!

文|Karen 編輯|芽媽

前不久, Facebook上有一個叫Alanya的媽媽徹底火了!她帶兒子Carson去公園找朋友玩, 迎面走來6個小男孩要求Carson分享自己的變形金剛、樂高玩偶和玩具卡車, 面對這些要求Carson不知所措, 但在媽媽的堅定鼓勵下, Carson勇敢地拒絕了。

(facebook截圖, 帖子被轉發20萬次)

Alanya的行為在Facebook上獲得了十萬個贊。

如若在中國, 大多數家長遇到這種情況, 肯定會無視孩子的內心想法、甚至打斷孩子思考的過程, 獨斷專行地表現自己的“善意”:“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吧,

你是個好孩子!要學會分享!”

我們很容易想像到那個神態:

小孩子的分享總是理所應當的:他比你小, 你要讓著他;他是客人, 你要讓著他;你是個好孩子, 你要讓著他……

慷慨大方地分享心愛的東西, 難道是一個幾歲的孩子的必備品德嗎?不分享就代表孩子自私嗎?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天性

美國兒科學會、耶魯大學數十年針對孩子的分齡研究都發現, 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的理解, 是隨年齡慢慢從無到有的:

2歲以內:“分享”是個毫無意義的詞兒, 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才應該是被關注的焦點, 而且對屬於他的玩具, 有非常強的佔有欲, 會經常爆發爭奪玩具和關注的衝突。

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天生更關注自己的需要, 只從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出發看世界, 甚至表現得很“自私”, 經常拒絕跟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甚至認為, 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都和他們一模一樣。

3歲以後:到了3歲以後, 孩子已經不會像2歲時那麼“自私”了, 自我意識正在完善。

在與他人的遊戲過程中, 孩子會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3歲多的孩子, 大部分時候已經可以用輪流玩耍或交換玩具等方式, 自己解決跟夥伴之間的紛爭。

所以,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天性。孩子雖小,但也擁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

從父母給予孩子物品開始,他們便擁有了這種權利:要不要分享,需要由孩子決定,哪怕過了3歲,他也“有權”不分享。

其實,不分享≠自私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說,那位元國外的媽媽,這樣做會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不懂得分享。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社會發展、人際交往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這裡,芽媽要闡明的是:不分享≠自私。

我們是時常在公共場合看到,一個遊樂設施那兒,排起了長龍,都在等待一個貪玩的孩子。這個孩子玩了好一會兒,但是意猶未盡,絲毫沒有走的意思。

芽媽認為,這種行為就是自私。自己的東西可以不分享,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於公共物品,無論如何都不該據為己有。

一般而言,分享的物品的歸屬權是屬於孩子,而公共娛樂設施並不是孩子的私有玩具。,所以,如果一個孩子霸佔著公共設施不放手,那麼這種行為就是自私的。

上文中,國外媽媽堅決的擁護自己的孩子,保護自己的玩具,拒絕與他人分享,這個屬於不分享行為。

因為玩具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分享與不分享,取決於孩子,與自私沒有任何關係。

讓孩子學會分享,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內心意願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內心還是鼓勵孩子學會分享的。

但是,芽媽認為:我們希望的這種分享,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內心意願的基礎上的行為。

假如我的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私有物品,即使其他小朋友告狀,甚至用道德綁架的方式來迫使我的孩子與他人分享玩具,我還是會堅定不移的支持我的孩子。

的確,在別人要求孩子分享時,並不是每時每刻,孩子都需要去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分享的。

我們的孩子,沒有必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而我們作為父母,想要教孩子學會分享,必須要先尊重孩子。

在孩子不願分享時,千萬不要一意孤行的認為孩子有品格缺陷,也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小氣、霸道等負面標籤。

芽媽曾經問過一位小寶寶,為什麼不願意與妹妹分享他的玩具車。

這位寶寶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思:

玩具車是媽媽買了給我的,媽媽說了是買給我的,這就是我的東西的。我不願意,我不想把自己的東西給妹妹玩,因為這是我的東西。

寶寶的這番話讓我們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想法是這樣的:所有物品是有主人的——作為物品的主人,有使用權和支配權,未經我同意,沒有人可以隨意支配它。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不分享時,切忌指責和批評,更好的辦法就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家長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好的。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

分享有道,

才是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可這些東西,我們未必想和別人分享,也不一定要去分享。成人年是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是教會孩子,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有一個媽媽的方法可以借鑒。

她的小孩有很多書,還有一些是國外帶回來的原版書,比較珍貴,孩子自己平時看都很小心。

家裡來了親戚朋友的孩子,都會對她小孩的書感興趣,想要拿來看,甚至想要借。

於是,這位媽媽她孩子把書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書;有一類是只能在家裡看的書,當然還有可以借給好朋友的書,可以送人的書……

這些書怎麼分類,都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有人想借或者想看,要看屬於哪一類書。

她和丈夫常給孩子買書,也有人送書,所以一段時間後小孩就會將書重新分類。

那些曾經“最喜歡”的書可能會變成“可以送人”的書,然後他就會想起曾經誰很想看這套書,有機會的時候就告訴這個人,把書送給他,或者借給他……

她的小孩一點也不自私,反而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孩子。

她也一點不擔心自己小孩在外會被別人無謂佔便宜,因為她小孩從小就知道怎麼對待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教會孩子有智慧的進行分享,讓他在分享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分享的後果是他滿意的,他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分享”的美德。

但如果他每一次“分享”都是被迫,甚至被人用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之類的言語勒索、綁架。

他不僅體會不到分享的樂趣和好處,還只能忍受別人一次次的道德綁架,漸漸不敢為自己的“權利”出聲。

當父母想要教給孩子“分享”這種行為時,要用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強迫。

芽媽說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把分享的理念傳達給孩子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不能枯燥的去強調分享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教會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更有價值!

編輯:芽媽

你還可以看:

陪寫作業是一種病,要治!

孩子上了幼稚園以後,父母永遠在跑醫院?

孩子咳嗽六大須知,你卻一無所知!

8歲男孩兒過勞死,你要把孩子當你夢想的機器嗎?

別不當回事!孩子和誰睡會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家長不要急,孩子內向不是性格缺陷!(深度好文)

文|Karen 編輯|芽媽

前不久,Facebook上有一個叫Alanya的媽媽徹底火了!她帶兒子Carson去公園找朋友玩,迎面走來6個小男孩要求Carson分享自己的變形金剛、樂高玩偶和玩具卡車,面對這些要求Carson不知所措,但在媽媽的堅定鼓勵下,Carson勇敢地拒絕了。

(facebook截圖,帖子被轉發20萬次)

Alanya的行為在Facebook上獲得了十萬個贊。

如若在中國,大多數家長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無視孩子的內心想法、甚至打斷孩子思考的過程,獨斷專行地表現自己的“善意”:“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吧,你是個好孩子!要學會分享!”

我們很容易想像到那個神態:

小孩子的分享總是理所應當的:他比你小,你要讓著他;他是客人,你要讓著他;你是個好孩子,你要讓著他……

慷慨大方地分享心愛的東西,難道是一個幾歲的孩子的必備品德嗎?不分享就代表孩子自私嗎?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天性

美國兒科學會、耶魯大學數十年針對孩子的分齡研究都發現,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的理解,是隨年齡慢慢從無到有的:

2歲以內:“分享”是個毫無意義的詞兒,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才應該是被關注的焦點,而且對屬於他的玩具,有非常強的佔有欲,會經常爆發爭奪玩具和關注的衝突。

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天生更關注自己的需要,只從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出發看世界,甚至表現得很“自私”,經常拒絕跟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甚至認為,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都和他們一模一樣。

3歲以後:到了3歲以後,孩子已經不會像2歲時那麼“自私”了,自我意識正在完善。

在與他人的遊戲過程中,孩子會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3歲多的孩子,大部分時候已經可以用輪流玩耍或交換玩具等方式,自己解決跟夥伴之間的紛爭。

所以,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天性。孩子雖小,但也擁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

從父母給予孩子物品開始,他們便擁有了這種權利:要不要分享,需要由孩子決定,哪怕過了3歲,他也“有權”不分享。

其實,不分享≠自私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說,那位元國外的媽媽,這樣做會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不懂得分享。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社會發展、人際交往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這裡,芽媽要闡明的是:不分享≠自私。

我們是時常在公共場合看到,一個遊樂設施那兒,排起了長龍,都在等待一個貪玩的孩子。這個孩子玩了好一會兒,但是意猶未盡,絲毫沒有走的意思。

芽媽認為,這種行為就是自私。自己的東西可以不分享,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於公共物品,無論如何都不該據為己有。

一般而言,分享的物品的歸屬權是屬於孩子,而公共娛樂設施並不是孩子的私有玩具。,所以,如果一個孩子霸佔著公共設施不放手,那麼這種行為就是自私的。

上文中,國外媽媽堅決的擁護自己的孩子,保護自己的玩具,拒絕與他人分享,這個屬於不分享行為。

因為玩具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分享與不分享,取決於孩子,與自私沒有任何關係。

讓孩子學會分享,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內心意願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內心還是鼓勵孩子學會分享的。

但是,芽媽認為:我們希望的這種分享,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內心意願的基礎上的行為。

假如我的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私有物品,即使其他小朋友告狀,甚至用道德綁架的方式來迫使我的孩子與他人分享玩具,我還是會堅定不移的支持我的孩子。

的確,在別人要求孩子分享時,並不是每時每刻,孩子都需要去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分享的。

我們的孩子,沒有必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而我們作為父母,想要教孩子學會分享,必須要先尊重孩子。

在孩子不願分享時,千萬不要一意孤行的認為孩子有品格缺陷,也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小氣、霸道等負面標籤。

芽媽曾經問過一位小寶寶,為什麼不願意與妹妹分享他的玩具車。

這位寶寶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思:

玩具車是媽媽買了給我的,媽媽說了是買給我的,這就是我的東西的。我不願意,我不想把自己的東西給妹妹玩,因為這是我的東西。

寶寶的這番話讓我們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想法是這樣的:所有物品是有主人的——作為物品的主人,有使用權和支配權,未經我同意,沒有人可以隨意支配它。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不分享時,切忌指責和批評,更好的辦法就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家長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好的。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

分享有道,

才是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可這些東西,我們未必想和別人分享,也不一定要去分享。成人年是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是教會孩子,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有一個媽媽的方法可以借鑒。

她的小孩有很多書,還有一些是國外帶回來的原版書,比較珍貴,孩子自己平時看都很小心。

家裡來了親戚朋友的孩子,都會對她小孩的書感興趣,想要拿來看,甚至想要借。

於是,這位媽媽她孩子把書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書;有一類是只能在家裡看的書,當然還有可以借給好朋友的書,可以送人的書……

這些書怎麼分類,都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有人想借或者想看,要看屬於哪一類書。

她和丈夫常給孩子買書,也有人送書,所以一段時間後小孩就會將書重新分類。

那些曾經“最喜歡”的書可能會變成“可以送人”的書,然後他就會想起曾經誰很想看這套書,有機會的時候就告訴這個人,把書送給他,或者借給他……

她的小孩一點也不自私,反而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孩子。

她也一點不擔心自己小孩在外會被別人無謂佔便宜,因為她小孩從小就知道怎麼對待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教會孩子有智慧的進行分享,讓他在分享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分享的後果是他滿意的,他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分享”的美德。

但如果他每一次“分享”都是被迫,甚至被人用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之類的言語勒索、綁架。

他不僅體會不到分享的樂趣和好處,還只能忍受別人一次次的道德綁架,漸漸不敢為自己的“權利”出聲。

當父母想要教給孩子“分享”這種行為時,要用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強迫。

芽媽說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把分享的理念傳達給孩子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不能枯燥的去強調分享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教會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更有價值!

編輯:芽媽

你還可以看:

陪寫作業是一種病,要治!

孩子上了幼稚園以後,父母永遠在跑醫院?

孩子咳嗽六大須知,你卻一無所知!

8歲男孩兒過勞死,你要把孩子當你夢想的機器嗎?

別不當回事!孩子和誰睡會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家長不要急,孩子內向不是性格缺陷!(深度好文)

所以,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天性。孩子雖小,但也擁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

從父母給予孩子物品開始,他們便擁有了這種權利:要不要分享,需要由孩子決定,哪怕過了3歲,他也“有權”不分享。

其實,不分享≠自私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說,那位元國外的媽媽,這樣做會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不懂得分享。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社會發展、人際交往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這裡,芽媽要闡明的是:不分享≠自私。

我們是時常在公共場合看到,一個遊樂設施那兒,排起了長龍,都在等待一個貪玩的孩子。這個孩子玩了好一會兒,但是意猶未盡,絲毫沒有走的意思。

芽媽認為,這種行為就是自私。自己的東西可以不分享,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於公共物品,無論如何都不該據為己有。

一般而言,分享的物品的歸屬權是屬於孩子,而公共娛樂設施並不是孩子的私有玩具。,所以,如果一個孩子霸佔著公共設施不放手,那麼這種行為就是自私的。

上文中,國外媽媽堅決的擁護自己的孩子,保護自己的玩具,拒絕與他人分享,這個屬於不分享行為。

因為玩具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分享與不分享,取決於孩子,與自私沒有任何關係。

讓孩子學會分享,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內心意願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內心還是鼓勵孩子學會分享的。

但是,芽媽認為:我們希望的這種分享,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內心意願的基礎上的行為。

假如我的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私有物品,即使其他小朋友告狀,甚至用道德綁架的方式來迫使我的孩子與他人分享玩具,我還是會堅定不移的支持我的孩子。

的確,在別人要求孩子分享時,並不是每時每刻,孩子都需要去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分享的。

我們的孩子,沒有必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而我們作為父母,想要教孩子學會分享,必須要先尊重孩子。

在孩子不願分享時,千萬不要一意孤行的認為孩子有品格缺陷,也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小氣、霸道等負面標籤。

芽媽曾經問過一位小寶寶,為什麼不願意與妹妹分享他的玩具車。

這位寶寶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思:

玩具車是媽媽買了給我的,媽媽說了是買給我的,這就是我的東西的。我不願意,我不想把自己的東西給妹妹玩,因為這是我的東西。

寶寶的這番話讓我們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想法是這樣的:所有物品是有主人的——作為物品的主人,有使用權和支配權,未經我同意,沒有人可以隨意支配它。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不分享時,切忌指責和批評,更好的辦法就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家長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好的。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

分享有道,

才是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可這些東西,我們未必想和別人分享,也不一定要去分享。成人年是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是教會孩子,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有一個媽媽的方法可以借鑒。

她的小孩有很多書,還有一些是國外帶回來的原版書,比較珍貴,孩子自己平時看都很小心。

家裡來了親戚朋友的孩子,都會對她小孩的書感興趣,想要拿來看,甚至想要借。

於是,這位媽媽她孩子把書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書;有一類是只能在家裡看的書,當然還有可以借給好朋友的書,可以送人的書……

這些書怎麼分類,都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有人想借或者想看,要看屬於哪一類書。

她和丈夫常給孩子買書,也有人送書,所以一段時間後小孩就會將書重新分類。

那些曾經“最喜歡”的書可能會變成“可以送人”的書,然後他就會想起曾經誰很想看這套書,有機會的時候就告訴這個人,把書送給他,或者借給他……

她的小孩一點也不自私,反而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孩子。

她也一點不擔心自己小孩在外會被別人無謂佔便宜,因為她小孩從小就知道怎麼對待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教會孩子有智慧的進行分享,讓他在分享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分享的後果是他滿意的,他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分享”的美德。

但如果他每一次“分享”都是被迫,甚至被人用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之類的言語勒索、綁架。

他不僅體會不到分享的樂趣和好處,還只能忍受別人一次次的道德綁架,漸漸不敢為自己的“權利”出聲。

當父母想要教給孩子“分享”這種行為時,要用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強迫。

芽媽說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把分享的理念傳達給孩子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不能枯燥的去強調分享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教會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更有價值!

編輯:芽媽

你還可以看:

陪寫作業是一種病,要治!

孩子上了幼稚園以後,父母永遠在跑醫院?

孩子咳嗽六大須知,你卻一無所知!

8歲男孩兒過勞死,你要把孩子當你夢想的機器嗎?

別不當回事!孩子和誰睡會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家長不要急,孩子內向不是性格缺陷!(深度好文)

文|Karen 編輯|芽媽

前不久,Facebook上有一個叫Alanya的媽媽徹底火了!她帶兒子Carson去公園找朋友玩,迎面走來6個小男孩要求Carson分享自己的變形金剛、樂高玩偶和玩具卡車,面對這些要求Carson不知所措,但在媽媽的堅定鼓勵下,Carson勇敢地拒絕了。

(facebook截圖,帖子被轉發20萬次)

Alanya的行為在Facebook上獲得了十萬個贊。

如若在中國,大多數家長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無視孩子的內心想法、甚至打斷孩子思考的過程,獨斷專行地表現自己的“善意”:“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吧,你是個好孩子!要學會分享!”

我們很容易想像到那個神態:

小孩子的分享總是理所應當的:他比你小,你要讓著他;他是客人,你要讓著他;你是個好孩子,你要讓著他……

慷慨大方地分享心愛的東西,難道是一個幾歲的孩子的必備品德嗎?不分享就代表孩子自私嗎?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天性

美國兒科學會、耶魯大學數十年針對孩子的分齡研究都發現,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的理解,是隨年齡慢慢從無到有的:

2歲以內:“分享”是個毫無意義的詞兒,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才應該是被關注的焦點,而且對屬於他的玩具,有非常強的佔有欲,會經常爆發爭奪玩具和關注的衝突。

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天生更關注自己的需要,只從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出發看世界,甚至表現得很“自私”,經常拒絕跟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甚至認為,每個人的想法和感覺都和他們一模一樣。

3歲以後:到了3歲以後,孩子已經不會像2歲時那麼“自私”了,自我意識正在完善。

在與他人的遊戲過程中,孩子會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3歲多的孩子,大部分時候已經可以用輪流玩耍或交換玩具等方式,自己解決跟夥伴之間的紛爭。

所以,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天性。孩子雖小,但也擁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

從父母給予孩子物品開始,他們便擁有了這種權利:要不要分享,需要由孩子決定,哪怕過了3歲,他也“有權”不分享。

其實,不分享≠自私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說,那位元國外的媽媽,這樣做會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不懂得分享。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社會發展、人際交往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在這裡,芽媽要闡明的是:不分享≠自私。

我們是時常在公共場合看到,一個遊樂設施那兒,排起了長龍,都在等待一個貪玩的孩子。這個孩子玩了好一會兒,但是意猶未盡,絲毫沒有走的意思。

芽媽認為,這種行為就是自私。自己的東西可以不分享,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於公共物品,無論如何都不該據為己有。

一般而言,分享的物品的歸屬權是屬於孩子,而公共娛樂設施並不是孩子的私有玩具。,所以,如果一個孩子霸佔著公共設施不放手,那麼這種行為就是自私的。

上文中,國外媽媽堅決的擁護自己的孩子,保護自己的玩具,拒絕與他人分享,這個屬於不分享行為。

因為玩具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分享與不分享,取決於孩子,與自私沒有任何關係。

讓孩子學會分享,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內心意願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內心還是鼓勵孩子學會分享的。

但是,芽媽認為:我們希望的這種分享,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內心意願的基礎上的行為。

假如我的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私有物品,即使其他小朋友告狀,甚至用道德綁架的方式來迫使我的孩子與他人分享玩具,我還是會堅定不移的支持我的孩子。

的確,在別人要求孩子分享時,並不是每時每刻,孩子都需要去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分享的。

我們的孩子,沒有必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而我們作為父母,想要教孩子學會分享,必須要先尊重孩子。

在孩子不願分享時,千萬不要一意孤行的認為孩子有品格缺陷,也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小氣、霸道等負面標籤。

芽媽曾經問過一位小寶寶,為什麼不願意與妹妹分享他的玩具車。

這位寶寶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思:

玩具車是媽媽買了給我的,媽媽說了是買給我的,這就是我的東西的。我不願意,我不想把自己的東西給妹妹玩,因為這是我的東西。

寶寶的這番話讓我們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想法是這樣的:所有物品是有主人的——作為物品的主人,有使用權和支配權,未經我同意,沒有人可以隨意支配它。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不分享時,切忌指責和批評,更好的辦法就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家長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好的。分享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所有的美德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自願。

分享有道,

才是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可這些東西,我們未必想和別人分享,也不一定要去分享。成人年是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是教會孩子,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有一個媽媽的方法可以借鑒。

她的小孩有很多書,還有一些是國外帶回來的原版書,比較珍貴,孩子自己平時看都很小心。

家裡來了親戚朋友的孩子,都會對她小孩的書感興趣,想要拿來看,甚至想要借。

於是,這位媽媽她孩子把書分了類,有一類是最喜歡的,一定不會借給別人的書;有一類是只能在家裡看的書,當然還有可以借給好朋友的書,可以送人的書……

這些書怎麼分類,都是孩子自己決定的。有人想借或者想看,要看屬於哪一類書。

她和丈夫常給孩子買書,也有人送書,所以一段時間後小孩就會將書重新分類。

那些曾經“最喜歡”的書可能會變成“可以送人”的書,然後他就會想起曾經誰很想看這套書,有機會的時候就告訴這個人,把書送給他,或者借給他……

她的小孩一點也不自私,反而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孩子。

她也一點不擔心自己小孩在外會被別人無謂佔便宜,因為她小孩從小就知道怎麼對待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教會孩子有智慧的進行分享,讓他在分享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分享的後果是他滿意的,他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分享”的美德。

但如果他每一次“分享”都是被迫,甚至被人用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之類的言語勒索、綁架。

他不僅體會不到分享的樂趣和好處,還只能忍受別人一次次的道德綁架,漸漸不敢為自己的“權利”出聲。

當父母想要教給孩子“分享”這種行為時,要用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強迫。

芽媽說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把分享的理念傳達給孩子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不能枯燥的去強調分享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教會如何有智慧的進行分享,更有價值!

編輯:芽媽

你還可以看:

陪寫作業是一種病,要治!

孩子上了幼稚園以後,父母永遠在跑醫院?

孩子咳嗽六大須知,你卻一無所知!

8歲男孩兒過勞死,你要把孩子當你夢想的機器嗎?

別不當回事!孩子和誰睡會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家長不要急,孩子內向不是性格缺陷!(深度好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