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白夜追凶潘粵明怕黑告訴父母: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被忽略一件事

前陣, 網路懸疑推理劇《白夜追凶》深受網友熱捧, 追過該劇的網友都知道, 劇情推動有一個特別的關鍵點——“黑暗恐懼症”。

劇中潘粵明一人分飾雙胞胎兄弟關巨集峰、關巨集宇兩個角色, 身為刑偵支隊隊長哥哥關宏峰患有黑暗恐懼症, 黑暗會讓他產生兇殺現場的幻象, 於是他晚上辦案都由弟弟替自己出面, 夜裡睡覺也要永遠開著燈......

怕黑, 大概所有人都有過這種經歷, 但談及“黑暗恐懼症”, 知道的卻不多。

黑暗恐懼症是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 主要表現就是怕黑, 只要身處黑暗環境, 就會產生恐懼感和緊張情緒, 以及無法控制的思維強迫, 會不自覺地去想一些令自己恐懼的東西。

恐懼黑暗的情緒在孩子身上更為常見, 比如:有些孩子一到晚上就粘大人、不敢一個人關燈睡覺、獨處黑暗就幻想有魔鬼......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怕黑可能源自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

是對環境影響做出的反應, 也可以說是一種條件反射。

其實, 孩子怕黑是正常的自然心理。 怕黑能夠使孩子採取更安全、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 協調與黑暗環境的關係。 不敢進黑暗的房間等躲避未知事物、環境的行為, 是孩子自我保護並尋求安全感的一種策略。

兩三歲以後, 孩子想像力迅速發展, 同時認知能力又有限, 他們分不清現實與虛幻, 很多生活景象自己無法理解, 都會借由想像力被臆想成“妖魔鬼怪”。

除卻本能的怕黑, 還有一些孩子怕黑是受到外界影響所致。

比如成人製造的可怕情景嚇唬孩子, 平時孩子看到電視書本中關於黑暗的可怕和驚險畫面, 或在黑暗環境中曾有過不好的體驗。

有網友回憶小時候怕黑時說:

@小時候只要不聽話, 奶奶就會說:“再不聽話, 就讓門口的大馬猴把你抓走......”

那時一到天黑我就怕的要命, 睡覺的時候把整個人都裹在被子裡, 只露出兩個鼻孔在外面呼吸, 感覺大馬猴就蹲在門口;

@大概5、6歲的時候, 有一次夢到了去世的奶奶,

媽媽說是奶奶來看我、給我托夢來了, 還說小孩能通陰, 能看到好多大人看不到的鬼神。

有那麼一段日子, 晚上只要一閉上眼睛, 腦子裡都是奶奶, 嚇得我蜷在被窩裡連廁所都不敢上, 房間裡稍微有點響聲, 汗毛都會嚇豎起來;

@小時候跟表哥看過一個僵屍的電影, 打那之後, 一到夜晚就會幻想僵屍在房間裡遊蕩。 長大後, 雖然不相信有僵屍 , 但我仍然怕黑。 我經常對自己說:黑有什麼可怕的, 但一到晚上就恐懼萬分, 當強迫自己不怕黑的時候, 竟然緊張的渾身發抖......

面對孩子怕黑, 很多家長採取這些方式應對:

把孩子怕黑不當一回事, 甚至一臉嘲笑的語氣:“有什麼可怕的、那麼膽小, 你就不能勇敢一點麼?”

有些孩子夜裡關燈不敢睡覺, 家長就乾脆整宿給孩子開夜燈, 完全忽視了開燈對孩子睡眠的影響;還有的家長認為膽子是練出來的, 於是故意給孩子放小黑屋裡“練膽”......

這些方法著實都不可取。 那麼父母怎樣做, 才能正確引導孩子走出黑暗恐懼呢?

給怕黑的孩子一個溫暖的愛撫和擁抱

當孩子表現出“怕黑”時,父母對孩子的愛撫和擁抱是最有效的肢體語言,這可以使孩子感到安全,讓他緊張的身心都放鬆下來。再配合輕聲的安慰話語,可以進一步降低孩子的恐懼感。

認真傾聽孩子怕黑的原因

對於孩子怕黑的原因給予肯定,並表示出真誠的理解態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小時候也一樣怕黑,慢慢長大發現那些可怕的東西並不存在,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這樣孩子就會獲得同理心和安全感,也更加信任父母,對於父母“不用害怕”的解釋,孩子更容易接受。

和孩子一起探究黑暗背後的真實面目

如果孩子怕黑是因為害怕自己臆想出來的可怕東西或暗影所造成的幻想,父母應該陪伴孩子去探究這些“可怕事物”的真實面目。

比如弄清楚夜晚馬路上閃動的影子,其實只是被風吹動的樹葉;窗外嗚嗚作響的聲音,其實只是風吹塑膠瓶發出的聲響......

和孩子自然地談論恐懼,解開孩子怕黑的心結

如果孩子怕黑,總是想著關燈後有怪物出現,你可以和孩子認真溝通。

比如,問問他:“你是怎麼知道那個怪物的?他長什麼樣?”孩子如果回答“從電視或書中看到的”。

這時你可以把那本書找出來,並告訴他,“這是別人想像著畫出來的,它根本不存在,我們也可以隨便拿筆劃怪物啊,只要用橡皮擦掉,或者把它用剪刀剪碎,它就徹底消失了......”

如果孩子總擔心壞人傷害他,你要給孩子傳遞一種力量,讓孩子明白即使遇到危險和讓自己恐懼的事情,我們也是有能力想辦法來保護自己的。

比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最厲害的,我們會一直在身邊保護你......”

通常越是小的孩子,越容易將想像與現實混在一起,也因此,在大人眼中一件小事,或大人不經意的一個舉動或一句話,都可能會在孩子內心造成恐懼。父母要做的就是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多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想法闡述出來,並進行恰當疏導。你做多了嗎?

給怕黑的孩子一個溫暖的愛撫和擁抱

當孩子表現出“怕黑”時,父母對孩子的愛撫和擁抱是最有效的肢體語言,這可以使孩子感到安全,讓他緊張的身心都放鬆下來。再配合輕聲的安慰話語,可以進一步降低孩子的恐懼感。

認真傾聽孩子怕黑的原因

對於孩子怕黑的原因給予肯定,並表示出真誠的理解態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小時候也一樣怕黑,慢慢長大發現那些可怕的東西並不存在,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這樣孩子就會獲得同理心和安全感,也更加信任父母,對於父母“不用害怕”的解釋,孩子更容易接受。

和孩子一起探究黑暗背後的真實面目

如果孩子怕黑是因為害怕自己臆想出來的可怕東西或暗影所造成的幻想,父母應該陪伴孩子去探究這些“可怕事物”的真實面目。

比如弄清楚夜晚馬路上閃動的影子,其實只是被風吹動的樹葉;窗外嗚嗚作響的聲音,其實只是風吹塑膠瓶發出的聲響......

和孩子自然地談論恐懼,解開孩子怕黑的心結

如果孩子怕黑,總是想著關燈後有怪物出現,你可以和孩子認真溝通。

比如,問問他:“你是怎麼知道那個怪物的?他長什麼樣?”孩子如果回答“從電視或書中看到的”。

這時你可以把那本書找出來,並告訴他,“這是別人想像著畫出來的,它根本不存在,我們也可以隨便拿筆劃怪物啊,只要用橡皮擦掉,或者把它用剪刀剪碎,它就徹底消失了......”

如果孩子總擔心壞人傷害他,你要給孩子傳遞一種力量,讓孩子明白即使遇到危險和讓自己恐懼的事情,我們也是有能力想辦法來保護自己的。

比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最厲害的,我們會一直在身邊保護你......”

通常越是小的孩子,越容易將想像與現實混在一起,也因此,在大人眼中一件小事,或大人不經意的一個舉動或一句話,都可能會在孩子內心造成恐懼。父母要做的就是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多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想法闡述出來,並進行恰當疏導。你做多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