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鹿兒《萬壽路:繁華落盡,如夢無痕》

《萬壽路:繁華落盡, 如夢無痕》

作者:鹿 兒

這個四月, 萬壽路的梧桐樹一棵棵被鋸去枝椏, 幾十年的四季輪回被一把鋸帶走一眼繁華。

我望著滿地快要長出新葉的梧桐, 和快要變成新綠的“小毛球”, 忽然覺得很傷感。 這些樹見證著大家走過這條路的光陰。 春夏秋冬, 一年又一年,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和春的綠意相逢, 迎來夏的綠葉成陰, 再看到秋天由墨綠轉成焦黃的團扇大的葉片,

一片片被北風吹落一地的金黃, 終於到冬天只剩下幾根枝頭, 和灰色的天連成一片。 這些梧桐剛剛經過孤獨的冬, 正要迎來熱鬧的春, 卻失去了自己通向春天旅行的車票。 西安人都是有梧桐情結的, 我們喜歡這些和我們同呼吸共生長的梧桐。 我記得同樣喜歡梧桐的豐子愷曾說過:“只有梧桐樹的生葉, 技巧最為拙劣, 但態度最為坦白。 它們的枝頭疏而粗, 它們的葉子平而大。 葉子一生, 全樹顯然變容。 ”

如今這些梧桐要離開萬壽路了, 被截斷樹枝的大樹就剩下了粗壯的樹幹。 它們很快就要“搬家”去屬於自己的“療養院”苗圃, 3年後才能遷回。

我對萬壽路最初的印象是三十多年前, 父母騎車帶我們姐弟去辦事, 第一次路過萬壽路, 現在被幸福林帶綠色圍牆圍著的地方當年全是麥田, 路旁是長長的洩洪渠, 一直蜿蜒到東二環沿線。 住在16街坊的孩子說, 麥子豐收後, 七八月份時地裡的番茄就成熟了, 他們常常跑到柿子架下摘農民種的番茄, 回家把番茄切片撒上白糖後, 那種酸酸甜甜的滋味真是童年難忘的味道。

因為我家當時住在公園北路, 來萬壽路的次數不多。 直到這裡變成東郊最熱鬧的地段後, 我才常常來這裡。 當時昆侖俱樂部沒有了, 我們看電影的地方變成了萬壽路口的黃河俱樂部, 那時已接近電影黃金時代的末期,

我在這個電影院看過的印象最深的電影就是根據《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精變》, 當時電影配樂非常恐怖, 女鬼出來時, 只有4歲的我弟, 嚇得一下子躲在了座位下。 那時看電影是那個年代唯一的休閒娛樂方式, 週末時一般都全家出動, 根本沒想過有些片子少兒不宜的問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錄影廳開始興起。大家不再滿足看單調的國產片了,而其他國家的影片引進很少。錄影廳正好填補了這段時間的影視空白。那是一個港片的崢嶸歲月,我常常和同學們結伴去黃河俱樂部的錄影廳看片,一看就是一天,一部電影看完緊接著又會看下一部。當年,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系列掀起香港黑社會經典動作片的高潮,至今還讓人忘不了風度翩翩的小馬哥;劉德華的《最佳損友》系列,讓人看到白馬王子爆笑纏綿的喜劇一面;胡慧中的《霸王花》系列裡英姿颯爽的女警美得天然去雕飾;周潤發飾演的《賭神》讓“賭片”一度進入黃金時代,之後由周星馳接棒的《賭聖》為他開闢另一條無厘頭的喜劇之路;鄭伊健的《古惑仔》友情歲月讓多少男生想像“浩南哥”“山雞哥”那樣仗劍走天涯……港片的光輝歲月,豐盈了我們的青春歲月,我們隨著張國榮、王祖賢、梁朝偉、張曼玉、林青霞、鐘楚紅等一代巨星的電影長大。

再之後,錄影廳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家家戶戶都回到家裡的電視機跟前。

萬壽路變成了一個很大很熱鬧的夜市。一到晚上燈火通明,美食小攤能從北邊的路口擺到南邊的十四街坊。我有個同學,她家每晚都會在夜市賣粉蒸肉,我還光顧過她家的生意,覺得她家的粉蒸牛肉,入口酥爛,味道濃郁鮮香。夜市變成了大家的聚會所在地。剛剛參加工作時,這裡更成了大家聊天的快樂場所,三五好友約著下班後一起騎著自行車到夜市,隨便找家烤肉攤,叫了烤肉、涮豆腐皮、涮牛肚,這三種美食是最絕妙的搭配。烤肉吃膩了吃上幾串有芝麻醬香的豆腐皮,豆腐皮吃單調了,再來幾串涮牛肚。我們一邊吃烤串,一邊聊人生,常常有說不完的話。餐到最後,還會叫隔壁攤送來八寶粥、砂鍋或醬肉餅。每家攤的生意都很火爆,攤主隨意熱情地邀請兩聲,就有人落座。這條路上彙聚了東郊最好吃的美食,炒田螺、炒蝦尾、灌湯包、還有誘人的麻辣燙,1毛錢一串,各種蔬菜裝在彩色的塑膠筐裡,穿上竹簽,自己隨意挑選,各種食材在沸騰的紅湯裡上下翻滾,香氣飄出好遠。

最遺憾的是這個東郊最大的夜市後來被取締了。夜市搬去了對面的大棚,熱鬧了幾年之後終於冷清,最後和黃河俱樂部、順客隆超市(後來幾經易換,開過眼鏡城、汽配城和小食品批發城)、韓森寨菜場,一起因為幸福林帶而拆掉。這些昔日熱鬧的繁華場所變成殘磚瓦礫,被一座綠圍牆圍了幾年,裡面荒草叢生。這個春天幸福林帶工程正式啟動,裡面的挖土機開始加緊運作,也許不久後的未來這裡會變成美麗的公園,新的休閒場所,可屬於老東郊的地標和記憶徹底從萬壽路消失了。可謂繁華落盡,如夢無痕。

一直覺得我們東郊的地名特好聽、公園北路、萬壽路、幸福路,可它們因何得名我還真不清楚。寫這篇文章時,我特意搜索了下萬壽路地名的來歷,原來它是因為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四百多年,當時香火頗旺的萬壽寺得名。如今這座寺已經沒有了,只剩下原來在28中,現在在韓森寨西光中學南校區操場上的塔身通高22米,共六層的萬壽寺塔。

早些年這座古塔因挖防空洞時發生傾斜,每次坐7路車經過,都替這座每年越來越斜的咱們西安的“比薩斜塔”擔心,擔心它因保護不善而坍塌,還好2012年的時候,經過3個多月“外科手術”,曾傾斜達2.64米的西安萬壽寺塔已扔掉“拐杖”,基本“改斜歸正”。如今,每次坐車路過西光中學,看到學校中的萬壽寺塔都覺得它現在是萬壽路僅剩的熟悉的讓人親切的建築了。

這個城市日新月異地發生著改變,東郊人的生活將因為幸福林帶發生巨大變化,同學聚會談到最多的就是幾個軍工廠將來的搬遷,心裡滿是擔憂,這個大家每天往返幾趟工作幾十年的廠子,有一天會變成工業藝術區,幾個廠的鐵道有一天會變成幸福水街,屬於幾個大廠的軍工輝煌歷史將在城市改造中謝幕。我的心裡怎麼那麼不舍和難過呢!

作者簡介 鹿 兒

鹿兒,陝西省作協會員。做過編輯、主編。出版過《蛋白質女孩的沙拉》《愛情門診》,新書《別把最疼你的人弄丟了》當當網正在出售。文章多次被收錄在各種文集。做了二十年期刊工作,現仍就職在某雜誌社。擅長情感美文,喜歡用紙上的筆尖記錄歲月的浮光掠影和生命中那些讓我們感動的小故事。

l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錄影廳開始興起。大家不再滿足看單調的國產片了,而其他國家的影片引進很少。錄影廳正好填補了這段時間的影視空白。那是一個港片的崢嶸歲月,我常常和同學們結伴去黃河俱樂部的錄影廳看片,一看就是一天,一部電影看完緊接著又會看下一部。當年,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系列掀起香港黑社會經典動作片的高潮,至今還讓人忘不了風度翩翩的小馬哥;劉德華的《最佳損友》系列,讓人看到白馬王子爆笑纏綿的喜劇一面;胡慧中的《霸王花》系列裡英姿颯爽的女警美得天然去雕飾;周潤發飾演的《賭神》讓“賭片”一度進入黃金時代,之後由周星馳接棒的《賭聖》為他開闢另一條無厘頭的喜劇之路;鄭伊健的《古惑仔》友情歲月讓多少男生想像“浩南哥”“山雞哥”那樣仗劍走天涯……港片的光輝歲月,豐盈了我們的青春歲月,我們隨著張國榮、王祖賢、梁朝偉、張曼玉、林青霞、鐘楚紅等一代巨星的電影長大。

再之後,錄影廳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家家戶戶都回到家裡的電視機跟前。

萬壽路變成了一個很大很熱鬧的夜市。一到晚上燈火通明,美食小攤能從北邊的路口擺到南邊的十四街坊。我有個同學,她家每晚都會在夜市賣粉蒸肉,我還光顧過她家的生意,覺得她家的粉蒸牛肉,入口酥爛,味道濃郁鮮香。夜市變成了大家的聚會所在地。剛剛參加工作時,這裡更成了大家聊天的快樂場所,三五好友約著下班後一起騎著自行車到夜市,隨便找家烤肉攤,叫了烤肉、涮豆腐皮、涮牛肚,這三種美食是最絕妙的搭配。烤肉吃膩了吃上幾串有芝麻醬香的豆腐皮,豆腐皮吃單調了,再來幾串涮牛肚。我們一邊吃烤串,一邊聊人生,常常有說不完的話。餐到最後,還會叫隔壁攤送來八寶粥、砂鍋或醬肉餅。每家攤的生意都很火爆,攤主隨意熱情地邀請兩聲,就有人落座。這條路上彙聚了東郊最好吃的美食,炒田螺、炒蝦尾、灌湯包、還有誘人的麻辣燙,1毛錢一串,各種蔬菜裝在彩色的塑膠筐裡,穿上竹簽,自己隨意挑選,各種食材在沸騰的紅湯裡上下翻滾,香氣飄出好遠。

最遺憾的是這個東郊最大的夜市後來被取締了。夜市搬去了對面的大棚,熱鬧了幾年之後終於冷清,最後和黃河俱樂部、順客隆超市(後來幾經易換,開過眼鏡城、汽配城和小食品批發城)、韓森寨菜場,一起因為幸福林帶而拆掉。這些昔日熱鬧的繁華場所變成殘磚瓦礫,被一座綠圍牆圍了幾年,裡面荒草叢生。這個春天幸福林帶工程正式啟動,裡面的挖土機開始加緊運作,也許不久後的未來這裡會變成美麗的公園,新的休閒場所,可屬於老東郊的地標和記憶徹底從萬壽路消失了。可謂繁華落盡,如夢無痕。

一直覺得我們東郊的地名特好聽、公園北路、萬壽路、幸福路,可它們因何得名我還真不清楚。寫這篇文章時,我特意搜索了下萬壽路地名的來歷,原來它是因為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四百多年,當時香火頗旺的萬壽寺得名。如今這座寺已經沒有了,只剩下原來在28中,現在在韓森寨西光中學南校區操場上的塔身通高22米,共六層的萬壽寺塔。

早些年這座古塔因挖防空洞時發生傾斜,每次坐7路車經過,都替這座每年越來越斜的咱們西安的“比薩斜塔”擔心,擔心它因保護不善而坍塌,還好2012年的時候,經過3個多月“外科手術”,曾傾斜達2.64米的西安萬壽寺塔已扔掉“拐杖”,基本“改斜歸正”。如今,每次坐車路過西光中學,看到學校中的萬壽寺塔都覺得它現在是萬壽路僅剩的熟悉的讓人親切的建築了。

這個城市日新月異地發生著改變,東郊人的生活將因為幸福林帶發生巨大變化,同學聚會談到最多的就是幾個軍工廠將來的搬遷,心裡滿是擔憂,這個大家每天往返幾趟工作幾十年的廠子,有一天會變成工業藝術區,幾個廠的鐵道有一天會變成幸福水街,屬於幾個大廠的軍工輝煌歷史將在城市改造中謝幕。我的心裡怎麼那麼不舍和難過呢!

作者簡介 鹿 兒

鹿兒,陝西省作協會員。做過編輯、主編。出版過《蛋白質女孩的沙拉》《愛情門診》,新書《別把最疼你的人弄丟了》當當網正在出售。文章多次被收錄在各種文集。做了二十年期刊工作,現仍就職在某雜誌社。擅長情感美文,喜歡用紙上的筆尖記錄歲月的浮光掠影和生命中那些讓我們感動的小故事。

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