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28年前,一中國人說:“只有把日本從地圖上抹去,才沒後患”

文/月小妝

咸豐死後三十年, 大清帝國一身“女氣”, 連個“男主人”都沒有。

此時慈禧對光緒帝還沒有敵意, 有一定的期許, 雖然慈禧不滿意他是個“書呆子”, 雖然對他勤奮好學認同, 可她認為他太不變通, 人情世故上處理起來也不太得體。

光緒親政後發現大清帝國像一個上好發條的鐘錶有固定的程式, 沒給他留多少發揮空間, 他很苦悶, 一直想尋找機會施展才華。

機會終於來了, 他收到一封電報, 這封電報讓他雞血滿滿。 電報上說的什麼呢?日本可能要跟大清打仗了。 不對, 日本要侵略朝鮮了。

日本侵略朝鮮就等於侵略大清, 大清剛被英法美欺負完, 日本又將觸角伸過來。 問題是日本只是個彈丸小國, 他憑什麼也來跟大清打仗, 這不是找死嗎?

光緒帝理所當然的認為, 日本是來找死的, 他認為跟日本的決鬥必將是他執政以來的一個光芒點。

而且如果打敗了日本, 就可以殺雞給猴看。 日本太小了, 簡直是送上門來的雞。

《二十四史》裡每部都有《日本傳》。 “考日本之為國, 不過三島, 浮沉東海, 猶一粟, 土地、軍事俱不及中國十分之一”。

清廷沉浸在興奮中, 他們都跟光緒帝抱有一樣的想法, 都認為大清可以通過踩死小日本而獲得新生。

在這群歡呼的人中, 有一個人言辭最為犀利, 他說:“大清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徹底擊敗日本, 把日本從地圖上抹去。 ”

他說:“不僅如此, 還要將日本變成中國一個省。 ”

這個口出狂言的人是誰?他就是曾國藩的孫子曾廣均。

但有一個人提反對意見, 他說:“日本不能打, 今日的日本不是昔日的日本, 今日的日本是大清最危險的敵人。 ”

他說:“避戰求和, 打日本沒有勝算。 ”

這個人就是李鴻章。 其實二十年前李鴻章就說過這樣一番話, 他說:“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必將成為, 中國最危險的敵人。 ”

24歲的光緒帝並沒有任何軍事知識,

也沒有對日本的透徹瞭解, 他覺得李鴻章太可笑了, 日本怎麼可能是危險的敵人?

李鴻章跟日本交涉多年, 太清楚日本是怎麼回事了。 論國家土地和人口, 日本不如中國, 但論戰爭效率, 中國望塵莫及, 日本對戰爭的動員能力幾乎是可怕的, 令人望而生畏的。

如果中國能從朝鮮撤兵, 用這個機會抓緊時間操練想出應對方法還有一線生機, 如果貿然幫朝鮮打日本, 估計剛好落入日本圈套。

但是光緒帝是君,李鴻章是臣,君有命,臣不得不聽命。

李鴻章日夜備戰,抱著僥倖心理希望能跟日本打個平手。

光緒帝的皇宮跟外面的世界不是處在同一個空間,光緒帝的腦子跟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同一次元。清軍一開打就失敗了,但光緒帝滿不在乎命令往死裡打。結果是日本往死裡打清軍,而且吞併了朝鮮。

光緒帝極為震怒,他認為是李鴻章偷懶了,還沒下旨責備,日本人就打到瀋陽了,駐守鴨綠江的三萬清軍是一把鬆懈的門栓,沒起到阻攔作用,日本大大咧咧地進入中國,而且迅速推進。

光緒帝也隱約意識到不好,日本人就像危險的洪水一樣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問題不是清軍能不能往死裡打小日本的問題,而是清朝能不能保住的問題。

李鴻章又提出了中國軍事史最傑出的建議,他說:“日軍希望速戰速決,他們經不起消耗,所以中國要想戰勝日本就要拖住日本,消耗他們,“持久拖延”才能找到克敵制勝的辦法。”

他說:“中國不能計較一城一池的損失,要想辦法拖住日本,拖住日本就是勝利。”

光緒帝不聽,他性格急躁,不斷調集優秀將領到前線,不斷恐嚇,將領知道如果打不勝回來也是凶多吉少,在指揮作戰時態度很悲觀。

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跟光緒帝情緒不穩定有很大關係,光緒帝天天叫囂“軍法處置”,結果鄧世昌、劉步蟾相繼自殺。

丁汝昌

丁汝昌是個很勇敢的人,他寧願戰死沙場,但是自殺殉國後,光緒帝還是查抄了他家產,他的子孫流離失所。後來,新皇帝恢復了他的名譽。

慈禧正在為她的生日宴做準備,不過她也看出來了,這場戰爭中國勝不了。

我們可愛的慈禧還在舉辦“生日宴會”

光緒帝又去問李鴻章,割地還是不割地。李鴻章說,割地不行。光緒帝又沒聽,他想結束這場戰爭。光緒帝說:“割地”。

光緒帝的決定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儘管如此日本人的條件還是讓光緒帝震驚了,滿朝文武震驚了,日本人不僅要大量的錢,還要滿清發家的地方。

史書記載,“光緒之意,頗在速成”。

李鴻章還是那句話,割地不行,要打持久戰小日本沒勝算,但光緒帝還是拒絕了。

光緒帝用朱筆御批寫下了一生最難寫的一個字“允”。大清墜入了無盡的黑暗中。

但是光緒帝是君,李鴻章是臣,君有命,臣不得不聽命。

李鴻章日夜備戰,抱著僥倖心理希望能跟日本打個平手。

光緒帝的皇宮跟外面的世界不是處在同一個空間,光緒帝的腦子跟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同一次元。清軍一開打就失敗了,但光緒帝滿不在乎命令往死裡打。結果是日本往死裡打清軍,而且吞併了朝鮮。

光緒帝極為震怒,他認為是李鴻章偷懶了,還沒下旨責備,日本人就打到瀋陽了,駐守鴨綠江的三萬清軍是一把鬆懈的門栓,沒起到阻攔作用,日本大大咧咧地進入中國,而且迅速推進。

光緒帝也隱約意識到不好,日本人就像危險的洪水一樣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問題不是清軍能不能往死裡打小日本的問題,而是清朝能不能保住的問題。

李鴻章又提出了中國軍事史最傑出的建議,他說:“日軍希望速戰速決,他們經不起消耗,所以中國要想戰勝日本就要拖住日本,消耗他們,“持久拖延”才能找到克敵制勝的辦法。”

他說:“中國不能計較一城一池的損失,要想辦法拖住日本,拖住日本就是勝利。”

光緒帝不聽,他性格急躁,不斷調集優秀將領到前線,不斷恐嚇,將領知道如果打不勝回來也是凶多吉少,在指揮作戰時態度很悲觀。

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跟光緒帝情緒不穩定有很大關係,光緒帝天天叫囂“軍法處置”,結果鄧世昌、劉步蟾相繼自殺。

丁汝昌

丁汝昌是個很勇敢的人,他寧願戰死沙場,但是自殺殉國後,光緒帝還是查抄了他家產,他的子孫流離失所。後來,新皇帝恢復了他的名譽。

慈禧正在為她的生日宴做準備,不過她也看出來了,這場戰爭中國勝不了。

我們可愛的慈禧還在舉辦“生日宴會”

光緒帝又去問李鴻章,割地還是不割地。李鴻章說,割地不行。光緒帝又沒聽,他想結束這場戰爭。光緒帝說:“割地”。

光緒帝的決定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儘管如此日本人的條件還是讓光緒帝震驚了,滿朝文武震驚了,日本人不僅要大量的錢,還要滿清發家的地方。

史書記載,“光緒之意,頗在速成”。

李鴻章還是那句話,割地不行,要打持久戰小日本沒勝算,但光緒帝還是拒絕了。

光緒帝用朱筆御批寫下了一生最難寫的一個字“允”。大清墜入了無盡的黑暗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