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徐累專欄|被佩戴的城池和花園

如果不是邊上還畫有一座教堂, 達·芬奇的《集中式教堂設計草圖》應該就是一件首飾的草稿。 反過來說, 那些珠寶的設計草稿也未免太像是一座“城池”或者“建築”的圖樣。
這確實很有意思, 世間稱之為“奇跡”的東西和體積無關, 品質卻在一個天平上。

達·芬奇《集中式教堂設計草圖》

現在我們臨空翻閱, “城池”和“首飾”盡收眼底。 以羅馬城為例, 廣場、環型競技場, 以及對稱有序的街市佈局,

這些堂而皇之的實跡, 總是圍繞著一個大大的空虛——空虛是為了填充盛典或者騷亂的。 這就像某件美妙絕倫的首飾, 所環繞的脖子只是一個暫時的命運——“城池”和“首飾”, 無非服務的是世景。 當首飾以遺物的形式坦陳在我們眼前的時候, 它就如同後人憑弔那些“城池”遺跡, 前世輝煌、今生孤寂, 感時傷懷的情緒就難免了。

最頂級的珠寶往往是“唯一”。 “唯一”, 就是“核心”。 設計上的任何裝點只是通往這裡的路徑, 千回百轉, 終結於此, 此乃珠寶的朝聖之道。 即使到達了鑽石的“中心”, 事情還遠沒有就此結束, 伊莉莎白·泰勒評價她那著名的柯拉普鑽石就說道, “當我看向它, 看進那深深的切工——如此完整、如此迷人——如同通往永恆與無限的階梯。 ”

這太像是一場宗教頂禮了,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美妙的去處, 僅僅在手指上攀登, 就擁有了世界的制高點。 關於如何嚮往“中心”的伎倆, 西方尤其瞭解得透徹, 幾乎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規律:營造城市格局如此, 建造帶穹頂的廟堂如此, 設計珠寶也是如此,

正如羅蘭·巴特在《符號帝國》裡提到的, “所有的城市都具有中心性;而且, 與西方玄學運動相一致, 每一個中心都是真理的場所, 我們的城市中心常常是滿滿的:一個顯眼的地方, 文明社會的價值觀念在這裡集合和凝聚:精神性(教堂), 力量(官署), 金錢(銀行), 商品(百貨商店), 語言(古希臘式的到集市:咖啡廳和供人散步的場所):去鬧市區或是到市中心, 就是去邂逅社會的‘真理’, 就是投身到‘現實’的那種令人自豪的豐富性中。 ”

“中心”是有磁場效應的, 它是吸引和彙集的焦點。 同樣道理, 那些有“核心”意義的“珠寶”, 本身就是傳奇,小小不言、萬眾矚目,閃耀著“權利”之光。因此,正典儀式上,這樣的“珠寶”總被優先佩戴,其向心力,威懾的意志,乃屬於政治的象徵,這樣的通則無須再尋例證。

西方的營造學的傳統,讓“珠寶”和“城池”在對待“中心”的問題上,有了共同的“真理”基因,比照中國古代城市的佈局,情況就不盡相同。比如老北京城,固然它的週邊也是城垣,但中間卻是以均衡的散點貫之以一,城門接著城門,城門再接著城門,形成中軸線的概念。它的朝覲路線不是接近於某個中心,而是起始平和,景觀推演,如此說來,我們就可以印證為什麼中國的珠寶大多是“念珠”的形式了。

珠寶並不都是如此威儀,否則就遠離了它應有的浪漫。

因為“複數”的緣故,另外一些珠寶起碼在佈局上找到理由,呈散落點綴狀,移步換景,珠寶踱向自己的“後花園”。由“市政”的公共屬性轉為“私人”的隱秘領地,珠寶的儀態不再是節制的,而是顧盼生輝、花團錦簇。可以想像,類似的“珠寶”一定更適合風流蘊藉的場所,情人的眼神就是澆灌。

設計者像園藝師一般種植珠寶,首飾成了微觀的刺繡式花圃,歡嬉如歌,看上去不僅優越,連心情也很好。西方的花園根植於希臘理想,它的境界是獻給神的,因此那些園子與其它自然之地不盡相同,縈繞某種禮遇氣氛,夢幻不離宗教,一切均是讚美,如同《舊約/雅歌》對所愛之人的描寫:“我妹子,我新婦,是幽閉的花園,是密林的井,你的源泉灌溉了石榴園,你有最鮮見的花與樹,有甘松茅和番紅花、菖蒲和梓樟樹,各種乳香木、沉香與一切上等香料。”

奇珍異物不僅名貴,而且還有魔力,使得“珠寶”和“花園”一樣具有精靈的特質,既可以膜拜,又可以享樂。西方花園裡的自然景物是獻給神詆的,而花園式的珠寶則是獻給心中的女神的,既然如此,也就一定不能缺少理想性的“場所精神”。因此,秩序井然是必須的,差別在於,一個臨地,一個貼身,兩者代表了異曲同工的歐洲傳統古意。這一點也許可以通過伊莉莎白·泰勒講述的溫莎公爵的故事可以證實。她在回憶中提到,那天既和溫莎公爵夫人談到了飾有威爾士徽章的英國皇室珠寶,同時又看到公爵親自整理花園,泰勒感慨地說,“他設計、挖掘、種植花朵和灌木,那是他的珠寶作品。”

城池和花園有待於遊歷,因此,人們常常碰到迷路的問題。有時,為了過程中的樂趣,設計者會有意製造某種迷局,這無非是在可把握的範圍裡,讓神性的道路增加心智挑戰的機會。事實上,對中古時代的人來說,羅馬城就是一個錯蹤複雜的迷宮,大家因為對傳說感興趣去探幽尋古,而傳說是當時人們理解事物的唯一方法。同樣,從十五世紀初開始,義大利花園,或者英國花園,迷宮成為選擇與機遇的舞臺,墜入愛河的人們陶醉在高籬遮蔽下追逐遊戲。

難道這不就是珠寶的性格?太相似了。珠寶也許是世界上最微小的迷宮,就一顆鑽石而言,晶體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以及它們的聚形,它們的折射,可謂錯綜複雜,“在有限的空間中開創出無限的道路”(塞涅卡),多少女人迷失在這裡不能自拔,她們無怨無悔,花了過量的時間、勇氣和精力追逐於其中。

設計師賦予珠寶以迷宮的形式,是因為他們深諳其中的秘密——這裡的道路濃縮著神奇的旅程,一旦你為它吸引,就被施了魔法。正如福柯所說,“迷宮不是讓人不知所措的地方,而是讓人從那裡出來時永遠的迷惘所在”。

小小的首飾,雖然沒有“城池”或“花園”的迷宮重影,但純粹的閃光更能讓女人眩暈。

伊莉莎白·泰勒以“珠寶控”為世人熟知

為了“城池”和“珠寶”的征戰,歷史上從來沒有停息過,有時它們本身就有因果關係,最著名的莫過於希臘神話中的“金蘋果”的故事。“金蘋果”就是珍寶的象徵,帕里斯在爭議中將“金蘋果”送給美神,美神也如約幫助他拐走了絕世美女海倫,於是引發了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的戰爭,最後希臘人用木馬計戰勝了特洛伊人,洗劫並毀滅了繁華的特洛伊城。

對男人來說,佔領“城池”是一種威望的體現。英雄通過智謀和武力獲取疆土上的“鑽石”,那一刻輝煌無比,他聽到周圍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並且接受眾人的“擁戴”。“擁戴”,是的,只有勝利者才配享用這個詞,現在輪到女人了。不同的是,它的形式感舉重若輕,只需要一個簡單動作,就將珠寶“擁戴”在了自己身上——珠寶的光輝直指尊寵和榮華,這是權勢的特別記號,其意義並不亞於對一個“城池”的佔領和擁有。

“擁戴”是欲望的至境,在它的名下,“城池”和“珠寶”從來沒有靠得如此之近,夢想倒在了榮耀的懷裡。然而,除非在記憶裡,又有什麼東西是永遠定格的呢?“鑽石的高傲和堅韌只是使歷史和它所席捲的眾生速朽”(孫甘露)。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被“城池”和“珠寶”這樣的“遺跡”預先遺忘了,那些佩戴時的歡愉和驕傲,無非是“虛無”的靈光乍現,這或許才是世間永遠的“真理”。

特約專欄作家 / 徐累

精彩回顧:

作為全北京顏值最高美術館,松美術館還有更遠大的夢!

世界上真有“阿凡達”部落嗎?他踏遍全球,找到了答案!

揭秘為何這些圖案讓你無比眩暈?!

本身就是傳奇,小小不言、萬眾矚目,閃耀著“權利”之光。因此,正典儀式上,這樣的“珠寶”總被優先佩戴,其向心力,威懾的意志,乃屬於政治的象徵,這樣的通則無須再尋例證。

西方的營造學的傳統,讓“珠寶”和“城池”在對待“中心”的問題上,有了共同的“真理”基因,比照中國古代城市的佈局,情況就不盡相同。比如老北京城,固然它的週邊也是城垣,但中間卻是以均衡的散點貫之以一,城門接著城門,城門再接著城門,形成中軸線的概念。它的朝覲路線不是接近於某個中心,而是起始平和,景觀推演,如此說來,我們就可以印證為什麼中國的珠寶大多是“念珠”的形式了。

珠寶並不都是如此威儀,否則就遠離了它應有的浪漫。

因為“複數”的緣故,另外一些珠寶起碼在佈局上找到理由,呈散落點綴狀,移步換景,珠寶踱向自己的“後花園”。由“市政”的公共屬性轉為“私人”的隱秘領地,珠寶的儀態不再是節制的,而是顧盼生輝、花團錦簇。可以想像,類似的“珠寶”一定更適合風流蘊藉的場所,情人的眼神就是澆灌。

設計者像園藝師一般種植珠寶,首飾成了微觀的刺繡式花圃,歡嬉如歌,看上去不僅優越,連心情也很好。西方的花園根植於希臘理想,它的境界是獻給神的,因此那些園子與其它自然之地不盡相同,縈繞某種禮遇氣氛,夢幻不離宗教,一切均是讚美,如同《舊約/雅歌》對所愛之人的描寫:“我妹子,我新婦,是幽閉的花園,是密林的井,你的源泉灌溉了石榴園,你有最鮮見的花與樹,有甘松茅和番紅花、菖蒲和梓樟樹,各種乳香木、沉香與一切上等香料。”

奇珍異物不僅名貴,而且還有魔力,使得“珠寶”和“花園”一樣具有精靈的特質,既可以膜拜,又可以享樂。西方花園裡的自然景物是獻給神詆的,而花園式的珠寶則是獻給心中的女神的,既然如此,也就一定不能缺少理想性的“場所精神”。因此,秩序井然是必須的,差別在於,一個臨地,一個貼身,兩者代表了異曲同工的歐洲傳統古意。這一點也許可以通過伊莉莎白·泰勒講述的溫莎公爵的故事可以證實。她在回憶中提到,那天既和溫莎公爵夫人談到了飾有威爾士徽章的英國皇室珠寶,同時又看到公爵親自整理花園,泰勒感慨地說,“他設計、挖掘、種植花朵和灌木,那是他的珠寶作品。”

城池和花園有待於遊歷,因此,人們常常碰到迷路的問題。有時,為了過程中的樂趣,設計者會有意製造某種迷局,這無非是在可把握的範圍裡,讓神性的道路增加心智挑戰的機會。事實上,對中古時代的人來說,羅馬城就是一個錯蹤複雜的迷宮,大家因為對傳說感興趣去探幽尋古,而傳說是當時人們理解事物的唯一方法。同樣,從十五世紀初開始,義大利花園,或者英國花園,迷宮成為選擇與機遇的舞臺,墜入愛河的人們陶醉在高籬遮蔽下追逐遊戲。

難道這不就是珠寶的性格?太相似了。珠寶也許是世界上最微小的迷宮,就一顆鑽石而言,晶體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以及它們的聚形,它們的折射,可謂錯綜複雜,“在有限的空間中開創出無限的道路”(塞涅卡),多少女人迷失在這裡不能自拔,她們無怨無悔,花了過量的時間、勇氣和精力追逐於其中。

設計師賦予珠寶以迷宮的形式,是因為他們深諳其中的秘密——這裡的道路濃縮著神奇的旅程,一旦你為它吸引,就被施了魔法。正如福柯所說,“迷宮不是讓人不知所措的地方,而是讓人從那裡出來時永遠的迷惘所在”。

小小的首飾,雖然沒有“城池”或“花園”的迷宮重影,但純粹的閃光更能讓女人眩暈。

伊莉莎白·泰勒以“珠寶控”為世人熟知

為了“城池”和“珠寶”的征戰,歷史上從來沒有停息過,有時它們本身就有因果關係,最著名的莫過於希臘神話中的“金蘋果”的故事。“金蘋果”就是珍寶的象徵,帕里斯在爭議中將“金蘋果”送給美神,美神也如約幫助他拐走了絕世美女海倫,於是引發了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的戰爭,最後希臘人用木馬計戰勝了特洛伊人,洗劫並毀滅了繁華的特洛伊城。

對男人來說,佔領“城池”是一種威望的體現。英雄通過智謀和武力獲取疆土上的“鑽石”,那一刻輝煌無比,他聽到周圍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並且接受眾人的“擁戴”。“擁戴”,是的,只有勝利者才配享用這個詞,現在輪到女人了。不同的是,它的形式感舉重若輕,只需要一個簡單動作,就將珠寶“擁戴”在了自己身上——珠寶的光輝直指尊寵和榮華,這是權勢的特別記號,其意義並不亞於對一個“城池”的佔領和擁有。

“擁戴”是欲望的至境,在它的名下,“城池”和“珠寶”從來沒有靠得如此之近,夢想倒在了榮耀的懷裡。然而,除非在記憶裡,又有什麼東西是永遠定格的呢?“鑽石的高傲和堅韌只是使歷史和它所席捲的眾生速朽”(孫甘露)。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被“城池”和“珠寶”這樣的“遺跡”預先遺忘了,那些佩戴時的歡愉和驕傲,無非是“虛無”的靈光乍現,這或許才是世間永遠的“真理”。

特約專欄作家 / 徐累

精彩回顧:

作為全北京顏值最高美術館,松美術館還有更遠大的夢!

世界上真有“阿凡達”部落嗎?他踏遍全球,找到了答案!

揭秘為何這些圖案讓你無比眩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