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小站四十年!

《小站四十年》

作者:退休老同志

四十年前的夏天, 我即將奔赴隴海線偏遠山區的一個四等小站參加鐵路工作。 那時的我年少懵懂,

對山區的認識都來自電影:山坡青翠, 綴滿五顏六色的野花;小溪清澈, 曲折有致緩緩流淌。 鳥、獸、魚、蝦, 自由自在, 盡情嬉戲。 牧童的歌聲在雲間飄蕩, 與那山、水、鳥、獸一起, 定格成一幅絕美的田園畫。

美麗的田園風光充斥著我的腦海, 帶著將要參加工作的喜悅,

我和同學們登上西去的列車。 上車的一刻, 就有一絲涼意掠過心頭。 綠皮車廂裡悶熱且氣味難聞, 旅客大都是衣衫襤褸的山民。 開車不久, 列車員前來查票, 車廂突然騷動起來。 抬頭打探, 好多人各施招數, 讓人瞠目結舌:鑽座位下、躲廁所裡、裝迷糊的, 各自想盡辦法逃票。 饒是他們使盡十八般武藝, 竟逃不過列車員一雙“火眼金睛”。 列車員一邊高聲叫喊一邊推搡著, 把無票乘客趕到列車長辦公席勒令補票。

火車像蝸牛般走走停停,十多個小時好像十天一樣漫長。目的地終於到了。映入眼簾的是荒山禿嶺,偶有一點綠色,那是農民墾荒種的莊稼,好像是大山生了癩。小河床都乾涸著,水都沒有,何談魚蝦?

單位為我們安排的是三人一間的宿舍,家俱只有一張硬床板。水泥製成的電纜蓋板被磚支起來當桌子使,粗笨的小木凳是自製的。鍋爐房裡一個燒煤的土爐任大家輪流燒飯。

值班室的鋼窗經過風雨侵蝕變得鏽跡斑斑,老式的黑色電話不能直接撥號,想要接通對方得通過總機接線。總機接線員有時可能忙不過來,有時可能不在崗位,經常叫了很久都無人響應。

車站對面的渭河上有一個鐵索吊橋,橋面用木板鋪成,走在上面晃晃悠悠,膽小的人過橋會膽戰心驚。吊橋旁邊有一個村莊,村子裡有集市,到了趕集的日子,方圓幾十裡的山民們肩扛手提將自家的雞蛋、核桃等農產品拿來賣,再買回食鹽、煤油。這裡沒有飯館和旅館,車站後面有一個國營商店,商品少而陳,我記得那裡的餅乾經常長出長長的蟲絮。

平常的日子裡,站區是冷清的。一趟慢車的停靠時間便是平日小站最熱鬧的時候了,到月臺上看上車下車的人,就成了我們最開心的事。

雖然大部分的回憶都是艱苦和寂寞,少數的美好也擠了進來。結婚後,我搬出宿舍,住進屬於自己的房子。與那時周圍的居民一樣,我們住在平房裡。一家一間半,屋簷下伸出的部分是廚房,廁所、水房都公用。門前是菜地和果樹,到了春天也桃紅柳綠。冬日的陽光下或夏日的樹蔭下,鄰居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因為門常敞開著,鄰里關係也親密,有了好吃的也樂意大家分享。

離開小站40多年,再回小站已大不一樣。綠皮車廂早已被淘汰,空調車廂裡溫度適宜,旅客們個個衣著光鮮、談笑風生,進城打工的山民和城裡人沒有多大差別。列車員文明禮貌、熱情周到地服務在旅客周圍。由於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大山已穿上美麗的綠衣裳。

經過多次鐵路大提速,從大站到小站的時間已縮至2小時左右。小站不再像從前那麼寂寞,通了公路,汽車、摩托車、農用車絡繹不絕。吊橋也變成了鋼筋水泥大橋,兩輛汽車可相向而行。集市搬遷了新址,規模比原來大了許多。商家也不再像原來在街兩邊隨地出售商品,每家有了自己的門面房。集市裡不但有豐富的農產品,服裝、家電等也一應俱全。小站不但有了飯店,賓館也有好幾家。

職工宿舍實現了公寓化,單位統一配備了席夢思、寫字臺、電視機、被褥等。職工食堂亮堂堂,電磁爐、電冰箱、消毒櫃一應具全。還有洗衣機、電淋浴器,讓職工的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改善。原來的旱廁也改成了水廁,實在是衛生了很多。

小站職工,大都在城裡有了福利住房,也有急性子的年輕人自己在城裡買了商品房。這樣,小站職工的後代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退休後居住看病也十分方便。

所有的這一切,不但訴說著小站的變化,也是我們國家進步發展的縮影。看著眼前的一切,我備感欣慰,衷心地祝願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尋人啟事

尊敬的各位讀者:

現全平臺尋找此文章作者。2017年5月,該作者將此文上報至庫爾勒車務段退管會,未留下個人資訊。後多方查找,未能尋到此文作業。通過文章僅能得出入路是在隴海線,工作附近有名為渭河的地址。如有掌握作者資訊或者作者本人,歡迎致電0996-8642882。

本版編輯:時聰穎

火車像蝸牛般走走停停,十多個小時好像十天一樣漫長。目的地終於到了。映入眼簾的是荒山禿嶺,偶有一點綠色,那是農民墾荒種的莊稼,好像是大山生了癩。小河床都乾涸著,水都沒有,何談魚蝦?

單位為我們安排的是三人一間的宿舍,家俱只有一張硬床板。水泥製成的電纜蓋板被磚支起來當桌子使,粗笨的小木凳是自製的。鍋爐房裡一個燒煤的土爐任大家輪流燒飯。

值班室的鋼窗經過風雨侵蝕變得鏽跡斑斑,老式的黑色電話不能直接撥號,想要接通對方得通過總機接線。總機接線員有時可能忙不過來,有時可能不在崗位,經常叫了很久都無人響應。

車站對面的渭河上有一個鐵索吊橋,橋面用木板鋪成,走在上面晃晃悠悠,膽小的人過橋會膽戰心驚。吊橋旁邊有一個村莊,村子裡有集市,到了趕集的日子,方圓幾十裡的山民們肩扛手提將自家的雞蛋、核桃等農產品拿來賣,再買回食鹽、煤油。這裡沒有飯館和旅館,車站後面有一個國營商店,商品少而陳,我記得那裡的餅乾經常長出長長的蟲絮。

平常的日子裡,站區是冷清的。一趟慢車的停靠時間便是平日小站最熱鬧的時候了,到月臺上看上車下車的人,就成了我們最開心的事。

雖然大部分的回憶都是艱苦和寂寞,少數的美好也擠了進來。結婚後,我搬出宿舍,住進屬於自己的房子。與那時周圍的居民一樣,我們住在平房裡。一家一間半,屋簷下伸出的部分是廚房,廁所、水房都公用。門前是菜地和果樹,到了春天也桃紅柳綠。冬日的陽光下或夏日的樹蔭下,鄰居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因為門常敞開著,鄰里關係也親密,有了好吃的也樂意大家分享。

離開小站40多年,再回小站已大不一樣。綠皮車廂早已被淘汰,空調車廂裡溫度適宜,旅客們個個衣著光鮮、談笑風生,進城打工的山民和城裡人沒有多大差別。列車員文明禮貌、熱情周到地服務在旅客周圍。由於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大山已穿上美麗的綠衣裳。

經過多次鐵路大提速,從大站到小站的時間已縮至2小時左右。小站不再像從前那麼寂寞,通了公路,汽車、摩托車、農用車絡繹不絕。吊橋也變成了鋼筋水泥大橋,兩輛汽車可相向而行。集市搬遷了新址,規模比原來大了許多。商家也不再像原來在街兩邊隨地出售商品,每家有了自己的門面房。集市裡不但有豐富的農產品,服裝、家電等也一應俱全。小站不但有了飯店,賓館也有好幾家。

職工宿舍實現了公寓化,單位統一配備了席夢思、寫字臺、電視機、被褥等。職工食堂亮堂堂,電磁爐、電冰箱、消毒櫃一應具全。還有洗衣機、電淋浴器,讓職工的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改善。原來的旱廁也改成了水廁,實在是衛生了很多。

小站職工,大都在城裡有了福利住房,也有急性子的年輕人自己在城裡買了商品房。這樣,小站職工的後代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退休後居住看病也十分方便。

所有的這一切,不但訴說著小站的變化,也是我們國家進步發展的縮影。看著眼前的一切,我備感欣慰,衷心地祝願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尋人啟事

尊敬的各位讀者:

現全平臺尋找此文章作者。2017年5月,該作者將此文上報至庫爾勒車務段退管會,未留下個人資訊。後多方查找,未能尋到此文作業。通過文章僅能得出入路是在隴海線,工作附近有名為渭河的地址。如有掌握作者資訊或者作者本人,歡迎致電0996-8642882。

本版編輯:時聰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