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林歡‖上海的味道

上海的味道, 讓我想起了有本書, 叫《民國印象》, 在我閱讀的散文書籍裡, 那些風花雪月的民國氣息, 來源於頗有個性的上海民國女子。 然而, 民國女子的文藝更多來源於弄堂深處的纏綿悱惻。 弄堂, 似乎成了我這次探訪上海的目的。

我穿街走巷遊走上海的街道, 浦東區是個和國際化大都市接軌的繁華地帶, 高樓林立, 標誌性建造東方明珠赫然屹立在黃埔江邊, 這是我第二次造訪, 沒有了第一次接觸時的怦然心跳, 想著前段時間追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 壓力山大的滋味, 婚姻裡小三入侵被壓迫得苟延殘喘的滋味, 望著車水馬龍的街道, 不免得會思考一些很現實的問題, 如今的婚姻是怎麼了?或許它是一個秘密, 千百種答案, 看你對待婚姻的態度, 已經沒有了絕對的答案。

帶孩子體驗一趟磁懸浮列車, 也是必須的, 這種以時速高達430公里的高科技出行方式和國際化接軌, 從龍陽站到浦東機場, 全程29公里, 7分鐘走完全程。 孩子自是樂在其中。 趁著陽光不燥, 微風輕柔, 漫步這座古老又現代的城市, 讓人想慢慢地走近它, 瞭解它, 愛上它。

穿越張樂平漫畫中《三毛流浪記》的“明日世界”, 似乎今日此情此景已兌現一個城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情懷。 漫畫裡畫盡了曾經飽受滄桑的大上海最底層人的生活艱辛和最高層人的奢靡, 用強烈對比的形式將舊時光裡的歷史現狀描摹得淋漓盡致。 此刻, 我覺得閱讀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 就是摸索城市的命脈, 找尋城市裡的根。 繁榮昌盛是它今天的代名詞, 而我, 更加喜歡名垂史冊裡千秋萬代的文化沉澱, 或許, 那會是屬於一個城市與眾不同的傲人之最。

來到田子坊,這裡曾經是十多個弄堂工廠開設的上海第一創意產業集聚區,它擁有經典的石庫門和新式里弄建築。我們融入了這個熙熙攘攘的城市一隅,與擦肩而過的人群打了照面。我突然想起了張愛玲在上海的弄堂小別墅,客廳正中掛著一套華麗有個性的旗袍,那是她的收藏品,如果有緣,或許我能找到她的別墅,看上一眼,這朵愛上一個人,低到塵埃裡,又在塵埃裡開的花,驕傲地盛放在民國年代的大上海,優雅,從容,屬於她的《傾城之戀》便誕生於上海的這座別墅裡。

也許,對歷史,我多少有些誤讀的。慢慢瞭解民國上海歷史,或許多少會擰出些心疼的滋味。那是張愛玲筆下的百樂門生活,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上海被各國侵佔後的傀儡生活狀態。摩登女人的嬌豔,在百樂門進進出出的軍閥、紳士,享盡奢侈的寂寞繁華。底層人們生活的苟延殘喘,窮極敗相,裹不食腹,諸多像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流落街頭,以天為蓋地為鋪。好些道德低下者漸趨淪為小偷,搶劫者,整個上海攤水生火熱,學生罷課遊行示威。

上海的舊時光沒有我想像中那麼文藝與平靜,反而是動盪與不安,充滿了硝煙與黑暗。但是今天,我還是喜歡行走在弄堂裡,找尋歷史遺留下來的斑駁記憶。我的熱情終究沒能抵達彼岸,穿過陝西南路39弄堂,找到了豐子愷故居,一處樹木庇蔭處,一幢簡易門樑的小屋,緊閉著房門,已閒置多年。豐子愷的畫風,帶著幾分禪意,寥寥幾筆將人生詮釋得淋漓盡致,我甚是喜歡。

接著心心念念去尋找張愛玲的故居,一切在想像中盡善盡美,有時候,喜歡一個作家,便想刨根問底瞭解更多,歷經周折,她的故居已找到,坐落在常德路95號,名叫常德公寓,她曾經是住在公寓六樓,完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幾部小說的創作,現已經封閉不讓遊客參觀。這座公寓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一頁。近代有一首歌叫《塵埃裡的花》,仿佛就是為張愛玲的傳奇故事而書寫的:

——遇見了你,心低到塵埃裡,又在塵埃裡,已開滿了花。驕傲卑微,都被你融化,願歲月靜好,廝守錦繡年華。~~傾城之戀,太美好的痂,用一生愛恨,寫盡寂寞繁華~~

每個人心頭都有一顆珍藏的朱砂,願所有的真心都能被救贖,所有的真情都能被接納。

有人說,到一個城市,最好去一趟它的博物館,因為那裡記載著它最真實的昨天。帶著孩子,我們來到兒童博物館,這個集海洋、宇宙、科幻為一體,寓教於樂的博物館,裡面設置遊樂場,讓孩子親身體驗做船長掌舵的滋味。館內有一個“草嬰書屋”,讓我眼前一亮,我多麼希望孩子安靜下來讀讀幼兒繪本,和這些上海小朋友一起,感受兒童博物館內的文化。

第一次瞭解草嬰先生的生平,這位偉大的翻譯家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翻譯了托爾斯泰的全部作品,他崇拜托爾斯泰,因為他是愛和善的化身,用最崇高的靈魂鑄成偉大的作品,給予讀者豐盛的精神犒賞。翻譯也是一種文藝,草嬰先生關注兒童成長,注重品格修養,他翻譯多種文學,給予當時的中國人反法西斯鬥爭的勇氣和信念。如果我不參觀兒童博物館,我不會知道,原來翻譯也是一種文藝,在文學基礎上的再創造。原來,還有一位注重兒童品格成長的先行者草嬰先生,從此誕生了中國一家兒童博物館。

上海,是一本沉甸甸的書籍,值得你用心去翻閱,它的昨天,與今天。恨我的筆尖有限,未能將它的風情萬千一一敘述。

【作者簡介】林歡,廣東梅州人,人民警察,常用筆名:幽幽草。文學愛好者,平素愛好旅行,熱愛音樂,禪道,香道,花道。梅江區作家協會會員,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特約編輯。

來到田子坊,這裡曾經是十多個弄堂工廠開設的上海第一創意產業集聚區,它擁有經典的石庫門和新式里弄建築。我們融入了這個熙熙攘攘的城市一隅,與擦肩而過的人群打了照面。我突然想起了張愛玲在上海的弄堂小別墅,客廳正中掛著一套華麗有個性的旗袍,那是她的收藏品,如果有緣,或許我能找到她的別墅,看上一眼,這朵愛上一個人,低到塵埃裡,又在塵埃裡開的花,驕傲地盛放在民國年代的大上海,優雅,從容,屬於她的《傾城之戀》便誕生於上海的這座別墅裡。

也許,對歷史,我多少有些誤讀的。慢慢瞭解民國上海歷史,或許多少會擰出些心疼的滋味。那是張愛玲筆下的百樂門生活,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上海被各國侵佔後的傀儡生活狀態。摩登女人的嬌豔,在百樂門進進出出的軍閥、紳士,享盡奢侈的寂寞繁華。底層人們生活的苟延殘喘,窮極敗相,裹不食腹,諸多像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流落街頭,以天為蓋地為鋪。好些道德低下者漸趨淪為小偷,搶劫者,整個上海攤水生火熱,學生罷課遊行示威。

上海的舊時光沒有我想像中那麼文藝與平靜,反而是動盪與不安,充滿了硝煙與黑暗。但是今天,我還是喜歡行走在弄堂裡,找尋歷史遺留下來的斑駁記憶。我的熱情終究沒能抵達彼岸,穿過陝西南路39弄堂,找到了豐子愷故居,一處樹木庇蔭處,一幢簡易門樑的小屋,緊閉著房門,已閒置多年。豐子愷的畫風,帶著幾分禪意,寥寥幾筆將人生詮釋得淋漓盡致,我甚是喜歡。

接著心心念念去尋找張愛玲的故居,一切在想像中盡善盡美,有時候,喜歡一個作家,便想刨根問底瞭解更多,歷經周折,她的故居已找到,坐落在常德路95號,名叫常德公寓,她曾經是住在公寓六樓,完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幾部小說的創作,現已經封閉不讓遊客參觀。這座公寓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一頁。近代有一首歌叫《塵埃裡的花》,仿佛就是為張愛玲的傳奇故事而書寫的:

——遇見了你,心低到塵埃裡,又在塵埃裡,已開滿了花。驕傲卑微,都被你融化,願歲月靜好,廝守錦繡年華。~~傾城之戀,太美好的痂,用一生愛恨,寫盡寂寞繁華~~

每個人心頭都有一顆珍藏的朱砂,願所有的真心都能被救贖,所有的真情都能被接納。

有人說,到一個城市,最好去一趟它的博物館,因為那裡記載著它最真實的昨天。帶著孩子,我們來到兒童博物館,這個集海洋、宇宙、科幻為一體,寓教於樂的博物館,裡面設置遊樂場,讓孩子親身體驗做船長掌舵的滋味。館內有一個“草嬰書屋”,讓我眼前一亮,我多麼希望孩子安靜下來讀讀幼兒繪本,和這些上海小朋友一起,感受兒童博物館內的文化。

第一次瞭解草嬰先生的生平,這位偉大的翻譯家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翻譯了托爾斯泰的全部作品,他崇拜托爾斯泰,因為他是愛和善的化身,用最崇高的靈魂鑄成偉大的作品,給予讀者豐盛的精神犒賞。翻譯也是一種文藝,草嬰先生關注兒童成長,注重品格修養,他翻譯多種文學,給予當時的中國人反法西斯鬥爭的勇氣和信念。如果我不參觀兒童博物館,我不會知道,原來翻譯也是一種文藝,在文學基礎上的再創造。原來,還有一位注重兒童品格成長的先行者草嬰先生,從此誕生了中國一家兒童博物館。

上海,是一本沉甸甸的書籍,值得你用心去翻閱,它的昨天,與今天。恨我的筆尖有限,未能將它的風情萬千一一敘述。

【作者簡介】林歡,廣東梅州人,人民警察,常用筆名:幽幽草。文學愛好者,平素愛好旅行,熱愛音樂,禪道,香道,花道。梅江區作家協會會員,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特約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