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每週一縷書香|大醫火神傳道錄 正純深高夀世民

導 語

“真正的中醫也叫仁醫, 具備真善, 具備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書香君按:《易經·說卦傳》:“是以立天之道曰陰曰陽, 立地之道曰柔曰剛,

立人之道曰仁曰義”)的醫者。 也就是說個人的修養要和醫學技術同時錘煉……鄭-盧醫學的道, 概括起來, 再深一點講, 就是我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仁醫的思想。 要達到這個仁醫, 就必須把鄭-盧醫學的醫術、醫理、仁術的正純深高掌握好:路子是正的, 用藥是純的, 並且是精煉的, 很深入地達到很高的程度。 ”

——彭重善

上面這段話摘錄于鄭欽安-盧鑄之醫學傳人彭重善先生的授課傳講內容——《火神大醫師徒傳道錄》。 本期書香君要向大家推薦的正是此書。

彭重善先生四十餘年義務傳授鄭-盧醫學, 該書是從給數批入門弟子授課的錄音釋文而成, 原汁原味地記錄了鄭-盧醫學正純之道, 既包含了鄭-盧醫學實踐科學“診斷-辨證-立法-遣藥-處方”五個進程的系統理法, 更強調了鄭-盧醫學仁醫仁術的醫德醫風。 拜讀完本書, 相信大家會對“大醫火神, 濟世救民”有更真實貼切的感受。

作者簡介

彭重善, 1931年出生, 四川德陽人, 《健康報》振興中醫刊授學院畢業。 1950年入伍, 並赴朝抗美, 軍旅生涯近二十年。

1969年因轉業成都。 因長期積勞, 罹患腎結核尿血, 於此困頓之際, 得表叔盧永定師救治而愈, 由此因緣遂對中醫生信。 1970年底正式拜入永定師門下, 入門後每朝侍診于師側, 寒暑不輟, 十五年無有間斷(直至永定師逝)。 十五年之師傳, 耳濡目染, 加之苦學勤悟, 于鄭盧醫學終得大要。

從師三年後, 蒙師開許, 即以所傳之學免費診治病人, 至今四十餘年, 醫道日進, 善用辛溫扶陽, 以姜附桂起沉屙大疾, 深得扶陽三昧, 活人無數。 且皆為義診, 分文不取, 真正乃心存懸壺濟世之大醫矣。 實不愧為學尊其師、德亦效之, 誠為道術皆良者。 師歿, 即懷弘毅之志, 雖累遭挫折, 無有所改。 今值國家昌明, 百家奔放, 鄧盧醫學漸映光輝, 蓋亦彭師重善之所感也。

他 序

一部火神百科, 一個傳奇故事

在《扶陽傳人博士弟子經典課程班》開班之際, 彭重善老人《大醫火神師徒傳道錄>(港澳臺版)正式出版發行了, 這是中國中醫界的一件大事、一件幸事, 足以讓所有熱愛鄭盧扶陽醫學的中醫人額手稱慶、歡欣鼓舞。

欽安--盧鑄之醫學傳人彭重善先生編著的《大醫火神師徒傳道錄》猶如一部火神百科。 書中精闢地論述了欽安--盧鑄之醫學的理、法、方、藥;精彩描述了自己傳奇的傳承過程與豐富的醫療實踐。 並廣泛涉及了各種疾病的診斷、辨證、立法、處方、遣藥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以及臨床技能。

彭重善老人的《大醫火神師徒傳道錄》猶如一個傳奇故事。 從鐵血火海的抗美援朝奇遇火神醫道,

在四十年懸壺濟世、治病為民的義診義傳中成就奇跡。 執簡馭繁, 萬病一理;人身立命, 以火立極;治病立法, 用陽化陰;真實記錄, 充滿神奇!恰如《醫學源流論·醫非人人可學論》所言:“醫之為道, 乃古聖人所以泄天地之秘, 奇造化之權, 以救人之死”。 所以, 非聰明敏哲之人, 非淵博通達之人, 非虛懷靈變之人, 非勤奮善記之人, 非精鑒確識之人不可學也, 彭重善師正乃醫道中人也。

本書所論扶陽醫學猶如喻世明言。 傳統的迷失, 源於自殘;大道的喪失, 源於自毀;醫學的異化, 源於自賤。 恰如呂炳奎老先生所言:“中醫面臨滅頂之災!”佛生於西而盛於東, 道生於中而毀於中……醫道廢, 醫理亡, 本失而末亦失, 理晦而法不明, 醫晦而藥不存!扶陽學派的興起猶如一縷春風, 夜航明燈,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民間中醫在呼喊,父老鄉親在期盼。

鄭盧扶陽醫學從容玄同,參悟氣機,見微知著,出神人化,乃識醫道之正途。法無定法,法解靈方;以氣化神、神用無方,此乃鄭盧扶陽醫學治道之莫諦。

恭祝《扶陽傳人博士弟子經典課程班》成功開設、順利延續、惠澤蒼生!

恭祝中醫扶陽學派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繼往開來!

古有仲景傷寒論,今有鄭盧扶陽派!醫道復興,根在民間!

《扶陽論壇》組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協會會長、

國際籃球聯合會名譽會長:程萬琦

2014年元月15日

彭師自序

盧鑄之是我的三舅祖父,是我祖母的親三弟。1936年我五歲時,曾隨祖母到成都,住在盧鑄之家,那時盧鑄之已譽滿蓉城,幼小的心靈已播下“盧火神”的種子。十六歲時我到成都讀書三年,每週末必去看望盧老。他診病課徒,即莊重又和善可親,常對我說:“你的一半頭髮都是盧家的。”其情其景,歷歷在目。

我年輕時,從高等工業院校調到部隊,參加了鐵血火海的抗美援朝,回國後又繼續在部隊,前後近二十年。五八年我曾從部隊回成都探親,盧鑄之年逾八十,但仍精神篇鑠,親切地和我談了很多話,在談到學醫時他說:“你父親就在跟我學醫,你現在學很困難,將來回成都再說。”後來我回了部隊,人事變遷,未能跟隨三舅爺,內心深藏的學習盧鑄之醫學之願,變成了思念和夢境。

轉業回成都後,生了重病,恩師盧永定給我治病,並收我為弟子,這是我一生的轉折。

盧永定是我的大表叔,是盧鑄之的長子,也是盧鑄之醫學的唯一傳承人。

我在盧永定師身邊全心學習盧鑄之醫學。每曰晨時六時前到他家,照顧他生活後再學醫。他的規矩是早晨六時開始看病,上午十時前結束。無論颳風下雨,春夏秋冬,寒熱涼暑,過年過節,老師均未停過診,我也同祥每天六時前到老師身邊,老師看病講授,我記錄並給病人開方子;得盧永定老師親傳親授,我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盧氏醫學十五年。以後又在老師允許後,邊義診邊學習,到現在為止。

1985年為繼承盧鑄之、盧永定二老的醫學,我曾與諸同學及親友商議,在德陽開辦了“盧火神學術思想研究會”,同時恢復盧鑄之太老師1923年曾開辦的“同德醫藥社”,但因經濟實力薄弱,開辦二年後被迫停辦。以後為傳承盧鑄之醫學義務課徒三十餘人。現仍在為傳承鄭欽安一盧鑄之醫學盡心盡力。

恩師之殷殷教誨,我終生牢記,恩師盧永定常說:“醫不貪財”“財是身外之物”。他要我“以家養芝,傳承和深研盧氏醫學”。四十年來“以家養藝”,我堅持義診,堅持義務課徒,決心把鄭欽安一盧鑄之醫學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更多的人造福。對鄭盧醫學我雖有所領悟,現仍感需勤奮學習。

提起著述立說,我很猶豫。我雖然將太老師和老師的所講所寫所傳領悟了一點,也如實給友生們講了許多,但我本人還很淺薄,所講亦非專著,何言出書?當張雨軒對我真誠地說“你不該猶豫,你出的書都是給有緣人看的,無緣的人是不會成為你弟子的。”一個“緣”字點醒了我。我出書是讓更多的人能和鄭盧醫學結緣。有緣的人多了,鄭盧醫學的發揚、發展就更快更廣了。這是我多年的夙願,因此,我決定出書,決定再帶弟子。

我要著重地感謝的老伴老友伊甸老師,我在四十年的跟師習醫和義診中,她全心全力支持我,不顧工作繁重,辛苦持家教子。沒有她的幫助,我會困難重重,她對鄭盧醫學的發揚發展、不斷傳承立下了功績。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是人民中產生的,是屬於人民的,它將永遠在人民中不斷發揚發展,並為人民的治病、防病、健康、益壽延年,永遠貢獻。

——彭重善

啟思錄(摘要)

贈送給大家一個字和一句話

講啟思錄的目的就是給你們傳達醫學思想和醫學實踐方法。集中講不好消化,現在每次以一個字和一句話的形式逐步滲透。

一個字:慎

慎,本意是小心謹慎,延伸開有慎言、愼行、警戒之義。在杜南的《潼關吏》中有這祥的句子:“請矚防關將,慎勿學哥舒!”這裡就是警告之義,警告大家不要效仿哥舒整夜帶人巡防,這樣太勞累了。我這裡說的慎有三層意思:

慎比。比:比較、認識,任何事物只有通過比較才有孰正孰誤的認識。

從學醫的角度說,我們學醫要具有慎比的思想,當真正比較、瞭解了眾多中醫流派,認定哪個好,認為好的才能認真去學,才能真正做到“五心”(書香君按:忠心、決心、信心、恒心、耐心)。可以說,你們現在都可以認真去比一下,鄭盧醫學正確辨陰陽,認為真正陰虛的很少。盧永定太老師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呂洞賓才是真正陽旺,不需要姜桂附,可世界上有幾個呂洞賓呢?這是傳說。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正氣虛、陽虛,都要用陽藥、溫性藥,都要慎用藥,當然不是完全簡單地用附片、桂枝、薑,還可以用溫性藥,這個以後再講。也就是在我們慎比之後,才知道姜、桂、附不僅治病,還能延年益壽這祥的結論。這個也是要求每個學這醫的人先吃藥的原因,吃藥也是個慎比的過程。

從行醫的角度說,將來你們臨床實踐中也要慎比,慎比才能擁有正確辯證這種思想方法。我們前面講過正常脈象:緩而有力有神,這就是給你們比較的尺子,用這把尺子去比時,達不到這個程度就是有病。

總之,你們還可以將慎比這種思想用到其他的工作方面。

慎終。指在一件事情的開始就要考慮其最終後果和結果。

從學的角度講,你們既然來學醫了,就要學得更好,學到優良的結果,學到鄭欽安-盧鑄之醫學的正、純、深、高,這就是學習上要具備的慎終思。以往來學的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偏離了正和純的思想,所以我們這裡要特別強調。

所謂正,就是路子正,一定要把理、法掌握。理是什麼?就是正確判斷陰陽。否則將來錯辨陰陽,這路不正、路子偏了。我們一旦辨定病入是陽虛,必然會用姜桂附和溫性藥。現在不辨陰陽和錯辨陰陽、亂辨陰陽的在醫學界很普遍,跟我們差距很遠,要引以為戒。純,就是不能亂用藥。現實是,雖然初步認定是陽虛,同時還在加滋陰藥,夾雜著生地、熟地,並且一些名家都在這樣做,這就是不純。去看看盧鑄之的處方,裡面有沒有夾雜生熟地?沒有!陽藥和滋陰藥絕對嚴格分開!陽虛才用姜桂附,陽藥、溫性藥;陰虛才用滋陰藥。你們開始學的時候就要慎終,開始就要這樣考慮,如果說學亂了,最後結果是混亂的,這就叫慎終。

從實踐角度講,只有學的時候有著最終達到正、純的思想,將來實踐中用藥才能用得正、用得純。

慎微。本意是重視細微之處和初發生的事。

你們開始學就不要學個大而化之,特別要多注意細節、以及隨時提出的新的概念。隨時提出來的新概念,就是初發生的細節。比如我在看病的時候說的,滯的脈象有若干種,有氣滯,有濕滯,寒中有滯,洪大中有滯等等,這多種滯像中,細微之處要體會、辨別凊楚。在醫學上類似這樣細微的東西很多,若不注意細微的東西,就掌握不了很多醫學上所謂的“真諦”,只掌握個概念而已。只掌握個概念,學粗了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慎細。

今後你們行醫實踐中,更要注意脈象的比較,了知細微的差別!脈是什麼,是什麼症,症中還夾雜著什麼等,比如說有寒,寒中有沒有燥?今天是什麼的病症,下一次脈象有變化,病情有變化,等等,這些稍微的變化,即初發生的萌芽狀態,這個時候能夠診斷出來,用藥才不會錯。

今天講一個“慎”字,主旨在講我們的思想方法,這也是我們說的醫德、醫風。

一句話:

“養性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凡欲身之無病,必先正其心,不使求迷惑,則內輔外寵(竅)無由受病矣。”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修養。前—句說養性,後—句說養生。摘自盧鑄之太老師的文章:

“其養性者,曰天有盈虛,人有此危,以畏為本,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稻;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值(殖)。”“是乙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自愛於身而不循於人。凡欲身之無病,必先正其心,不使求迷惑,則內輔外竅無由受病矣。”

“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稻;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值(殖)。”這裡講了士農工商,過去就用這四類概括了社會上所有的人。士的範圍很廣,包括做官的人、讀書人、有知識和尚道士、教師、醫生等。如果士農工商社會各界都無畏,社會就亂了。“士無畏,則簡仁義”,作為醫生來說,這個仁義就是仁愛之心,醫生沒有仁愛之心,就沒有責任心,醫德醫風就不正。盧鑄之太老師認為社會各行各業都應該有這個畏字。

“是乙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自愛於身而不循於人。”這裡講了五個方面的畏。這裡的畏並非害怕,而是指敬畏,對一件事情很尊重、很謹慎。

畏道,我們古代就講究,要尊重自然界的規律。畏天,敬畏尊重自然環境。現在提出來保護自然環境,實際上古代就有畏天、對自然環境尊重和保護的意思。

畏物,對於所有的物,都要發揮它們充分的作用。特別在醫學上的畏物,指畏藥,藥是動物和植物,這些物都是吸收了大自然的正氣,用這些物來補身體的正氣,所以對動植物都要敬畏、慎畏,敬畏是要愛護和保護它們,慎畏是謹慎選擇它們。盧鑄之太老師在幾千種藥物中選擇了一百多種,這就是慎畏。用這些藥物的天然之氣、正氣來補充人的氣,比如姜桂附,就能補充人的陽氣、正氣。這就是畏物、慎畏態度的具體表現。

畏人,周圍的患者、親人,廣義講就是人民,我們対人民要有敬畏之心、慎畏之心,慎重對待病人,不能馬虎,這是個醫德問題。

“畏自愛於身而不循於人”,有兩層含義,首先要愛護自己,因為自己也是自然、是道的一部分,要自愛;如何自愛?即不循於人,不跟著錯誤的走。這是盧鑄之太老師最佳寫照,如果當年跟著世俗走,跟著背時方、成方,就沒有今天的盧鑄之醫學,就沒有他那套運用姜桂附及辨證立法的理論。不循于人是自愛中最核心的一條。我們要做到不循於人!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往往聽到別人說中醫好,就跟著說中醫好,而現在中醫很亂,亂辨、錯辨、不辨陰陽的很多,都是好的嗎?要不循於人,就要大家思考一下:中醫究竟好在哪裡?怎祥才是真正好的?我們應當怎祥去學?今天能提出這些問題,敢於不回避這些問題,因為我們本身就按照盧鑄之太老師不循于人的路子在走!

前面說的都是養性——“養性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的具體展開。

後面說的是養生問題——凡欲身之無病,必先正其心,不使求迷惑,則內輔外竅無由受病矣。

【注:擴展閱讀:《瀟湘錄》之《益州老父》言,唐則天末年,益州有老夫賣藥城中,時自遊江岸,凝眸永日,又或登高引領,不語竟日。每遇有識者,必高之曰:“夫人一身,便如一國也。人之心即帝王也。傍列臟腑,即內輔,外張九竅,即外臣也。故心有病則內外不可救之,又何異君亂於上,臣下不可正之哉。但凡欲身無病,必須正其心,不使亂求,不使狂思,不使嗜欲,不使迷惑,則心先無病。心先無病,則內輔之臟腑,雖有病不難療也。外之九竅,亦無由受病矣。況藥亦有君臣,有佐有使。苟或攻其病,君先臣次,然後用佐用使,自然合其宜。如以佐之藥用之以使,使之藥用之於佐,小不當用,必自亂也。又何能攻人之病哉?此又象國家治人也。老夫用藥,常以此為念,每遇人一身,君不君,臣不臣,使九竅之邪,悉納其病,以至於良醫自逃,名藥不效,猶不知治身之病後時矣。悲夫,士君子記之。”(卷第二十三,益州老父,一五四頁)】

正其心,這個好理解。所謂“不使求迷惑”,就是指世上吸引人的東西很多,特別是現代社會發展快,物質享受很多,對金錢、名利的追求,聽到某某人有本事,說什麼好的都要去學,這就心慌意亂,受迷惑了。怎麼能不使求迷惑呢?就要正其心!正其心,即擁有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正確的才堅持去做,比如我們提出學醫的“五心”,就是因為鄭盧醫學是對的,才敢說。如果不能正其心,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五心”去學。就佛家和道家而言,都是講心要純正的。

正其心,不迷惑後,即內輔外竅無由受病矣。內輔,人身以心為主,其它器官都是臣,都是相輔的,這就是整個人身的五臟六腑關係。外竅,即全身的七竅毛孔。內外都不受病,就是養生之道。正其心,不亂追求,那就無病。往往人受病,正氣虧損、陽氣虧損,就是因為心不正、受迷惑而導致的,所以,我治病的時候交代三句話:“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其中的不妄勞作,就是當你受了迷惑,很多虧損正氣的事情都會去做,加班熬夜、飲食無度,什麼都不管了,只是為了在追求那件事情中得到享受,最後就會受病。

這就是所摘錄的盧鑄之太老師關於養生、養性的概括。

今後還要以這樣的方式講醫學思想,用前輩的話來講,包括醫德醫風,思想方法。思想正了,學習才能真正理解。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3。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www.zhongyijia.com.cn/down

夜航明燈,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民間中醫在呼喊,父老鄉親在期盼。

鄭盧扶陽醫學從容玄同,參悟氣機,見微知著,出神人化,乃識醫道之正途。法無定法,法解靈方;以氣化神、神用無方,此乃鄭盧扶陽醫學治道之莫諦。

恭祝《扶陽傳人博士弟子經典課程班》成功開設、順利延續、惠澤蒼生!

恭祝中醫扶陽學派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繼往開來!

古有仲景傷寒論,今有鄭盧扶陽派!醫道復興,根在民間!

《扶陽論壇》組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協會會長、

國際籃球聯合會名譽會長:程萬琦

2014年元月15日

彭師自序

盧鑄之是我的三舅祖父,是我祖母的親三弟。1936年我五歲時,曾隨祖母到成都,住在盧鑄之家,那時盧鑄之已譽滿蓉城,幼小的心靈已播下“盧火神”的種子。十六歲時我到成都讀書三年,每週末必去看望盧老。他診病課徒,即莊重又和善可親,常對我說:“你的一半頭髮都是盧家的。”其情其景,歷歷在目。

我年輕時,從高等工業院校調到部隊,參加了鐵血火海的抗美援朝,回國後又繼續在部隊,前後近二十年。五八年我曾從部隊回成都探親,盧鑄之年逾八十,但仍精神篇鑠,親切地和我談了很多話,在談到學醫時他說:“你父親就在跟我學醫,你現在學很困難,將來回成都再說。”後來我回了部隊,人事變遷,未能跟隨三舅爺,內心深藏的學習盧鑄之醫學之願,變成了思念和夢境。

轉業回成都後,生了重病,恩師盧永定給我治病,並收我為弟子,這是我一生的轉折。

盧永定是我的大表叔,是盧鑄之的長子,也是盧鑄之醫學的唯一傳承人。

我在盧永定師身邊全心學習盧鑄之醫學。每曰晨時六時前到他家,照顧他生活後再學醫。他的規矩是早晨六時開始看病,上午十時前結束。無論颳風下雨,春夏秋冬,寒熱涼暑,過年過節,老師均未停過診,我也同祥每天六時前到老師身邊,老師看病講授,我記錄並給病人開方子;得盧永定老師親傳親授,我踏踏實實刻苦學習盧氏醫學十五年。以後又在老師允許後,邊義診邊學習,到現在為止。

1985年為繼承盧鑄之、盧永定二老的醫學,我曾與諸同學及親友商議,在德陽開辦了“盧火神學術思想研究會”,同時恢復盧鑄之太老師1923年曾開辦的“同德醫藥社”,但因經濟實力薄弱,開辦二年後被迫停辦。以後為傳承盧鑄之醫學義務課徒三十餘人。現仍在為傳承鄭欽安一盧鑄之醫學盡心盡力。

恩師之殷殷教誨,我終生牢記,恩師盧永定常說:“醫不貪財”“財是身外之物”。他要我“以家養芝,傳承和深研盧氏醫學”。四十年來“以家養藝”,我堅持義診,堅持義務課徒,決心把鄭欽安一盧鑄之醫學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更多的人造福。對鄭盧醫學我雖有所領悟,現仍感需勤奮學習。

提起著述立說,我很猶豫。我雖然將太老師和老師的所講所寫所傳領悟了一點,也如實給友生們講了許多,但我本人還很淺薄,所講亦非專著,何言出書?當張雨軒對我真誠地說“你不該猶豫,你出的書都是給有緣人看的,無緣的人是不會成為你弟子的。”一個“緣”字點醒了我。我出書是讓更多的人能和鄭盧醫學結緣。有緣的人多了,鄭盧醫學的發揚、發展就更快更廣了。這是我多年的夙願,因此,我決定出書,決定再帶弟子。

我要著重地感謝的老伴老友伊甸老師,我在四十年的跟師習醫和義診中,她全心全力支持我,不顧工作繁重,辛苦持家教子。沒有她的幫助,我會困難重重,她對鄭盧醫學的發揚發展、不斷傳承立下了功績。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是人民中產生的,是屬於人民的,它將永遠在人民中不斷發揚發展,並為人民的治病、防病、健康、益壽延年,永遠貢獻。

——彭重善

啟思錄(摘要)

贈送給大家一個字和一句話

講啟思錄的目的就是給你們傳達醫學思想和醫學實踐方法。集中講不好消化,現在每次以一個字和一句話的形式逐步滲透。

一個字:慎

慎,本意是小心謹慎,延伸開有慎言、愼行、警戒之義。在杜南的《潼關吏》中有這祥的句子:“請矚防關將,慎勿學哥舒!”這裡就是警告之義,警告大家不要效仿哥舒整夜帶人巡防,這樣太勞累了。我這裡說的慎有三層意思:

慎比。比:比較、認識,任何事物只有通過比較才有孰正孰誤的認識。

從學醫的角度說,我們學醫要具有慎比的思想,當真正比較、瞭解了眾多中醫流派,認定哪個好,認為好的才能認真去學,才能真正做到“五心”(書香君按:忠心、決心、信心、恒心、耐心)。可以說,你們現在都可以認真去比一下,鄭盧醫學正確辨陰陽,認為真正陰虛的很少。盧永定太老師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呂洞賓才是真正陽旺,不需要姜桂附,可世界上有幾個呂洞賓呢?這是傳說。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正氣虛、陽虛,都要用陽藥、溫性藥,都要慎用藥,當然不是完全簡單地用附片、桂枝、薑,還可以用溫性藥,這個以後再講。也就是在我們慎比之後,才知道姜、桂、附不僅治病,還能延年益壽這祥的結論。這個也是要求每個學這醫的人先吃藥的原因,吃藥也是個慎比的過程。

從行醫的角度說,將來你們臨床實踐中也要慎比,慎比才能擁有正確辯證這種思想方法。我們前面講過正常脈象:緩而有力有神,這就是給你們比較的尺子,用這把尺子去比時,達不到這個程度就是有病。

總之,你們還可以將慎比這種思想用到其他的工作方面。

慎終。指在一件事情的開始就要考慮其最終後果和結果。

從學的角度講,你們既然來學醫了,就要學得更好,學到優良的結果,學到鄭欽安-盧鑄之醫學的正、純、深、高,這就是學習上要具備的慎終思。以往來學的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偏離了正和純的思想,所以我們這裡要特別強調。

所謂正,就是路子正,一定要把理、法掌握。理是什麼?就是正確判斷陰陽。否則將來錯辨陰陽,這路不正、路子偏了。我們一旦辨定病入是陽虛,必然會用姜桂附和溫性藥。現在不辨陰陽和錯辨陰陽、亂辨陰陽的在醫學界很普遍,跟我們差距很遠,要引以為戒。純,就是不能亂用藥。現實是,雖然初步認定是陽虛,同時還在加滋陰藥,夾雜著生地、熟地,並且一些名家都在這樣做,這就是不純。去看看盧鑄之的處方,裡面有沒有夾雜生熟地?沒有!陽藥和滋陰藥絕對嚴格分開!陽虛才用姜桂附,陽藥、溫性藥;陰虛才用滋陰藥。你們開始學的時候就要慎終,開始就要這樣考慮,如果說學亂了,最後結果是混亂的,這就叫慎終。

從實踐角度講,只有學的時候有著最終達到正、純的思想,將來實踐中用藥才能用得正、用得純。

慎微。本意是重視細微之處和初發生的事。

你們開始學就不要學個大而化之,特別要多注意細節、以及隨時提出的新的概念。隨時提出來的新概念,就是初發生的細節。比如我在看病的時候說的,滯的脈象有若干種,有氣滯,有濕滯,寒中有滯,洪大中有滯等等,這多種滯像中,細微之處要體會、辨別凊楚。在醫學上類似這樣細微的東西很多,若不注意細微的東西,就掌握不了很多醫學上所謂的“真諦”,只掌握個概念而已。只掌握個概念,學粗了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慎細。

今後你們行醫實踐中,更要注意脈象的比較,了知細微的差別!脈是什麼,是什麼症,症中還夾雜著什麼等,比如說有寒,寒中有沒有燥?今天是什麼的病症,下一次脈象有變化,病情有變化,等等,這些稍微的變化,即初發生的萌芽狀態,這個時候能夠診斷出來,用藥才不會錯。

今天講一個“慎”字,主旨在講我們的思想方法,這也是我們說的醫德、醫風。

一句話:

“養性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凡欲身之無病,必先正其心,不使求迷惑,則內輔外寵(竅)無由受病矣。”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修養。前—句說養性,後—句說養生。摘自盧鑄之太老師的文章:

“其養性者,曰天有盈虛,人有此危,以畏為本,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稻;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值(殖)。”“是乙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自愛於身而不循於人。凡欲身之無病,必先正其心,不使求迷惑,則內輔外竅無由受病矣。”

“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稻;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值(殖)。”這裡講了士農工商,過去就用這四類概括了社會上所有的人。士的範圍很廣,包括做官的人、讀書人、有知識和尚道士、教師、醫生等。如果士農工商社會各界都無畏,社會就亂了。“士無畏,則簡仁義”,作為醫生來說,這個仁義就是仁愛之心,醫生沒有仁愛之心,就沒有責任心,醫德醫風就不正。盧鑄之太老師認為社會各行各業都應該有這個畏字。

“是乙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自愛於身而不循於人。”這裡講了五個方面的畏。這裡的畏並非害怕,而是指敬畏,對一件事情很尊重、很謹慎。

畏道,我們古代就講究,要尊重自然界的規律。畏天,敬畏尊重自然環境。現在提出來保護自然環境,實際上古代就有畏天、對自然環境尊重和保護的意思。

畏物,對於所有的物,都要發揮它們充分的作用。特別在醫學上的畏物,指畏藥,藥是動物和植物,這些物都是吸收了大自然的正氣,用這些物來補身體的正氣,所以對動植物都要敬畏、慎畏,敬畏是要愛護和保護它們,慎畏是謹慎選擇它們。盧鑄之太老師在幾千種藥物中選擇了一百多種,這就是慎畏。用這些藥物的天然之氣、正氣來補充人的氣,比如姜桂附,就能補充人的陽氣、正氣。這就是畏物、慎畏態度的具體表現。

畏人,周圍的患者、親人,廣義講就是人民,我們対人民要有敬畏之心、慎畏之心,慎重對待病人,不能馬虎,這是個醫德問題。

“畏自愛於身而不循於人”,有兩層含義,首先要愛護自己,因為自己也是自然、是道的一部分,要自愛;如何自愛?即不循於人,不跟著錯誤的走。這是盧鑄之太老師最佳寫照,如果當年跟著世俗走,跟著背時方、成方,就沒有今天的盧鑄之醫學,就沒有他那套運用姜桂附及辨證立法的理論。不循于人是自愛中最核心的一條。我們要做到不循於人!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往往聽到別人說中醫好,就跟著說中醫好,而現在中醫很亂,亂辨、錯辨、不辨陰陽的很多,都是好的嗎?要不循於人,就要大家思考一下:中醫究竟好在哪裡?怎祥才是真正好的?我們應當怎祥去學?今天能提出這些問題,敢於不回避這些問題,因為我們本身就按照盧鑄之太老師不循于人的路子在走!

前面說的都是養性——“養性必先自慎,慎以畏為本”——的具體展開。

後面說的是養生問題——凡欲身之無病,必先正其心,不使求迷惑,則內輔外竅無由受病矣。

【注:擴展閱讀:《瀟湘錄》之《益州老父》言,唐則天末年,益州有老夫賣藥城中,時自遊江岸,凝眸永日,又或登高引領,不語竟日。每遇有識者,必高之曰:“夫人一身,便如一國也。人之心即帝王也。傍列臟腑,即內輔,外張九竅,即外臣也。故心有病則內外不可救之,又何異君亂於上,臣下不可正之哉。但凡欲身無病,必須正其心,不使亂求,不使狂思,不使嗜欲,不使迷惑,則心先無病。心先無病,則內輔之臟腑,雖有病不難療也。外之九竅,亦無由受病矣。況藥亦有君臣,有佐有使。苟或攻其病,君先臣次,然後用佐用使,自然合其宜。如以佐之藥用之以使,使之藥用之於佐,小不當用,必自亂也。又何能攻人之病哉?此又象國家治人也。老夫用藥,常以此為念,每遇人一身,君不君,臣不臣,使九竅之邪,悉納其病,以至於良醫自逃,名藥不效,猶不知治身之病後時矣。悲夫,士君子記之。”(卷第二十三,益州老父,一五四頁)】

正其心,這個好理解。所謂“不使求迷惑”,就是指世上吸引人的東西很多,特別是現代社會發展快,物質享受很多,對金錢、名利的追求,聽到某某人有本事,說什麼好的都要去學,這就心慌意亂,受迷惑了。怎麼能不使求迷惑呢?就要正其心!正其心,即擁有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正確的才堅持去做,比如我們提出學醫的“五心”,就是因為鄭盧醫學是對的,才敢說。如果不能正其心,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五心”去學。就佛家和道家而言,都是講心要純正的。

正其心,不迷惑後,即內輔外竅無由受病矣。內輔,人身以心為主,其它器官都是臣,都是相輔的,這就是整個人身的五臟六腑關係。外竅,即全身的七竅毛孔。內外都不受病,就是養生之道。正其心,不亂追求,那就無病。往往人受病,正氣虧損、陽氣虧損,就是因為心不正、受迷惑而導致的,所以,我治病的時候交代三句話:“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其中的不妄勞作,就是當你受了迷惑,很多虧損正氣的事情都會去做,加班熬夜、飲食無度,什麼都不管了,只是為了在追求那件事情中得到享受,最後就會受病。

這就是所摘錄的盧鑄之太老師關於養生、養性的概括。

今後還要以這樣的方式講醫學思想,用前輩的話來講,包括醫德醫風,思想方法。思想正了,學習才能真正理解。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3。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www.zhongyijia.com.cn/dow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