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昊、少昊之爭

古代文獻記載常將太昊和少昊並列, 如《左傳》中所載黃帝氏以雲紀, 炎帝氏以火紀, 共工氏以水紀, 太昊氏以龍紀, 少昊氏以鳥紀;《禮記》和《呂氏春秋》說春天之帝太昊, 夏天之帝炎帝, 秋天之帝少昊, 冬天之帝顓頊;《淮南子》中尊太昊為東方之帝, 炎帝為南方之帝, 黃帝為中央之帝, 少昊為西方之帝, 顓頊為北方之帝。 五帝又與五色相應, 東郊青帝、南郊赤帝、中郊黃帝、西郊白帝、北郊黑帝。

後人對歷史的研究也往往矛盾, 難以判斷太昊與少昊的關係, 如徐中舒先生在《先秦史論稿》(巴蜀書社1992年版)中認為:“少昊氏故地在魯, 太昊氏在陳, 這是昊族遷徙於不同地區而得名的。 古史中稱一些民族原住地多稱為‘少’, 少即‘小’, 是指該族早期人口稀少勢力弱小時期。 ‘太’即‘大’, 乃該族後來遷徙新地人口眾多, 勢力強大時的稱號。 ”但徐中舒先生在閱讀《中國史稿》的批語中又說:“太者,

大也, 遠也。 太昊應在少昊之前。 ”

值得注意的是, 太昊是東方之帝、春天之帝, 國都卻西邊, 即陳(《左傳》:“陳, 太昊之虛也。 ”);少昊是西方之帝、秋天之帝, 卻在東邊, 即曲阜(《帝王世紀》:“少昊邑于窮桑以登帝位, 都曲阜, 故或謂之窮桑帝。 ”)。 仿佛二者互換了立場或互換了佩劍一般。

這種狀況也與後來的歷史發展形成對照。 陳國公子陳完田代姜齊, 後代子孫齊湣王稱東帝, 同年, 秦昭王稱西帝。 《國語·鄭語》說:“嬴, 伯翳之後也。 ”韋注:“伯翳, 虞舜官, 少皞之後伯益也。 ”也就是說秦國王族嬴氏是少昊的後人, 其祖先伯益因“為舜主畜”有功, 舜賜嬴姓。 而陳氏是舜帝之後, 也是太昊的傳承, 太昊的傳人稱東帝, 少昊的傳人稱西帝, 這正與太昊是東方之帝, 少昊是西方之帝的說法吻合。

同時, 秦的祖先伯益“為舜主畜”也說明了太昊與少昊、陳氏與嬴氏的主從關係。 這種主從關係的實質是神與人的關係, 因為陳國公子陳完的子孫是以神諭(“觀國之光”、“莫之與京”)代牧齊國及天下, 而秦國一統天下的實質是“為舜主畜”,

如《史記·秦本紀》載:“佐舜調馴鳥獸, 鳥獸多馴服, 是為柏翳。 舜賜姓嬴氏。 ”也就是說, 秦國之牧天下如牧鳥獸, 而陳完子孫之牧天下才是對人或神的子民的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