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則天能夠稱帝並非因為唐高宗李治 而是因為兒子李顯任性胡鬧

範冰冰所扮演的武則天

武則天, 作為中國歷史上得到廣泛承認的唯一女皇, 不同的人對她有褒貶不同。 對於為什麼武則天能夠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傳統上的觀點是因為唐高宗李治給了武則天“天后”的稱號和長期處理政務的權力。 但這個觀點不能夠解釋同樣和武則天一樣手握實權的呂後、竇太后、文明太后等武則天之前的女性為何沒有稱帝?她們擁有和武則天一樣的地位和權力, 甚至比稱帝前的武則天擁有更多的權力。

除了武則天個人意願和唐朝社會的包容性這兩個原因外, 還有其他的理由解釋為什麼武則天可以即位稱帝嗎?

原因只有一個:唐高宗李治死後, 即位的唐中宗李顯任性胡為。 沒有李顯的任性胡為, 逼迫朝廷大臣, 無論武則天有多麼想要即位稱帝, 她都沒有理由廢除李顯。 李顯即位時間越長, 武則天即位稱帝的可能性就越低。

唐高宗李治為什麼給武則天“天后”的頭銜?武則天和之前及之後所有臨朝聽政的太后們都不同的地方是:武則天是在丈夫還在的時候, 就得到丈夫的授權去處置政務, 其他臨朝聽政的太后都是在丈夫死後、兒子年紀還小的情況下處置政務的。

因此唐高宗李治給予武則天“天后”頭銜原因有二:1、唐高宗李治因為頭痛病, 經常無法處理政事, 只能委託自己信任且有才能的武則天處置;2、“天后”名銜, 除了是獎勵武則天外, 更多的是讓武則天可以名正言順處理政事。

天后時期的武則天, 其實就是唐高宗李治的一個影子——處理政事的自己。 表面上看, 是唐高宗李治懦弱無能, 但實際上武則天依然被唐高宗李治所控制——大事還需要唐高宗李治的決策,

武則天只有單獨處理一般、瑣碎政務的權力。

範冰冰所扮演的武則天

或許會有人問:為什麼唐高宗李治不將處理政事的權力交給太子, 而是給武則天?原因很簡單:太子李弘體弱多病, 性格仁弱, 在殺伐決斷上欠缺。

對於太子李弘, 唐高宗李治是想要他更多的磨練。 以下是事實:

667年, 唐高宗李治命太子監國。 7年後, 即674年, 唐高宗李治才給予武則天“天后”頭銜。 這就說明:唐高宗李治通過7年對李弘治理的觀察, 依然認為李弘無法獨立處理政務, 這才有給予武則天“天后”這個處理政務的頭銜。

沒辦法, 老婆比兒子強!對於大唐利益, 自然是讓老婆處理政務。 所謂的“天后”, 不過等於是封一個官給老婆而已。

唐高宗李治臨終前的政治架構

680年12月唐高宗李治去世。 唐高宗李治留下遺詔:“七日而殯, 皇太子即位于柩前。 園陵制度, 務從節儉。 軍國大事有不決者, 取天后處分。 ”就三點:一是殯葬安排從簡;二是太子即刻即位;三是指定國家大事的把關人為武則天。

為什麼指定武則天為國家大事把關人?先來看唐高宗李治死之前太子人選和在位年數:

李忠, 太子在位年數:652—656年, 4年;

李弘, 太子在位年數:656—675年, 19年;

李賢, 太子在位年數:675—680年, 5年;

李顯, 太子在位年數:680—683年, 3年。

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時, 李顯27歲, 僅做了3年太子。 顯然李唐高宗治認為李顯還未成熟、政務處理經驗不足, 因此要武則天做國家大事的把關人。 事實上, 唐高宗李治是有先見之明的。

範冰冰所扮演的武則天

李顯的任性胡為

684年2月,即位差不多3個月的李顯要提拔自己的丈人韋玄貞做侍中(即丞相)。李顯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建立自己的親信勢力,以抗衡自己母親武則天。目的是好的,只是行事就很任性胡為。看下李顯提拔韋賢貞的過程,你就知道他是如何的任性了:

683年12月,李顯即位;

684年1月,李顯將官職為普州參軍的韋玄貞提拔為豫州刺史;

684年2月,李顯又要把韋玄貞從豫州刺史一下子提拔到侍中。簡直就是一步登天。

在對比下同樣是從參軍到侍中的裴炎的履歷:科舉明經及第出身,任職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司倉參軍——禦史——起居舍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侍中,掌管門下省——中書令,唐中宗即位時。

從官職品銜來看,侍中是正三品官職,和中書令同級,上州參軍是從八品,中州參軍是正九品,下州參軍是從九品。兩個月,從一個九品芝麻官成為一個當朝宰相!這速度,連升三級都不好意思提了。

這是第一件李顯的任性事情。第二件就是李顯要講他奶媽的兒子一下子提拔到五品官——還不知道這個奶媽的兒子是否有官職。

這種提拔速度,就算他是國丈也不行!辛辛苦苦幾十年才爬到正三品,現在一個九品芝麻官一下子就和你同起同坐,更甚至是你的頂頭上司。這種事情,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接受。

於是以裴炎為首的大臣們自然不服,拒絕執行李顯的詔令。李顯暴怒之下,就說出了讓他後悔一生的話:“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我把天下讓給韋玄貞都可以,何況一個區區的侍中!

雖然是氣話,但傳達出來的資訊是:我與韋氏共天下,沒有容納你們的地方。

於是裴炎就按照唐高宗李治的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商議廢除李顯,另立李旦。

到了這裡,你還能說武則天能夠即位,不是因為李顯的任性胡鬧?!如果李顯慢慢的培植自己的勢力,行事規規矩矩,武則天沒有藉口廢他,就沒有即位稱帝的可能性。當李顯有足夠勢力抗衡武則天時,就可以讓武則天養老。可惜,李顯就非要一步登天。武則天賜名他哲,就是要他理智,不要那麼衝動。

最後說下韋玄貞。韋玄貞,名門出身(祖父韋材,隋朝儀同三司)。從他在李顯即位時依然還是一個參軍,就足以說明他能力不足,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實本分人。李顯想要依靠他作為自己的勢力,根本就是打錯了算盤。

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就因為女婿即位,無端的被流放到欽州而死。更悲劇的是妻子和四個兒子都被欽州土著首領甯承基所殺死。真正的無辜受牽連。

綜述,唐高宗李治任用武則天處理政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兒子個個沒用,就老婆行。唐高宗李治本想用武則天作為把關人,讓繼位的李顯有熟悉政務的空間和時間,但一番苦心卻被李顯任性胡鬧給白費了。

一個九品的參軍,不到2個月就成為當朝宰相;一個奶媽的兒子一出來就是五品官。這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是李顯的任性胡鬧,促成了武則天的臨朝聽政,也是武則天即位稱帝的關鍵原因。

歡迎關注 三觀不正聊歷史 為了認證V,請大家幫忙關注,謝謝!

範冰冰所扮演的武則天

李顯的任性胡為

684年2月,即位差不多3個月的李顯要提拔自己的丈人韋玄貞做侍中(即丞相)。李顯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建立自己的親信勢力,以抗衡自己母親武則天。目的是好的,只是行事就很任性胡為。看下李顯提拔韋賢貞的過程,你就知道他是如何的任性了:

683年12月,李顯即位;

684年1月,李顯將官職為普州參軍的韋玄貞提拔為豫州刺史;

684年2月,李顯又要把韋玄貞從豫州刺史一下子提拔到侍中。簡直就是一步登天。

在對比下同樣是從參軍到侍中的裴炎的履歷:科舉明經及第出身,任職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司倉參軍——禦史——起居舍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侍中,掌管門下省——中書令,唐中宗即位時。

從官職品銜來看,侍中是正三品官職,和中書令同級,上州參軍是從八品,中州參軍是正九品,下州參軍是從九品。兩個月,從一個九品芝麻官成為一個當朝宰相!這速度,連升三級都不好意思提了。

這是第一件李顯的任性事情。第二件就是李顯要講他奶媽的兒子一下子提拔到五品官——還不知道這個奶媽的兒子是否有官職。

這種提拔速度,就算他是國丈也不行!辛辛苦苦幾十年才爬到正三品,現在一個九品芝麻官一下子就和你同起同坐,更甚至是你的頂頭上司。這種事情,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接受。

於是以裴炎為首的大臣們自然不服,拒絕執行李顯的詔令。李顯暴怒之下,就說出了讓他後悔一生的話:“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我把天下讓給韋玄貞都可以,何況一個區區的侍中!

雖然是氣話,但傳達出來的資訊是:我與韋氏共天下,沒有容納你們的地方。

於是裴炎就按照唐高宗李治的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商議廢除李顯,另立李旦。

到了這裡,你還能說武則天能夠即位,不是因為李顯的任性胡鬧?!如果李顯慢慢的培植自己的勢力,行事規規矩矩,武則天沒有藉口廢他,就沒有即位稱帝的可能性。當李顯有足夠勢力抗衡武則天時,就可以讓武則天養老。可惜,李顯就非要一步登天。武則天賜名他哲,就是要他理智,不要那麼衝動。

最後說下韋玄貞。韋玄貞,名門出身(祖父韋材,隋朝儀同三司)。從他在李顯即位時依然還是一個參軍,就足以說明他能力不足,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實本分人。李顯想要依靠他作為自己的勢力,根本就是打錯了算盤。

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就因為女婿即位,無端的被流放到欽州而死。更悲劇的是妻子和四個兒子都被欽州土著首領甯承基所殺死。真正的無辜受牽連。

綜述,唐高宗李治任用武則天處理政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兒子個個沒用,就老婆行。唐高宗李治本想用武則天作為把關人,讓繼位的李顯有熟悉政務的空間和時間,但一番苦心卻被李顯任性胡鬧給白費了。

一個九品的參軍,不到2個月就成為當朝宰相;一個奶媽的兒子一出來就是五品官。這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是李顯的任性胡鬧,促成了武則天的臨朝聽政,也是武則天即位稱帝的關鍵原因。

歡迎關注 三觀不正聊歷史 為了認證V,請大家幫忙關注,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