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我們應該如何平靜的老去

1970年2月2日傍晚, 一代思想巨星羅素, 在英國北威爾士永遠離開了我們, 享年98歲。 這位偉大的分析哲學家和思想家, 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他手中高舉解剖刀的形象, 將永久地立在思想領域的碑林之中。 羅素離去了, 他的思想與他的養生、長壽之道, 仍值得我們研究、探討, 這也是這位哲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01、人生是一條大河

羅素曾把人生絕妙地比作一條大河:“人生應當像條河。 開頭河身狹小, 夾在兩岸之間。 河水奔騰咆哮, 流過巨石, 飛下懸崖。 後來河面逐漸展寬, 兩岸離得越來越遠, 河水也流得較為平緩。

最後流進大海, 與海水渾然一體, 看不出任何界限, 從而結束其單獨存在的那一段歷程, 但毫無痛苦之感。 如果一個人到了老年能夠這樣看待自己的一生, 他就不會怕死了, 因為他所關心的一切將會繼續下去……”

羅素認為, 如果隨著精力的衰退, 日漸怠倦, 就會覺得長眠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他希望在工作時死去, 知道自己不再能做的事有人會繼續做下去, 並且懷著滿意的心情想到, 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到了。

晚年的羅素, 對人生一點點地逝去十分坦然, 從不畏懼死亡, 死是自然規律, 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樣, 是必然的。 他曾非常誠懇達觀地勸說那些尚存疑慮的老年人, 不要因害怕離世而惶惶不安, 而要使自己的個人生活“越來越和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

這樣, 人死了, 他的生活還在繼續。

02、生活在大海上的一艘定期客船

1918年2月的一個早上, 羅素家來了兩個不速之客, 將其押走, 判了6個月的監禁。 從此, “2917”號犯人代替了羅素的真實姓名。 由於羅素具有永不磨滅的生命活力和樂天性格,

他在監獄裡, 依然和往常一樣快樂, 並不感到監獄有什麼特別之處, 仍然讀書、寫作, 並不怨天尤人, 認為他自己反戰活動是正確的, 你關你的, 我坐我的牢, 我寫我的書, 全然不放在心上。

這位已享有盛名的哲學家羅素, 雖然身在監牢, 但心靈卻依然在廣闊自由的天空中遨遊。 以他快樂的天性和不服輸的性格反而使他囚徒生活變得光彩熠熠。 他樂觀地把這種囚徒生活描繪成“就像生活在大海上的一艘定期客船一樣”,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艙位。 他似乎把牢獄的生活當作了一次海上的漫長旅行, 他的生活依然井井有條, 每天4小時用於哲學寫作, 4個小時用於閱讀哲學書籍, 4個小時用於泛讀其他書籍。

羅素完全不像一個囚徒, 他那副總是飄飄然無芥蒂的神態, 那種樂觀的天性, 使人反而感到他這時的生活是他追求精神自由的歷程中最動人的篇章。 他出獄前還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像在監獄這樣使人神思悠悠, 一個個意象聯翩而至:阿爾卑斯山的清晨, 芬芳的松枝覆蓋白雪, 高原的牧草閃亮著晶瑩的露珠, 卡達湖橫陳在遠遠的山外, 一眼瞥去, 湖水在陽光下溶溶泄泄, 波光粼粼, 恰如西班牙吉卜賽人那狂放的、笑盈盈的明眸……一切自由的、美好的事物或遲或早地不斷湧入我的腦海。 ”

03、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

羅素在九十多歲時寫了《如何進入老年》一文, 指出遺傳對長壽很重要, 祖上高夀者, 子孫也多長命。 此外, 要有廣泛而高尚的興趣, 要樂觀不悲觀, 不要老想“死亡”之事, 要“忘我”, 讓自己的生命愈來愈融進宇宙的大生命、人類的大生命中去。

羅素的這些養生思想與我國的傳統養生觀念如出一轍。 孔子曾說過:“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雲耳。 ”這就是樂觀可忘心憂, 不知身老的養生作用。難怪羅素在獄中、在生命處於危險之中,還能那樣鎮定、樂觀,原來是極高境界的養生法——樂觀養生法。

樂觀情緒使氣血流暢而能滋養神氣,使神智和調,胸懷舒暢,保持精神內守狀態。精神內守,自能摒棄雜念,避免消極悲觀情緒。樂觀情緒還能使人體的生理活動正常進行,並糾正各種生理失調狀態,增加對患者的藥物療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幽默、快樂也是羅素的長壽秘訣。他的幽默言行不僅表現在平時,也表現在最困難、最危險,甚至是在監獄及和疾病死神鬥爭中。羅素的一生,是在風雨飄搖和艱難困苦中度過的。在98年的人生長河中,他的手始終沒有放下搏擊的武器。這武器,便是他人生的幽默快樂原則,便是他對人世間愛的激情,便是他思想的鋒刃。快樂,是羅素戰勝痛苦與死亡的武器。幽默,是羅素調劑情志的良藥。

04、順其自然

羅素在《如何進入老年》一文,總結他一生的養生之道,其中他主張飲食起居要“順其自然”。這裡所說的“順其自然”是指不要亂來,一切要有規律。羅素生活一向很有規律,每天按時睡眠、休息、按時起床,早晨起床後到空氣新鮮的庭院中散步、做柔軟體操。早飯後休息一會兒便開始寫作。下午是看書、寫信的時間;黃昏時外出散步,休息一下大腦,調節精神;晚上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爭論問題,這樣的生活習慣,羅素一直保持不變。

現代生物學認為:人體各種生理活動都有“預定時刻表”,即“生物鐘”。人體的各種活動若能順應生物鐘的要求,則可達到健、壽、智、樂、美的境界。若不順應它,則隨著違反的程度不同而使人體受到不同的損害,表現為疲勞、低智、抑鬱、早衰、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生活起居必須“有常”,即有規律——順應生物鐘的要求。羅素雖然未必知道“生物鐘”,但他是個大思想家,他早就意識到生活有規律,對他的健康大有好處。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不知身老的養生作用。難怪羅素在獄中、在生命處於危險之中,還能那樣鎮定、樂觀,原來是極高境界的養生法——樂觀養生法。

樂觀情緒使氣血流暢而能滋養神氣,使神智和調,胸懷舒暢,保持精神內守狀態。精神內守,自能摒棄雜念,避免消極悲觀情緒。樂觀情緒還能使人體的生理活動正常進行,並糾正各種生理失調狀態,增加對患者的藥物療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幽默、快樂也是羅素的長壽秘訣。他的幽默言行不僅表現在平時,也表現在最困難、最危險,甚至是在監獄及和疾病死神鬥爭中。羅素的一生,是在風雨飄搖和艱難困苦中度過的。在98年的人生長河中,他的手始終沒有放下搏擊的武器。這武器,便是他人生的幽默快樂原則,便是他對人世間愛的激情,便是他思想的鋒刃。快樂,是羅素戰勝痛苦與死亡的武器。幽默,是羅素調劑情志的良藥。

04、順其自然

羅素在《如何進入老年》一文,總結他一生的養生之道,其中他主張飲食起居要“順其自然”。這裡所說的“順其自然”是指不要亂來,一切要有規律。羅素生活一向很有規律,每天按時睡眠、休息、按時起床,早晨起床後到空氣新鮮的庭院中散步、做柔軟體操。早飯後休息一會兒便開始寫作。下午是看書、寫信的時間;黃昏時外出散步,休息一下大腦,調節精神;晚上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爭論問題,這樣的生活習慣,羅素一直保持不變。

現代生物學認為:人體各種生理活動都有“預定時刻表”,即“生物鐘”。人體的各種活動若能順應生物鐘的要求,則可達到健、壽、智、樂、美的境界。若不順應它,則隨著違反的程度不同而使人體受到不同的損害,表現為疲勞、低智、抑鬱、早衰、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生活起居必須“有常”,即有規律——順應生物鐘的要求。羅素雖然未必知道“生物鐘”,但他是個大思想家,他早就意識到生活有規律,對他的健康大有好處。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