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六國時前趙高祖劉淵,匈奴冒頓單于之後,淪落為西晉人質多年

劉淵(?-310年), 字元海, 新興(今山西忻州北)人, 匈奴族, 匈奴首領冒頓單于之後 , 南匈奴單于于夫羅之孫, 左賢王劉豹之子, 母呼延氏, 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開國皇帝,

304年-310年在位。

劉淵在父親死後接掌其部屬, 八王之亂時諸王互相攻伐, 劉淵乘朝廷內亂而在並州自立, 稱漢王, 建立漢國(後改為趙, 泛稱前趙, 亦作漢趙), 308年稱帝, 改元永鳳。

310年, 劉淵病死, 在位六年, 諡號光文皇帝, 廟號高祖。

劉淵的前半生堪稱是懷才不遇的典型。

他出身高貴, 是匈奴冒頓單于的直系後裔, 其父劉豹是南匈奴的左部帥。

南匈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初年, 當時匈奴的內部為爭奪王位發生動亂, 呼韓邪單于(大美女王昭君的丈夫)的孫子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于, 並南下歸附漢朝, 從此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二部。

之後, 北匈奴在漢朝的打擊下被迫西遷, 逐漸消失在中國歷史的記載中;而南匈奴則從此定居于長城以南地區, 汗庭設立在離石左國城(今山西方山)。

東漢末年, 丞相曹操把南匈奴分為左、右、南、北、中五部, 劉淵的父親劉豹就在此時開始統領五部之一的左部。

由於長期和漢人混居, 南匈奴人也逐步漢化, 至少從姓名來看已與漢人無異, 比如劉淵家族就因認為自己是冒頓單于和漢朝公主的後代, 而把姓氏改成了漢朝的國姓——“劉”。

劉淵少有大志, 據說他很小的時候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吾每觀書傳, 常鄙隨陸無武, 絳灌無文。 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業, 兩公屬太宗而不能開庠序之美, 惜哉!

——我每次看史書, 常常鄙視隨何、陸賈缺少武力, 周勃、灌嬰沒有文化, 隨何、陸賈這兩個書生在在漢高祖打天下的時代不能領兵打仗, 封不了侯;周勃、灌嬰兩個武夫在漢文帝治天下的時代不能幫助皇帝教化百姓, 豈不可惜!

有了如此遠大的目標作指引,

年少的劉淵每天都像饑餓的嬰兒吮吸奶水一樣貪婪地吮吸著各種知識, 每天都像夏日的知了練習蟬鳴一樣不知疲倦地練習著各種武功, 早讀左傳, 晚看兵書, 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

經過不懈的努力, 成年以後, 劉淵果然成了文比隨陸, 武超絳灌的全才——他不僅學富五車, 諸子百家無一不精, 詩詞歌賦全都拿手;而且武藝過人, 刀槍劍戟樣樣嫺熟, 騎馬射箭通通擅長。

更難得的是,除了才氣高、志氣高,他的顏值也非常高,史載他身材魁偉,面容英俊,還留了把跟關雲長一樣漂亮的長鬍子,堪稱美髯公。

既有顯赫的出身,又有非凡的相貌,還有出眾的才華,這樣的人即使在現代也吃得開——至少是符合鳳姐的條件了。更何況是在特別看重門第、風度的魏晉時代呢?

因此,劉淵很早就在並州(治所今山西太原)一帶享有大名,朝廷重臣王渾對劉淵非常欣賞,與他結成了忘年交。

王渾是劉淵的同鄉,出身于魏晉南北朝時的頂級豪門太原王氏,官至三公之一的司徒;其子王濟則不僅官拜侍中,還娶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常山公主。

西晉初年,劉淵曾作為南匈奴的人質住在都城洛陽。

經由王渾的推薦,司馬炎特地召見了劉淵,一番交談下來,他對劉淵的表現大為嘆服。

事後,他對自己的女婿王濟說:依我看,即使是由余、金日磾(dī)也比不上劉淵!——由余是春秋時的西戎人,秦穆公的重要謀臣;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子,漢武帝時的佐命元勳,兩人都是少數民族精英的代表人物。

王濟回答說:劉淵的文武才幹,遠超由余和金日磾,陛下如果用他主政東南,平定東吳指日可待!

司馬炎連連點頭。

然而,此時另兩位大臣孔恂、楊珧卻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族人和我們漢人就像油和水——永遠不可能融合。若授予劉淵重權,只怕即使平定了東吳,他也會割據江東!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麼?

司馬炎一下子就無語了。

劉淵的大好前程成為了泡影。

幾年後,西北地方的胡人造反,聲勢浩大,司馬炎派兵鎮壓,卻屢戰屢敗,還折損了多員大將。

正當他頭疼不已的時候,大臣李憙(xǐ)又再次向他推薦了劉淵:陛下,臣以為如能給劉淵一個將軍的名頭,讓他統領匈奴五部西征,叛亂不足平也!

沒想到這次又是那個孔恂跳了出來,再次壞了劉淵的好事:蛟龍得雲雨,非複池中物也。讓劉淵去平亂,恐怕之後西北會更亂!

就這樣,在皇帝面前,劉淵的名字時不時被提起,卻時時都被否決。

燕子去了又來了,楊柳綠了又枯了,桃花開了又謝了……轉眼,劉淵已經在洛陽閒居了多年。

眼看著贅肉逐漸滋生,眼看著肚子開始發福,眼看著空有一身本事卻沒有地方施展,劉淵的心情就如被關在籠子裡的雄鷹一樣無比鬱悶!

難道自己的才華只能像埋在地下的寶藏一樣永遠沒有顯露的可能?

難道自己這輩子只能在臨死的時候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希望在哪裡?

前途在哪裡?

有一次,在九曲河邊和朋友餞別的酒會上,看著不停流向遠方的河水,劉淵覺得他的憂傷也像這河水一樣綿延不斷看不到盡頭,不由得動情地說:我恐怕是要老死在洛陽了,今天一別,也許就是永別!

說完,他悲從心來,忍不住仰天長嘯,聲徹雲霄!

受其感染,朋友們也全都淚流滿面,歎息不已。

一時間,場面頗為悲壯。

沒想到這一幕正好被路過這裡的齊王司馬攸(司馬昭次子,司馬炎同母弟)看到了,回去後他馬上就找到了司馬炎:劉淵這個人必須馬上除掉!否則,並州將來一定不會安寧!

幸虧此時王渾也在皇帝身邊,他連忙為自己的朋友辯護:劉淵的人品我是瞭解的,我王渾願意為他擔保。況且現在我們大晉向來宣導以德治國,無緣無故就殺掉邊疆少數民族的質子,這會造成多壞的影響?

聽了王渾的話,司馬炎覺得有道理,便放過了劉淵。

劉淵就這樣僥倖逃過了殺身之禍!西元279年,劉淵的父親劉豹死了,他終於離開了備受猜忌的京城,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土,子承父業出任匈奴左部帥,幾年後又被任命為北部都尉。

在家鄉,劉淵終於得以一展長才。

他心思縝密,賞罰嚴明,同時又輕財重義,待人寬厚,因此很快就聲威卓著,不僅深得匈奴五部的族人愛戴,甚至還有很多漢人不遠千里前來投奔他。

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劉淵也許會和他的父輩一樣,作為一個邊疆少數民族的首領,遠離權力中心,平淡卻又舒服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然而,命運是那麼任性,它從來不喜歡按牌理出牌,在你雄心勃勃躊躇滿志的時候,它往往會給你兜頭潑一盆的冷水;在你備受打擊逐漸心灰意冷的時候,它卻往往會給你一個千載難逢的大餡餅!

就在已經人到中年的劉淵開始慢慢習慣故鄉生活的時候,神奇的命運卻突然把他推上了歷史舞臺的中央!

這一切,和當時西晉國內形勢的急劇變化是分不開的。

在劉淵擔任北部都尉不久後的西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就去世了,32歲的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

說到司馬衷,你也許不一定有印象,但正史上記載的有關他當上皇帝後的兩個故事,我相信你一定有所瞭解。

據說司馬衷有次在華林園聽見青蛙叫,便問了隨從一個很傻很天真的問題:這些青蛙叫得這麼起勁,是為公事呢還是為私事呢?

一時間,隨從們全都驚呆了,過了好一陣才有個聰明的隨從回答說:在公家地裡上叫的青蛙是為了公事,在私人地裡叫的青蛙是為了私事。

還有一次,聽說某地發生了饑荒,很多百姓沒有飯吃餓死了,司馬衷一出口便是一句傳頌千古的名言:何不食肉糜?——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

這次,再聰明的隨從也回答不出來了。

後來,晉惠帝時,八王之亂戰火四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後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的堂祖父,原來的北部都尉、左賢王劉宣等人秘密商議說:"以往,我們的先人與漢朝約為兄弟,憂和喜共同享有。漢朝滅亡以來,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雖然有一個空虛的名號,可是不再擁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業,從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

現在司馬氏親骨肉間相互殘殺,天下一片動盪,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的時機到了。左賢王劉淵的姿貌、風儀和才能超人絕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單于,不就虛生這種偉人了嗎?"於是秘密地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並且派他們的黨羽呼延攸到鄴城,將秘謀的內容告訴劉淵。劉淵請求回故地會合行送葬之禮,司馬穎沒有答應。

於是劉淵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眾,會同宜陽的諸多胡人,表面上宣稱回應司馬穎,實際上卻是要圖謀叛變。

(後續請看下篇敘說劉淵稱帝)

更難得的是,除了才氣高、志氣高,他的顏值也非常高,史載他身材魁偉,面容英俊,還留了把跟關雲長一樣漂亮的長鬍子,堪稱美髯公。

既有顯赫的出身,又有非凡的相貌,還有出眾的才華,這樣的人即使在現代也吃得開——至少是符合鳳姐的條件了。更何況是在特別看重門第、風度的魏晉時代呢?

因此,劉淵很早就在並州(治所今山西太原)一帶享有大名,朝廷重臣王渾對劉淵非常欣賞,與他結成了忘年交。

王渾是劉淵的同鄉,出身于魏晉南北朝時的頂級豪門太原王氏,官至三公之一的司徒;其子王濟則不僅官拜侍中,還娶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兒常山公主。

西晉初年,劉淵曾作為南匈奴的人質住在都城洛陽。

經由王渾的推薦,司馬炎特地召見了劉淵,一番交談下來,他對劉淵的表現大為嘆服。

事後,他對自己的女婿王濟說:依我看,即使是由余、金日磾(dī)也比不上劉淵!——由余是春秋時的西戎人,秦穆公的重要謀臣;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子,漢武帝時的佐命元勳,兩人都是少數民族精英的代表人物。

王濟回答說:劉淵的文武才幹,遠超由余和金日磾,陛下如果用他主政東南,平定東吳指日可待!

司馬炎連連點頭。

然而,此時另兩位大臣孔恂、楊珧卻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族人和我們漢人就像油和水——永遠不可能融合。若授予劉淵重權,只怕即使平定了東吳,他也會割據江東!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麼?

司馬炎一下子就無語了。

劉淵的大好前程成為了泡影。

幾年後,西北地方的胡人造反,聲勢浩大,司馬炎派兵鎮壓,卻屢戰屢敗,還折損了多員大將。

正當他頭疼不已的時候,大臣李憙(xǐ)又再次向他推薦了劉淵:陛下,臣以為如能給劉淵一個將軍的名頭,讓他統領匈奴五部西征,叛亂不足平也!

沒想到這次又是那個孔恂跳了出來,再次壞了劉淵的好事:蛟龍得雲雨,非複池中物也。讓劉淵去平亂,恐怕之後西北會更亂!

就這樣,在皇帝面前,劉淵的名字時不時被提起,卻時時都被否決。

燕子去了又來了,楊柳綠了又枯了,桃花開了又謝了……轉眼,劉淵已經在洛陽閒居了多年。

眼看著贅肉逐漸滋生,眼看著肚子開始發福,眼看著空有一身本事卻沒有地方施展,劉淵的心情就如被關在籠子裡的雄鷹一樣無比鬱悶!

難道自己的才華只能像埋在地下的寶藏一樣永遠沒有顯露的可能?

難道自己這輩子只能在臨死的時候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希望在哪裡?

前途在哪裡?

有一次,在九曲河邊和朋友餞別的酒會上,看著不停流向遠方的河水,劉淵覺得他的憂傷也像這河水一樣綿延不斷看不到盡頭,不由得動情地說:我恐怕是要老死在洛陽了,今天一別,也許就是永別!

說完,他悲從心來,忍不住仰天長嘯,聲徹雲霄!

受其感染,朋友們也全都淚流滿面,歎息不已。

一時間,場面頗為悲壯。

沒想到這一幕正好被路過這裡的齊王司馬攸(司馬昭次子,司馬炎同母弟)看到了,回去後他馬上就找到了司馬炎:劉淵這個人必須馬上除掉!否則,並州將來一定不會安寧!

幸虧此時王渾也在皇帝身邊,他連忙為自己的朋友辯護:劉淵的人品我是瞭解的,我王渾願意為他擔保。況且現在我們大晉向來宣導以德治國,無緣無故就殺掉邊疆少數民族的質子,這會造成多壞的影響?

聽了王渾的話,司馬炎覺得有道理,便放過了劉淵。

劉淵就這樣僥倖逃過了殺身之禍!西元279年,劉淵的父親劉豹死了,他終於離開了備受猜忌的京城,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土,子承父業出任匈奴左部帥,幾年後又被任命為北部都尉。

在家鄉,劉淵終於得以一展長才。

他心思縝密,賞罰嚴明,同時又輕財重義,待人寬厚,因此很快就聲威卓著,不僅深得匈奴五部的族人愛戴,甚至還有很多漢人不遠千里前來投奔他。

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劉淵也許會和他的父輩一樣,作為一個邊疆少數民族的首領,遠離權力中心,平淡卻又舒服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然而,命運是那麼任性,它從來不喜歡按牌理出牌,在你雄心勃勃躊躇滿志的時候,它往往會給你兜頭潑一盆的冷水;在你備受打擊逐漸心灰意冷的時候,它卻往往會給你一個千載難逢的大餡餅!

就在已經人到中年的劉淵開始慢慢習慣故鄉生活的時候,神奇的命運卻突然把他推上了歷史舞臺的中央!

這一切,和當時西晉國內形勢的急劇變化是分不開的。

在劉淵擔任北部都尉不久後的西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就去世了,32歲的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

說到司馬衷,你也許不一定有印象,但正史上記載的有關他當上皇帝後的兩個故事,我相信你一定有所瞭解。

據說司馬衷有次在華林園聽見青蛙叫,便問了隨從一個很傻很天真的問題:這些青蛙叫得這麼起勁,是為公事呢還是為私事呢?

一時間,隨從們全都驚呆了,過了好一陣才有個聰明的隨從回答說:在公家地裡上叫的青蛙是為了公事,在私人地裡叫的青蛙是為了私事。

還有一次,聽說某地發生了饑荒,很多百姓沒有飯吃餓死了,司馬衷一出口便是一句傳頌千古的名言:何不食肉糜?——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

這次,再聰明的隨從也回答不出來了。

後來,晉惠帝時,八王之亂戰火四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後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的堂祖父,原來的北部都尉、左賢王劉宣等人秘密商議說:"以往,我們的先人與漢朝約為兄弟,憂和喜共同享有。漢朝滅亡以來,魏、晉繼而興起,我們單于,雖然有一個空虛的名號,可是不再擁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業,從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

現在司馬氏親骨肉間相互殘殺,天下一片動盪,我們建立國家、復興祖業的時機到了。左賢王劉淵的姿貌、風儀和才能超人絕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單于,不就虛生這種偉人了嗎?"於是秘密地共同推舉劉淵為大單于,並且派他們的黨羽呼延攸到鄴城,將秘謀的內容告訴劉淵。劉淵請求回故地會合行送葬之禮,司馬穎沒有答應。

於是劉淵讓呼延攸先回去,告訴劉宣等人招集五部人眾,會同宜陽的諸多胡人,表面上宣稱回應司馬穎,實際上卻是要圖謀叛變。

(後續請看下篇敘說劉淵稱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