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不是他,中國恐成另一個歐洲,你的鄰省將成為你的鄰國

中國是一個傳承至今的文明古國, 有著五千年的歷史, 總共經歷了八十三個王朝, 當然也經歷了許多次分分合合。 但是仔細研究我國的古代史就能發現, 中國古代社會分為兩種社會形態:一種是大統一的格局, 另一種是努力走向大統一的格局。 而歐洲卻不一樣, 從古代的帝國變成了現在的許多小國。

​中國其實跟歐洲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首先二者在地形地貌上就十分相似, 而且中國和歐洲都曾分裂成許多小國家。 中國在春秋時期共出現了幾百個小國家, 而歐洲在哥倫布時期也出現了五百多個國家。 不同的是, 中國往往能走向統一, 而歐洲至今也沒實現統一。
​那麼究竟為什麼中國不會像歐洲那樣, 分裂後而難以走向統一呢?這要歸功於千古一帝秦始皇。 後世對秦始皇的評價毀譽參半, 有人說他把中國實現了統一, 結束了混亂不堪的戰國時期。 也有人說他殘暴冷酷, 做出了焚書坑儒這種暴行。 但在這件事上, 秦始皇確實是有很大功勞的。
​在混亂的春秋戰國時期, 經過長時間的戰火紛爭, 最後只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國家, 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 而年輕的秦始皇通過自己的努力花了十年時間就統一六國, 建立秦朝, 使中國終於走向統一。 但這只是前提, 主要是秦始皇在建朝之後實行的中央集權制度, 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文字、貨幣、度量單位和車軌的統一。 至此秦朝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也為以後長期的統一形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始皇的這些舉措, 把當時處於分離狀態的各個地區融合在一起, 人們意識形態就都會慢慢統一, 就算後來發生戰爭而分裂也會慢慢走向統一。 要是當時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沒有採取這些舉措, 這些舊國的地區會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意識形態,
與其他地區漸行漸遠, 逐漸分離, 分裂後也難以實現統一。 那麼現在的中國恐怕就跟現在的歐洲一樣, 有著許許多多的小國。 我們的鄰省可能就是另一個國家, 去鄰省還得辦簽證。 ​所以說, 無論後世對秦始皇的評價怎樣, 秦始皇在這件事上對中國的貢獻都是居功至偉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