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頻起,為何歐洲卻很少出現農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自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發動第一次農民起義以後, 中國各朝各代都會出現農民起義的事件。 中國各朝各代也為了防止農民起義, 做了很多事情, 但是最終還是避免不了。 然而在歐洲卻十分少見農民起義的事件, 這其中到底有何緣由呢?下面就來說說這其中的原委。

首先, 中國地少人多, 而歐洲地廣人稀, 生產形式基本上都是以莊園的形式, 農民之間的聯繫相對來說比中國要少很多, 莊園之間的聯繫較少, 因此莊園中的農民的聯繫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想要爆發農民起義, 單獨一個莊園是不可能達到的,

即使單獨莊園爆發反抗, 由於人數較少, 根本達不到農民起義的規模。 而看看中國, 地少人口, 百姓的聯繫緊密, 加上中國自古的鄰里關係友好, 一旦有事, 親朋好友來支援也常事, 自然爆發農民起義就很容易了。

其次, 莊園主人通常情況下會訓練自己的軍隊, 這些軍人作戰素質高, 同時對於自己的主人忠心耿耿, 加上裝備相對較好, 作戰能力也就比農民好上好幾倍。 因此當莊園外有農民反抗, 莊園主人只需要帶著自己的軍隊出去鎮壓一些就好了, 分分鐘就能夠將事情擺平。 而看看中國的軍隊, 是通過徵收而來的, 而這些士兵大部分也都是農民, 若是發起農民起義, 這原本就與士兵本身有利益關係,

臨陣倒戈也是經常發生的。

其三, 歐洲是宗教社會, 而很多宗教講究的是, 人生來就是罪過的, 是需要還債的。 因此歐洲人民認為這些都是自己的罪孽, 自然也不會想起反抗。 而中國是天子時代, 雖然也有信仰佛教、道教, 然而實際上在中國人的心中, 這些信仰還不足能夠與自己本身利益相提並論。 當陳勝說了一句“王侯將相甯有種乎”時, 大家也明白了, 天子與自己是一樣的, 也是人生父母養的, 只要自己的拳頭夠硬, 就能夠主宰他人的命運。

其四, 歐洲的生產形式是莊園形式, 相當於莊園主人將土地給別人種植, 自己付給農民一些費用, 在歐洲農民心中, 莊園主人拿走糧食也是理所應當的, 因此二者之間的矛盾就少了很多。

而中國農民雖然存在地主形式, 但是在農民心中覺得自己種植的糧食是自己的, 並不是地主的, 當地主或者死官僚將徵收的糧食力度加大後, 農民自然就會不滿, 反抗也是在所難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