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主席評點“初唐四傑”之冠王勃“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王勃, 字子安, 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 簡稱“王楊盧駱”, 他們的詩文齊名天下, 而“四傑之冠”首推王勃。

王勃是隋朝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孫子, 詩人王績的侄孫, 王勃天生早惠, 6歲能寫文章, 15歲得到賞識, 受封朝散大夫, 不到20歲進士及第, 連高宗李治讀了他寫的頌, 都贊他為”大唐奇才”。 在“初唐四傑”中, 王勃年紀最小, 名聲最大。

20歲, 他成了沛王王府李賢府上的一名文學屬官, 任王府修撰。

唐室一直有鬥的愛好, 李賢很喜歡, 英王李顯的雞最為勇猛。 有回, 李賢和李顯鬥雞。 為了討好李賢, 王勃寫了篇文章《檄英王雞文》助興。

這篇文章寫得十分有趣, 在王府皇宮裡瘋傳。 被唐高宗李治看到了怒道:歪才, 歪才。 很快王勃被罷免官職, 逐出長安。

年輕自負天真, 不堪政治的"初唐四傑"的共同特點。 被趕出沛王府的王勃, 遨遊於山水之間創作出不少著名的詩篇。

我的

一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天下聞名, 海記憶體知已, 天涯若比鄰, 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咸享元年, 朝廷公開選拔人才, 當時沛王、英王、豫王三個王府同時要王勃。 但恰趕上王勃生病錯過了機會。

後來他認識一個叫曹達的官奴, 此人犯了罪, 到王勃那裡躲藏, 王勃怕自己因窩藏罪犯, 被人揭發, 殺了曹達, 被判死刑。

但恰逢高宗更換年號, 大赦天下, 他才倖免於難。

但是父親王福畤卻因他的牽連被貶為交趾(今越南河內)縣令。

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從老家山西出發, 租一葉扁州沿贛江南下, 想去河內探望父親。

九九重陽節, 在騰王閣有詩文大會, 王勃即席作一首千古傳誦的《騰王閣序》, 再一次名聲四起。

同年秋天, 王勃從河內返回, 乘船渡南海時, 遭遇颶風, 墮海而亡, 死時不過二十六七歲。

毛主席曾把王勃、賈誼、王弼、李賀、夏完淳等列在一起評點:“都是英俊天才,

惜乎死得太早了。 ”

“天高地迥, 覺宇宙之無窮, 興盡悲來, 識盈虛之有數。 ”可能天妒英才吧, 再讀他的詩真的倍感惋惜。

大家好, 本號文章皆原創, 歡迎訂閱、收藏、轉發。 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