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洋軍閥為何叫北洋軍閥 北洋一詞從何而來

北洋一詞的說法歷史沿革

北洋之說最早出現在宋朝, 主要指黃海、渤海區域。 後來在清朝1791到1821年間, 以上海吳淞口為界, 長江以北的均為北洋,

是包括江蘇、山東、直隸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於其政治因素, 正是如李鴻章、袁世凱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勢力範圍而被約定俗成。

北洋:渤海、黃海, 朝鮮半島附近。 如"北洋水師"、"北洋軍閥"、"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 這些詞均源自以李鴻章為創始者, 以袁世凱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區的政治、軍事、商業活動。

北洋時代

北洋時代, 從時間段上說, 是指從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 中經武昌起義、清帝遜位、民國創立、軍閥混戰, 直至1928年奉系易幟, 民國在形式上實現一統, 這樣一個前後共計33年的時段, 北洋集團正式執政則共計17年。

從政治制度方面看, 北洋集團執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國解體以後, 根據憲政共和的制度設計建立起來的第一屆正式政府。

這一時期, 由於清代皇族宗室拒絕改革, 導致王權解體, 群雄逐鹿。 政治舞臺上如走馬燈一樣變幻。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凱建立的封建軍事政治集團。 清政府自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以來所依靠的湘軍和淮軍,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一敗塗地, 腐朽不堪。

南北洋的說法最初應該是在清朝建立水師時的提法。 1895年12月, 袁世凱由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 更名為“新建陸軍”, 也就是北洋新軍。 後袁世凱繼李鴻章後, 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次年實授, 權勢更加顯赫。 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勳等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都是袁在練軍時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的學子,

或是其私人親信。 這些人在袁死後相繼掌權, 掌權的基礎就是這支“北洋新軍”。 再加上這些人的出身也是這支部隊, 所以統稱其為北洋軍閥。

為了爭奪北京中央政權, 1920年7月發生直皖戰爭, 皖系失敗下臺, 直系上臺。 1922~1924年先後發生了兩次直奉戰爭, 直系失敗後, 奉系控制中央政權。 不斷的軍閥混戰, 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給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 北洋軍閥自身的實力也受到削弱。 1926年7月, 在國共兩黨合作宣導下, 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爭, 消滅了直系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 打擊了奉系勢力。 1928年國民黨各軍事實力派聯合再次北伐, 奉系軍閥張作霖因戰敗退回東北, 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

至此, 北洋軍閥的統治結束。 北洋軍的一些餘部被併入國民黨軍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 非小編原創,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 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