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三個公案,才是真正禪的血脈所在

第二個故事, 六祖惠能有一個大弟子──南嶽懷讓。

南嶽懷讓就是馬祖道一的師父, 也是黃檗希運的師祖, 也就是現在臺灣禪宗臨濟宗的第一代祖師。

有一次他去見六祖, 六祖說:“什麼物?怎麼來?”他說:“說似一物即不中!”六祖問他:“是什麼東西?怎麼來的?”他說:“不管說什麼, 都不對。 ”

這個公案, 大家看了以後, 都沒有人留意, 這個沒有什麼意思嘛!“什麼物?怎麼來?”打啞謎, 是什麼呢?他究竟講的是什麼呢?

第三段, 六祖座下有一個小徒弟, 年紀最小的, 叫神會, 很聰明。 有一次六祖說:“我有一個東西, 無頭無尾, 無背無面, 無名無字, 是個什麼?”各位想一想, 六祖是一代宗師, 他為什麼打這個啞謎?他目的何在?神會很聰明, 就說:“這個是神會的佛性!”答對了沒有?答對了。 六祖有沒有誇獎他?沒有誇獎他, 而且還罵他:“日後你縱然有把茅蓋頭, 也只是個知解宗徒。 ”也就是說縱然你將來當個方丈,

主持一個寺廟, 也只是個講道理的人。 “講道理”不是佛法, 道理跟佛法是兩回事。

我今天為什麼跟各位講這三段呢?一個是“冷暖自知”, 一個是“說它是什麼, 都不對”, 再一個是“無頭無尾, 無背無面, 無名無字”。 這是告訴各位歷來講解《六祖壇經》、古往今來禪宗的典籍當中, 很少人談論這三個公案, 這個才是真正禪的血脈所在。 把這三段綜合起來就知道什麼是禪。

“冷暖自知”, “說它是什麼都不對, 是有那麼一個東西, 但是說它是什麼東西都不對”, “是佛性, 但是佛性是一個名詞;你若把它當做佛性, 就變成一種知解;那麼它不是知解, 但是又是佛性。 ”這三段綜合起來, 給我們一個印象——“它是一種覺受”。 “冷暖自知”不是覺受嗎?有個東西,

又說“它是什麼”都不對, 因為它沒有形狀。 第三段說得更明白, “無頭無尾, 無背無面, 無名無字”, 你說“它是佛性”, 六祖卻說:“我跟你講沒有名字, 你反而說它是佛性?”

把這三段一綜合, 我們就知道“真正的禪只是一種覺受”。 這個覺受是什麼呢?我覺得“說它是什麼”都不恰當, 不如說“它叫安祥”。

安祥有沒有涵義?有, “心安則祥”。 我們做個心安無愧的人, 而且保持這種覺受, 人生就很通暢, 沒有障礙, 做什麼事都很順利。

(選自耕雲先生《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 1994年, 南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